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3-06-20 06:56李亮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初中語文

李亮

[摘 要]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也獲得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文章資源,豐富生命體驗;要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要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9-0007-03

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充分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促使學生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和活動過程處于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點之一。教師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獨特的人文熏陶下,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獲得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引導學生挖掘文章資源,豐富生命體驗

(一)體會生命的堅韌,提升抗挫能力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展現了主人公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這些主人公內心的豐富情感和頑強生命力,使學生通過感悟,獲得心靈的慰藉,進而提升抗挫能力。

比如,在教學《老王》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的場景:從“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等語句中可以看出,當時老王的處境十分艱難,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堅持來“我”家,給“我”送東西。老王心中念著“我”一家的好,所以在臨死前堅持來到“我”家,將自己擁有的“好東西”送給“我”。此后,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老王在生活困苦時仍心存感恩的高尚品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看文章中還有哪些提及老王生平的詞句,說說他這一生經歷了哪些艱難困苦,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這樣引導能讓學生感受到老王的強大抗挫能力,體會到善良的重要性。

在挖掘文章資源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優秀人物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體會到他們頑強的生命力,從而向這些優秀人物看齊,以此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增強自制力、意志力等。

(二)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重視人際交往

初中學生涉世未深,他們渴望友誼,但是又容易和同伴鬧矛盾,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文章資源,從中探究與人交往的正確方式方法。

比如,教師結合戴望舒的《蕭紅墓畔口占》,引導學生探索真正的友誼。首先結合文本思考:友人已經逝去,作者做再多的事情,對方也不能感知到,那么,為何作者還要走六個小時的路,到友人的墳前送上一束山茶花呢?通過思考這個問題,學生認識到真正的友誼需要無私付出,不管對方是否知道,心中都會念著對方。此后,教師再讓學生自主探究,了解蕭紅和戴望舒之間的深厚友誼。通過探究,學生發現,蕭紅和戴望舒之間的友誼很深厚,在蕭紅死后,戴望舒和幾個朋友一起,用板車拉著蕭紅去淺水灣安葬,也就是說,詩歌中所寫的的確是事實。而且戴望舒在獄中時還想著蕭紅,出獄后身體稍微康復就去憑吊蕭紅。通過這樣的文本解讀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感受這兩人跨越生死的深厚友誼,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友情。另外,教師還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文本內容,讓學生融入逼真的環境中,獲得更強烈的體驗,深化對友誼的正確理解。這樣,學生可以借助榜樣的力量,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重視人際交往方式,最終收獲珍貴的友誼。

(三)感受親情的偉大,增強家庭意識

親情是人類情感中最質樸、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教師可結合初中語文教材中展現親情的文章,引導學生思考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探索如何踐行孝道,如何讓家庭關系更和諧。

比如,在教學《散步》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深入分析:“我”如何解決散步過程中家庭成員對選路的分歧?怎樣做到讓家庭成員都滿意?由此讓學生發現,“我”十分民主,會傾聽母親和孩子的想法;母親十分疼愛孫子,主動做出讓步;妻子很明事理,不插嘴,還主動照顧孩子,讓“我”能全心全意照顧母親。正是因為家庭成員都相互關愛,不自私自利,才構筑起了一個和諧的家庭。此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深入思考,如當與父母意見相左的時候,自己能否冷靜下來,和父母說清自己的訴求?當父母吵架的時候,自己的態度是什么,能否協調父母的關系,又或者是不聞不問?在分析文章內容之后,再引導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思考,便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家庭意識,使學生在面對家庭矛盾時,能夠抱以理性、冷靜的態度。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自主接納、吸收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因此,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互動模式——使學生懂得欣賞他人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互動討論,讓他們吸收他人的觀點,逐步懂得如何去欣賞他人。

比如,在教學《孔乙己》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結合孔乙己的性格特點,演繹“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學生A認為孔乙己性格迂腐,所以他應該是一個一個慢慢地將錢幣擺在桌子上。學生B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學生A露出了不滿的神色。教師發現后及時給予引導,讓學生A傾聽他人的觀點。學生B表示:“孔乙己的確很迂腐,但是此時他有錢,自然是很嘚瑟的。從孔乙己指導他人寫‘茴字的過程,就能看出他是愛賣弄的。所以這時候,他必然是大手一揮,‘啪地甩出九個錢幣,而不是慢悠悠,一副舍不得的樣子。而且,我覺得‘排和后文的‘摸正好形成對比,前者顯示出他的豪爽,后者顯示出他的無奈?!痹趦A聽學生B的意見后,學生A認為學生B言之有理,他欣然接受了對方的想法,而且也學到了結合上下文分析內容的新方法。他表示自己受益匪淺,明白了傾聽的重要性。

在互動交流的情境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探究他人的思維模式。這樣能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逐步懂得欣賞他人、尊重他人。

(二)翻轉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設計一些問題,構建翻轉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引導他們堅持不懈,努力解決問題。

比如,教師設計了《范進中舉》翻轉課堂,設計任務讓學生觀看《儒林外史》影視劇片段,再在此基礎上閱讀整本書,總結歸納作品中展現的人物形象,并進行歸類整理。在探索此任務的過程中,有學生覺得作品中提及的人物很多,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因而感到很煩躁,想要放棄。在了解情況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推薦思維導圖法、人物卡片法等高效的資料整理方法,讓學生在讀到某個人物時,就及時標注出他們的性格特點、主要事件等,最后再整理歸納關鍵信息。完成任務后,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變化,有學生認識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感到很煩躁,就不想繼續讀下去。但是在找到方法,并得到同伴的鼓勵后,我的自信心又被激發了出來,最后終于堅持讀完了整本書,還分析了各個主要人物的特點?!痹诜D課堂中,學生變得更有耐心,遇到問題也能仔細思考,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在探索中遇到困難時,一些學生會選擇放棄,教師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域,用適當的方法和鼓勵引導這些學生一步步挑戰自我,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挑戰自我的信心。

(三)項目模式——促使學生加強小組合作

部分學生缺少和同伴良好溝通的能力,有的學生性格急躁,容易和他人爭吵;有的學生則比較沉默,較少和他人溝通?;诖?,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合作探究項目,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和他人溝通交流。

比如,在教學《變色龍》的時候,教師設計了小組合作探究項目:1.閱讀課文,交流討論,說一說主人公的性格特點;2.將課文和《范進中舉》對比,說一說不同國家、時代的作品如何展現諷刺藝術;3.圍繞社會中的某種問題或現象,撰寫一個小品劇本,然后進行合作表演,重點體現諷刺性。在完成第3個項目的過程中,有個小組出現了矛盾。這個小組中有成員想要演繹關于“扶不扶摔倒老人”這一社會問題的小品,而有成員想要演繹關于“網紅主播”內容的小品。教師結合小組成員的具體情況加以引導,對于性格急躁,容易和他人爭吵的學生,讓他先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然后再討論選擇誰的方案。對于比較沉默,較少和他人溝通的學生,則鼓勵他多發表意見,參與到討論中。這樣既能引導學生解決項目難點,又能改善學生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問題。

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進入到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重新定位自己和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進而可以耐心和他人溝通,解決彼此的矛盾。

三、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祭掃烈士陵園,厚植家國情懷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祭掃烈士陵園的活動,讓他們了解烈士的英勇事跡,激發愛國情懷并從中獲得心靈的滋養,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比如,《梅嶺三章》體現了作者陳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教授這篇作品后,教師組織學生參加祭掃烈士陵園的活動,通過“了解烈士故事”“祭奠烈士英靈”“互動交流情感”這三個活動,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在“了解烈士故事”的活動中,學生自主搜索了解陵園中安葬了哪些烈士,他們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為國家付出了什么。在“祭奠烈士英靈”的活動中,學生給烈士獻花、行禮,表達對烈士的尊重之情。在“互動交流情感”的活動中,學生和同伴討論,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有學生提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要珍惜?!边€有學生表示:“我將來要加入到建設家鄉的行列中,像革命前輩一樣保衛自己生活的地方?!?/p>

祭掃烈士陵園的活動起到了正向引導的作用,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感受革命烈士的精神力量。同時,也能讓學生反思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么,從而樹立他們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二)組織研學旅行,磨煉堅強意志

堅強的意志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學生在面對各種困難時必備的,而堅強意志的磨煉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旅行,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社會調查等,學會面對形形色色的挑戰,繼而磨煉堅強的意志。

比如,教學《社戲》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鄉土文化探究”主題研學旅行。學生要走訪鄉村,尋訪和“社戲”類似的民間活動,并撰寫調查報告。在活動中,學生遇到了三種困難,一是身體方面的困難,舟車勞頓讓學生身體疲乏;二是學術方面的困難,學生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搜索鄉土文化資料;三是人際交往方面的困難,學生不懂得如何和鄉民溝通,獲取第一手資料。教師耐心地引導學生,讓他們思考自己在待人接物、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有什么不足之處,給他們鼓勵和支持,讓他們逐步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有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接連走訪了很多農戶后,才找到了擅長創作“農民畫”的農民,并獲得了第一手的采訪資料。事后該學生表示自己原本想要放棄,但是在教師的鼓勵下,還是堅持了下來,在這之后,他在面對問題時也更加從容了。

當學生想要半途而廢的時候,教師要加以鼓勵、支持,幫助學生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克服困難。通過不斷解決研學旅行中遇到的困難,學生能逐步磨煉出堅強的意志。

(三)參加公益活動,培養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品質。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讓他們思考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么,鼓勵他們試著幫助弱勢群體。這樣能讓學生形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精神品質。

比如,教學《植樹的牧羊人》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公益植樹活動。學生先聯系和環保有關的公益組織,以小組為單位認養一棵樹,并參與到種植等活動中。教師還提出了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有人認為搞綠化是國家的事情,我們個人沒有這樣的義務,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呢?”學生在參與了植樹活動之后認識到奉獻精神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過于計較個人的得失只會因小失大,而如果每個人都能貢獻出自己的愛心,參與到植樹造林的活動中,則能讓自己生活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在活動過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讓學生將植樹的過程寫下來,并說說自己的感想。學生在作文中探討了個人和自然環境的關系,點明了培養奉獻精神的重要性。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學生能夠在無私付出中培養奉獻精神,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從而肯定自身的社會價值,為成長注入更多的信心與活力,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初中語文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以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謝雨晨.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情意教育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大學,2020.

(責任編輯? ? 農越華)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