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2023-06-26 05:14蒙乾
學周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教學應用高中

蒙乾

摘 要: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依據其較強的操作性以及高效學習等優勢,逐漸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注重任務驅動法具備的探究性、操作性與應用性,充分關注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與能力,以實現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的提高。鑒于此,文章主要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設計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08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29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具體教學當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構建全新、完善的知識架構,促進新舊知識的有效融合。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運用,則是通過布置具備趣味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解決相關問題,以促使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豐富文化儲備,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與過程得到優化,在良好學習環境中實現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同時,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學生自身的實際生活情感作為出發點,與學生自身年齡特點相符,培養其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將其運用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當中不僅能激勵學生不斷前進,幫助其拆解以及分析任務設計的目標,還能經過層層深入,找出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法,從而使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高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設計原則

信息技術屬于開設時間比較短的一門學科,其和其他的課程有所不同,具有特殊的特征。所以,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也需注重其教學設計有別于其他學科,注重以下幾個原則。

(一)知識講解和能力培養結合的原則

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通過任務驅動法的合理運用,在備課時設置有關聯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處于復雜且真實的情境當中解決任務,讓學生在該過程進行自主探究與分析,或者是和其他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互相分享其學習過程,以逐漸形成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討相聯合的學習法,且能夠實現舉一反三,學會靈活運用知識。例如,在對通過文本編輯工具進行電子小報制作的相關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對其基本操作實施講解,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他工具的具體運用方法、自主選擇文字與圖片等素材、自由創作等,以實現圖文兼具的電子作品的有效制作[1]。知識講解和能力培養的有效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基礎工具的應用,還可以使其通過網絡獲得相關信息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從而使學生學會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實際問題的高效解決。

(二)教師指導與學生探究結合的原則

目前,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以及獨立性,且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特點較為突出,這就在課堂上很容易呈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助于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同時,高中生已經儲存了大量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本與初中階段相比也做了相應的拓展。鑒于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需關注高中生自身掌握的知識結構及其能力差異,設計難度相對較低的任務以及拓展性任務,在呈現出層次性任務的同時,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引導者,需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以及自我評價,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并在進行動手實踐時可以獲得獨立思考與探究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形成相應的自主學習能力[2]。以利用Word制作電子報刊為例,教師只需將關鍵操作講解給學生,其余的選擇圖片與文字、設計版面、美化作品等相關問題,都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及獨立思考,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

(三)抽象性和直觀性結合的原則

信息技術具備的抽象性更多是表現在較為廣泛的符號運用。例如,在對“網絡技術的運用”有關內容學習時,其章節包含了許多網絡中的域名,如“COM、CN、EDU、GOV等域名都代表了什么”;在對“信息技術基礎”相關內容學習時,其中包含了許多的文件類型,如“TXT、HTM、DOC、XLS、RM等擴展名都代表了什么”。上述符號都較為抽象,學生不易有效掌握。在具體教學時,將這些抽象化知識進行直觀表達,就能將困難知識進行簡化,便于學生理解。通過這種例子,就能與英語單詞相結合進行域名學習與記憶,以充分呈現出英語知識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并學習與掌握文件的擴展名。另外,教師可在教學前準備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件,引導學生觀察相關文件的具體圖標,并將文件打開,引導學生觀看具體是哪種類型的文件。通過抽象知識給予學生的感官刺激,能使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

(四)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原則

就信息技術具備的學科特點來說,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是極其重要的,其主要就是把學習的信息技術相關理論與原理在電腦上進行實際操作,將知識落實于實踐[3]。例如,在學習完Photoshop的相關知識與操作以后,學生可自主選擇相應的素材以及設計風格,設計相關的宣傳海報。通過該過程,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展,還能使學生通過其學習的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以促使學生學會通過學習的知識更好地服務實際生活。這不僅能調動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自身實踐經驗的增長,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做好課前準備,設計好驅動任務

在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當中,要想設計出合理的驅動任務,就需把握相關要點。首先,任務要具備連貫性,要有難易層次,內容需具體且科學。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具體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自身的自學能力及專注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需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相結合,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任務環境,引出相應的教學任務,以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任務的同時,能夠深層次理解與掌握相關學習內容。

其次,在任務設計中,教師需注重任務層次的合理分析,發現教學中存有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在具體教學時,教師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時,需充分關注到學生自身對于任務的需求,指導學生實施交流討論,探討任務中所包含的內容,并讓學生依據相應的步驟與方法實現任務的完成[4]。同時,教師需指導學生仔細分析任務,關注重點問題的科學分析,防止學生只是單純的模仿。教師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參與到相關任務探究中。

最后,依據前期設計任務中存有的不足,教師需給予相應的反饋和總結。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盡量引導學生實施任務設計,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學習內容。另外,在任務設計的時候,教師需關注任務與學生現實生活存有的關聯,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以促使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的同時,實現其實踐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二)設計適當任務,掌握重難點知識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對課本中的重難點進行學習與掌握,而重難點知識僅依賴于教師強硬灌輸,學生無法充分掌握,更多是機械背誦理論知識,而不知道怎樣應用。而通過任務驅動法的合理運用,學生就能迅速掌握相關重難點,并學會靈活應用。鑒于此,教師需依據重難點合理設計任務,需注意任務的設計不可以“一步到位”,而要循序漸進,讓學生通過逐步探究,充分掌握相關知識[5]。例如,在對“數據采集與整理”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其教學的重點就是學習與掌握數據篩選、數據排列等相關技能,若教師無法經過具體任務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只是開展理論講解,并依據教材當中的案例實施簡單操作,就會使學生在遇到復雜數據時不會有效采集與整理。此時,教師可將班級上的某次體育課的跑步成績統計表作為任務,其內容主要為:經過表格公式對班級成績的平均用時進行自動計算,超出平均數有多大概率?怎樣通過從少至多的順序進行排列?怎樣篩選得出男生與女生的成績?該任務設計包含了章節內的全部知識點,學生只要依據任務內容與相應步驟進行完成,就能掌握到本節課的重難點。由此可知,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主要是經過任務環節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與運用,從而實現重難點知識的有效講解。同時,教師設計的任務需與高中生自身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以及課本內容相契合,不能與實際脫節,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

(三)創設教學情境,完成驅動任務

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具體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合理運用通常與創設的教學情境是具有密切關聯的,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就能使抽象、難懂的學習內容通過形象、直觀的任務展示給學生。以“設計旅行計劃”為例,教師可將與景區有關的宣傳圖呈現給學生,在引導學生進行風景欣賞的時候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準確掌握相關知識點。如“為了防止在旅行的過程中出現意外,都要做足哪些準備”,以此調動學生進行旅行計劃的設計興趣,思考和旅行有關的問題,教師可運用圖片、視頻的展示與提問,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情境創設時,教師可依據學生的興趣點,選擇相應的內容,以實現學生完成任務能力的提高。同時,任務驅動法的合理運用并非教師直接教給學生怎樣進行問題解決,而需教師提供給學生相應的任務完成思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經過信息資源的有效獲取,或者是在網絡上查找與其有關的資料信息,找到任務完成以及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案。除此之外,教師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情境創設時,還需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的全過程中與實際學情相結合,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知識學習。通過不同小組開展交流與討論,還能使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在對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劃分時,教師需充分關注到每個學生具備的性格特征,對其進行科學分組,以實現學生操作相關信息技術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團體意識,從而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促進任務驅動法的有效落實。因此,在信息技術的具體教學當中,要想使學生充分掌握有關知識,教師就需注重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增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對生活情境、視頻、圖片、音頻等有關內容實施多元化處理,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6]。以使用Word的內容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其與校園中的生活小報、學習園地等有關素材相聯合,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強任務驅動法的運用效果,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Word的具體操作技巧。

(四)科學評價任務,推動查漏補缺

在高中信息技術的具體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重中之重就是設計任務,但最終實現的效果則是結果評價,也是在完成任務后,科學合理地評價任務實施的結果,不僅需發現當中好的方面,還需發現其中不好的方面,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實現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的有效完善。因此,教師需講教學內容、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等有效結合,設計科學化評價體系,其中需確定評價標準、評價項目以及評價結果的合理應用等。就評價內容來說,其不僅需突出專業內容,還需體現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素養,如信息化意識、創造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實踐素質等,通過全方位的評價讓學生依據評價結果進行查漏補缺,從而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明顯提高的同時,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以“開發簡易的電子郵件客戶端”的相關教學內容為例,在完成內容講解后,教師可布置給學生相應的作業任務,其內容就是依據典型的電郵系統協議,編寫郵件收發相關的客戶端。面對該任務,教師可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通常包含郵件客戶端的程序編碼以及編寫能力、電子郵件的系統協議運用與創新意識、服務器地址的安全運用意識等。當學生完成了任務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其自制的電子郵件客戶端的具體開發狀況進行介紹,并由其他學生實施科學評價,而教師也需提出專業化建議。通過對驅動任務成果的科學評價,不僅能對學生完成任務的具體情況進行檢驗,還能在具體評價中使學生學會反思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查漏補缺,從而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運用于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還能使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高。鑒于此,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任務驅動法具備的優勢,科學、合理地設計任務,以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科學合理性,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從而使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得到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國珍.善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學周刊,2022(22):148.

[2] 顧芹.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融合[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9):7.

[3] 朱修萍.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9(5):117.

[4] 孫全鵬.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華夏教師,2018(20):50.

[5] 郭秀玲.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8(2):137.

[6] 祁波濤.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8(7):135.

[責任編輯 梁愛芳]

猜你喜歡
任務驅動法教學應用高中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任務驅動法在土木工程測量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法在車工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育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階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