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關鍵要素、主要特點及啟示

2023-06-23 23:19孫源關哲
教育與職業(下) 2023年6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職業教育澳大利亞

孫源 關哲

[摘要]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是當今世界公認的較為先進的校企合作模式,其核心構成要素包括國家層面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多種渠道的校企合作經費投入來源、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三個主體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有制度保障體系完善、質量標準框架健全、政府管理職能明確、行業企業參與積極、職業院校對接精準等主要特點。借鑒澳大利亞的經驗,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應完善法律法規、增強政府職能、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強化企業主體作用、構建動力機制,從而加速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進入全面提質培優階段。

[關鍵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

[作者簡介]孫源(1989- ),女,河北廊坊人,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講師,碩士。(北京? 102600)關哲(1986- ),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北方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2022年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資助項目“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模式對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啟示”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BKYQN2022-26)

[中圖分類號]G719.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2-0069-08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起源于“二戰”后經濟大蕭條時期,此后歷經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提升勞動力技能及改善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世界公認的較為先進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我國迎來新一輪產業變革,新興職業對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出新的需求。通過校企合作實現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緊密對接,改革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增強我國職業教育適應性、緩解技術技能人才短缺和結構失衡的關鍵途徑。深入研究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關鍵要素和主要特點,從中獲取適合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以為我國職業教育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參考和借鑒,推動我國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高質量發展。

一、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關鍵要素分析

(一)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構成要素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秉承終身教育理念,其核心構成要素包括國家層面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多種渠道的校企合作經費投入來源、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1.國家層面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澳大利亞非常重視政策法規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指導作用,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法律支撐體系,有效地保障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穩步發展。第一,從頂層設計出發搭建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1974年,澳大利亞教育部發表了關于技術與繼續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的《坎甘報告》,首次提出將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相結合,增加對TAFE的投入。隨后,聯邦政府公開競爭招標,職業院校主動尋求合作。1990年,其國家訓練局頒布了關于職業教育主體責任的《培訓保障法》,規定年收入22.6萬元以上的企業將工資預算總額的1.5%用于員工職業技能培訓,企業開始參與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與評價。2011年,聯邦政府制定了關于職業教育與校企合作培訓的《2011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監管者法案》,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權責進一步明確,更新質量標準,規范認證流程。此后,國家資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培訓包(Training Package,TP)以及質量培訓框架(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AQTF)陸續實施,國家層面的質量保障體系就此形成。第二,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2003年,聯邦政府發布了《澳大利亞2004—2010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戰略》,明確了校企合作中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主體地位,尤其強調了行業企業的關鍵作用。2005年,聯邦政府發布了《聯邦—州政府實現澳大利亞勞動力技能化2005—2008協議》,提出了國家培訓戰略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使大眾獲得更大范圍的持續技能。2021年,澳大利亞教育、技能與就業部發布了《國家勞動力戰略行動計劃》,加強了政府與行業雇主及教育培訓提供者的伙伴關系,提升了行業參與質量,有力地推動了校企合作的發展。

2.多種渠道的校企合作經費投入來源。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企業、社會、學員多方參與的經費投入機制,有力地保障了其校企合作的實施與發展。其中,聯邦政府購買服務直接撥款和企業投資是其校企合作經費的主要來源。第一,聯邦政府購買培訓服務直接撥款。其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9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共投入2.5億澳元購買職業教育培訓服務。2020—2021年,撥款5000萬澳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振興澳大利亞各地職業院校。2022年,聯邦政府對職業院校常規性撥款從2014年的137億澳元增至253億澳元,同時提供2.258億澳元改善在校學生教育成果,投資22億澳元鼓勵職業院校和行業伙伴建立緊密關系,支持其與行業企業聯合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第二,稅收、補貼、專項獎勵等多種方式鼓勵企業投資。在稅收方面,202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供了5.5億澳元稅收減免,企業稅率從2013年的30%降低到25%,突破了50 年來最低水平。在補貼方面,聘用職業院校學生的企業可獲得12個月工資補貼(每季度最多7000美元),提供4~12周實習機會的企業可獲得1000美元補貼,雇用學徒還能得到其他額外經濟獎勵。在專項獎勵方面,新學徒激勵制為企業提供26億澳元的經費支持和20%的額外獎勵,鼓勵企業員工參與技能培訓。據其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統計,2022年新冠感染影響引發的勞動力短缺背景下,聯邦政府共提供了161億澳元用于培養職場技術人才。澳大利亞的失業率也因此實現了50年來最低水平,比兩年前的預算預測低近3個百分點。

3.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以能力本位為核心,依據行業變化提供靈活創新的職業教育培訓,為勞動力市場輸送了大量技術技能人才。其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三個內容:第一,就業導向,開設滿足行業技能需求的專業課程。職業院校與行業專家根據最新行業技術要求及TP內容設計課程與教材、更新培訓產品,學員通過考核頒發相應等級證書。澳大利亞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澳大利亞共有3519家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為47.5萬15~64歲的學員提供電子工程、科學技術、醫療護理、幼兒教育等專業技能培訓服務并頒發三四級證書。第二,協同育人,合作搭建校企實訓基地與師資隊伍。職業院校與企業共享場地資源,讓學員進入工作場景培養專業技能,并為表現優秀的學員提供實習就業機會。同時,邀請行業專家或具有5年以上專業經驗的企業人員到學院做兼職教師,分享最新行業技能。此外,規定全職教師定期進入行業協會或企業學習,提升教學質量。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統計,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130多個職業學院與2.5萬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50多萬注冊學生提供1200多個國家認可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畢業生和企業雇主對職業學院培養質量的滿意度均在89%以上。第三,靈活教學,根據企業和學員需求創新課程模式。職業院校通過在線學習、模擬仿真、工作場所等多種教學場景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提供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使學員獲得技能提升與資格認證。澳大利亞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以2020年為例,職業培訓機構為行業培養了400多萬技術技能人才。其中,私立培訓機構培養了280萬人,占比71.9%;TAFE學院培養了79.3萬人,占比20.1%;社區教育機構培養了38.6萬人,占比9.8%;學校培養了11.1萬人,占比2.8%;企業培訓了9.6萬人,占比2.4%;大學培養了7.5萬人,占比1.9%。

(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多元主體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在過去幾十年的變革中,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三個主體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協同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高質量發展。

1.政府機構管理職責。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作為推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有效運行的主要力量,兼顧宏觀調控和微觀治理。不僅通過政府報告、法律制度等對校企合作進行了全面規劃布局,還從頂層設計出發,設立了校企合作管理機構。多種機構相互補充形成了完整的實體保障機制,確保了校企合作相關法律法規、質量標準以及信息平臺的推廣實施。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機構主要包括決策、監管、研發三種類型。第一,決策機構主要包括聯邦政府及其下屬的國家培訓局。聯邦政府負責制定國家戰略和政策方針,確定國家學歷資格框架和質量監控體系,形成校企合作保障機制。國家培訓局主要職能是代表聯邦政府管理職業教育,重點推行培訓標準與能力框架,作為校企合作實體管理機構,搭建全國統一的校企合作培訓體系,形成高效的培訓市場和資金渠道。第二,監管機構主要包括澳大利亞技能質量管理局和行業技能委員會。澳大利亞技能質量管理局是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監管機構,注冊并監督培訓機構遵守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標準,提升職業教育與培訓監管機構運作透明度。行業技能委員會根據行業企業發展情況預測員工職業技能要求,發布行業能力標準和TP(包含能力標準、評估指南和國家資格),參與職業院校教學管理,保證校企合作的專業課程滿足行業與崗位需要。第三,研發機構主要包括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和其他地方研究中心。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董事會成員由企業、行業工會和政府培訓部門人員構成,負責收集并分析澳大利亞校企合作統計數據,組建信息資料庫,向各州、社會機構或團體提供有效的研究數據及顧問服務。其他地方研究中心是各種地方層面的相關機構,構成方式及功能與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類似。

2.行業企業主導地位。行業企業主導體現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規、質量框架、培訓標準以及課程師資等諸多環節,是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因素。第一,行業企業在國家校企合作政策制定過程中參與決策。國家培訓局部長委員會委員來自各行業,對國家規劃和管理校企合作有較大發言權,國家培訓局理事會根據經濟發展趨勢分析行業發展重點,制定校企合作指導政策。國家培訓質量委員會成員大多是行業代表,負責出臺質量保障檢驗標準,并協調實施AQTF。行業技能委員會等機構根據行業需求向職業院校與校企合作相關部門提供專業支持,在TP開發與監管過程中,行業技能委員會負責統籌管理,行業參考委員會規定開發范圍,技能服務機構提供技術支持。第二,行業企業為校企合作教學、管理、師資等環節提供建議。根據市場需求,為職業院校設計教學方案,依據崗位要求制定TP;預測未來技能需求,為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提供建議。與職業院校機構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為職業院校中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及5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的專職教師提供實踐和學習的機會,同時將行業專家或資深技術人員輸送到職業院校,為學員提供最新技能培訓。此外,利用自身資源幫助職業院校建設實訓基地,提供先進技術和設備參與實踐教學,依靠專業優勢和數字化技術搭建資源共享服務網絡,開拓培訓空間。

3.院校機構辦學模式。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最令人矚目的就是職業技術與培訓學院。其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擁有世界上公認的較為先進的辦學模式。第一,職業院校通過競標方式獲得聯邦政府財政支持,根據聯邦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專家對市場經濟及技能需求的預測設置專業課程,制訂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利用行業企業有效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地點和實訓機會,依據行業TP和細分的能力單元確定培養及評估標準,確保培訓課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精準對接。第二,職業院校憑借完備的培訓方法、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為企業提供定制化培訓服務,輸送擁有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的高質量技能型員工。不僅可節約企業培訓成本,員工通過考核還可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校企深度合作搭建職業技術人才庫,保證了職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澳大利亞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每年開設的課程類別多達百種,不同類型機構提供的培訓時長達幾十萬到上百萬小時,新冠感染期間更是將面授課程優化為線上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2020年,由于聯邦政府資助參加短期培訓學員數量迅速增加,職業院校利用聯邦政府和行業企業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建設了公開透明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信息網絡系統,促進了教學和認證信息的實時更新與高效發展。

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特點

(一)法律制度保障完善

通過多項法律制度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相關主體及實施過程關鍵環節進行界定,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得以實施和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第一,戰略性立法,明確校企合作三方主體責任。1994年,澳大利亞TAFE咨詢委員會發布《坎甘報告》,要求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管理與經費投入,企業作為培訓的消費方對職業教育服務具有主動選擇權。2003年,聯邦政府發布《澳大利亞2004—2010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戰略》,強調職業院校等培訓機構與行業企業密切聯系,行業企業對校企合作方向及課程內容提供建議,培訓機構的關鍵考核指標是雇主對員工技能的滿意度,校企合作供需雙方關系進一步明確。2011年,聯邦政府頒布關于注冊培訓機構和認證課程的法案《2011NVR注冊培訓機構標準》,規定培訓機構申請注冊的具體標準是國家監管法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校企合作明確了行業服務標準。第二,針對性立法,保障校企合作合理有效的經費來源。1987年,澳大利亞就業、教育與培訓部發布關于職業教育需求的報告《澳大利亞人所需的技能》,明確了職業教育在解決國家經濟問題中起著積極作用,聯邦政府應保證給予校企合作充足且有效的經費支持。1990年,澳大利亞國家訓練局頒布了關于校企合作主體責任的《培訓保障法》,要求雇主企業每年提供工資總額的1.5%用以支持員工職業技能培訓,職業院校的專職教師到企業參加培訓的費用也由企業承擔,保障校企合作師資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1992年,聯邦政府和各州制定的《澳大利亞國家培訓局法案》規定,加強校企合作需求方與提供方之間的聯系,保證校企合作多渠道的資金來源。

(二)質量標準體系健全

校企合作的質量標準體系由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行業共同開發制定,包括AQF和TP及AQTF三個核心內容,是校企合作機構審核、課程設計以及資格認證等環節的重要標準。第一,聯邦政府和各地部長級委員會共同商定AQF。1995—2008年,澳大利亞對AQF進行多次修改,2010年高等教育和就業部長理事會正式頒布修訂后的《澳大利亞資格框架》,2019年10月完成最新一次審查。作為教育培訓系統的政策指南,AQF共有十個等級,分別是一、二、三、四級證書,文憑,高級文憑,副學士學位,學士學位,榮譽學士學位,研究生證書,研究生文憑,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一級最低,十級最高,文憑證書相互貫通,不同等級可通過學分累計完成銜接,形成了職業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立交橋”。此外,AQF提倡“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終身教育理念,鼓勵學生通過校企合作提供的實踐機會增加相關工作經歷,職場員工也可用工作經歷抵消部分課程。據澳大利亞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統計,職業學院平均每年提供課程近3萬小時,頒發證書與文憑1300 多種,充分滿足了不同類型學習者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需求。第二,澳大利亞行業技能委員會、教育部、行業協會和企業合作開發TP。TP由國家認證和非國家認證兩部分組成,包括證書等級、能力標準、資格認證以及就業方向等內容,在職業教育與培訓網站登記注冊發布并定期更新。職業院校根據TP設計培訓課程和考核標準,不但實現了行業需求與職業培訓的零距離對接,也架起了能力標準與資格證書的橋梁。第三,聯邦政府與行業委員會共同開發AQTF。AQTF是機構注冊、課程審批、課程開發的國家級標準,規范了校企合作機構的行為,保證了注冊、審核、培訓、評估、認證各環節質量。AQTF統一了聯邦和州地區校企合作培訓機構的辦學標準,確保了地方頒發的資格證書在全國通用,是校企合作質量的有效保障。

(三)政府管理職能明確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既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政策的制定者、實施者,又是經費資助和監管評估者,其多維度管理結構可以總結為由聯邦政府與州政府設置的決策、監管、研發三類機構組成。第一,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及其下屬國家培訓局為主的決策機構,負責全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大政方針的制定與發布,國家質量保障體系、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確保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嚴密完整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決策體系。第二,澳大利亞技能質量管理局和行業技能委員會為代表的監管機構,獨立于澳大利亞教育部,負責機構注冊、課程認證、質量保障、師資準入等事務的監督管理,根據專業和行業變化予以風險評級,監控校企合作質量,確保各州政府的培訓機構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第三,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主要職能是通過職業教育數據研究和統計調查,開發修訂AQF和TP及AQTF,反映行業企業需求,為職業院校實施教學活動提供重要依據,保障校企合作培訓服務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

(四)行業協會參與積極

行業協會全過程參與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特色。澳大利亞行業組織的成熟度較高,聯邦政府、各州政府及職業院校等管理人員均包括行業協會成員,從方針政策、培訓標準到質量管理、認證評估,其全方位參與保證了職業教育符合行業發展的需求。第一,行業協會代表參與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職業教育政策與框架開發,在校企合作中發揮引導作用。澳大利亞共設有21個全國性行業協會,其中行業技能委員會是行業領導組織,其11名委員均為行業資深專家,主要負責制定校企合作的發展政策方針。行業參考委員會是TP的核心開發機構,作為技能服務組織搜集各行業新興技能需求制定行業認可的能力標準。此外,職業院校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大多由行業專家構成,負責課程內容開發與標準制定。行業培訓顧問委員會依據職業教育與培訓規范,每年對學校教學質量、學員及教師進行評估,開展行業雇主滿意程度的調查。第二,行業協會參與職業院校教學管理與評估認證,加速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行業層面,行業培訓顧問委員會委托各州及地方教學評估機構,根據行業技能委員會制定的細則開展教育質量評估及用人單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職業院校也會委托行業協會資深專家,對院校辦學情況、師資水平、教學內容等進行內部評價。在企業層面,行業協會成員大多來自企業,能夠結合最新市場需求參與設計職業院校課程內容及培訓考核標準;同時,企業與職業院校協同搭建高層次人才輸送通道,加速了職業技術技能創新和成果轉化。

(五)職業院校對接精準

澳大利亞職業院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資源共享為基礎,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精準對接,提供定制化的職業教育培訓服務,多方共建、利益共享、協同共育。第一,職業院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同設計校企合作培訓課程與評價標準。根據學校辦學條件、政府需要及行業企業需求確定職業院校專業辦學方向、教學模式、能力單元和評價標準,實現生產鏈對接教育鏈,企業生產流程對接學校教學流程,企業典型崗位工作內容對接課程,保證學生掌握的技能符合現在及未來經濟發展與行業技術需求。第二,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專家聯合搭建師資團隊。職業院校定期派遣優秀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提升技術和實踐水平,獲得最新行業信息,為企業技術技能人員開展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同時,企業派遣優秀的資深員工到職業院校指導實訓或擔任兼職教師,為職業院校的學員開展實踐教學、崗前培訓,為院校專職教師開設實踐技能提升課程。第三,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及高新產業孵化園區,滿足學校實踐教學和企業生產研發需要,提升校企合作質量與受訓者技能水平,降低企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費用,為學員提供更多就業渠道,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保障校企合作持續向縱深發展。

三、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對我國的啟示

(一)完善法律法規,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目前,我國雖出臺了多項政策激勵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但仍存在校企合作雙方權責界定不清、獎懲標準不明的問題。因此,盡快完善校企合作相關法律法規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議題。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治體系。根據我國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現狀,頒布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明確界定政府、行業企業及職業院校的主體責任,減少合作治理的阻礙,并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勞動力技能水平發揮重要作用的主體給予相應獎勵。第二,出臺職業資格標準與證書認證相關法律。我國要盡快完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資格認證制度,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資格標準,秉承終身教育理念,加快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的銜接融通,從而降低職業教育學生就業、升學門檻,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滿足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第三,健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經費保障制度,加大獎勵補貼力度。我國要完善經費籌措機制,拓寬校企合作經費來源渠道,落實結構性減稅、教育費附加和其他稅費等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校企合作型企業給予經費補貼、信貸、土地支持,從而提升企業、院校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保證合作雙方互利共贏。

(二)增強政府職能,健全國家監管體系

我國要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監管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使各級各地區相關管理機構成為校企合作全面深化的有力抓手。第一,增強監督管理職能。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統籌管理職業教育,制定校企合作宏觀政策和戰略規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教育部門具體執行,強化政策實施主體責任,組織協調和監管評估,推進校企合作有序開展。人社部、教育部牽頭制定國家技能標準與教學標準,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課程開發、資格認證等環節全程動態監管、科學評估,促進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和校企合作質量穩步提升。第二,增強研究咨詢職能。在教育部領導下,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原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組織開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工作,制定職業教育各項國家標準與學科專業目錄,指導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和評估工作,推進符合我國國情的質量培訓框架、培訓包以及全國統一的資格認證制度建設。同時,與各部委、行業及教育機構積極合作,為職業院校、企業和有關單位提供政策咨詢服務,指導各地職業院校制定校企合作育人標準,促進學歷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的相互轉化,加速教育系統的產教融合、普職融通。

(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我國要引導有能力、有擔當的行業組織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關鍵環節,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積極作用。第一,不斷強化行業組織在校企合作中的引領作用,提升行業組織的決策地位。行業組織通過對國內外行業基本情況、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與預測,了解并掌握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全面深化需要充分挖掘行業組織的優勢,并鼓勵行業組織與行指委一起開發校企合作框架和國家行業技能標準。同時,通過行業組織搭建交流平臺,協調校企合作實施與考核,使行業與政府、職業院校溝通互動更為充分,降低行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成本,提高行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第二,積極發揮行業在校企合作中的指導作用,確保職業院校緊貼市場需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要積極發揮以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為核心的各行業組織指導作用,分析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最新職業技能,預測行業人才需求趨勢,發布行業權威信息,并根據行業人才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制定教育教學與質量評價標準,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確保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符合未來行業需求。

(四)強化企業主體作用,優化校企合作模式

職業院校是校企合作的提供者和重要主體。要實現校企合作全面深入發展,職業院校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和教學模式,強化企業辦學主體作用。第一,突出就業導向,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職業院校要緊密對接行業最新技術技能需求,培養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養老護理等新職業或重點專業人才,搭建新興技能人才輸送通道。同時,通過校企雙方多維合作,強化師資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開設產業學院,開展產教聯盟、訂單培養等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提升校企合作培養質量和社會認可度。第二,邀請企業共同參與,優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職業院校要充分運用企業專家資源和信息技術,一方面,加強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創新教學和管理方式,聯合行業獨角獸或實力雄厚企業共同開發新版教材,將各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納入校企合作培養方案并通過活頁式教材動態更新。另一方面,與企業聯合舉辦職業技能、科學技術和創新創業等專項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為高職學生技術技能提升轉化提供多渠道學習實踐機會,并以此選拔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工巧匠,逐漸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共同體。

(五)構建動力機制,明確各方權利職責

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既是職業教育的關鍵主體,又是校企合作的受益方。深化校企合作應以利益共享為動力,利用現有資源和優勢協同合作。第一,政府統籌監管,制定校企合作政策規劃與標準,統籌協調職業教育發展,組織開展督導評估。發揮降稅補貼和政策激勵作用,根據院校辦學規模、培養成本、畢業生就業質量等方面落實校企合作經費并加強績效管理。第二,行業組織充分發揮指導研發作用,搭建國家和各地區信息服務網絡平臺,發布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和畢業生信息,指導職業院校制定并實時更新人才培養計劃。同時,龍頭企業也要發揮主體作用,聯合職業院校組建產業集團聯盟,帶動中小微企業參與,共建眾創空間和校企合作示范項目基地,為技術技能人才搭建高質量培養平臺。第三,職業院校積極合作,從能力本位理念出發,尋找行業企業利益關切點,通過在崗培訓、科技研發、技術競賽等方面推進跨區域、跨行業資源共享、協同共建,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從而加速推動我國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進入全面提質培優階段。

[參考文獻]

[1]陳竹韻.澳大利亞高職教師資格TAE證書四培訓特色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21(4):104-108.

[2]黃巨臣,蘇睿.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何以有效?——澳大利亞的經驗與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22(13):74-79.

[3]梁晨.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職業教育校企雙元育人的利益主體與路徑框架[J].成人教育,2020(6):41-46.

[4]林素絮,蔡麗琴,林欣.澳大利亞資歷框架的銜接模式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23(7):82-89.

[5]宋保蘭.澳大利亞TAFE職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8(12):110-112.

[6]趙曉芳.職業教育校企命運共同體:理論邏輯、內涵特征與行動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25):69-74.

[7]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Education and Work data on engagement in work and/or study, current and recent study, qualifications, and transitions to work[EB/OL].(2022-11-10)[2023-03-11].https://www.abs.gov.au/statistics/people/education/education-and-work-australia/latest-release#data-download.

[8]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Labour Force,Australia[EB/OL].(2023-04-13)[2023-04-24].https://www.abs.gov.au/statistics/labour/employment-and-unemployment/labour-force-australia/latest-release.

[9]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Education in Australia - from abc to As, Bs and Cs[EB/OL].(2022-12-09)[2023-03-26].https://www.abs.gov.au/articles/education-australia-abc-bs-and-cs.

[10]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Education and Work, Australia[EB/OL].(2022-11-10)[2023-03-24].https://www.abs.gov.au/statistics/people/education/education-and-work-australia/may-2022.

[11]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Education and training:Census[EB/OL].(2022-06-28)[2023-04-22].https://www.abs.gov.au/statistics/people/education/education-and-training-census/2021.

[12]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Apprentice and trainee outcomes 2022[EB/OL].(2023-03-23)[2023-04-22].https://www.ncver.edu.au/research-and-statistics/publications/all-publications/apprentice-and-trainee-outcomes-2022.

[13]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Total VET students and courses 2020[EB/OL].(2021-08-19)[2022-10-21].https://www.ncver.edu.au/research-and-statistics/publications/all-publications/total-vet-students-and-courses-2020.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職業教育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RaeRae五口之家
澳大利亞將嚴格限制2,4-滴的使用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在澳大利亞騎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