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2023-06-28 06:06陳小燕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摘 要:《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生活化教學,而道德與法治本就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科。教師應立足該學科特點,讓教學主體有生活性,教學資源有生活性,教學情境有生活性,教學活動有生活性,進行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在“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文章以教學主體、教學資源、教學情境、教學活動為入手點,具體論述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6-0011-03

引? 言

現階段,《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尤為關注學生生活,強調道德與法治教學要以學生生活為基礎。同時,教師要緊緊圍繞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富有時代氣息的內容,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展示,增強教學的生活性、新穎性。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符合生活邏輯的教學素材,利用適宜的方式對其進行加工,組織適宜的活動,促使學生習得知識,并將知識融會貫通于生活實踐中[1]。實際上,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部分一線教育工作者早已進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但是,出現了諸多的“偽生活化”教學問題,如濫用生活化素材、生活情境創設不理想、忽視學生體驗等[2]。這些教學問題恰好指明了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方向。教師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一、教學主體:緊扣學生生活

與學生相比,教師的生活經驗較為豐富。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用“成人生活”替代“兒童生活”,因為成人生活與兒童生活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用“成人生活”替代“兒童生活”將導致學生進入不熟悉的生活場景,不容易遷移生活經驗,產生認知負擔。所以,

在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貼近他們的生活,選擇契合教學需要的生活素材,為教學作好準備。

例如,在生活中,不少學生都有購物經歷。一些學生在購物時會自覺對比商品價格,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于是,在“學會合理消費”這節課上,教師可以緊貼學生生活經歷,選擇生活化情境——購買性價比高的鉛筆。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展示超市貨架的圖片,貨架上有琳瑯滿目的鉛筆。同時,這些鉛筆價格不一,低的五角,高的五元。教師提出問題:“這么多的鉛筆,要選擇哪一種呢?怎樣選擇才算合理消費?”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遷移生活經驗,想到做出選擇的不同理由。如有的學生想到:“我手里只有一元錢,我會買兩支五角的鉛筆。因為五角的鉛筆和一元的鉛筆看著差別不大?!庇械膶W生想到:“雖然我能買五元一支的鉛筆,但我不會選擇它。與一元的鉛筆相比,五元的鉛筆多了一塊橡皮。我有橡皮,不需要再買了。所以,我會選擇買一元的?!?/p>

這樣的生活化素材真正地契合學生生活實際情況。學生在與生活化素材互動時,會產生熟悉感,繼而自覺遷移生活經驗,積極思考、討論,認知所學內容,積累生活經驗。

二、教學資源:適時使用素材

生活化素材豐富多彩,能助力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順利開展[3]。但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如果忽視教學時機,層出不窮地使用生活化素材,很容易產成適得其反的結果。應用生活化素材需要講求適度,即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應用。對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留心關注學生的表現,把握生活化素材的使用時機。

例如,在“我很誠實”這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故事——李宏單元考試成績不理想,害怕父母責怪,便請求表哥替代父母簽字。結合情境內容,教師發問:“假設你是李宏的表哥,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做?”受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表示拒絕。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做不到這一點。如在上周,本班某同學上課遲到了。但班長為該同學隱瞞實情。教師與班長溝通,了解其如此行為的原因——好友要求自己隱瞞情況,否則就絕交。于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趁勢引出該實例。在實例的作用下,不少學生進行反思,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如一名學生說道:“剛才我撒謊了。實際上,我心里想的是,如果李宏找我簽名,我會答應他。我們倆之間的關系應該很好,否則他不會找我幫忙。如果我不幫忙,我們的關系會破裂?!贝藭r,該學生提出疑問:“我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我不這樣做,還能怎樣做呢?”其他學生在聽后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于是,教師把握時機,鼓勵全體學生思考、討論該問題。有學生說道:“我會告訴李宏這樣做的后果。如老師發現后,會告訴家長,家長會更生氣。這樣,李宏會主動告訴父母自己的考試情況?!庇袑W生說道:“就算李宏生氣,我也會拒絕他。我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否則會成為一個不誠實的人?!?/p>

由此可見,適時使用生活化素材,可以生成課堂活動,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學生與生活化素材進行互動,深入思考,解決問題,建構良好的認知,有利于做到知行合一。

三、教學情境:多樣創設情境

在某種意義上,個體的學習發生于具體的社會情境中。在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多樣的方式創設生活情境,助力學生學習 。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

教育信息化實踐表明,有效應用多媒體,如借助圖片、視頻等,可以將學生帶入真實的場景中[4]。在此場景中,學生會發揮多種感官作用,主動感知,習得知識。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生活化素材,創設生活情境。

例如,學校每學期會多次組織消防安全教育活動。學生通過體驗如此活動,掌握了消防安全知識,積累了消防安全經驗。于是,在“安全記心上”課堂上,講到“119的警示”這一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呈現生活化情境——學校發生了火災。同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同學們,教學樓突發火災。熊熊烈火即將蔓延到我們的教室門口。我們要怎么辦呢?”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聯想投入真實的場景。在此場景中,他們開動腦筋,回顧消防安全知識,聯想到各種方法。如有的學生說道:“當煙霧比較大時,我們要用水浸濕衣物,捂住口鼻,匍匐前進到安全的地方?!庇械膶W生說道:“在逃生的時候,我們不能坐電梯,要走樓梯。在走樓梯時,盡量都靠右側,避免擁擠?!睂W生的描述使課堂上出現了豐富的生活化內容,也因此增強了自己的生活認知。之后,教師繼續引導:“這次火災是因為某人的疏忽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要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在生活經驗的助力下,學生暢所欲言。

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進入真實場景,自覺遷移生活經驗,由此掌握課堂所學。

(二)利用詩歌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是詩歌的沃土,大部分詩歌是生活的記錄。在參與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時,不少學生吟誦了詩歌,了解了主要內容,感受了其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在生活化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學生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詩歌,創設生活情境,促使學生感知。

例如,在“父母有多愛我”這節課上,教師先動情地歌唱《讓愛住我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課堂教學。接著,教師圍繞“父母默默的愛”的相關內容,吟誦《游子吟》。在傾聽時,他們紛紛在腦海中描繪場景——兒子在燈下埋頭苦讀,白發蒼蒼的母親湊近油燈,瞇著眼睛,一針一線地為兒子縫補衣服。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早已習慣了享受父母的默默付出。所以,在吟誦詩歌后,教師向學生發問:“請大家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有沒有為自己做過類似的事情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顧生活情景,暢所欲言。如有學生說道:“每天早上,媽媽都會給我倒一杯溫水。我洗漱好之后,能喝上溫度適宜的水?!庇袑W生說道:“每天晚上我睡著后,媽媽都會起來給我關窗戶,蓋被子?!痹诖罅康拿枋鱿?,學生感受到了父母的無私付出。教師把握時機,認真總結:“父母總是在默默地為我們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看似很普通,但里面蘊藏著父母無私的愛?!敝?,教師和學生一起吟誦《游子吟》,增強認知。

利用詩歌創設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進入生活場景,自主思考、表達,輕松地建構良好的認知。同時,不少學生會因此建立積極情感,在生活中表現出良好行為。

四、教學實踐:體驗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生活性特點決定其教學離不開實踐活動。有效的實踐活動不但可以使學生做到“做中學”,形成良好的認知,還可以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踐行良好行為。對此,在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使其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組織課內實踐活動

課內實踐活動是指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組織實踐活動。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實踐活動,可以加深對所學的認知,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在“變廢為寶”這節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雙11”后遺癥》?!半p11”快遞包裝垃圾可擺滿2萬個足球場——教師以該信息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究“垃圾的來源”“垃圾暴增的危害”“垃圾的壽命”“垃圾的處理方式”等。在探究這些內容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形成了環保意識,知道要進行廢物利用。事實上,在美術課堂或家庭生活中,不少學生體驗了廢物利用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于是,立足課堂教學情況,教師組織實踐活動——快遞包裝垃圾大變身。在此活動中,教師為每個小組分發快遞紙箱,鼓勵他們通力合作,對紙箱加以改造。在進行活動時,各組成員發揮想象力,在腦海中描繪具體畫面,并進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各組主動展示各自的作品。學生通過觀看,獲取了諸多的想法,拓展了廢物利用思路。

通過體驗課內實踐活動,學生借助具體行動,強化了課堂認知,增強了環保意識。同時,一些學生因此感受到廢物利用的樂趣,開始樂于走進現實生活,自覺“加工”各種“垃圾”,做到知行合一。

(二)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課外實踐活動是指以現實生活為依托的活動,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以現實生活為歸途。在參與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后,學生要回歸真實生活,體驗實踐活動,將認知轉化為行動,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例如,在“干點家務活”的課堂上,學生體驗了多樣的生活情境,知道在家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獲取了一些做家務的方法。于是,教師以家庭生活為歸途,向學生提出任務:“請大家在家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梢悦刻熳鲆患虑?,連做七天。這七天做的事情可以是一樣的,要求是在父母的幫助下進行拍照,并將照片發送給老師?!痹诖巳蝿盏耐苿酉?,學生進入家庭生活,發揮主動性,細心觀察,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困難,如無法將襪子清洗干凈,不知道怎樣整理書包等。面對這些困難,學生毫不退縮,主動向父母尋求幫助。在父母的耐心教導下,他們掌握了勞動方法,攻克了勞動困難。同時,在為期一周的勞動中,不少學生積累了勞動經驗。

通過體驗課外實踐活動,學生內化認知,踐行良好行為。同時,不少學生因此增強了勞動意識,積累了勞動經驗,形成了良好的勞動品質,積極體驗現實的社會生活,成為會勞動的人。

結? 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建構良好認知,踐行良好行為,逐步適應現實生活。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緊抓該學科與現實生活的關系,以教學主體、教學資源、教學情境和教學活動為重點,應用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形成良好的品行,逐步適應學習與生活,提升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袁訓強.回歸生活,打造活力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J].家長,2022(17):34-36.

鄭學海.初探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22(9):122-123.

張曉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39-140.

秦芳芳.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48):52-54.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基于‘讀思達視閾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研究”(編號:KCA202206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陳小燕(1979.2-),女,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泉州晉江市骨干教師,曾榮獲漳州市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福建省教師技能大賽三等獎、泉州晉江市道德與法治課例比賽一等獎。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