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普融通的價值導向、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

2023-06-23 18:03蔣顏嵐徐俊生張國鏞
教育與職業(下) 2023年6期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價值導向均衡發展

蔣顏嵐 徐俊生 張國鏞

[摘要]職普融通是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關鍵,也是國家近年來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職普融通對健全國民教育體系、打通人才培養“立交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國家資歷框架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當前實踐來看,職普融通面臨脫離義務教育階段基礎、缺乏高中階段整體制度設計、難以打通高等教育階段層次障礙等現實困境。據此,可從細化宏觀政策指導、強化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和勞動技能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推動職普融通的發展,將職普融通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職普融通;價值導向;均衡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作者簡介]蔣顏嵐(1988- ),女,四川仁壽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講師;徐俊生(1988- ),男,廣東揭陽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講師;張國鏞(1959- ),男,重慶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教授。(重慶 40152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中的‘研究型嵌入模式與路徑分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YJAZH023)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2-0043-07

職普融通是我國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明確指向和重要內容。2021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加強各學段職普融通”,職普融通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2022年,新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教法”)規定“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并強調要“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法律層面確立了職普融通的方向,為職普融通的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同年,《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明確了職普融通成為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目標之一,從而將職普融通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關注。此外,從實踐層面來看,推進職普融通是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難點,也是暢通學生發展通道,打通學生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多元化路徑的關鍵舉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各行各業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客觀上要求我國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建立良好的職普互動溝通機制,破解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軌并立發展的局面,形成職普融通發展的新格局。對此,本研究立足我國推進職普融通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基于職普融通的價值導向、內在規律和實踐要求,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以期為我國推進職普融通提供有益借鑒。

一、實施職普融通的價值導向

(一)健全教育體系,推動國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當前,我國大力推動職普融通,對健全國民教育體系,破解制約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軌并立發展障礙,解決職普教育發展不平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加強職普融通,有利于凸顯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學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和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22年,新職教法明確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同時也提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應堅持融合溝通、統籌發展的基本方針,向全社會表明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的態度。同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了將推進職普融通作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重要舉措。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職普融通的高度重視,不僅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還能為建立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創造有利條件。

2.加強職普融通,有利于國民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雖然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目標不同,但卻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實施職普融通,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和有序流動,可使普通教育的文化知識優勢輻射到職業教育,也可使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優勢融入普通教育。這不但能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整體實力,還能促進國民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整合教育資源,打通人才培養“立交橋”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實施職普融通,打破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管理體制壁壘,有利于整合多元教育資源,打通人才培養“立交橋”。

1.有利于促進職普教育資源一體化。任何一種教育類型,其教育資源的建設主要取決于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有什么樣的教育內容,以什么形式開展教育活動,決定著教育資源建設的內容和方向。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自身的教育屬性決定了兩者在教育資源建設方面有共性,也有其特性。共性的部分集中在文化知識教育方面,特性的部分體現于實踐技能層面。職普融通是實施職業教育的學校與實施普通教育的學校合作辦學、共同開展人才培養。一方面,在普通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中有機融入職業教育類課程,增設技術技能類實踐課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中融入技能文化和技能精神,鞏固學生的專業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職普資源互補,打通職業教育向上流動通道。通過職普融通,促進職普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2.有利于拓寬人才培養通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培養的是不同類型的人才。從縱向角度看,由低到高逐級進階的兩類教育構成了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通道,即人才成長的通道。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獨立并行的教育格局下,應用技能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的培養通道封閉且單一,不利于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也限制了人才自主選擇成長的道路。實施職普融通,從制度層面消除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隔閡,通過學籍互通、學分互認、課程互選等措施,搭建起雙向流動的通道,為普通學校學生了解并報考職業院校創造條件,同時也為職業學校學生轉入普通學校學習打開了制度上的“綠燈”,有利于豐富人才培養的多元性、人才成長的多樣性,拓寬了人才培養通道。

(三)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職普融通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銜接、融合發展的一種綜合化教育改革,對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元成才具有重要的價值。

1.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教育對象、任務、內容和形式等特點,將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種類型。從知識傳授的角度看,普通教育傳授以學科理論知識為主,職業教育傳授以實踐技能為主。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生往往理論知識扎實而實踐技能匱乏,而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與之相反。不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只能培養出專精于某一門類知識或技能的專門人才,而難以培養出知識結構相對完善的復合型人才。實施職普融通,打破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限,通過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在普通教育中融入技術技能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職業教育中強化文化素養和理論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傳統分類教育模式下,普通教育培養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強,擅長分析研究,但實踐能力相對較弱,不善于解決復雜的實踐問題;而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理論知識不夠扎實。以職普融通為改革方向,整合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優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實踐類教育與學科類知識融合,彌補兩大類型教育的不足,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開辟了新的道路。

(四)促進學習成果互認,助力國家資歷框架建設

健全國家資歷框架制度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職普融通與國家資歷框架建設的要求相契合,為加快推動國家資歷框架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1.有利于建立職普學習成果對等機制。強化職普融通,通過搭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立交橋”,實現各個階段職普學習成果的一一對應關系,有利于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分、資歷以及其他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有利于建立起各級各類學習成果對等機制和融通機制,為國家資歷框架體系內職普學習成果的互認和轉換奠定了基礎。

2.有利于建立職普學習成果互認機制?!皩W習成果是國家資歷框架的核心要素,學習成果的認定、轉換和積累,是國家資歷框架建設的核心功能”。各類學習成果互通互認是建設國家資歷框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也是實施職普融通的關鍵。一是在普通教育階段,通過開設職業教育類課程、舉辦職普融通試點班或者聯合辦學等形式,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與職業教育的學習成果有機融合,從而打牢職普融通學習成果互認的內在基礎;二是在教育評價環節,通過解除各類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學籍限制,使普通學校學生和職業學校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升學方向,為建立職普學習成果互認機制、完善國家資歷框架制度體系奠定基礎。

二、職普融通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職普融通尚處于倡導階段,缺乏系統性的政策支撐

職普融通作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發展的一種教育改革模式,涉及教育教學改革的全要素和全過程。不僅要有系統的政策指導和制度保障,還要有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來推動。目前,我國職普融通還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職普融通模式和可復制的經驗,且缺乏針對性的政策支撐。

1.相關政策內容過于寬泛。從已頒布的政策來看,職普融通尚處于政策倡導階段,缺乏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例如,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期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但對于如何促進普職融通尚未出臺具體的措施。2021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2022年,《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但以上兩個文件對如何促進不同類型教育相互融通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指導方案和實施細則。截至目前,我國也尚未出臺職普融通的專項政策。由此可見,職普融通的相關政策還停留在要求和鼓勵階段,內容過于寬泛,尚未細化到相關實施環節,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不利于調動相關參與方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在實踐層面上推進職普融通。

2.政策供給缺乏系統性。職普融通涉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各個教學環節和教育要素,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強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完善的政策保障,構建具有系統性和實踐操作性強的政策指導體系。而目前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中對職普融通的表述雖側重點不同,但內容上大同小異,未能形成相互支撐的互補性。同時,全國各地職普融通的實踐條件和需求各不相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政策往往只能涉及職普融通的某一種模式或者某一個方面,缺乏對職普融通實施層面的通盤考慮和系統設計。相關政策供給缺乏系統性,致使職普融通難以從實踐層面推進,實踐指導價值不足。

(二)職普融通脫離義務教育階段,缺乏基礎教育根基

義務教育階段主要傳授基礎性學科知識和普及性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我國職普融通實踐主要集中在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階段,教育基礎不牢固,不利于職普融通的長遠健康發展。

基于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職業教育也應建立完善的教育層次。由于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的限制,職普融通很難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人才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育也要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規律和原則。在教育實踐中,普通教育很好地遵循了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的逐級升學路徑。但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普遍缺乏職業啟蒙教育,學生缺少應當具備的基礎勞動技能和職業啟蒙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基本職業技能、職業知識、職業道德等職業素養的形成,都要高度依賴義務后教育階段,并將大部分壓力留給了高等教育階段,無形中加大了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另外,普通中學的學生接觸職業教育時,由于缺乏基本的職業啟蒙教育,在專業或者升學道路的選擇上容易出現偏差,更加偏向于自己熟悉的專業或社會認可度高的普通教育,不利于職業教育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高中階段職普融通制度設計整體性不足,缺乏系統性的統籌規劃

雖然高中階段職普融通實施形式多樣,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一定經驗,為建立完善的職普融通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但制度設計的整體性仍顯不足,人才培養過程系統性不強,阻礙了職普融通的快速推進和高質量發展。

1.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相對分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分別隸屬于不同的教育行政系統,與之相應,各地方的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也分別歸當地教育主管單位的不同部門管理。不同教育行政部門職能不同,制定的教育政策、管理辦法也不相同,兩類教育之間的管理體系和教學體系相對獨立,導致實施職普融通的學校在學生管理層面和教學實踐層面都存在制度上的障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普學生的流動和教育資源的共享,削弱了職普融通人才培養的成效。

2.職普課程體系相對獨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不同,兩者在課程體系建構上也有明顯的不同。普通高中教育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為學生繼續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提供文化知識基礎,課程設置以體現知識的綜合性、全面性為主要特征。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則是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勝任特定類型專業崗位的工作,課程設置以體現專業分類為主要特征,課程圍繞專業教育規劃和設計。職普課程體系相對獨立,難以進行有效融通,致使職普融通實踐成效不明顯,流于表面。

(四)職普融通面臨層次性障礙,高等教育階段實施動力不足

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國民教育體系,完善人才培養和成長“立交橋”,是我國大力實施職普融通的主要目標。高等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職普融通的重要階段。從已有的職普融通實踐來看,高等教育領域的職普融通存在著層次性障礙,制約了職普融通的推進進程。

1.學歷層次不對等。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已經建立了普通???、普通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完整的學歷層次,而職業教育則主要以中專、??茖W歷層次為主。近年來,盡管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本科教育,但從規模和數量上看,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截至2022年6月,我國已建成的職業本科院校僅有32所,從辦學規模、生源結構、師生素質、辦學規格、專業體系、軟硬件條件等方面與普通高等教育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辦學層次和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推動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相互融通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2.職普專業建設差異大。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前者主要培養的是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學術型人才,后者培養的是擁有較高專業技能并能夠解決生產實踐復雜問題的技能型人才。在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導向下,雖然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開設了眾多相近的專業,但在專業內容設置上卻有較大差異。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以理論深度和廣度為原則,偏重學術性;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則以應用為原則,偏重實踐性。從表面上看,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建設上有互補之處,但實際上,普通高等教育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為進行深度學術研究服務的,并不能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專業實踐形成切實的指導,制約了職普融通的開展和成效。此外,職普專業融通往往是將普教專業與職教專業進行機械拼湊或簡單疊加,并未破解學術性知識與技能性知識的障礙,無法實現職普更深層次的學術專業與職業專業的滲透融通。

三、推動職普融通的優化路徑

(一)細化宏觀政策指導,完善職普融通的具體實施措施

職普融通作為一項涉及教育全要素、全環節的全新育人模式,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國家要進一步明晰宏觀指導意見,地方政府要根據當地需要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加強溝通協作,形成有效的協同推進機制。

1.國家應加強職普融通的宏觀政策供給,支持和鼓勵地方大膽探索。一方面,立足教育活動本身的共性規律和主要特征,整理、補充和完善現有的政策內容,進一步明確各地開展職普融通的實踐原則、方向、主要規范和基本路徑。另一方面,立足地方教育發展實際,鼓勵地方大膽探索,制定更多特色鮮明、實踐指導價值突出的教育政策,構建地方職普融通的政策支持體系。針對職普融通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地方政府應從細化招生考試、學籍管理、課程實施等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和配套政策,指導學校及相關主體在職普融通的實踐過程中對重大問題有正確、清晰的認知和解決之道。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發揮引導和鼓勵作用,加強溝通協作。一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引導當地職業學校和普通學校共同探索多樣化、多形式的職普融通模式,形成成效顯著、可復制的成功經驗;鼓勵先行先試,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積累經驗,通過實踐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另一方面,教育部應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形成有效的協同推進機制,總結職普融通實踐中共性問題和普適性經驗,形成典型案例,加快推動職普融通的改革與推廣,提高職普融通的質量,提升職普融通的社會效益和價值。

(二)趨前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勞動技能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起始階段,是公民個體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公民成長和素質養成的重要階段。趨前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強化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技能教育,可打牢職普融通的基礎。

廣義的職業基礎知識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但涉及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而且還涉及意識、習慣、情感、行為等身心要素。在義務教育階段,職業教育不僅大有可為,也應有所作為。一是加強理論教學,提高中小學生對職業內涵、職業分類以及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等的認知能力。二是多開設社會實踐類課程,加強勞動技能教育,讓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獲得職業啟蒙,深化中小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啟迪其勞動意識,熏陶其勞動熱情。一方面,把日常生活中適用于中小學生操作完成的勞動項目融入生活勞動課程,納入期末考核成績,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另一方面,各地中小學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加強與當地職業院校的合作,聯合開設安全、簡單易操作的基礎性職業技能課程,引導中小學生了解和體驗基本的生產勞動,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加深中小學生對職業啟蒙及職業勞動的認識與理解。

(三)加強高中階段職普融通的頂層設計,增強職普融通的系統性

職普融通是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這不僅關系著我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成效,還對其他教育階段開展職普融通起著引領和實踐示范作用。目前,高中階段職普融通改革成效并不理想的原因在于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的地位不對等。對此,相關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有效舉措,推動高中階段職普融通的高質量發展。

1.理順教育管理體制,明確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加強職普融通的頂層制度建構,關鍵在于打破體制“壁壘”,重構兩類教育的管理體制,重新理順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構建一個適應職普融通的新型教育管理體系。一是基于構建一體化國民教育體系的現實需要,建立基礎教育司和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協同管理機制,由兩司共同制定職普融通的全國性政策和總體解決方案,共同承擔對全國范圍內職普融通整體實踐情況的監督、管理和評價職責。二是各地方應參照基礎教育司和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的協同管理機制,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機制,由兩部門共同制定地方性的職普融通政策和措施,涉及職普融通的相關課程開發、學生管理、教學實施等具體事務,可由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相關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共同制定管理辦法和解決方案。

2.打造專屬課程體系,培養專屬師資隊伍。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職普“橫向融通、縱向貫通、上下銜接、多元立交”的課程體系。一是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共同研究制定職普融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理清職普融通的教學要點和重點內容,聯合開發既適用于高中學生也適用于職業學校學生,并且滿足職普融通教學要求的專屬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二是開展職普融合試點,探索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聯合建設分類融通的選修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課程資源,共同開發多門類課程體系,實現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共享。三是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要根據職普融通發展的現實要求,以師資建設為抓手,建立職普教師的交流制度,定期實施聯合教研活動,共同研究職普融通教育教學方法。由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開展職普融通教學的師資培養工作,打造一支數量充足、專業素養全面的教師隊伍,實行職普融通日常教學和管理,實現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多樣化發展。

(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加人才供給的匹配度

隨著職業本科教育的實施,我國職業教育層次上移,職普融通在高等教育階段已逐漸開始探索和實踐,但大規模推行的時機尚不成熟。隨著國家資歷框架建設的全面推進,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職普融通成為未來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對此,我國要不斷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職普融通模式,加快普通本科院校專業應用化發展。一是消除學歷層次障礙。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與普通高等教育對等的學歷層次,加大職業本科招生比例,打通從中職到研究生的升學通道。二是實施職普融通的普通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應根據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制訂一體化職普融通人才培養方案,聯合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委員會,確保人才培養質量。三是開設職普融通預科班。將職普融通預科班設在普通本科院校,由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聯合開展教學。高職學生通過申請考核后,可就讀職普融通預科班,達到接受本科教育的能力和素質水平后,再進入職普融通班學習;普通本科院校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意愿自主申請,經學校批準后,進入職普融通班學習。職普融通班學生畢業考試合格后,可授予職業本科學歷。以此充分調動學校和學生參與職普融通的積極性,培養更多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四是整合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優勢教學資源,增加人才供給的匹配度。鼓勵合作院校以人才培養有效銜接為基礎,優化專業結構,構建教學資源共享機制和多樣化的課程銜接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協同開展專業課程開發和教材建設,落實彈性學習制度,依照學生的興趣和意愿實施分類聯合培養,滿足職普融通人才培養的需要,增強人才供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匹配度和適應性,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職普融通就是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實施職普融通,拓寬學生多樣化的成長路徑,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適宜的教育機會。在具體實踐中,要牢牢把握職普融通設計的初衷,在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高等教育階段加快探索,形成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融通機制和溝通交流機制,創新職普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的相互融合,形成四通八達、可進可出的人才培養“立交橋”,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蔚然.普職融通:內涵、挑戰與實踐路徑[J].教育家,2021(33):24-25.

[2]馬廷奇,陳輝.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1):7-12.

[3]王春霞.真正讓職業教育“香起來”“熱起來”[N].中國婦女報,2022-04-29(4).

[4]張偉遠,謝青松.資歷框架和學分銀行制度建設:基于新《職業教育法》的思考[J].職教論壇,2022(6):37-44.

[5]車秀蘭.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值得關注的“吉林實踐”[J].教育與職業,2022(24):5-11.

[6]彭宇文,彭學琴.我國職業教育基本定位政策演進研究[J].教育科學,2022,38(6):76-83.

[7]教育科學論壇編輯部.2022年職業教育政策盤點[J].教育科學論壇,2023(3):3-15.

[8]曾祥躍.資歷框架視域下的學分銀行戰略定位與服務布局研究[J].成人教育,2021(5):1-6.

猜你喜歡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價值導向均衡發展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角色重塑
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的研究
基于價值鏈導向的會展旅游產業鏈提升研究
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高職教育發展策略研究
中高職計算機類現代職教課程體系的建設研究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價值導向分析
金融均衡發展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實證研究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瑯琊榜》淺評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