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障礙學生職業認知教育“三段式”教學策略

2023-07-02 23:08吳軍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三段式

【摘要】職業認知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會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走向。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教師應該更加注重通過分段、詳細的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認知。文章分析了目前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從職業啟蒙階段到職業認知階段,再到職業實踐階段的三段式教學策略。

【關鍵詞】職業啟蒙;職業認知;智力障礙學生;職業實踐

作者簡介:吳軍(1981—),男,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

職業認知教育是學校開展的,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知識、形成職業意識、發展職業能力的重要教育活動[1]。職業認知教育影響著學生的職業決策,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走向,與學生個體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良好的職業認知教育可以讓學生掌握基礎職業技能,將個人發展與職業方向建立聯系,逐步明晰職業目標,明確職業道路。目前,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教育發展較為緩慢,教師還需要繼續探究如何有效開展職業認知教育,幫助智力障礙學生認識、理解職業,掌握基礎職業技能,從而在畢業后順利融入社會,順利生活和工作。

一、智力障礙學生職業認知教育現狀

在分析參與殘疾人就業招聘會的智力障礙學生的就業情況后,筆者發現,目前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缺乏自我認知教育,學生不確定就業方向

自我認知涉及個體對自身的觀察、認識和評價,自我認知是個體認識外界客觀事物的條件,能促使人自我監督、自我完善。開展自我認知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個人的興趣、特長和職業聯系起來,學生會更加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智力障礙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差,教師應該主動幫助智力障礙學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興趣、特長,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

(二)缺乏相關職業介紹,學生了解的職業種類少

智力障礙學生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的能力較差,感知生活的途徑也較窄,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他們可能對于現代社會的職業分工缺乏深層次的理解與思考。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一些智力障礙學生能夠說出的職業種類較少,他們對這些職業的工作內容的理解比較簡單,對于不同職業的意義、職責等也不夠明確??梢?,仍有部分學校的職業認知教育內容比較單一,沒能推動智力障礙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認知。

(三)缺乏職業規劃教育,學生對職業規劃感到迷茫

職業抉擇即職業定位與選擇,在缺乏具有針對性的職業規劃教育的情況下,智力障礙學生的就業抉擇會比較單一,部分學生僅考慮到謀生而想要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沒有想到針對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職業。與此同時,這些智力障礙學生由于缺乏職業規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沒有相對清晰的認識,難以獲得更多的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智力障礙學生職業認知教育“三段式”培養策略

職業發展理論認為,職業發展是可被引導的動態過程,是個體在對自我概念探索和進一步深化認知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概念與現實客觀因素相互妥協的過程[2]。

由于智力障礙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綜合能力有所不同,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應貫穿他們的整個學業生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形成職業意識,掌握基本技能。在開展職業認知教育時,教師需要結合智力障礙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從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實踐三個方面實施“三段式”的職業認知教育,通過長期的職業引導,挖掘個體的職業興趣,培養個體的工作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為智力障礙學生創造一定的職業實踐機會,以深化智力障礙學生對職業與自我關系的認知,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找到職業方向,走上就業之路。

(一)職業啟蒙階段:使學生形成職業意識

在職業啟蒙階段,教師需要滲透簡單的職業入門知識,幫助學生挖掘個人興趣,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形成一定的職業意識。為確保職業啟蒙的效果,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就應該針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始職業啟蒙教育。

1.設計日常任務,引導學生形成規則意識

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后,智力障礙學生可以更好地生活、工作。要讓學生在職業認知教育中形成規則意識,教師需要先引導學生關注不同角色需要遵守的規則,再通過長期的日常引導使其理解規則,鞏固規則意識。例如,教師可以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智力障礙學生設計每日打卡的任務,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入校后需要持個人信息卡到指定打卡區域打卡,這表示自己已經入校,正準備開始一天的學習活動;下午放學時,自己也需要到打卡區域打卡,隨后才能持卡離開校園,這表示自己今天在校的學習活動結束。這樣的打卡活動看似簡單,但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2.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角色意識

在當今社會,職業分工越來越精細,教師需要帶領職業障礙學生認識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的差異。教師可以在智力障礙學生感興趣的角色扮演活動、模仿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角色意識,為學生后續形成職業意識奠定基礎。教師也可以開展相關主題活動,設計一系列相對有趣的活動任務,引導學生體驗不同角色的不同工作內容,使其在活動中感知、感悟,形成角色意識,積累生活經驗。比如教師舉辦游園活動時,可以鼓勵學生扮演收銀員、檢票員、清潔員、服務員等角色,讓學生具體感受不同職業的工作差異,形成角色意識,同時,這樣的活動還能幫助學生有效評估自己的勞動能力及優勢與劣勢。另外,教師舉辦家政、清潔等活動時,要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服務,讓學生了解集體的力量,獲得更加豐富的感受。

3.組織探究職業內容的活動,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職業認知

在學生逐漸形成規則意識和角色意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初步探究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的工作內容,將這些職業與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職業認知。在引導智力障礙學生探究職業內容時,教師既可以組織在校內的體驗活動,也可以組織在校外的融合活動。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分解活動目標,鼓勵學生探究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要求勞動者具備的職業技能。例如,在組織參觀消防隊的職業探究活動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觀察消防員的工作環境、工作設備,并在學生了解消防知識后,鼓勵學生和消防員一起體驗消防工作。

(二)職業認知階段:使學生深化職業認知

在職業高中階段,教師需要針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深化職業認知的教育活動。由于智力障礙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育情況與普通學生不同,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要關注以下幾點。

1.分析當地情況,使學生明晰自己的職業目標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教師應該認真分析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與學生的個性、特征,并據此開展職業認知教育。職業認知教育如果脫離學生所在區域的社會環境、社會分工特征,也就脫離了實際,難以有效幫助學生發展。如果學校所屬地是現代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教師在開展職業認知教育時,可以多介紹與現代服務業、制造業相關的職業;如果學校所屬地是農林牧漁相關行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教師在開展職業認知教育時,可以多介紹基礎的生產、制造工作。

2.產教結合,有效培養職業技能

在開展職業認知教育時,學校及教師還應注重操作技能訓練,以生產任務為載體實施項目化教學,讓職業認知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以有效挖掘智力障礙學生的潛能,彌補智力障礙學生的發育缺陷。為此,學??梢試@職業教育的內容在校內外建立實習基地,配備標準化的設施,讓智力障礙學生通過實踐鞏固職業技能。此外,學校也可以引進相關產業項目,讓智力障礙學生在校內參與實際產品的生產、制作,以有效培養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技能。

3.提供有效支持,豐富學生職業選擇

智力障礙學生雖然部分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但是通過各種有效支持,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選擇會相對豐富,他們的生活質量也能隨之提高[3]。在開展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支持學生的發展作為重要原則,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幫助智力障礙學生結合自身優勢和劣勢選擇職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通過將操作步驟細化等方法,幫助智力障礙學生小步子、多循環地學習技能。

4.指向終生,銜接職業生活

針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應當是指向學生生命全程的教育。在開展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與學生的家庭、所在社區聯系,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方合力,幫助學生順利地從學校走向社會,并在職業生活中成長。

(三)職業實踐階段:使學生鞏固職業技能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人的行為[4]。在組織職業實踐活動后,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職業認知情況,并能據此開展有針對性的提高教育。與此同時,職業實踐活動也有利于智力障礙學生鞏固職業認知,發展多項工作能力,形成合作意識、規則意識、安全意識等,能使智力障礙學生較好地適應工作。

1.打造與職業認知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符合智力障礙學生的認知需要,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將職業認知內容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打造與職業認知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讓職業實踐活動常態化。例如教師可以將校內的區域保潔、報刊發放、圖書整理等日常性工作分派有興趣的學生負責,引導學生在校內進行職業實踐。

2.開展主題式職業體驗活動

主題活動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在不具備良好實際操作條件的情況下,學校及教師可以多組織主題式職業體驗活動,盡可能地豐富學生的職業體驗,深化學生的職業認知。在開展主題式職業體驗活動時,教師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做好資料搜集工作,在開展活動前,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書籍等媒介搜集資料,再據此設計活動流程。二是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在搜集資料之后,教師還需要通過實地考察驗證所搜集資料的準確性,評估活動的可行性。三是進行活動預演,在設計活動流程后,教師還需要進行活動預演,以確?;顒恿鞒痰暮侠?、有效。

3.組織實習活動

在設計職業實踐活動時,教師還應該考慮如何幫助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在開放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有效鍛煉。為此,學校需要提供一定的幫助,如與校外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創建實習、就業基地,為學生提供條件完備的實習場所。教師則需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實習計劃,組織學生定期參與實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職業認知,明確職業方向,增強就業信心。在設計實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能力匹配、專業對口、安全靈活等原則,讓每一個智力障礙學生都有參與實習的機會,并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職業適應能力。

結語

為幫助智力障礙學生順利融入社會,教師應當及時開展職業認知教育,讓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形成一定的職業意識,掌握基礎的職業技能。此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確定職業目標、職業方向,明確職業規劃。與此同時,要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更好地就業,學校及相關單位還需要著手改善就業環境,為智力障礙學生提供一定的就業支持,并幫助他們在后續工作過程中實現能力提升,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黃建行,雷江華.智障學生職業教育模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曉,黃順菊.職業啟蒙教育:內涵審視、作用機制與實現路徑[J].職教論壇,2019(11):28-34.

[3]許家成.殘疾人職業教育的準備式和支持式模式[J].中國特殊教育,1998(2):34-38.

[4]李禮,符靜波.基于社會學習理論的職業認知教學改革與實踐[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7(1):28-33.

猜你喜歡
三段式
新課改下小學英語閱讀“三段式”教學研究
三段式后橋殼環焊工藝分析及改進
用“三段式”學徒制模式培養區域產業應用型人才
游戲教學法在“三段式”體育教學模式中的運用
淺談如何提高預科班基礎漢語課堂教學效率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編劇藝術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三段式多學科整合改革
商業片外殼,文藝片靈魂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1”三段式教育模式研究
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三段式”就業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