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應然狀況、現實偏差與提升路徑

2023-06-23 17:38郭麗君戴蕾
教育與職業(下)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本分析人才培養

郭麗君 戴蕾

[摘要]本科職業教育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章程作為學校內部的基本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25所本科職業院校章程中的人才培養相關文本進行分析,探究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應然狀況,發現當前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存在人才培養目標趨同、職教本質認識局限、服務定位和課程設置對接不夠緊密、專業設置偏離實際、“雙師型”教師能力存在一定的缺位、管理決策困境尚存、監督機制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等問題。為了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偏差,建議從人才培養特色化、職教特色地區化、專業設置科學化、管理主體多元化出發,探索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職業院校章程;文本分析

[作者簡介]郭麗君(1975-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戴蕾(1997- ),女,湖南寧鄉人,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湖南? 長沙? 41012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部門聯合基金項目“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認證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JJ62808)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2-0014-07

一、問題的提出

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是教育供給側改革應對行業產業需求端變化的重要變革之一,是構建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教法”)指出,“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章程是學校運行管理的基本方略,是學校制度文明的重要體現。章程建設明晰了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是探索構建現代大學制度、彰顯現代大學精神的關鍵舉措。上承國家政策與法律法規,下啟學校內部管理規定和規章制度,是學校規范辦學、規范管理、自主發展的基本依據,是高校規章制度、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和法律法規的橋梁和紐帶,在本科職業教育中起著承前啟后、提綱挈領的作用,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大學章程為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據庫(來源類別篩選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截至2023年4月1日的數據發現,國內學者對于大學章程的研究涉及內涵特征、發展困境、內部治理等方面,文獻共有230余篇,但對大學章程中人才培養部分的研究僅有4篇??梢?,目前國內本科職業院校章程研究對人才培養的關注度還比較低。因此,本研究選取本科職業院校章程作為研究樣本,嘗試通過對本科職業院校章程中人才培養陳述的全面考察與具體分析,探討其人才培養所展現的特點,對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顯示偏差提出更深一步的理論追問,進而探索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路徑,為我國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共有32所本科職業院校,其中,由高職院校升格的有22所、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合并轉設的9所、獨立學院單獨轉設的1所。這32所本科職業院校中,有22所是民辦院校,僅有10所為公辦院校。本研究通過在教育部網站和各本科職業院校官網查詢,獲取了25所本科職業院校最新版本的大學章程,占本科職業院??倲档?8.13%。另外,這25所院校分別位于東、中、西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12所、中部地區7所、西部地區6所。學校分布區位較廣,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響力。

二、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應然狀況

(一)順應人才培養升級需要,響應職業教育類型本質

本科職業教育在堅守類型導向、突出發展特色、強化德技并修的同時,應密切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演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上,人才培養更要與時俱進,緊隨時代發展潮流,主動應對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順應社會對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需求,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符合現代生產環境、適應科技高速更新速度、具備應用突破轉化能力的高規格本科技術技能人才,以章程制度的形式進一步確立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規范、定位、方案。

基于我國職業教育較長時間處于類型屬性等認知局限的情況,徐國慶提出“技術知識的獨立性決定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的類型化,技術知識形成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職業教育辦學形態的類型化”①。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本科職業院校應當響應類型教育的本質特征,明晰本科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本質內涵,突出本科職業教育的育人本位。

(二)對接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建構科學創新課程體系

本科職業院校在升格與轉設前,已為當地培養了大批職業人才,已具有較充足的人才培養經驗,但隨著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對本科職業教育的高度期待,社會各主體對本科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服務地區經濟發展、培養高層次職業型人才的同時,不斷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轉變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打造我國優勢本科職業教育品牌和口碑,獲取持續性競爭和發展的優勢。

構建科學的、符合時代背景的課程體系是建設優勢本科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目前,本科職業教育試點學校教學科研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積極穩步推進課程體系建設,逐步建設本科職業院校教學和科研體系,以高品質的課程、緊密連接的教學實踐為優質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有力保障、強力支撐。

(三)契合產業發展專業需求,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專業不是某一級學科,而是處在學科體系與社會職業需求的交叉點上?!雹诮ㄔO優質專業是開展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點。對接產業發展和崗位群需求、依據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地變革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構建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發展勁足的優勢專業和專業群,發揮人才培養互通和融通作用,為技術技能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推動職業教育立足職業性這一本質特征,促進技術技能的傳承與創新,必須從打造高層次、高水平、高技能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著手??茖W地建立健全新進教師招聘和人才引進機制、教師考核機制,培育結構合理的師資梯隊;加深與相關行業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建立“引企入課堂”“引師下車間”等互助體系,從理論學習、科學實踐、實際操作等方面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以優異師資推動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傳承創新。

(四)設置職教特點管理體制,確立規范內部監督機制

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根本,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辦學重點,推動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不斷提質培優。在保障學生人才培養質量、辦學方向的基礎上,確立將“本科”的層次定位與“職業”的類型定位相融的發展目標,明確本科職業教育的管理要求,深化本科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管理機制的管理決策能力、內部治理水平,保障本科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開展。

打造管理決策與監督機制相互促進的格局,構建本科職業教育內部監督保障機制,以制度標準強化監督意識,開展院校自我評價、社會多元主體評估、主管部門評議,并對當前本科職業教育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和全面分析,發掘在本科職業教育監督、評價上的深層影響因素,處理好內部監督和外部發展之間的關系,為本科職業教育管理決策和內部監督指明道路與方向。

三、本科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現實偏差

(一)人才培養目標趨同,職教本質認識局限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把發展本科職業教育作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環”。我國本科職業教育的職業性體現在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上,作為各地區為數不多的本科職業院校更應該承擔起當地特色職業人才培養重擔。通過對比25所本科職業院校章程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發現,“職業精神”“創新能力”“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等幾乎被每個學校列入了學校章程,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辦學宗旨。但部分本科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與人才培養過程中,未能充分將學校所在地區特色與優勢專業特色相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同質化現象較嚴重。同時,在實際辦學和學生培養教育過程中,存在四年培養過程與人才培養目標脫離的情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未能打破職業教育封閉辦學格局,未能將學校人才培養和地區發展戰略緊密銜接,未能滿足地方發展對于特定人才的需求。

另外,我國雖從2019年起開始設立本科職業教育試點院校,但是社會各主體對本科職業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國內學界對本科職業教育概念的理解不盡相同,如“技術教育本科”“本科高職”或者“高職本科”等;同時,對其內涵的理解也存在差異,有學者認為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有助于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也有學者認為本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延伸到本科層次的結果。但不論是以類型為標準的“橫向分類”,還是以層次為標準的“垂直分類”,從以高考成績擇校批次來看,本科職業教育處于高等教育“生態鏈”末端是社會公眾的普遍看法。學生作為人才培養的對象,受傳統觀念影響對于就讀本科職業院校有較多顧慮,認為本科職業院校是高考失利無法就讀普通本科的無奈選擇。上述多重因素共同塑造了社會各主體在目前各種教育類型共同發展大勢下對普通高等教育占主導地位的認同感。通過對比25所本科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發現,本科職業院校作為職業導向新型高等教育機構進入高等教育場域,在辦學過程中易受研究型大學科研水平“強”、專業設置“全”、辦學規?!按蟆?、辦學層次“高”的影響,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極易陷入“高等性”“研究型”的風險,偏離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職業性”技術技能導向,使得本科職業教育無法區別形成優越于其他類型教育的獨特形象,不利于社會各主體對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可。

(二)定位對接不夠緊密,課程對接不夠充分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社會對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堅持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對接為主要的服務定位和課程建設方向。通過分析25所本科職業院校章程中的服務定位可知,大多數院校在服務定位上有明確的服務地方區域特色的描述,但也有部分院校受限于自身的資源條件和整體發展規劃,在章程中對服務定位的描述較籠統,未能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未能打破封閉辦學格局緊密銜接學校人才培養和地區發展戰略。

“根據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制訂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本科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和依據,是建立起課程體系構建一體化內在邏輯的主線?!雹鄄糠直究坡殬I院校在探索育人與管理的過程中,嘗試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進行教育教學與管理,過度重視本科職業教育的“高等性”,而忽略了其“職業性”,培養理念、人才培養定位出現了偏移,致使本科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出現了問題。在進行專業核心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實踐教學課程、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上,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特殊屬性,沒有注重課程規劃的綜合性、科學性、創新性,無法保障課程設置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專業設置偏離實際,教師自身能力缺位

受傳統思維影響,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注重經驗基礎。行政管理部門依據以往辦學經驗構建學科和專業,在專業設置上未能充分考慮地域人才需求差異和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本科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追求綜合類、多學科、設置全,紛紛申辦或擴招所謂的“熱門”專業,盲目追求綜合性院校的多學科專業設置,對傳統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照搬照抄,對綜合類研究型高校專業設置生搬硬套,與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相悖,逐漸脫離了職業教育的“職業性”,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利于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

“‘雙師型教師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雹堋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在本研究選取的25所本科職業院校中,共獲取了13所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占比或數量。通過數據分析可知,這13所院校中有2所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70%,10所院?!半p師型”教師占比達到50%,1所院?!半p師型”教師占比未達50%。此外,“當前‘雙師型教師建設質量始終被詬病,擁有雙證的教師仍不能適應產教融合的發展趨勢,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與企業發展要求仍然存在‘兩張皮現象”⑤??梢?,本科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形式化“缺位”和實質化“缺席”的情況。因此,師資人才引進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考察。同時,要建構“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這是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是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四)管理決策困境尚存,監督機制重視欠佳

學校管理決策機構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的整體發展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25所本科職業院校中,3所公辦院校由學校黨委全面領導學校工作,紀律檢查委員會是學校的黨內監督專責機構;22所民辦院校的最高管理決策機構為董事會或理事會,成員數量設置為5~11人不等的單數。同時,在25所本科職業院校中,17所院校要求1/3以上成員應具有5年以上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經驗,3所院校要求一半以上成員應具有5年以上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經驗,1所學院要求2/3以上成員應具有5年以上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經驗,其余4所院校在學校章程中并無明確表述。在22所民辦本科職業院校中,僅有10所院校在管理決策機構人員組成中明確規定了需要包含社會公眾代表、企業代表等,其余12所院校的管理決策機構人員由舉辦者代表和學校內部人員組成,管理機構人員設置呈現單一性。另外,本研究樣本選取的25所本科職業院校相較于普通本科院校,辦學實力整體偏弱,其群組內部實力也較懸殊,致使在形成整體的協同機制和集聚效應上存在較大困難,辦學效能、人才培養質量等必將會受到用人單位、家長、學生等多方的質疑。因此,本科職業院校的管理決策機構組成人員需隨著學校的升格而升級治理水平,適應本科教育的高等性,始終區分好“類型”與“層次”的問題,不能將高職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經驗直接籠統地套用在本科職業教育管理上。

此外,在25所本科職業院校中,有22所院校的內部監督機構為監事會,通常設置為3~5人,學校章程中也標明了監事會組成人員的要求和職責,但是在責任承擔上有一定程度的弱化。監事會在學校整體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待提升,監督機制需進一步細化、完善。同時,要積極探索本科職業教育辦學績效評價機制,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監督提供有力支撐,引導學校堅守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為人才培養把好關。

四、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提升路徑

(一)人才培養特色化,加強本質認識

本科職業教育作為中職、高職教育的提質升級,需要盡快承擔起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本科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突出培養特色,堅定職業發展本位;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上,既要立足地方、服務區域,充分發揮學校特色避免趨同,又要關注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溝通聯系,重視學生培養和企業要求之間的契合;積極應對辦學定位新、治理基礎較薄弱、易受固有辦學經驗慣性影響等挑戰,找準本科職業院?!奥殬I性”“行業性”定位,將特色融入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之中。

引導本科職業院校特色化發展,高度凝聚各多元主體智慧、建議和呼聲,堅持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根本基點,在人才培養上避免普通本科經歷過的同質化路徑,為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奠定理論基礎、提供制度依據、規范管理權力,幫助學校獲取更多外部資源,助力辦學成效的提升。

科學區分高職高專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本科職業教育,應從本質上認清本科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屬性特征,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創新本科職業院校發展模式,避免本科職業院校都追逐研究型大學的辦學路徑。作為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本科職業教育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指引作用和資源配置作用,明確辦學使命、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定位,堅持服務地方特色化發展,發揮辦學的經驗優勢,從制度建設和管理體制層面完善學校章程的制定,將科研和學術導向轉移到教育教學和產業發展上來,堅守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建設協同創新、產學結合、產教融合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統籌協調、有序發展,促進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多樣化。

(二)職教特色地區化,完備課程體系

從各校所在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出發,面向市場需求設置具有行業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方向。從25所本科職業院校的分布與數量來看,學校的分布區位較廣,所處的區域位置、城市等級等有著明顯差異。從25所本科職業院校章程中服務定位內容來看,大部分院校的服務定位重點突出了根據地緣優勢和區域特色開發服務定位;其他院校在立足學校所在城市、省份區域發展基礎上,還提出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沿海開放地區”、“服務西部”“輻射西部”,遵循了學校發展與地區整體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充分發揮本科職業教育助推區域發展、展現本科職業教育的個性化建設態勢和職業導向建設思路。

本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融通的橋梁,其課程設置要兼顧“職業性”“高等性”。這就要求學校章程對課程體系進行清晰定位和明確規定,將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緊密連接,探索課程體系建設新機制。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面向地方區域生產服務一線,課程和教學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屬性和“職業情境性”,堅持高等教育要求與職業教育類型要求相互融合的辦學定位,在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尊重行業企業導向?!氨究茖哟温殬I院校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通專融合的實現路徑,走出一條既符合院校特色又符合學生發展特點之路?!雹拮⒅赝ㄗR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合理設置,在保障課程規劃合理性、綜合性的同時,保障實踐教學環節、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課程的創新。要注意修訂學校章程中校企合作、“雙師”交流、產教融合等具體章節,從體制機制上明確學校和企業的權利與義務,確保二者的權益,形成學校、行業企業、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三贏”局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用人需求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效能。

(三)專業設置科學化,重構教師隊伍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應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點,堅持高層次技術技能的人才培養定位”。恰切的專業建設、合理的專業布局、因時而新的發展戰略是本科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和框架基礎,對于目前國家優先發展、培育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要營造產教融合、學教合一的整體態勢,在專業設置上主動探索區域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本科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專業性”優勢,將重點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充分整合現有專業資源,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綜合性”“針對性”“創新性”的緊缺型、高端型專業,打造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的科學靈活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模式。此外,專業建設能力的優劣能夠深度影響學校的發展。在專業設置過程中,本科職業院校要堅持職業性特征,重視專業內涵、發揮特色強項、注重外延建設,優化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控機制,使強優專業成為服務社會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和載體。

本科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高等性”決定了“雙師型”教師必須既懂理論又善于實踐。通過分析25所本科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占比情況可知,大部分本科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的數量占比符合本科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數量為專任教師一半以上的國家政策要求。但面對“雙師型”教師中真正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配置還不夠充足、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而無法勝任職業技能指導任務的情況,需要通過政策工具的選擇使用等來實現企業高級工程師與本科職業院校教師的雙向流動;在人才引進中注重職業經驗與能力考察,實現院校與企業的交叉互聯、跨界互通,為“雙師型”教師的職后成長建立行之有效、科學完善的長效機制;注重“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技能傳承”,把學生認可度和企業認同度作為“雙師型”教師評價的重要標準。此外,要科學制定適用于“雙師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保障機制和能力提升計劃,在學校章程中將教師權利與教學科研等內容獨立成章。有效破解“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保障不足、力度不強的困境,構建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素質優異、業務出眾的高水平結構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保障教師權利的同時,保障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學術創造性,提高本科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健全本科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升本科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能力與人才培養質量。

(四)管理主體多元化,注重監督機制

本科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決定了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都是本科職業學校的利益相關者。采取“政行企校四位一體的多元共治結構” ⑦,社會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合作治理成為趨勢。本科職業院校的蓬勃發展反映了社會的客觀需求,其治理理念由內在的教育形態發展變化而來,即構建和完善本科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區域發展共享機制、協同創新治理機制,打造共享式區域一體化生態格局。本科職業教育的治理要立足于類型教育定位,學院管理決策機構要在學校章程建設以及相關管理制度建設上做好充分準備,構建責權明晰、權責一致、界限分明的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多元主體治理參與機制,使學校管理決策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以廣泛的多元參與推動政策、決定的有效執行,關注包括政府、行業企業、教師、學生家長、學生等多元主體的訴求。在政府充分發揮統籌全局領導作用的基礎上,在吸納多元主體參與人才培養、合作研發過程中,要謹慎選擇合作企業。在理解和尊重企業基本權利、積極回應企業合理訴求、謀求與企業雙贏發展的同時,規避部分不良企業對學校發展、學生培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開展差異化辦學的同時,保障本科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保障教育的純粹性,保持作為社會性知識生產共同體的“大學”本色,提高治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推進本科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徐國慶.確立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根本需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1):4.

②馮向東.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7.

③謝劍虹.職業本科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與基本原則[J].當代教育論壇,2022(5):120.

④鄧亮,李媛.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的量化分析[J].職教論壇,2021,37(11):87.

⑤鐘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現實挑戰、實踐邏輯與適然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6):62.

⑥郭麗君,廖思敏.通專融合: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16):62.

⑦張健.職業教育:政行企校合作治理的結構分析與改進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6):40.

[參考文獻]

[1]宋瑞.以新一輪高校章程修訂為契機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J].中國高等教育,2022(20):48-50.

[2]謝妮,王青青,高敏.本科職業大學:章程中的共性保障與個性缺失[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4):97-102.

[3]項炳池.高等職業教育如何突破社會認同危機[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2):51-55.

[4]王忠昌,張桂春.從解構到重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實踐趨向[J].現代教育管理,2018(4):82-87.

[5]孟衛東.彰顯大學特色辦學的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18):20-22.

[6]石忠,王晨倩.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的邏輯意蘊與應然架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7):25-30.

[7]徐國慶.技術本科教育的發展問題[J].職教論壇,2014(36):1.

[8]林杏花.國外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9]關晶.新升格職業大學治理的挑戰與應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29-135.

[10]龐波,阮成武,謝宇,等.高等職業教育賦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現狀、挑戰與對策[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2):62-73.

[11]郭麗君,代翔.新職教法背景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5):57-62.

猜你喜歡
文本分析人才培養
投資者情緒短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
維護正統還是觀念復辟?
文本情感計算系統“小菲”的設計及其在教育領域文本分析中的應用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我國地方紀錄片的出路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