?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簡析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和對策研究

2023-06-18 23:45蘇哲
客聯 2023年2期
關鍵詞:心理問題對策大學生

蘇哲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不僅要在德、智、休、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還要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為大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統計顯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大學生心理健康檢出率越來越高。特別是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競爭和經濟杠桿的機制逐年加強,使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適應。然而,長期以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被視為思想問題,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充分重視視并采取積極措施預防大學生精神疾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一)學業和就業壓力

大學所學知識比高中更加專業、難度更大,并且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面對這些轉變,很多新生難以適從,因此未能按時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而造成了心里壓力。此外,大學生群體獨自面對新的壓力和新的競爭力,容易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一旦未能及時克服,也極易產生消極、低沉和悲觀的情緒。還有部分學生因厭惡本專業而不能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因此產生了因畢業導致的壓力。對于以上種種原因,都會造成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和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極易導致大學生心理抑郁問題。

大學生除了面對學業壓力外,就業壓力同樣不可忽略。特別是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壓力也水漲船高,很多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因此容易產生自暴自棄、不思上進的消極心理。此外,大學畢業后,同樣面臨這就業、創業還是繼續深造的重要選擇,面對這些關鍵選擇,多數學生會產生心理負擔,這些心理負擔一旦處理不當也將成為造成大學生心理壓抑的重要成因。

(二)家庭因素

盡管,大學生離開了家庭,換成了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但家庭始終會對大學生產生重要且持續的影響。家庭結構、父母感情和家庭情感氛圍等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成長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利于塑造健康、積極的心理。反之,沖突頻繁、家庭不和睦、缺乏對孩子的關注都會損害學生的情緒健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抑問題的重要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過度對孩子溺愛和保護并不利于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孩子獨立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人際關系

大學生追求個性和獨立,但更要融入集體和獲得他人的肯定,這也是大學培養和塑造學生的重要精神之一。然而,部分大學生因家庭或自身原因,適應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較弱,在校園交往或適應集體生活中難免會遭遇挫折。調查表明,將近一半的大學生都有過人際交往的困擾,如頻繁的朋友、同學矛盾,遭遇他人的冷落或排斥,宿舍矛盾頻頻發生并且處理不當等,缺少異性朋友等。這些問題不及時處理或疏導,也將會導致大學生心理抑郁。

(四)網絡誘惑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大大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給生活和學習都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由于學生自律性差、意志不堅定等原因,未能合理利用網絡技術,出現了手機依賴癥、網絡成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研究表明,正常使用網絡的學生患有抑郁癥的幾率顯著低于沉迷于網絡的學生,并且沉迷程度越高,抑郁癥陽性檢出率越高。又有研究表明,沉迷于網絡世界的大學生生活質量往往較低,多數喪失了對真實世界的興趣,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因此,面對專業學習時,內心極易產生沖突和矛盾,并且難以化解;在人際交往中或團隊合作中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變現都容易導致學生退縮、不自信和抑郁的負面心理。因此,大學生心理抑郁與沉迷于網絡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盡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實際上它們是相互關聯的。道德教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形成三種觀點,即對生活、道德和價值觀的看法。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基于心理學,并通過使用專門的技術和方法從心理上幫助鋪導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學??梢酝ㄟ^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進行合理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和心理問題,使他們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發展規律,并應對一些經常遇到的心理狀況進行自我調節。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應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將傳統文化與當前的社會背景相結合,以建立本地化的研究方向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實際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者應根據學生的社會背景,家庭因素和生活環境,制定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并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重視人的認知和情感到培養人成為“完整的人”,指導大學生發揮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逐漸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

(三)多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淪為純粹的講道教學,發達國家在課程結構上進行了系統的構建,并整合了教育內容,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干預的重要方式。具體的教育內容分為:學術心理學課程,測試課程,干預課程。為了更好地利用外來資源,高??梢愿鶕髮W生不同年級的特點和他們的需求,進行不同形式和內容的課堂教學。此外,高??梢酝ㄟ^多種方式實施教育內容,形成結合課內外的心理咨詢和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體系,以達到完善和優化全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四)結合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優勢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人思想政治教育尤為必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再是桔燥三味的演講和報告,而是更多的參與性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研究表明,參加活動后人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對活動的評價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注意活動的多樣化,使更多的學生以更接近學生的方式參加活動,從而達到教育目的,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學生的同時,還需要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完成的人格。面對新時代復雜的環境,希望高校充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全面、深入剖析大學生健康問題形成的因素,通過原因積極尋找有效的對策,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治大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

猜你喜歡
心理問題對策大學生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大學生之歌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