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固有模式理論視角下構式“才怪”的表達功能

2023-06-28 05:43錢程
關鍵詞:語氣語料語料庫

錢程

(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江蘇南京 210024)

一、引言

在現代漢語口語中,“才怪”的使用較為普遍,往往用于口語語體,具有特定的語義特征與語用功能。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才怪”的語義發生了較大變化,逐漸承擔起新的語用功能。以往的研究多以CCL語料庫為基礎,對“才怪”的詞匯化、句法語義、語用功能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李愛菊(2010)[1]、丁嬋嬋(2014)[2]、錢偉(2022)[3]等考察了“才奇怪”到“才怪”的詞匯化進程,認為“才怪”由短語“才奇怪”縮略而成,但這一觀點仍有待商榷,如張龍(2011)[4]發現先秦時期“怪”就可以表“奇怪”義,遠早于“奇怪”本身。馬寧(2013)[5]、李孟霞(2014)[6]、辛慧(2016)[7]、朱珣(2020)[8]等學者探究“才怪”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功能,認為“才怪”具有主觀否定推斷義,是一種否定語氣標記。綜上,對于“才怪”的研究已取得較多成果,但是,學界對于“才怪”的關注更多地是透過語料描述其所表現出的語言功能,對其新語義、語用功能的產生原因以及深層次的使用機制尚未作進一步分析。筆者從社會固有模式的角度對“才怪”所產生的新語義和語用功能進行分析,試圖探索社會固有模式對“才怪”新構式意義、功能生成的影響,進而對其結構與意義進行深入的闡釋與解析。

二、社會固有模式的延伸

社會固有模式在心理學領域也被稱為“刻板印象”,用來指人們對某一群體成員所持有的簡單性看法。宗守云(2021)將社會固有模式定義為“社會成員對特定對象及其所具有屬性的固化認識”[9]。Lakoff(1987)將其引用到語言學中,認為社會固有模式反映了社會的“正常期望”[10],在語言表達中,符合正常期望的,可以用無標記手段來表現,而違背正常期望的,往往用轉折標記、特定結構等來表現。宗守云、張素玲(2014)[11]研究了社會固有模式對“放著NP不VP”構式的影響,認為社會固有模式決定了構式意義,制約構式成分,促進構式形成。宗守云(2020)[12]探究了社會固有模式對“連”字句和副詞“竟然”的影響,認為只有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的語義成分才能進入這兩個結構。

社會固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表否定義的“才怪”的語義特征、語用功能與價值?!安殴帧彼穸ǖ氖沁`反社會固有模式的事情、觀點或看法,否定的是人們認知中的不正常事件,推翻前面所述,轉而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肯定。因此,“才怪”所表達的否定義常常帶有反諷意味,表達了主觀上對所陳述觀點的極大不認同,“才怪”的進入是對符合社會固有模式的觀點的認同與支持。

先來看一些例句(1)本文的語料如無特別說明,皆來源于BCC語料庫,有的語料存在別字,引用時進行了修正。:

(1)他說你這個妹仔才怪,這些娃兒經常到我這里拿錢用,只有你每次我給你錢你都不要,有時候拿了錢還要還我,我們是一家人噠。

(2)——快進來,外面很熱吧。

——七月天哪,不熱死才怪。

(3)他優雅的同意了。斗氣也得有個勢均力敵的對象,人家擺明了隨她叫陣,老僧不動不聞,這場架吵得起來才怪。

(4)十五歲之前,丹青的錯覺是年紀愈大,煩惱愈少,不是說四十而不惑嗎,才怪。

(5)何況,鍋中之油已經煮了三個時辰,鍋底一定燙得要命,他的手那么細嫩,不被燙焦或者脫皮,才怪哩!

例(1)中“才怪”是“才奇怪”的意思,“才”是語氣副詞,“怪”是形容詞“奇怪”的意思,這里是對人或事的主觀評價,前接成分一般為名詞或代詞;而例(2)到例(5)中的“才怪”則是對說者前面說法的推翻與否定,常常傳達說者的一種不相信、不同意的情感態度,與例(1)的“才怪”意義截然不同。

在例(2)“七月天哪,不熱死才怪”中的“才怪”是說者對自身前面所說的“七月天不熱死”這一觀點的推翻,與“不”構成了雙重否定,表達絕對的肯定,同時同意了對方的觀點,“是很熱”。例(3)中表達了否定的語義,表達了說者的不相信,意為“這場架吵不起來”。例(4)中表達了“不同意”的情緒,不同意“四十而不惑”,構成否定。例(5)中“才怪”在分句中單獨使用,與語氣詞“哩”連用,表達了強烈的不相信的語氣,以及對前面“不會被燙焦”的否定。筆者所研究的即例(2)到例(5)中的“才怪”。

三、“才怪”的歷時發展

我們通過檢索BCC古代漢語語料庫發現,“才”與“怪”合用在清朝時期已經出現,且已具備兩種用法,一是表“才奇怪”義;二是表否定。如:

(6)眾犯曰:“此事才怪!”(清《躋春臺》)

(7)講生道:“你這人才怪!”(清《躋春臺》)

(8)“你這小小缽子想裝我江湖大海的水,不漫出來才怪哩!”(清《靖江寶卷》)

(9)“十成估九成轎子搭不回來,那時柜上不虧錢才怪?!?清《大八義》)

在例(6)(7)中,“怪”表示“奇怪”之義,“才”作為副詞表示強調,加強語氣?!安殴帧痹诰渲凶髦^詞成分,修飾前面名詞,意為“才奇怪”?!安拧薄肮帧痹谛问缴想m連用,但“才”是副詞用法,“怪”是形容詞用法,二者在句法上分離,在語義和功能上并未緊密結合。

例(8)(9)與前兩例不同,“才怪”合用形成了新的語義和用法,不僅表達了“才奇怪”義,還具有明確的否定義“不可能”,并且都與否定詞“不”連用,形成了雙重否定,表示絕對肯定,意為“肯定會漫出來”“肯定會虧錢”。同時,“才怪”前面的語義成分描述的是還未發生的事情或者不真實的事情,與說者的真實想法或希望相反,即“才怪”前的語義成分為假命題,當“才怪”進入,句子整體語義回歸為真命題。因此,“才怪”還包含了說者的某種情感態度,主要體現對前面說法的不認同、不相信。雖然這種語言現象在古代漢語中非常少,僅有(8)(9)兩條,但這也說明,與現代漢語中的“才怪”有相同用法和語義的情況在清朝時期已經出現。

語料庫由于收錄的文體、文本等不同,其數據并不能完整反映某個詞的使用情況與發展變化。以往學者多在CCL語料庫中研究“才怪”,發現“才怪”合用最早出現在民國時期,且僅有兩條“才奇怪”出現于清朝小說中,“才怪”的出現晚于“才奇怪”,因此,學界認為“才怪”源于“才奇怪”,“才怪”的形成是詞匯化的作用。在BCC古漢語語料庫中搜索“才怪”有5條有效語料,“才奇怪”有6條,都出現于清朝時期,這說明短語“才奇怪”與“才怪”事實上是出現在相同時期的短語和詞。據此可以推測:“才怪”并不是從短語“才奇怪”發展而來的縮略詞,而是自出現以來就具有詞的用法。

從BCC現代漢語多領域語料庫檢索“才怪”,共有5057條語料,去除重復與無效語料237條,如“才怪不好意思”“才怪叫起來”等,共有4820條有效語料。為窮盡式考察“才怪”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我們未進行抽樣,對所有有效語料進行了觀察和分析后發現,僅有14條語料是單純表“才奇怪”的用法,占0.29%,如“這個門診才怪吶,夜里一忙白天準忙……”??梢钥闯?在現代漢語中“才怪”表示“才奇怪”義的用法已經較少見,更多的是表否定語義,其使用頻率已經遠遠多于“才奇怪”,以往學者們在CCL語料庫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發展規律。由于受到語言經濟性以及“說話人經濟原則”的影響,說者認為“用一個詞表達所有的意義是最經濟的”[13],從而更愿意選擇簡短的、含有更多層次的語義和語用功能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求運用最經濟的話語來達到較好的交際目的。因此,具有較多意義和功能的“才怪”具有存在與發展的優越性,逐漸替代“才奇怪”的語義和用法,成為現代漢語口語中的高頻用詞。

四、社會固有模式與“才怪”的語義否定

通過檢索BCC語料庫發現,“才怪”可以用來表現句中違反正常期望的成分,表示否定。下面將從語義與功能兩個層面對“才怪”的內部結構特征進行分析。

1.前接成分違反社會固有模式

通過分析語料可以發現,“才怪”的前接成分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同時也可以單獨在分句使用,主要出現在話輪的答句中。為了更好地探究社會固有模式對“才怪”的語義影響,可以將其劃分為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又細分為“不……才怪”與“沒(有)……才怪”兩種。除此之外,指示代詞“這”“那”與“才怪”連用的情況也較多,有109例,其中“才怪”后加語氣詞的用法有56例,常與“哩”“呢”等語氣詞連用。具體使用情況見下表:

表1 #表否定義的“才怪”在BCC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

表2 “才怪”語義分析

由上表得知,“才怪”與否定詞連用的情況較多,占66.3%,在句式中構成雙重否定,表達絕對的肯定義;其中,與否定詞“不”的連用最為普遍,與“沒(有)”連用的較少。因此,當“才怪”的前接成分是否定形式時,“不……才怪”和“沒(有)……才怪”形成了較為常用的固定結構。

(10)高挑身形讓你沒有好心情才怪。

(11)還有那冒著生命危險“臥底”的記者,做一天盲人之類的,“與你同行”的采訪100余人的編輯記者隊伍,每天從編到采,要出大幾十版的報紙,不忙得拳打腳踢,才怪。

(12)紅燒肉,獅子頭,都是上海人家里常有的菜,從小看媽媽做也是隨心所欲,這回看波子的食譜,更講究,細致!不好吃才怪。

在上述三個例句中,從結構上看,“才怪”都與否定詞“不”“沒有”連用。從語義上看,以(10)為例,“高挑身形讓你沒有好心情”與人們正常的認知思維是不相符的。在正常的情況下,高挑的身形是大多數女生所向往擁有的,所以必然會擁有好心情,但這里卻說了反話,與人們的正常期望相反;而“才怪”則構成了否定,推翻了前面的說法,將語義恢復到人們的正常期望范圍,同時也給語言增添了幽默感。說者用否定的方式表達,是一種反話的修辭手法,又使用“才怪”進行了雙重否定,是對這種說法的極度不相信與反對,最終表達了較為絕對的肯定。因此,例(10)“才怪”否定的是“高挑身形讓你沒有好心情”這一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的觀點,實際意義是高挑身形肯定會讓你有好心情。同樣,例(11)的前接成分違反了語境中“編輯記者很忙”的社會固有模式。例(12)的社會固有模式是“按著講究、細致的食譜做的菜肯定是好吃的”,句子中說“不好吃”違反了社會固有模式,“才怪”又否定了這一說法,語義恢復到符合社會固有模式。

再看“才怪”前接成分為肯定形式的例子:

(13)——你過度疲勞,也應該好好睡一覺。

——睡覺?一肚子氣,睡得下才怪。

(14)漫天灰塵,這樣的空氣質量身體會好才怪。

(15)敏貞將兩眼一垂,心里想,馮家人最會做表面功夫,天天講虛禮,哪懂得什么叫內涵?要把那一套用到生意上來,會成功才怪。

以(13)為例,這里“才怪”在話輪的后序對作為應答句出現,表達了對前一個句子中所說觀點的不同意與不贊同,基本語義是“不可能”,但語氣較為強烈;同時也是對說者自己所說的“睡得下”的否定,直接推翻了自我觀點,實際是想表達根本“睡不下”;而“一肚子氣,睡得下”在語義上也是違反了社會固有模式,是與社會上人們的正常期望相反的表達,正常情況下,在一肚子氣的時候人能睡得下應該是較難的。同樣,例(14)違反了“漫天灰塵,身體不會好”的社會固有模式,例(15)違反了“把表面功夫用到生意上不會成功”這一社會固有模式??梢钥闯?前接成分無論是肯定形式還是否定形式,當進入“才怪”句時,語義都需要滿足違背社會固有模式這一條件。具體見下表:

由上表,我們可以這樣總結能進入“才怪”句的語義的規律:第一,“才怪”的前接成分是不符合人們正常期望的說法或觀點,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第二,“才怪”否定了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的事件,將語義恢復到人們的正常認知范圍內,使得句義重新符合社會固有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才怪”所否定的社會固有模式不僅包括社會上人們共同認定的模式,還包括在對話雙方認知結構中的社會固有模式,是雙方所一致認同與了解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交際雙方的共知基礎或共知信息,指“人們所共享的包括世界觀、價值觀、信仰和情景語境在內的所有信息的總和”[14]。如:

(16)如果此時此刻他再不伸出援手,只怕給唐家人知道了,不唾罵他、踢死他才怪。

在(16)的會話語境中,并不是社會上所有人都了解唐家人,只有交際雙方知道并默認唐家人會因為不伸出援手這件事而怪罪他,因此“才怪”否定的是違反交際雙方認知思維中的社會固有模式。

2.前接成分具有假設推斷義

由于“才怪”的前接成分是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的,不符合常理,所以一般是說者的假設,是尚未發生的事,并不是真實已經發生的事情,句子前半部分常常有假設連詞出現,如“要”“要是”“如果”“假如”等。如例(15):“要把那一套用到生意上來,會成功才怪?!痹偃?

(17)要是讓她知道這句話真正的意思,不把她嚇昏才怪。

(18)如果她爸爸知道欣曉正在灌輸給自己這種觀念,他不氣瘋才怪。

(19)你打算合大家的適,他們要不把鞋打在你臉上才怪。

(20)他說他是上地里去了,他要不是上后坡草棚里耍錢去才怪呢!

在上述四個例句中,都呈現出假設關系,例(17)說者使用“要是”假設她知道真正的意思,推斷結果是不把她嚇昏,而“才怪”否定前面假設和推斷,意思是肯定會把她嚇昏。句子中的社會固有模式是交際語境中雙方認知中的共知信息,尤其是說者十分了解“如果她知道,一定會把她嚇昏”這一情況。所以,前面的假設實際上是違反了交際語境中的社會固有模式。例(18)“才怪”在“如果……才怪”句式中否定的是“他不氣瘋”的假設推斷,說者認為在前面“如果”所描述的條件成立的情況下,他會氣瘋。例(19)和例(20)中“要+不/不(是)……才怪”的用法在否定詞與“才怪”的連用中出現頻率較高,有86例,占否定詞與“才怪”連用的總語料的2.69%。這種情況下,假設是否定的,“才怪”又否定了假設,形成了肯定的語義。

語料顯示,無論假設連詞出現與否,“才怪”的前接成分都具有假設推斷義。例(2)“七月天哪,不熱死才怪”可以解析為“如果七月天不熱死是不可能的”;例(14)可以解析為“如果生活在這樣的空氣質量下身體會好是不可能的”。說者認為“漫天灰塵的空氣質量,人的身體會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在這樣的空氣下是不會好的。說者先假設“熱死”“身體好”這樣的事會發生,再用“才怪”進行否定,加強了對不可能發生事件表示否定的語氣,否定的程度較強。

綜上,我們認為,假設推斷的前接成分是說者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因此也是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的。說者在交際過程中希望符合社會固有模式,達成雙方的共識與理解,但是又想表達一種或幽默或俏皮或質疑的語氣,這時,“才怪”發揮作用。那么,要進入“才怪”句,語義就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第一,語義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第二,前接成分是說者假設的事,而不是真實發生過的事。

五、社會固有模式與“才怪”的語用否定

我們說“才怪”主要表否定義,那么我們將其替換為同樣表達否定義的詞語,比較兩者在語義、語氣、語用上的差別。

(4)a.“不是說四十而不惑嗎?才怪?!?/p>

b.“不是說四十而不惑嗎?不?!?/p>

可以發現,雖然都是否定自己所述的語言形式,但感情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安殴帧痹诜磳Α八氖换蟆钡耐瑫r,還表達了不相信,主觀上認為這句話說得非常不對。當然這句話本身運用了反問,已然蘊含了說者質疑的態度,“才怪”的進入是一種質疑語氣的加深。又如,

(13)——你過度疲勞,也應該好好睡一覺。

a.——睡覺?一肚子氣,睡得下才怪。

b.——睡覺?一肚子氣,睡不下。

c.——睡覺?一肚子氣,睡得下不可能。

d.——睡覺?一肚子氣,能睡得下(嗎)?

e.——睡覺?一肚子氣,難道能睡得下(嗎)?

f.——睡覺?一肚子氣,怎能睡得下(呢)?

對比上面六個句子的語義色彩與語用功能,相同之處是都表達了否定義,有無奈的意味,但所表達的語氣強弱程度與主觀態度不同。b句中可能補語的否定“睡不下”是一種客觀的陳述,主觀感情色彩不明顯,句子平實,語氣起伏不大。c句中“不可能”常常被用來解釋“才怪”,那是否能夠完全替換“才怪”表達相同的語義呢?我們認為是不能的。因為“不可能”僅否定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描述事件的零發生概率,但主觀態度不明確。而這兩者的主觀態度需要依靠說者的語調、語氣才能更多地表達出來,例如加重“睡不下”的讀音,“不可能”呈上升語調。d至f是問句,尤其是反問,本身蘊含著否定、質疑的態度,但是否定程度卻不高,語氣不夠強硬,“嗎”“呢”的進入更進一步地緩和了否定的語氣。反觀a“才怪”的語氣較重,無需借助語調就可以表現出強烈的語氣,不僅將話輪中對方所給出的建議懟回,否定對方的建議,還與對方進行了辯駁,話語之間略帶不耐煩與生氣,含有覺得對方所說略顯可笑的意思,因而說者不認同和不接受其建議。馬寧通過對比“難道”“嗎”“呢”與“才怪”的否定語氣,發現“才怪”的否定評價等級屬于強項[15]。丁嬋嬋認為“‘才怪’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才’的強勢辯駁語氣,因此其語氣量級相對比較高,是一種禮貌級別偏低的否定表達式”[16]。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請三十位漢語本族語者對上述六種否定表達的語氣強弱進行排序,進一步將“才怪”與反問句、一般否定詞的否定語氣強弱作對比,發現各否定詞的表否定語氣程度從強到弱如下所示,

才怪>能?>怎(么)?>難道?>能+嗎>不可能>難道+嗎>怎(么)+呢>不

調查結果顯示,與以往研究的結論相同,在人們的認知心理中,“才怪”確實處在否定語氣的頂端,表達了強烈的否定語氣,而一般的否定結構,如“睡不下”,則位于尾端,人們認為其否定語氣最弱;而反問句則處在中間位置,“嗎”“呢”的進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否定語氣的強弱程度,所表示的語氣沒有不加“嗎”“呢”的強。相對于其他表否定的結構來說,“才怪”句的主觀否定態度十分明顯,屬于強否定。

再看例(15)是說者的內心獨白,“要把那一套用到生意上來,會成功才怪”,含蓄地表達了說者內心對馮家人做法的不屑、不認同與反對?!昂睢笔欠衽c“才怪”所表示的強否定相悖呢?“才怪”雖然內部蘊含著強烈的主觀否定,但是卻沒有出現明顯的否定詞,有時,說者也可能存在開玩笑、幽默的意味,所以聽者也不能立刻意會其深意,而是需要進行思考才能進一步領會說者所想表達的真正意思。在言語信息的傳遞上,回避了直接的表達形式,是較為委婉的表達,兩者并不沖突。

因此,在上述示例中,“才怪”所表達的否定都來源于說者自身主觀的想法,是主觀上的不贊同,并非客觀的陳述事實,所以“才怪”的否定義帶有較強的主觀意識,所表達的是說者持有對對方所闡述的事或人的主觀否定態度,也可以用來表達對自己所思、所想與所說的觀點的否定。由此可見,“才怪”不同于一般的否定詞,它所表達的否定義十分復雜,受到社會固有模式的影響,前接成分的語義較為特殊,一定是“違反了社會固有模式”的語義成分才能進入句子結構,所以“才怪”也在不同的語境中呈現出不同的情感態度。

綜上可知,“才怪”在句子中的語用功能,是表達了說者“不認同”“不相信”“不接受”“質疑”“反諷”的主觀否定態度,并且是含蓄委婉形式的強烈否定與反駁。在話輪中,“才怪”不僅具有保留對話雙方面子的功能,符合面子理論,有時還能夠增加語言的幽默感,營造較為輕松的談話氛圍,給人們的認知帶來了較大的前后反差。在說者的內心獨白中,“才怪”更好地表現了說者內心對前面自己觀點的反對與質疑,體現心理矛盾,實際是對自己所述的推翻與否定。

六、結語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社會固有模式就是人們已有的認知經驗,是已經約定俗成與習以為常的習慣。人們的語言表達來源于所生活的環境與經驗,而獲得的經驗、知識又來源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因此,知識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同時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也體現了認知語言學的三元論“現實—認知—語言”[17]。從認知語言學理論來看,“知識可以分為科學理論和大眾理論兩類,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層級有組織地存在的,和語言關系密切的往往是大眾理論”[18]。也就是說,這是來源于經驗的一種知識,這種依賴于經驗的知識并不一定是符合科學根據的,也有可能是錯的,如大多西方人認為中國人都會功夫。但是對于某一群體來說,社會文化背景是相對一成不變的,鑒于他們生活的環境以及形成的習慣,這種知識已經形成一種固有模式,成為這一群體中普遍認同的、可以接受的表達。我們在分析“才怪”的使用特征時也會發現有些句子反映的是對說者個人或語境中交際主體所認同的社會固有模式的違反,而并非符合社會群體中所有人的認知經驗。

社會固有模式理論對“才怪”所表達的語義與語用功能有重要影響,決定了進入“才怪”前接成分的語義條件必須是違反社會固有模式的假設虛擬性事件,同時也影響了“才怪”的語用表達功能與使用價值。

猜你喜歡
語氣語料語料庫
明知故問,加強語氣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語氣不對
注意說話的語氣
基于語料調查的“連……都(也)……”出現的語義背景分析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與實現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