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微

2023-06-28 07:32耿盼紅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路徑探析策略探究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素質教育改變了傳統教學結構,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發展方向。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探究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積極順應改革潮流,立足課堂實際,圍繞立德樹人展開閱讀教學。教師要通過閱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德”的重要意義。為此,文章著重從立德樹人的角度論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出優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6-0067-03

引? 言

小學階段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是為成長奠定堅實基礎的階段。近些年,在語文教學中,閱讀的占比日益升高。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順應時代趨勢,適時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顯然,如何做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銜接,是教師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日常教學中,發揮德育的最大優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語文閱讀水平。這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重要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除了要學習與掌握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相關知識,最重要的就是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務必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收獲快樂,健康成長,也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然而,當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1]。

(一)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堂成了教師個人的“一言堂”,學生也成了課堂的旁觀者。與此同時,很多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單方面地灌輸“重點知識”,學生興趣不高,自然不愿意配合教師。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被打壓,也就不愿意在閱讀學習中投入精力。

(二)閱讀教學過于形式化

開展閱讀教學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眼界,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技巧,使其通過閱讀了解作品背后蘊含的道理。但是,部分教師的閱讀課堂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沒有從學生的認知出發。無論課外閱讀還是課堂閱讀,形式都過于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只要求學生分析作者的創作意圖。第二,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找到本文主旨。第三,讓學生讀完某一篇課文撰寫讀后感。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但過于形式化的教學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持續提高。

(三)閱讀教學效率不高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之一,然而很多教師沒有正確認識閱讀教學,認為閱讀就是單純地讓學生看書。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某個故事的情節較好,反復要求學生閱讀,沒有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另外,教師并未留給學生思考空間與想象空間,當學生出現錯誤后,立刻指出,生硬地打斷學生的思維。學生閱讀完后,并不知道文本講了哪些內容,遇到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

(四)德育觀念不足

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教師依舊側重學生對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忽略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感知。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德育內容,但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并沒有理解其更深層次的含義。部分教師狹隘地認為語文閱讀教學與德育關系不大,沒有必要刻意將二者聯系在一起[2]。

二、立德樹人理念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立德樹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立德樹人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舉措,對學生的成長有關鍵的指導作用。學生的良好品德關乎未來的發展,因此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其次,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新要求,即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與聽說讀寫能力。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實施者與推動者,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從整體角度出發,我國正處于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為了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強國夢,必須培養一批有遠大志向、知行合一和有高度愛國精神的人才。受經濟全球化影響,西方的文化逐漸滲入我國,大多數學生喜歡過“洋節”,對傳統節日不聞不問,這些現象都表明讓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迫在眉睫。教師在語文閱讀課上將傳統文化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家國的重要性。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學生能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將偉大精神貫穿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樹立遠大理想,加強自身責任意識,承擔起民族復興的責任,并正確看待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不斷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愛國情懷[3]。

三、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徑探析

(一)創設教學情境,有目的地滲透立德樹人思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非教師的“獨角戲”,如何將原本的“一言堂”轉變為“眾言堂”,是教師要解決的問題。創設閱讀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所謂情境是指將現實事例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從而提高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有目的地滲透立德樹人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創設并不是毫無依據的,必須建立在教材和現實基礎上。另外,教師也要杜絕刻板的情境,

否則學生接收到的只會是一些基本公式,對學習的幫助微乎其微。情境創設有多種途徑,但要注意不能脫離教材,在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將立德樹人思想滲透其中。教師應有方法有策略地創設情境,而不是在講授完相關知識后平鋪直敘地引入,這樣的教學注定是流于表面毫無意義的。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情境以及與德育有關的文章,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應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感與認知度。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不懂就要問》一課為例,本文主要講了孫中山的故事,反映了孫中山樂于提問、敢于探究的精神。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利用課前導學環節,為其創設情境。首先,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認識孫中山先生嗎?有誰能講出關于他的故事呢?”“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你們遇到過困難嗎?你們一般會怎么解決困難呢?”當教師拋出問題后,學生迅速進入思考狀態,并積極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創設問題:“文中提到‘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從中你能看出孫中山有哪些優秀精神品質?”“對于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鼓起勇氣呢?”面對第二個問題,有些學生表示難以理解,這時,教師便可讓學生聯想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大家展開交流,很快得出結論。在教學完本節課內容后,教師可鼓勵學生自行總結,很多學生表示會在未來的學習中向孫中山看齊,學習他身上刻苦鉆研、鍥而不舍的精神品質。由此可見,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必須注重合理性,用學生能接受的方法,提高其認知水平。

(二)挖掘革命類型課文,突出課程立意指導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革命類型文章,該類型課文有歷史依據,真實性強,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受自身經歷和認知限制,小學生還無法體會到革命類文章的核心情感。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技巧,張弛有度,挖得過深語文課堂很容易變成政治課堂;僅僅帶領學生通讀文章,講解大致含義,無法使學生深刻體會文章含義。在教學中教師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了解不同學生間的差異,制訂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認知規律的教學計劃,讓學生真切體會革命類型文章的現實意義與指導價值。例如,在講授統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為人民服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各行各業中為國為民的杰出人士,如李四光、華羅庚、袁隆平、焦裕祿等。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收集一些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人物事跡,并寫一篇文章。又如,統編語文五年級(下冊)四單元的《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貧寒》等課文都是圍繞“家國情懷”而編排的。這類文本反映了偉大人物的家國之情,能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愛國之情。對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節描寫,學生不是首次接觸,但本單元是革命文化題材,需要學生更豐富、更細致、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每篇課文為中心,設計出各種不同的練習,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感受人物的心靈”這一語文元素的訓練,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與交流的平臺。

在統編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類課文有很大的教育價值。所以,教師要根據這一類課文的特殊背景和創作意圖,挖掘正確的價值取向,指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感受到革命文化的精神和內涵,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礎[4]。

(三)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傳播立德樹人思想

閱讀教學不應局限于教材或某一堂閱讀課,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實際生活中。閱讀活動是傳播、發揚立德樹人精神的最佳途徑,也是鞏固學生認知的最好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室設置小小“讀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看過的優秀書籍放在讀書角,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當然,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分享日”活動,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與動員,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分享教材中的優秀課文,也可以分享自己閱讀過的課外書籍。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一課后,教師可確定讀書分享會的主題——“一則發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學生踴躍報名參加,有的學生分享了教材中的課文《龜兔賽跑》和《亡羊補牢》,也有的學生分享了課外文章《司馬光砸缸》《邯鄲學步》《掩耳盜鈴》《刻舟求劍》等。學生在讀書分享會中各抒己見,通過寓言故事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獲得了成長。由此可見,將立德樹人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良好品質。

(四)挖掘教材,結合文本內容滲透德育

總體而言,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諸多道德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現課文中的德育素材,將其與語文學科內容有效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單元都有相對應的主題,每篇文章都蘊含了一定的教育道理。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小學生的文化底蘊薄弱,理解能力也較差,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熟讀課文內容,了解事件的發生原因和發展過程及最終結果。教師可通過問題探究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按照由淺至深原則,使學生細致閱讀課文。以《窮人》一課為例,由于本文涉及大篇幅的細節描寫與心理描寫,學生在閱讀中難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道理。為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教學法,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及結果?!陡F人》的思維導圖由三大板塊構成。第一板塊為等待丈夫歸來;第二板塊為探望鄰居,發現西蒙已病死,女主人公于心不忍將睡著的嬰兒抱回了家中;第三板塊為與歸來的丈夫一同商議收養兩名孤兒。待學生大致了解文章內涵后,教師提出問題:“文章中提到非做不可,你認為是什么意思?”“如若女主人公沒有抱回那兩名孤兒,會發生什么事情?”“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很多學生結合所學內容,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應該學習女主人公的良好品質,做一個善良的人,也有的學生認為他會收養這兩名孤兒,并和丈夫一起將他們撫養成人。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深化學生理解,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結? 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過程本就是“立德樹人”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樹人”作用更突出。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充分發揮德育優勢,將立德樹人思想與語文教學融合,利用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規范學生言行,全面落實落細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孔芳萍.立德樹人 潤物無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新課程,2022(28):220-221.

陶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思想的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8):29-30.

賈檸僑.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智力,2020(10):118-119.

蘇承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4):85.

作者簡介:耿盼紅(1994.5-),女,甘肅慶陽人,

任教于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新集鎮中心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榮獲鎮原縣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鎮優秀教師,校級模范班主任。

猜你喜歡
路徑探析策略探究小學語文教學
基層檢察院檢委會規范化建設路徑探析
新課標下的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路徑探析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談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互聯網+背景下的渝東南家庭農場發展路徑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美國紐約與長三角地區比較視閾下的總部經濟轉型發展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