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當指向兒童的生命成長

2023-06-19 14:14李金和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兒童閱讀生命成長策略

李金和

【摘 要】真正的閱讀,當指向兒童的生命成長。閱讀教學應找到兒童閱讀的心理呼應、知識鏈接、思考突破、審美生長,在平等對話、多元開發、有力生成、美好突圍的過程中,實現認知重構、智慧重建、心靈重塑、品格重鑄。

【關鍵詞】兒童閱讀 生命成長 策略 路徑

生命成長不是物質世界的豐富而是精神世界的富有。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累積,而且是心智、精神意義上的構建。閱讀,當指向兒童的生命成長。

一、指向兒童生命成長的閱讀教學基本內涵

兒童的生命成長不僅指兒童身體的發育,更關鍵的是指心智的成熟、品德的根植以及習慣的養成。指向兒童生命成長的閱讀教學當以兒童的生命長遠發展為目標,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重視兒童的真實體驗和獨特感受,進行心理的再暗示、審美的再關照、思維的再突破,努力實現兒童自主意義上的認知重構、智慧重建、心靈重塑。

(一)尊重兒童天性

兒童是單純的,世界在他們的眼里是陌生的、新鮮的,兒童認識世界往往更直接、更有趣、更特別。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就得從兒童自身的閱讀經驗出發,突出兒童自身的理解。重視兒童閱讀,不是盲目定性、膚淺判定,而是基于兒童天性給予指引,努力做到“恰好”。

(二)突出兒童趣味

兒童閱讀作為生命的起始閱讀,應該以培養興趣、根植習慣為基本目標,在形式上更活潑,在要求上更寬泛,在理解上更生動,注重閱讀的趣味性、個性化、常態化,在潛移默化中推進,在和風細雨中滲透,在美美與共中涵養。

(三)激活兒童靈性

閱讀不是為了達成成人指向,而是為了激發個體靈感。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兒童的思維都是獨一無二的,面對自然萬物、美好山河、墨香文字,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理解把握、路徑體系、靈感想象,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更要積極回應,就如山谷的回音、田野的綠波、星空的閃爍,我們要讓兒童的心智在更美的回蕩、更廣的延伸、更高的仰望中,愈加豐富、健康。

(四)豐富兒童精神

閱讀最終的指向是心靈的凈化、品質的優化、精神的美化。通過閱讀讓自然的、社會的、人類的、宇宙的一切美好呈現在兒童面前,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的芳香、詩書的華美、思想的激蕩、文化的力量。

二、指向兒童生命成長的閱讀教學操作策略

(一)要清楚兒童閱讀的心理動機:找到其內在的心靈呼應

兒童文學為什么吸引兒童?因為兒童文學的作者懂兒童,其能與兒童形成心靈的默契。

契合兒童心理需要的情節設計,在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中比比皆是:《惡毒的王子》中,一個喜歡戰爭、想要征服上帝的王子,最后被一只鉆進耳朵的小蚊子弄得發瘋——因為罪惡的念頭;《丑小鴨》中,一只小丑鴨歷經千辛萬苦,成為白天鵝——因為有夢想;《屎殼郎》中,屎殼郎想要享受戰馬一樣的待遇,不惜游歷一番,以證明自己,結果卻被國王壓在馬鞍底下——因為虛榮。一個個故事,就是在教兒童做人,教兒童如何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二)要把握兒童閱讀的關鍵要義:形成整體的機理把握

兒童文學閱讀要重視理性培養。因為文學本身有邏輯性。邏輯能力是文學能力。立足整體,把握邏輯,形成對閱讀的整體把握,給予兒童理性力量是閱讀的關鍵要義。

就文本而言,邏輯性是文章各部分內在聯系、情節發展的內在規律;就閱讀而言,邏輯性是基于作品高度,給予學生理性思考、審美啟示的參照依據;就教學而言,邏輯性是教學的依據,一切美好體驗必須符合文本邏輯,一切心智啟示必須構成有效鏈接。

(三)要追求兒童閱讀的層次升級:立足個體的生命成長

閱讀是一種對話,與作者對話,與作品中人物對話,與情節對話,更關鍵的是與自己對話,只有自己理解的、融通的閱讀,才是有效的。否則,再好的作品,走不到心里去,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一方面,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小閱讀目標,形成“悅納”。這就要求幫助學生回答好三個問題:我讀到了什么?我理解了什么?我認同了什么?唯有走進學生心里的文字,才是有價值的、有力量的。

另一方面,我們要引領學生追求自己的大閱讀,實現“廣納”。這就要求幫助學生站在更高的位置,走上更寬的路徑,以更宏大的目標去理解生活,讓心靈在更崇高的信仰中凈化,讓思想在更遼闊的空間中升華,讓人生在更美妙的境界里感悟。

(四)要突出兒童閱讀的審美重構:賦予更多的美好詮釋

任何優秀作品,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能經得住時間和歷史的考驗,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無論經歷多少時代更迭,都透著生活的智慧、人性的光輝。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站在人生的關鍵節點、社會的重要關口、時代的偉大洪流中,給出更適宜、更精彩、更響亮的回答。

(五)要達成兒童閱讀的價值追求:實現文本意義與兒童心靈共成長

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將人物、情節、思想放在特定的背景中,讓讀者自己體會、自己把握。每一次真誠的對話、每一次會心的微笑、每一次有力的判斷,都是作品意義的延伸。作品的優劣藏在文字里,一部作品帶給人的體驗越豐富,激起的審美越多樣,價值就越大。

三、指向兒童生命成長的閱讀教學基本原則及實施路徑

課堂中要堅持兒童閱讀體驗至上,體現如下原則:(1) 主體性,要發自內心,重視學生感受,突出兒童立場;(2)原創性,要注重思考,堅持問題驅動,突出主動探索;(3)生長性,要豐富體驗,打開思路,突出智慧生成;(4)自構性,要留有空白,給足時間和空間,突出自主重構。

(一)在教學姿態上,平等對話,以激發兒童思考為起點

有一個真實的教學案例,筆者記憶猶新。2017年5月,在上海全國小學語文“聚焦語文核心素養”創新課堂觀摩研討會上,我國臺灣兒童閱讀輔導團研究員李玉貴執教《愛心樹》一課。課文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和蘋果樹的故事,男孩和蘋果樹一起玩耍,摘蘋果賣錢,折枝干蓋房,砍樹干造船,最后在樹墩上歇息。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教師提問:“作者編故事肯定有意圖,為什么這樣設計?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教師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去尋找對應關系,在有意識的經驗調動中感受友愛、母愛等相關愛的力量。

第二,教師提問:“課文有幾個主角?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平衡嗎?”

教師給出天平,讓學生直觀感受樹和男孩之間的不平衡。在失衡中,接受心靈拷問。

第三,回到情節,在整理三個情節的基礎上,得出樹和小男孩是給和要的關系。教師再問:“給蘋果、枝條和樹干一樣嗎?假如是母親會給到哪種程度?她會說什么?”

學生體會到愛是有尺度的,給予是有底線的,更多的獲得,需要自己爭取。

最后,教師說:“這個故事沒有答案,有空多研究,值得你回味一輩子?!?/p>

給予指引,卻從不做主;沒有答案,卻意蘊雋永。課堂的境界和高度,恰恰建立在兒童自我生長的基礎上。

不能以教師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許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能自圓其說,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多表達。以滿足好奇為前提,引發趣味;以激發探索為考量,促進思考;以暢想美好為目的,形成期待。這樣的教學才有意義。

(二)在教學內容上,多元開發,以豐富兒童審美為核心

筆者曾和學生共讀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也許是被魯濱遜特殊的經歷所震撼,又或許感動于魯濱遜獨處荒島的堅強意志、堅韌毅力,學生研讀本書的熱情還是挺高漲的。有的學生就聚焦“險”做了研究,分別從時間及地點方面梳理文脈,繪制思維導圖。

“能克服困難的人,可使困難化為良機?!濒敒I遜就是這樣的人。有些學生研究的是魯濱遜荒島生存的困難。相對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的困難,魯濱遜最大的困難來自內心,欣慰的是學生都羅列出來了,并用稚嫩的筆觸寫道:“雖然內心恐懼,但還是要面對生活;與其擔心生活,不如過好生活?!?/p>

“生存”,這是一個沉甸甸的話題,有幾個學生以“生存”為主題繪制了思維導圖。面對危險,身處逆境,我們該以怎樣的姿態去生活,魯濱遜就是一個典范——有強健的體魄,有樂觀的心態,有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與智慧,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與信心……林林總總,皆是生存之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笔澜缡嵌嘣?,生活是多元的,閱讀也是多元的。閱讀就是一個多棱鏡,每轉換一個角度,就有新的變化、新的風景。引領學生多元解讀,在多元發現中,學會多元思考,生成多元精彩,為往后余生創造、積累看得見的財富,豈不美哉!

(三)在教學品質上,有力生成,以發展兒童思維為關鍵

以《巨人的花園》的教學為例,課堂中,筆者圍繞“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句話質疑:“巨人明白了什么?”有學生說:“孩子來到花園,花園里就熱鬧了,就有生機了?!庇袑W生說:“孩子是有活力的、活潑的,能帶給花園活力?!惫P者追問:“孩子來了,桃樹就綻出綠芽,開出美麗的花,這符合生活事實嗎?”學生思考之后回答:“文中的孩子不是真實的孩子,花園也不是真實的花園,巨人也不是真實的?!惫P者隨即又追問:“它們又代表什么?”學生回答:“巨人代表自私,花園代表擁有的美好,孩子代表美好的享受者?!惫P者第三次追問:“這樣的代表有何寓意?”學生們的回答很精彩:“自私的靈魂只有寒冷的冬天?!薄胺窒砻篮貌拍軗碛忻篮??!薄按禾煸跍嘏男奶锖宛佡浀目鞓分??!薄趯W生回答后,筆者第四次追問:“孩子們來到花園,花園里花就開了,春天就來了,沒有孩子的花園,只有冬天,這顯然不符合生活事實,但我們讀來卻深信不疑,為什么?”教室里又安靜下來。筆者繼續引導:“白雪公主死了,卻因為王子神奇復活了;青蛙王子被公主一摔,真的變成王子了。這樣的情節都不符合生活的事實,卻讓我們非常享受,為什么?”學生似乎明白了,有的學生說這是為了符合作者情節設計的需要;有的學生發現童話故事中蘊含做人的道理。在充分交流之后,筆者開始總結:“同學們,文學作品除了生活的真實,更有藝術的真實,正如孩子讓花園成為樂園,白雪公主因為愛而復活,藝術的真實,更符合真善美的需要,更符合讀者的需要,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求真、樂善、向美的?!本褪窃谶@樣的層層引入中,閱讀層次不斷升級,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強化與發展。

(四)在教學指引上,形成突圍,以啟迪兒童靈性為追求

發展智慧是不斷突破的過程,不斷打破現有平衡,努力建立新的平衡,人才得以進步。要打破固有思維定式,形成新的格局,突圍很重要,要讓學生的思維如風箏般飛向蔚藍的天空。形成突圍,就是改變原有的閱讀習慣,打破原有的思維理解,在情感、思維、審美的更高層面上與閱讀材料形成新的呼應。每一次突破,就是一片新風景,探索的新風景越多,學生的領悟力、判斷力、審美力就越強。

閱讀是為了抬頭看世界,從容走人生。教師要幫助學生打破生活與閱讀的界限,形成生命與閱讀的美好互動,努力讓學生從閱讀中感受寧靜,體會高雅,走向豁達。

猜你喜歡
兒童閱讀生命成長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關注生命成長 打造動態課堂
以觀影尋覓兒童閱讀初心
用班級文化打造有靈魂的班級團隊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生命成長
我國兒童圖書館讀者服務研究
以繪本為起步,打開閱讀之路
讓兒童在閱讀中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