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因素

2023-06-25 10:34蔣盛君董彬怡
大學教育科學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就業高職教育

蔣盛君 董彬怡

摘要: 使用湖南省2019屆高職??圃盒.厴I生就業質量調查數據,運用離散選擇模型實證分析高職教育與地區經濟環境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和就業崗位匹配(專業匹配)的影響,并構建樣本選擇模型處理樣本選擇偏誤,發現專業教育、雙創課程、地區行業發展態勢顯著正向作用于專業匹配;地區經濟整體狀況則發揮顯著負向影響。鑒于雙創課程、地區經濟環境對不同學科、不同性別畢業生的專業匹配有顯著差異化影響,為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建議進一步優化高職教育中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在教師隊伍、課程內容、監督管理等方面發力以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質量;深化完善高職教育體系內雙創教育建設;增強就創業服務的適切性、針對性。

關鍵詞: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高職教育;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23)03-0118-10

一、引言

高職畢業生是我國重要的人力資源,其就業問題既關乎高職教育與人才培養,又關乎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伴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教育現代化持續推進,我國逐步明晰職業教育定位及特色,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優質發展,全力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針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我國在提高專業素養、增強綜合素質、暢通就業渠道等方面推出系列具體舉措①,以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區產業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2-3]。

依據麥可思研究院《2022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近幾年我國高職畢業生就業境況有所改善,體現為薪資水平與滿意度穩步提升[4](P45-75)。但仍有超過1/3的高職畢業生從事與專業不匹配的工作[4](P88-89),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個體積累的高職教育人力資本在勞動力市場上利用不充分,意味著企業培訓成本較高,高職教育服務地區經濟的效能不足。

鑒于此,本文利用湖南省2019屆高職畢業生就業數據,基于職業生涯決定社會學習理論中的學習經驗、工作定向技能、外界環境決策三因素[5](P52-55+61),從高職教育與地區經濟環境兩方面出發,深入探討影響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因素,旨在為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就業創業服務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本文在以下幾方面做出了邊際貢獻:第一,實證分析高職教育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教育、雙創課程、就業創業服務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第二,將宏觀經濟環境與微觀個體就業行為相聯系,實證研究地區經濟整體狀況和各行業發展態勢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第三,采用高質量省級畢業生就業數據進行分析,且有效處理了實證研究中的樣本選擇偏誤問題。

二、文獻綜述

在現有文獻中,針對個人與工作匹配問題的研究主要從學歷匹配和專業匹配兩個維度展開。20世紀70年代,有學者首次提出“教育過度”的概念,之后的早期研究主要關注縱向維度的學歷匹配問題。隨著詳細微觀數據庫的出現,更多研究開始關注橫向維度的專業匹配問題[6]。

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專業不匹配現象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7-8]。胡艷婷和蔣承基于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數據,發現僅有56.1%的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工作匹配,有11.7%的人工作與所學專業毫不相關[9]。學者普遍將專業匹配情況作為衡量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指標之一,并對影響專業匹配的因素進行了相關研究。關注的主要因素包括個人層面的性別[10](P59-67)、專業興趣[11]、學習成績、學生干部經歷[12]、實習活動[13](P82-88)、求職成本[14](P126-135);家庭層面的父母受教育程度[15]、家庭社會資本[16]、家庭收入[17];高校層面的學校層次和類型[18]、專業教育[19-20]、實踐教學和就業指導[21];就業層面的行業和單位特征[22-23]、職業類型[24](P113-123+128);國家層面的就業和戶籍政策等[25]。

相比本科院校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普遍較弱,專業匹配度偏低。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本科生、高職生就業報告指出,2021屆本科、??飘厴I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73%[26]、63%[4](P88-89)。孫海榮、蘇妍等學者的研究均發現本科畢業生專業匹配率約高出??飘厴I生5至10個百分點[27-28]。針對不同學科畢業生專業匹配的研究眾多,但沒有達成一致結論。部分學者認為理工農醫類畢業生知識針對性強,專業匹配的概率較高,而人文社科類畢業生擁有更多一般性技能,專業匹配的概率較低[29];一些實證研究則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24](P113-123+128)。學者們基本認可學習成績良好的畢業生專業匹配可能性更高[30-31]。也有較多學者關注高校就業服務,發現學校的就業支持和指導對專業匹配有正向影響[10](P59-67)。就雙創教育而言,相關研究較少且所得結論存在差異。朱紅和張優良認為創業教育能夠降低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從而提高其在所學專業領域創業的意向[32],董小平和蘇姍姍則發現接受且認可創業課程及實踐的本科生更偏向靈活就業、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度較低的工作[33]。

目前,針對高職畢業生群體專業匹配問題的研究較少,且樣本數據主要來自個別高職院校,樣本量有限。馮臻和文玉菊以某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為例,發現專業素質技能培育對專業匹配有顯著正向影響[34]。劉軒追蹤調查3所高職院校學生,發現就業指導有助于提升專業匹配率[35]。虞凱等通過分析4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調查數據,指出反映專業建設的師資隊伍、實踐課程、教學改革、課程思政化四個指標均顯著影響學生的專業匹配[36]。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從不同角度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體現出國內外學者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問題的重視,為本文厘清影響專業匹配的因素提供了有益借鑒。然而,在現有文獻中,缺乏將全省高職畢業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從專業教育、雙創教育及就創業服務的角度出發,探討專業匹配影響因素的研究。同時,關注高職教育與地區經濟、產業結構的內在聯系,實證探究經濟環境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影響的研究也相對不足。

依據職業生涯決定社會學習理論,影響個體職業生涯決策的主要因素包括遺傳稟賦、學習經驗、工作定向技能、外界環境,這四種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響個體的自我認知及后續的就業決策[5](P52-55+61)。其中,學習經驗與工作定向技能指個體具備的各項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思維習慣,與個體對自身成長及自我實現路徑的判斷相關。接受高職教育是學生積累學習經驗與工作定向技能的過程,具體依托于兩條路徑[37]:其一是專業教育,學生通過學習貼合生產實踐的知識技能,構建專業知識系統框架;其二是雙創課程和就創業服務,學校通過提升專業教育的靈活性與適切性,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創業。眾多研究也支持了雙創教育與就創業服務對大學生綜合能力及就業結果的積極影響[38-39]。外界環境指個體不能控制的各項環境因素,個體需要了解政府政策、經濟環境、勞動力市場供需現狀等,制定相對應的職業規劃。高職教育緊密對接地區經濟發展,這一高度耦合性可具象化為高職專業與地區產業的協同聯系[40]。因此,高職畢業生的就業選擇通常會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態勢與行業發展情形的影響。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與現有研究的不足,本文著眼于高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教育、雙創課程、就創業服務)與地區經濟環境(經濟整體狀況、行業發展態勢)兩方面,實證研究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因素。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湖南省普通高校2019屆高職??圃盒.厴I生就業質量調查。該數據包含高職畢業生的受教育基本情況、畢業去向及豐富的就業信息,具有權威性、真實性、代表性。此外,因為個體主要參照畢業前臨近年份的經濟環境做出就業決策,故本文宏觀經濟數據來源于2018年《湖南統計年鑒》。

本文關注的群體是就業質量調查問卷中畢業去向為“就業”的畢業生。樣本中去除存在變量信息缺失的數據后,總樣本量為46 792。在考慮經濟環境對個體就業決策的影響時,因樣本中約半數畢業生在湖南省內就業,其余則零散分布于全國多省市,加上各地差異化程度大,數據可比度與解釋力有限,也難以獲得各地市各行業詳細發展數據,故本文進一步篩選在湖南省內就業的高職畢業生,最終得到的樣本量為22 378。

(二)變量描述

1.被解釋變量

借鑒現有研究,本文選用主觀自評法衡量高職畢業生的專業匹配情況[14](P126-135)。依托調查問卷中“您目前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嗎”這一問題,我們將專業匹配設置為虛擬變量,“很不相關”和“相關度比較小”賦值為0,“比較相關”“相關”“非常相關”賦值為1。

2.解釋變量

本文的解釋變量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高職教育,包括專業教育、雙創課程和就創業服務。其中,專業教育從學科大類、專業滿意度、學習成績三個維度衡量。學科共分為19大類,分別設置18個虛擬變量。專業滿意度通過問卷中教師專業素養滿意度、專業設置與課程安排滿意度、實踐教學滿意度得到,將“很不滿意”“不太滿意”“比較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分別賦值1至5,而后取三項指標均值。學習成績以專業綜合成績排名體現,排名后20%、后21%~40%、前40%~60%、前21~40%、前20%分別賦值1至5。針對高職院校雙創課程存在沒有開設、開設為必修課、開設為選修課三種情況,我們設置雙創課程-必修、雙創課程-選修2個虛擬變量。就創業服務以高職畢業生的就創業服務評價來衡量。調查問卷中涉及學生對學校就創業指導課、職業咨詢輔導、校園招聘活動、就業信息提供與發布、就業手續辦理、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就業政策宣傳與講解、創業咨詢與指導八個維度的實際反饋,我們將“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賦值1至5,求八項指標均值得到就創業服務評價。

第二部分是地區經濟環境,包括就業地區經濟整體狀況、行業發展態勢。其中,就業地區經濟整體狀況以高職畢業生就業所在市州2017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產業結構來衡量。地區行業發展態勢以高職畢業生就業所在行業2017年生產總值指數、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來衡量,分別代表行業縱向與橫向發展情況。

3.控制變量

參考已有研究,本文選取個體特征和就業過程兩類控制變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個體的能力和資源,從而控制內生性問題。個體特征包括性別、民族、戶籍、家庭困難、學生干部、學生社團、在校實習、家庭幫助八個變量。就業過程包括求職階段的簡歷數量、面試次數、求職成本三項指標以及反映單位特征的新興產業、工作環境兩項指標。

表1報告了樣本中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率為69.4%,即近1/3畢業生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相關或相關度較小。畢業生的專業滿意度、就創業服務評價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畢業生所在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雙創課程,且必修課形式(55.1%)平均多于選修課形式(35.7%)。樣本中45.6%為男性,絕大多數為漢族,約一半學生有學生干部任職經歷,且大多參加過學生社團。

本文還依據“專業是否匹配”將畢業生進行分組,檢驗各主要變量在兩組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專業匹配畢業生對專業教育和就創業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專業不匹配畢業生,而專業不匹配畢業生所在地區經濟整體狀況、所在行業發展態勢優于專業匹配畢業生。這些結果初步體現出提升專業素養和增強綜合適應性有助于個體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地區經濟環境良好則可能給予個體更多就業選擇,使其從事與所學專業不匹配的工作。

(三)模型設定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研究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因素,構建基準模型如下:

其中,被解釋變量為專業匹配Match,解釋變量為專業教育sub_edu、雙創課程cre_course、就創業服務emp_service、地區經濟指標region、地區行業指標industry。專業教育具體分為學科大類、專業滿意度、學習成績,雙創課程包括雙創課程必修和選修,地區經濟指標具體分為畢業生就業所在市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產業結構,地區行業指標具體分為畢業生就業所在行業生產總值指數及占比??刂谱兞縓包含個體特征和就業過程變量,μ為隨機擾動項。

由于僅可觀測到參與了就業質量問卷調查的高職畢業生的專業匹配情況,在樣本構建過程中,我們排除了沒有參與就業質量問卷調查的群體。然而,用此樣本進行估計可能會導致樣本選擇偏誤,使得基準模型回歸結果有誤。為處理這一問題,本文采用了該年全省高職畢業生數據,排除畢業去向為繼續深造和出國、待就業、實習的樣本,刪除缺失信息的樣本后,獲得總就業樣本,而后構建樣本選擇模型進行最大似然估計,并在選擇模型中引入高職畢業生生源地變量(共43個虛擬變量)作為排他性約束變量。此外,在考察地區經濟環境對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時,本文僅以湖南省內就業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了在其他省市就業的學生樣本,也可能帶來估計偏誤,故使用相似的方法構建樣本選擇模型進行分析。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模型回歸結果

表2匯報了基準模型的回歸結果。列(1)顯示了專業滿意度和學習成績變量對專業匹配的作用。專業滿意度與學習成績每提高一個層級,專業匹配概率分別增加3.5%和4.4%,說明當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專業綜合素質越強時,對專業的滿意度越高時,其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意愿與能力有所增強,專業匹配率相應提高。列(2)中增加了雙創課程變量,回歸結果顯示,雙創必修課程比選修課程發揮的積極作用更大。原因可能在于,雙創課程旨在拓寬個體知識廣度,激發潛能特質,增強開放性、創造性、進取性意識,因此,學生修習雙創課程有益于增強其綜合素質和競爭優勢,進而促進專業匹配。列(3)中加入了就創業服務評價變量?;貧w結果顯示,畢業生對就創業服務評價提高一個層級,專業匹配概率提高0.7%??梢?,就創業服務引導個體全面客觀地審視自身、了解就業前景與宏觀環境、樹立正確職業觀念,有助于提升就業質量,幫助學生找到匹配的工作。

列(4)中引入了地區經濟環境變量。首先,在高職畢業生就業所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每增加1%,學生就業對口率下降約0.092%,意味著經濟整體水平越高,行業間交叉融合程度加深,新興領域多元涌現,高職畢業生發展空間廣闊,有更多的機遇和選擇,更有可能嘗試與專業背景并非緊密契合的就業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職專業教育可能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對相關人才的需求。產業結構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二、三產業占比擴大,眾多專業對應的行業隨之壯大,能夠提供給畢業生較多從事專業匹配工作的機遇,就業對口率上升。但這兩項衡量經濟環境的指標對專業匹配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其次,在高職畢業生就業所在的行業,生產總值指數增長1%,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增加1%,就業匹配率均顯著提高0.2%。個體往往偏好更具發展前景,能夠提供更多薪酬回報、發展機遇的領域,行業生產總值指數與占比分別代表行業縱向與橫向發展情況,更優的行業發展態勢有助于高職畢業生的專業匹配。

此外,回歸結果顯示,男性和有在校實習經歷的畢業生有更高的專業匹配概率,簡歷數量顯著正向影響專業匹配,面試次數則發揮相反作用。工作屬于新興產業、工作環境良好均正向影響專業匹配。

(二)處理樣本選擇偏誤

為處理樣本選擇偏誤問題,本文構建了樣本選擇模型,進行最大似然估計(受限于篇幅,樣本選擇模型回歸結果未具體呈現)。在關注已就業高職畢業生的樣本選擇模型中,結果顯示樣本選擇偏誤問題存在。對比基準回歸模型,樣本選擇模型回歸結果的系數方向無變化,數值雖有所減小但仍然顯著。在關注湖南省內已就業高職畢業生的樣本選擇模型中,結果顯示樣本選擇偏誤問題不顯著,且各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與基準模型基本一致。因此,本文利用全省就業群體的數據證明基準模型所得結論基本不受樣本選擇偏誤的影響,回歸結果具有代表性。

(三)穩健性檢驗

本文通過兩種方式檢驗基準模型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受限于篇幅,穩健性檢驗結果未具體呈現)。首先,本文改變被解釋變量專業匹配的衡量方式,將“很不相關”“相關度比較小”“比較相關”賦值為0,將“相關”與“非常相關”賦值為1,而后參照基準模型進行分析?;貧w結果顯示,專業教育、雙創必修課程、地區行業生產總值占比對專業匹配的影響與基準模型基本一致。

其次,本文改變模型設置,將專業與工作匹配程度“很不相關”“相關度比較小”“比較相關”“相關”“非常相關”分別賦值1至5,構建有序Logit模型。結果顯示,隨著專業滿意度和學習成績的提高及雙創必修課程的開設,高職畢業生專業不匹配概率下降,專業匹配概率上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加會提高專業不匹配概率,減小專業匹配概率,高職畢業生就業所在行業縱向橫向發展態勢優良則會降低專業不匹配概率,提高專業匹配概率。綜上,穩健性檢驗結果與基準模型結果保持一致,說明基準模型回歸結果具有穩健性。

(四)異質性檢驗

依據人力資本理論,學生在高職教育期間修讀某一專業,會積累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不同專業提供的知識技能類型存在差異,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更側重一般性知識技能培育,學生人力資本的通用性相對較強;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專業更側重特定性知識技能培育,學生人力資本的專用性較強[13](P82-88)。兩類專業的內在差異會影響學生就業于專業匹配領域的可能性。因此,參照現有研究,本文將學科大類劃分為人文社科與理工農醫兩組,分別探討高職教育、地區經濟環境對兩組學生專業匹配的差異化影響①。

表3匯報了異質性檢驗結果。由前兩列可知,在高職教育方面,兩組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主觀滿意度越高,學習成績越優秀,選擇專業匹配工作的可能性均顯著上升。雙創課程對人文社科畢業生專業匹配具有顯著正向作用,對理工農醫畢業生的影響則較小。這一差異可能是因為雙創課程有效補充了人文社科學生就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對其就業競爭力提升助益更大,而理工農醫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相對重視具體領域的深化探究和創造性思維的培育,雙創課程對其的額外增益較小。

在地區經濟環境方面,經濟整體狀況與行業發展態勢對兩組畢業生的作用方向相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越高,行業間交叉融匯,跨領域需求增多,理工農醫畢業生的專業匹配率顯著下降,而人文社科畢業生專業匹配率受影響不大,這可能與其具備的通用性知識技能相關。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更多伴隨的是科學技術的更新迭代和應用轉化,相應行業領域有所壯大,對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隨之擴大,體現為理工農醫畢業生從事專業匹配工作的可能性較高。行業縱向橫向發展態勢較優,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文社科畢業生專業匹配,但會對理工農醫畢業生專業匹配產生積極且顯著的影響。

此外,由本文基準模型回歸結果可以發現,相比于女性,男性找到專業匹配工作的概率更高。為進一步分析男女兩群體在專業匹配影響因素上的差異,本文在表3后兩列中進行了性別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專業滿意度、學習成績及雙創必修課程對兩群體的影響大體一致,雙創選修課程對女性專業匹配的作用更顯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顯著負向影響兩群體專業匹配。并且,行業發展態勢顯著負向作用于女性專業匹配概率,當行業漸趨發展壯大,人才吸引力增強,行業內競爭加劇時,女性較低的專業匹配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其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相對不利處境。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使用湖南省2019屆高職畢業生就業數據,實證研究高職畢業生專業匹配的影響因素,得到如下主要結論:首先,高職畢業生的專業滿意度和學習成績均正向影響專業匹配。雙創課程,尤其是雙創必修課程,有助于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專業匹配率。整體上,就創業服務對專業匹配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掘提升。具體到不同的學生群體,雙創課程顯著增進人文社科畢業生的專業匹配,但對理工農醫畢業生的影響較小。雙創選修課程對女性畢業生的專業匹配有顯著正向影響,但對男性畢業生的影響不顯著。

其次,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衡量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會降低高職畢業生的專業匹配概率,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高職專業建設相較于經濟新興業態發展的滯后;行業良好發展態勢則有助于專業匹配率的上升。具體到不同的學生群體,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加會顯著降低理工農醫畢業生的專業匹配率,但對人文社科畢業生影響不大;二三產業占比、行業發展態勢與人文社科畢業生的專業匹配負向相關,與理工農醫畢業生的專業匹配正向相關。行業發展態勢還會顯著負向影響女性畢業生專業匹配率,顯著正向影響男性畢業生專業匹配率。

綜上可知,本文的實證研究結論符合職業生涯決定社會學習理論。高職畢業生以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雙創素養、就業能力作為工作領域選擇的前提條件與重要參考,并結合經濟情況、市場需求、行業前景等外在環境因素進行調整,作出工作領域決策?;谘芯拷Y果與相關政策①,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以期助益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助力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推進。

第一,進一步優化高職教育中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高職教育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專業設置應更加關注經濟社會運行狀態、行業領域實際需求,兼顧學科體系邏輯脈絡、學生內在成長要求,因時因地制宜、動態適應調整。在實踐上,高職院校要完善專業新設與縮減機制,暢通與國家戰略政策規劃、就業市場反饋等信息系統的聯系渠道,及時捕捉并預判經濟發展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從而建立相應專業,改進現有專業的培養方案,合并或減少社會效益較低的專業。同時,國家應同步推進相關主體積極履責、協調互動,強化政府部門體系化規范引導,鼓勵高職院校個性化自主調整,重視第三方機構專業化評估建議。此外,鑒于當前社會分工細化、行業交叉融合,國家應支持高職院校為學科間師生溝通搭建橋梁,設置跨學科專業,適度放寬專業選擇時限與條件,提高學生轉向心儀專業的靈活性、自由度、可行性,助其為后續潛在就業領域積累專業知識。

第二,進一步在教師隊伍、課程內容、監督管理等方面發力以提升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質量。在國家重視“雙師型”隊伍及相關資格認證制度建設,關注院校專任教師的職前培養、在職培訓體系完善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自主定期開展與專業知識技能前沿動態、教學方法、職業素養等主題相關的教師培訓活動,切實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支持各行業領域優質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等進入院校兼職任教、合作交流;貫徹產教融合方針,積極對接重點行業領域的優質企業、科研機構,充分開發校企合作互惠潛力,拓展深化產教融合多元模式。一方面,通過現代學徒制、實訓基地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項目教學等形式增強專業教學的適切性;另一方面,發揮經濟實體的市場聯系、先進技術、實踐空間等優勢,將前沿理念及工藝引入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情境中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職業能力。同時在高職教育體系內師生評價制度的改進過程中,逐步擴大教學過程、實踐操作考評比重,監管課堂知識傳授與實際訓練的有效性。

第三,進一步推動高職教育中雙創教育的深化落實。高職院??煽紤]將雙創課程納入學生培養方案的必修課程,并與專業課程體系協調一致;建設兼具專業素質與雙創素養的教師團隊,鼓勵其針對專業理論與實操特性,將雙創教育有效融于專業教學;鼓勵學生著眼專業特性及相關的行業動態,充分挖掘專業優勢及潛在創新可能性;通過雙創項目、雙創競賽、雙創基地等形式,輔之創新創業學分認定和規范獎勵機制,在課堂內外營造更加濃厚的雙創氛圍,激發學生雙創活力、意識及動能,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培育由此衍生的多元綜合能力。

第四,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就創業服務的適切性、針對性。高職院校應更加有效地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充分調研政府戰略規劃及經濟政策動向、市場需求趨向及畢業生就業反饋等,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和高水平的職業規劃專業人員力量,使就業信息系統與服務平臺運行更加高效。此外,高職院??舍槍W生性別、學科、發展定位、家庭背景等不同之處,為學生就創業提供個性化規劃與指導。以性別為例,高職院??梢詭椭詫W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就業市場中潛在存在的挑戰,以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舉措,同時承擔起社會文化塑造與宣傳職能,消減勞動力市場部分主體存在的性別歧視觀念,與合作企業協作向學生提供性別平等的就業入職途徑。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向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致賀信[EB/OL].(2022-08-19)[2023-01-10].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8/19/c_1128929564.htm.

[2] 蔣曉明,易希平,張曉琳.后現代社會的職業教育走向——實現人的自由發展與完全解放的全人教育[J].大學教育科學,2021(05):119-127.

[3] 柯婧秋,閆廣芬.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動力、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J].大學教育科學,2022(01):120-127.

[4] 麥可思研究院.就業藍皮書:2022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5] 吳志功,喬志宏.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4(06).

[6] Robst,J.Education and Job Match:The Relatedness of College Major and Work[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7(04):397-407.

[7] 周必彧,翁杰.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工作崗位的匹配度及其對工資水平的影響[J].教育發展研究,2010(Z1):87-90.

[8] Zhu,R.The Impact of Major-Job Mismatch on College GraduatesEarly Career Earnings: Evidence from China[J].Education Economics, 2014(05):511-528.

[9] 胡艷婷,蔣承.專業匹配對高校畢業生工資起薪的影響——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04):53-63.

[10] 彭正霞,陸根書.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性別差異:基于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20(01).

[11] 于洪霞,丁小浩.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結構匹配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探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1(08):33-36.

[12] 張東海.人力資本抑或身份符號:研究生就業匹配質量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9(01):68-75.

[13] 劉揚.大學專業與工作匹配研究:基于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的實證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06).

[14] 李鋒亮,陳曉宇,劉帆.工作找尋與學用匹配——對高校畢業生的實證檢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15] 焦永杰.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專業匹配的研究—以河南YY職業學院為例[D].鄭州:河南工業大學,2018:1-54.

[16] 封世藍,蔣承.就業滿意度、專業匹配與戶籍管制——基于2003~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調查數據[J].社會科學戰線,2018(07):252-256.

[17] 劉自團,陸根書.家庭經濟資源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陜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跟蹤調查[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3):127-140.

[18] 郭睿,周靈靈,蘇亞琴,等.學歷、專業錯配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J].勞動經濟研究,2019(02):78-100.

[19] 馮成志.從象牙塔到人才市場:高校本科專業設置與畢業生就業匹配度實證研究——基于在廣東就業的高校本科畢業生的調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3(06):111-116.

[20] Malamud,O.Discovering Ones Talent: Learning from Academic Specialization[J].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2011(02):375-405.

[21] 呂潔華,劉思彤,蔡秀亭.專業與就業匹配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全國五所林業高校涉林專業調查數據[J].統計與咨詢,2019(06):30-32.

[22] Wolbers,M.H.Job Mismatches and Their Labour-Market Effects among School-Leavers in Europe[J].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3(03):249-266.

[23] Robert,P.Job Mismatch in Early Career of Graduates under Post-Commun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14(04):500-513.

[24] 代懋,王子成,楊偉國.中國大學生就業匹配質量的影響因素探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3(06).

[25] 封世藍,譚婭,黃楠,等.戶籍制度視角下的大學生專業與就業行業匹配度異質性研究——基于北京大學2008~2014屆畢業生就業數據的分析[J].經濟科學,2017(05):113-128.

[26] 麥可思研究院.就業藍皮書: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97-98.

[27] 孫海榮.基于人力資本視角下的我國大學生專業—職業匹配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03):77-83.

[28] 蘇妍,馬明宇,寧宇哲.專業匹配對工資水平的影響——基于麥可思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教育學報,2022(01):161-172.

[29] Heijke, H., Meng, C.,Ris, C. Fitting to the Job: The Role of Generic and Vocational Competencies in Adjustment and Performance[J].LabourEconomics, 2003(02):215-229.

[30] Boudarbat, B., Chernoff, V. Education-job Match among Recent Canadian University Graduates[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2(18):1923-1926.

[31] 馬莉萍.流動與工作匹配[J].復旦教育論壇,2015(02):73-79.

[32] 朱紅,張優良.北京高校創業教育對本??粕鷦摌I意向的影響機制——基于學生參與視角的實證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6):100-107.

[33] 董小平,蘇姍姍.本科畢業生就業供給側內部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基于A省畢業生就業的實證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67-75,194.

[34] 馮臻,文玉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成功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某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2):86-92.

[35] 劉軒.就業準備對高職學生初次就業質量的影響分析——基于489個追蹤調查數據[J].職業技術教育,2016(27):49-55.

[36] 虞凱,平靜,陶軍.專業建設水平對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探究——基于4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Probit模型分析[J].職教論壇,2020(04):161-166.

[37] Schultz, T. W. Capital Formation by Educ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0(06):571-583.

[38] Souitaris,V.,Zerbinati,S.,Al-Laham,A.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Effect of Learning, 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04):566-591.

[39] 朱恬恬,舒霞玉.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調研與改進[J].大學教育科學,2021(03):83-93.

[40] 劉海明.產教深度融合:高職院校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6):129-135.

Abstract: Us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data from the class of 2019 in Hunan province,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e major-job match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based on a discrete selection model and build a sample selection model to address the sample selection bi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ademic satisfaction, academic performanc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all positively affect major-job match;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major-job match.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heterogeneous effects by fields of study and gender. Accordingly, this study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Specifically, it is suggested to adjust academic programs to better sui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gram cont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build more relevant and targeted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related servic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major-job matc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ment

(責任編輯? 黃建新)

猜你喜歡
高職畢業生就業高職教育
家長擇業觀對高職護理畢業生就業影響的探討
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能力調查研究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淺談鐵路高職畢業生學員培訓教學與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