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優化布置

2023-06-20 08:54許亞
求知導刊 2023年9期
關鍵詞:數學學科作業布置高年級

摘 要:“雙減”政策是針對我國中小學階段學生整體課業負擔重、作業完成效率低提出的對策,能夠為教師優化學科作業布置提供導向。文章對“雙減”背景下如何優化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布置進行研究,目的是根據“雙減”的要求以及蘇教版教材內容調整作業布置方向,優化作業布置方法,以此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效率,達成“雙減”政策的要求。文章簡要分析了“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布置的優化方向,接著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農村小學;數學學科;高年級;作業布置

作者簡介:許亞(1986—),女,江蘇省張家港市新塍小學。

根據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布置情況以及學生實際完成情況可以發現,在農村小學中,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主要是大量的練習題;部分教師為了照顧數學學習成績較低或較高的學生,會增加大量的簡單習題或“超綱”習題。但是這種方式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導致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浪費在完成不符合自己能力層次的習題中?!半p減”政策的出臺為這種情況提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法——“控量”“增效”。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當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學生的主體情況和蘇教版教材內容,采用分層設計、多樣化布置的方法,在兼顧班級各類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以多樣化作業激發學生的熱情,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與能力。

一、“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優化方向

“雙減”政策是當前我國教育部門提出的,面向中小學學生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戰略舉措,也是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進程的方法。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應當減少學生課后作業總量,豐富學生課后作業的內容與形式,從而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高效地完成作業,通過完成課后作業實現思維與能力的發展。立足“雙減”背景,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優化方向如下。

(一)控量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雙減”政策提出的初衷,也是推行“雙減”政策的目的。教師應當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業總量,減輕作業給學生帶來的壓力與負擔,避免大量作業對學生造成的精神壓迫與生理疲勞。數學是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學科,數學作業是小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依據,也是教師引領學生在課后鞏固已學知識、鍛煉數學能力、發展數學思維的方法?!半p減”政策提出之后,教師應當認真思考如何有效控制作業總量,既要保證照顧到班級各個能力層次的學生,起到鞏固知識、復盤練習的作用,又不能夠給學生造成負擔與壓力[1]。

第一,以教師預做控制作業總量。一味地開展“題海戰術”不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反而會造成對學生的壓迫,導致學生產生心理負擔。為了更好地控制作業總量,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之前進行“預做”,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學習成果,精心挑選作業題型,模擬學生的作業完成速度與數學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評估學生完成作業所需時間,奠定控量基礎,以此把控作業完成的總體時長,實現對作業總量的優化。

第二,家長輔助,共同控制作業時長。高年級小學生之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學習能力差異,學生之間的綜合情況不同,面對作業時的心理感受與學習體驗也不同,完成作業所花費的時間更不同。教師可以積極與家長聯系,由家長負責觀察學生每日完成作業的時間與狀態,與教師溝通,以便教師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更好地調整作業布置的思路、題型與數量,提高控量水平。

(二)增效

增效是“雙減”政策各項要求的核心理念,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高年級作業時,不但要縮減作業總量,更要考慮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優化作業布置,驅動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鍛煉與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教師為高年級小學生布置作業時,應當遵循多元化思想,認識到不同類型作業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不同作用,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作業的形式。同時,在每日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調整作業的結構,同時布置兩種及以上不同形式的作業,兼顧學生基礎知識與數學思維的發展,實現增效的目的。

二、“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優化布置實踐

控量、增效是“雙減”政策針對小學生課后作業布置的核心要求,也是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為高年級小學生布置作業的優化方向。要想真正實現控量、增效的目的,教師就應當立足每次作業布置實踐,結合具體情況合理優化作業的數量與類型,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靈活調整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從而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有效驅動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已學知識、思考數學問題、發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與思維,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效率。

(一)前置性作業摸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對“雙減”政策要求進行研讀,可以了解這一政策的核心目的是在減輕當前學生身心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將作業環節真正轉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按照這樣的思路,一味地控制學生的作業總量是不足以提高效率的,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調整作業的布置方式,讓作業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找時間布置前置性作業,設計題目讓學生做題,或者提出問題讓學生交流與回答,教師采用這樣的手段可以了解學生對某類知識的認知與掌握情況。前置性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依據之一,也可以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的依據之一。這樣可以突破學生對作業的刻板印象,也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更可以發揮作業的作用,輔助學生進行之后的課堂與課后學習[2]。

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校園綠地面積》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利用計算方法解決圖形問題與生活問題,同時啟發學生的平面幾何思維。在本節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根據以往班級學生的平面幾何知識學習情況為學生布置前置性作業,作業內容為:1.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簡單面積計算;2.讓學生計算家中地板面積的綜合性開放作業。本次前置性作業只有這兩個題目,以最簡短的題目了解學生對多邊形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生活中多邊形有關問題的感知情況等。這兩個題目對于學生而言不會造成負擔,同時題目的覆蓋面較廣,兼顧基礎知識與生活問題,能夠讓教師從學生的完成情況與完成思路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平面幾何素養,為之后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依據。同時,教師可以將前置性作業的完成結果與課后作業的完成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可以了解此類作業的有效性,為后續優化作業布置提供支持。

(二)根據學生情況,分層化設計作業

按照“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應當認識到班級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能力差異,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準分層,這樣才能夠照顧到班級中的每名學生,也可以讓每名學生僅完成自己所需的部分作業。分層作業的落實能夠兼顧“控量”“增效”兩個方向。一方面,采取分層作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調整作業的布置,將作業細化為2~3個層次,每個層次設置相應數量的基礎性練習與拓展性作業,改善以往全體學生一起完成相同難度作業的情況[3]。這樣可以避免不同水平的學生完成不符合自身需求的部分作業,大大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分層作業是針對學生能力層次提出的,具有較強的定向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層次選擇性完成作業,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真正在作業中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效率。

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和除法·班級聯歡會》的教學為例,在教師完成“小數乘法”部分的課堂教學之后,可以按照班級三個能力層次學生的情況布置分層作業。本次作業包括:1.基礎題+概念題。對“5.5×4=22.0、3.2×6=1.92”進行糾錯,找出其中不正確的地方。2.較為復雜的小數乘法計算。計算“9.99×0.02、2.1×0.4”等題目。3.與實際生活有關的應用題。以班級聯歡會為背景,給學生呈現各種物品的價格,如鉛筆1.5元、拉花2.5元等,本次聯歡會一共需要12個拉花與50支鉛筆,要求學生計算其總價??梢钥闯?,教師按照班級學生的三個能力層次,逐層調整作業總量與復雜程度,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題量少、難度高的作業,讓能力較弱的學生完成題量多、簡單的作業,讓中間層次的學生完成難度與題量均適中的作業。這樣既可以靈活提高各個層次學生完成作業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分別實現知識鞏固、計算能力鍛煉與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目標,也可以有效控制各個層次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避免作業對學生造成負擔[4]。

分層作業是基于“雙減”政策要求提出的、滿足班級不同能力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作業設計方法,相較于傳統的作業設計方法,這種分層式的作業能夠同時減少所有學生的作業完成量。在布置本次數學作業之后,學生只需要完成符合自己能力的作業內容,而不需要完成對自己而言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的作業內容??梢钥闯?,布置分層作業之后,學生完成作業的靈活性得到提升,既緩解了學生的作業壓力,也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豐富多層次作業內容,多維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相較于城市小學,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可用的教學資源較少,可以為學生布置的作業內容較為單一。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始終堅持“雙減”政策要求,靈活設計作業內容,從更多的維度設計作業,進一步提高作業的趣味性與有效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分層設計作業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農村環境和網絡渠道搜集更多的數學教學資源,豐富作業的形式,這樣既可以改善當前農村小學數學作業單一的情況,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有效性。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的教學為例,完成本節課教學之后,教師可以按照上述思路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在此基礎上,教師對每個層次的作業內容與呈現形式進行優化設計。例如,針對上述基礎題、計算題、應用題三種類型的作業,教師可以設計“積分作業”的形式,設定分值為:基礎題1道為1分,計算題1道為2分,應用題1道為5分,要求每名學生必須拿到5分的基礎分,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與心情,選擇性完成更多的作業獲取積分,積分累計可以兌換與其他學科有關的學習資源(教師從網絡上下載下來打印成冊),以此激勵學生在自己身心狀態允許的情況下自主學習。相較于被動安排更多的作業,這樣的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促使學生在完成基本的“控量”作業之后積極主動地完成更多的作業,這一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數學問題的過程,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的分數計算思維與能力[5]。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這些練習的基礎上再設置一個“作業闖關”的環節,在每個分層作業中設置難度稍微提升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闖關后可以獲取雙倍積分,獲得“黑鐵菜鳥、青銅生手、白銀熟客”等稱號,這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作業。多層次地豐富作業內容與形式,可以更多元化地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不僅可以實現“控量”“增效”的目標,也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通過這樣的方法,教師可以進一步豐富每個層次作業的內容,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后自主學習資源,搭建有趣豐富的自主學習空間。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每個能力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體現每個能力層次的特點。例如,在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課后作業中,教師可以設計更多的實踐類作業,拓展數學作業的學科邊界,引入其他學科,進一步開闊學生眼界,同時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真正提升數學課后作業的有效性。

結語

“雙減”政策提出之后,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布置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控量”“增效”成了作業布置的主要方向。就上述研究的內容來看,要想實現“控量”“增效”,最基本的就是以分層作業的方法減輕每個層次學生的作業負擔,同時優化作業設計的形式與內容,以多元化作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驅動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豐富學生的作業完成體驗,最終讓學生無負擔地高效完成作業,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郝光榮.“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以“多邊形的面積”為例[J].名師在線,2022(32):50-52.

蔡美蓮.“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優化策略[J].新課程,2022(38):197-199.

劉凱,萬彩云.淺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高年級開放式作業設計[J].安徽教育科研,2022(28):38-40.

王彬.淺析“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8):82-83.

孫雲.“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中高年級作業設計與布置探究[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擴展思維 基礎教育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2:1286-1288.

猜你喜歡
數學學科作業布置高年級
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如何讓農村留守兒童重視數學學科的學習
英語教學生活化模式芻議
教師有效布置語文作業研究
淺談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探討
留住歷史,留住記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