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評價改革推進的理論指導與實踐路徑

2023-06-23 21:57夏濤趙秦
教育與職業(下) 2023年6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高職院校

夏濤 趙秦

[摘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頒布與實施開啟了教育評價系統性綜合改革的新征程。高職院校要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的精神,調整評價內容,改革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手段,構建富有時代特征的學校、教師、學生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努力通過改革實踐著力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評價體系,為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推進與實踐提供有效經驗。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教育評價改革

[作者簡介]夏濤(1987- ),女,河北秦皇島人,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博士;趙秦(1980- ),女,河北邯鄲人,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博士。(河北? 石家莊? 05006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ABC目標績效管理:高職院校綜合評價改革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203218,項目主持人:郭社軍)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2-0064-05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該方案以“四個評價”為戰略引領,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價值導向,著力構建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為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方針指引。高職院校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良好的教育評價體系對鞏固職業教育基礎成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與治理體系的完善也離不開評價體系的作用。高職教育評價改革引領高職教育建設和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

一、新時代背景下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邁入新時代,如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以不斷鞏固現代化發展成果是教育領域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教育改革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教育評價的正向作用,對教育評價進行深度改革,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職業教育領域,新時代職業教育肩負著主動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責,深化高等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成為引領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著力要素?!犊傮w方案》的出臺,不僅為高等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突破口,也為解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指明了路徑。

不同的教育類型需要不同的教育評價體系做支撐。針對高等職業教育特性,教育評價改革體系的改革與構建是鞏固其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教育管理者要科學利用教育規律,在評價過程中建立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主體參與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促進我國建立一個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長遠發展。黨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作為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的時代要務。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征必然需要將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作為長期發展目標。教育評價改革是增強高等職業教育適應性、提高社會融入度、推進變革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如何利用教育評價改革促進高職教育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切實提高院校的綜合服務發展能力、人才培養質量、社會服務能力與區域發展貢獻度以及對生源和企業的吸引力,滿足社會、學校、企業、家長、學生本人的多元化需求,是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高質量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推進的指導原則

1.評價體系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四個評價”為引領。黨和國家歷來重視“以人為本”,培育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堅持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我國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評價改革工作的根本標準?,F代職業教育體系要培育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與靈魂?!拔ǚ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教育評價方式存在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難以從根本上引導教育評價工作向客觀、積極的方向發展,不僅限制了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嚴重限制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構建新的教育評價體系過程中,必須堅持科學有效的基本原則,完善“四個評價”的核心原則,解決限制教育發展的痛點問題,積極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2.評價手段必須加強校內教育督導職能。培養高水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培養此類型人才的主要通道?!犊傮w方案》要求院校建立、落實“立德樹人”的評價機制,要有針對教師育人的評價制度、完善的多元化評價辦法、科學的人才選評方式?;谌瞬诺陌l展角度,促進專業的內涵發展,提高育人質量,必須注重校內教育督導的正面作用。在遵循教育發展原則與規律的前提下,著力完善校內質量考核辦法,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其中應綜合性地對德技并修、產教融合、育訓結合、學生就業、“雙師”建設等情況進行客觀、科學的督導與評價。特別是重點關注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業率、就業質量、專業匹配度以及學生長遠發展等問題,以促進教學質量、教師能力、學生素質的高水平發展。要以科學的督導手段提高院校發展活力,激發創新能力。

3.評價內容必須注重辦學特色與社會服務。在高等職業教育評價發展中,突出辦學特色評價是高職院校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應努力發掘其優勢專業與職業特色,牢牢抓緊“特色發展”理念,將“文化素質+職業技能”作為推動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依托。高職院校要針對本校特色文化內容積極建設與發展校本文化,對已經形成的優勢做法和有效經驗進行積極總結,形成有利于同類院校發展的典型案例。此外,應將對社會服務成效的考核也納入教育評價內容。提升社會服務意識是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引導職業院校人員主動承擔社會教育責任,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渠道。在評價過程中,加強對社會志愿服務、技能培訓等相關內容的評價,不斷豐富完善評價維度與評價內容。

4.評價方式必須強化分類推動創新。評價方式單一化、評價指標同質化是當前高職教育評價體系的突出特征。在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的全新發展階段后,高職院校要實現內涵化發展,必須在教育評價的具體標準和指標設置上更多地關注院校自身特色。評價的重點應是在保證“高質量”和“高水平”前提下,實現“有特色”的發展。評價方式由經驗性預判轉向數據監測,以現代化技術作為評價體系支撐,拓展評價類型,提升客觀性與科學性。評價環節將專家評價與成果數據進行融合,兼顧質量與效率,保證評價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要強化“同行參與”原則,發揮兄弟院校、同類院校在評價活動中的積極作用,使評價“促建”“促改”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5.評價平臺必須以“大數據”為核心技術??萍际侄魏托畔⒓夹g在教學評價改革中的運用,對于建立合理穩定的評價體系、科學的評價導向、先進的評價手段、個性客觀的評價標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從宏觀角度來說,無論是學校內部管理體系建設還是人才培養規劃,都需要一套科學、系統的評價平臺作為支撐,其中,“大數據”技術深刻影響整套評價系統能否精準判斷教學、育人、科研等環節體現出的優缺點,在引領性上直接影響決策者通過參考數據、圖表、比較值等內容對學校、學生、教師、專業、課程等重要內容進行科學決策。評價平臺的數據化對于推進高職院?,F代化建設、提升教育評價質量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評價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實踐路徑規劃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教育實踐中“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應該被始終放在教育評價的核心位置。為不斷提升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育人育才能力,切實推動院校在教育評價實踐中高質量發展,創新改革理念,本文設立院?!?410行動計劃”改革模型,即構建一套符合新時代要求、彰顯院校特色的教育評價體系,從“學校評價”“教師評價”“用人評價”“學生評價”四個宏觀方面落實十項教育評價改革的具體任務,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1.緊扣高職教育質量,完善院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在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與實施中,首先要從頂層設計方面入手,主動改進院校內部的評價和督導機制,推進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學校評價”這項內容重點實施四項任務,完善院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第一,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在實踐過程中,應特別注重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的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重視學生黨員的培訓與管理,打造高質量黨建工程,引領高職院校教育評價改革和高職院校的內涵式發展。第二,通過創新新技術驅動下的教學新方式,不斷探索中國特色高層次學徒制教學模式。以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為目標,利用智能化教學手段與大數據數據處理技術,優化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創新主導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質量評價標準,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第三,不斷健全職業培訓激勵機制。高職院校應當通過改革職業培訓的評價和分配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根據承擔職業培訓情況制定核增單列獎勵性績效工資辦法,鼓勵落實年度培訓目標,積極參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第四,繼續完善院校內部目標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將“業績成果導向”加入目標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和內部督導制度,逐項創新、修訂和完善學院的管理制度,通過管理和評價制度改革,推動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水平內涵式發展,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的任務和目標。健全基于院??傮w目標實現、突出業績成果導向的多層多維目標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和內部督導制度,探索平衡積分卡與KPI耦合的新型績效考核與分配制度,探索建立ABC目標績效管理方法,逐項創新符合院校長遠發展的管理機制、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式。

2.聚焦教育教學職責,健全教師潛心育人評價制度。第一,持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學校在教師評價時首先應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主體考核評價方法,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創新師德師風教育,健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主體師德考核,通過大數據分析、AI教學監測系統等多種方式,建立多元監督體系,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第二,深化改革教師考核評價系列制度。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核中更加突出教育教學實際成績和貢獻。搭建基于大數據助推教師發展的信息化平臺,進一步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探索過程評價和增值評價,引導教師全心育人。第三,優化院校人才評價和選用方式。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增強人才吸引力。柔性引進行業企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與先進典型,促進學院和產業、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等資源要素集聚、優勢互補,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突出師德第一標準、實踐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教育教學實績,完善考評制度,改進分類評價。

3.堅持科學成才觀念,豐富學生全面發展評價辦法。第一,深入挖掘校本文化中的德育評價元素。高職院校首先要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和院校精神,通過文化熏陶的方式輔助學生德育工作,堅持把培養學生的“立德樹人”品德理念與涵養院校校本文化有機融入學院志愿服務全過程,并構建志愿匯平臺,客觀記錄學生日常志愿時數,作為德育表現考核評價的參考數據,并將其納入德育評價。第二,積極探索建立勞動清單制度。必須抓住勞動教育建設契機,制定出臺符合院校實際情況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與勞動清單,明確學生參加勞動活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安排勞動實踐周,開展固定學時的學生勞動,加強勞模和工匠精神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與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將勞動教育過程納入學生素質監測系統。以帶有勞動教育性質的特色品牌社團建設為抓手,從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方面入手,制定學生勞動清單及學分計入辦法,身體力行地教育學生學會勞動。第三,創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高職院校在學生素質評價過程中,必須綜合性地結合職業教育特點,突出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質能力。探索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多元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制訂學生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方案,設置德智體美勞等相關課程。將踐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鐵道兵精神納入評價體系,完善體、美、勞評價,融合專業學習、職業技能、創新實踐評價內容,構建師生、家校、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量化認知、合作、創新、職業四種能力考評標準,注重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優化學院人崗相適選用方式。高職院校管理者與人事部門要重視師德師風和教師個人綜合能力,將崗位需求作為切實目標,促進“人崗相適”的招聘辦法落地實施,完善重實績、重貢獻的激勵機制,形成科學選人用人的良好局面。完善人崗相適的選人用人方式,改進傳統的人員招聘工作,根據崗位需要制定合理的學歷層次要求,拓展行業企業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引進渠道,不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條件;注重品德和能力的考察評價,將選人用人與學院的目標績效管理機制融合貫通,完善以崗定責定薪、按勞取酬、優勞優酬的重實績、重貢獻的激勵機制,營建科學選才、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5.完善保障機制,保障改革工作順利踐行。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學院黨委統一領導,在院校內部成立教育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制訂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及工作清單,明確各方面的改革目標、重點任務、落實舉措、預期成效、完成時限及責任人,強化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切實增強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改革試點取得實效。第二,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和制度優化,建立完善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統籌制定任務分解路線圖和時間表。建立試點任務推進落實考核評估和督導機制,對任務落實和任務推進等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和追蹤問效,確保試點工作科學高效推進。第三,強化資源保障。將教育評價改革納入院?!笆奈濉笔聵I發展規劃,厘清與擺正重點工作內容,合理強化項目預算,為院校教育評價改革的推進與實踐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協調各部門工作,為改革實踐提供強有力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以確保改革實踐工作順利推進。第四,注重宣傳推廣與學習借鑒。及時梳理總結試點工作的開展情況、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存在問題及意見建議,提煉總結改革舉措、成效經驗。加強信息報送,注重宣傳推介和互學互鑒。積極參與教育評價改革相關的工作推進會、交流會、研討會等,積極推廣工作經驗和典型案例,學習其他高職院校的優秀做法和經驗。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同步、改革創新與制度修訂同步、任務推進與成果凝練同步。首先,職業教育評價改革任務必須將高職教育的內涵式改革與高水平高質量發展作為核心目標,科學推進其長遠的可持續性發展,并不斷從實踐中總結理論和修訂理論。其次,教育評價改革需要在吸收、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完成教育評價的革新,將原有教育評價方法和制度中合理的內容予以保留,通過修訂制度進行改革創新,使其更符合教育評價改革的要求,同時探索出臺新的制度和管理辦法以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最后,在教育評價改革推進與實踐規劃的過程中,必須及時總結理論與實踐成果,注重凝練特色和推廣效應。

[參考文獻]

[1]任占營.新時代深化職業教育評價改革的現實意義、政策路徑和成效表征[J].職教論壇,2021(8):14-20.

[2]司林波.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現實背景、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96-110.

[3]楊聚鵬.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政策的實踐困境與推進策略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6):181-190.

[4]張善超,仇國偉.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困境與化解之道[J].大學教育科學,2022(1):89-96.

[5]趙倩倩.新時代教育評價導向的特征與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1(24):53-55.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高職院校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高職院?!叭齻€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