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7-06 17:36隋東旭
商場現代化 2023年10期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

課題名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參與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技能培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1-347Y,課題來源: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高職院?!畭徴n賽證綜合育人培養模式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H22835)

摘 要:本文梳理了電商環境下的新型職業農民概念,從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的現狀出發,揭示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存在的問題,并從繼續加強政府宏觀政策對電商創業體系的建設、以品牌戰略建設和打造農村地區的電商特色產業,以及進一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電商創業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方面,歸納了提升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網絡信息的深入運用和普及過程,中國經濟的發展也不斷呈現新的特征,農業的發展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互聯網+農業”深入融合的發展過程中,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被提出,網絡信息不斷推進數字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設和發展,高新技術也在不斷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基礎信息和服務的建設,各大網絡電商平臺也在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辦政策,加速拓展農業供給側市場,全面助力鄉村振興。但目前來看,中國的電商創業事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緩慢,新型職業農民數量較少,專業性不夠,無法起到整體的引領示范作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二、電商環境下的新型職業農民概念

1.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

關于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在《“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中對其進行了相對確切的描述,即新型職業農民指的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由此可見,新型職業農民可以說是當下對農民精英群體的最高稱謂,彰顯了高度的時代氣息。但是,不管新型職業農民這一群體是多么的高端和獨特,都始終處于農民的范疇當中,其一般特征與農民的一般特征應當是一致的。

2.新型專業電子商務農民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農業建設信息和基礎信息不斷提高,許多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可以有效地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現代農業生產管理理念也適用于農業領域。生產經營理念也運用到各農業生產領域,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前景十分開闊,但也存在許多的挑戰。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農民這一新型職業,正在借助各大電商平臺找到自身的價值,在產業鏈上合理分工,實現三方的合作和資源利益的有效共享。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出現,打破了電商平臺和農業網站間的信息不對稱,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利用各大電商平臺的技術把消費者的需求聚集起來,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的銷售渠道、技術以及相關服務等,以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幫助農民增收,這不僅有利于加速新型職業農民的現代化建設和與城市的融合,也最大化了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更是能夠帶動就業,幫助農村地區的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的現狀

1.電商創業的頂層設計初步形成、政府重視程度顯著增強

隨著互聯網及其相關信息技術不斷融入農村,進入農民的日常生活中,電子商務活動開展的范圍也在迅速地擴大,國務院扶貧辦在高度關注日常民生的同時,也在不斷推進電商創業的工作。2016年,《網絡扶貧計劃行動》提出了“網絡覆蓋項目、農村電子商務項目、網絡智能支持項目、信息服務項目和公共網絡援助項目”。在具體推進扶貧的工作中,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扶貧辦開展的甘肅首輪扶貧試點隴南、第二輪、第三輪以蘇寧、京東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的扶貧試點基本形成了電子商務扶貧體系,特別是與京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要在“十三五”期間投資和幫助做好示范工作創造和建設“產業扶貧、創業扶貧、用工扶貧”三大新模式,不斷提升和深化新型職業農民對電商創業工作的實踐和認識。而且,隨著試點項目的開展,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大規模示范已覆蓋832個農村地區。由扶貧示范到并力爭未來3年實現綜合全覆蓋,投資比例也不斷增加,電商創業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進入新的階段,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主體也在同政府、電商平臺以及社會各界之間不斷探索更好的融合和發展方式。

2.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且與電商平臺合作不斷深入

2012年以來,中國提出大力發展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到2020年,新增農民總數將達到2000萬人,其中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民占30.34%。而且越來越多熱愛農業、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高素質人員活躍和服務在農業經營生產的各個領域,而且他們立志要成為農村電商這一新興產業的引領者。平均每一個新型職業農民,可以鼓勵30名農民使用新技術開展農業生產活動。

至2018年,包括京東、蘇寧、農村淘寶、拼多多等十家電子商務平臺與政府在農村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經典案例。我國甘肅省、山東省、貴州省、江西省、黑龍江省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多省政府都與大型電商平臺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特別是政府與京東集團的合作,致力于在農村深化物流體系,助推鄉村物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運輸時間過長導致無法保鮮的問題。

3.電商創業的相互配套政策、服務和策略不斷完善

在電商與農業迅速融合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新型職業農民的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加上政府也聯合電商平臺推出政策加速建設鄉村快遞網點。到2020年,我們農村網絡零售額將達到近1.7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9%,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呈現了迅猛發展的特征。其中,自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后,我國在政策上強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解決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網絡和物流設施方面的問題。據統計,在2014年至2015年這兩年期間,政府在電商創業工作中近50億元的投資和廣泛的電子商務,已經在許多縣的農村地區進行,推出的相關扶持政策也主要聚焦在農產品的網絡營銷、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等電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三大主線上。而且,農業銀行、金融、郵政和電信等相關服務的質量不斷提升,政策范圍不斷拓寬,在電商創業的工作上基本形成了整體、精準推進的態勢。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存在的問題

1.新型職業農民在電商方面的專業性和帶動性較弱

總體來說,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在不斷上升,然而新型職業農民在電商方面的專業性和帶動性較弱,具體問題表現在:

第一,農村人民的教育水平很低。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國,一些沿海城市發展良好,但沿海城市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私營部門相對落后,這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難以達到平均水平。由于大部分農村經濟水平落后,導致教育資源不全,電子商務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不足,廣大農民對電子商務知識了解不足,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

第二,年輕人和中產階級的短缺。調查顯示,在我國農村地區,年輕人和中年人嚴重短缺,有“386199”現象,兒童和老年人占很大比例,老年人問題尤其明顯。這些群體不僅缺乏電子商務知識,而且缺乏減少電子商務的專業技能,這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第三,電子商務人才“不能留下來”的問題非常嚴重。由于政府缺乏吸引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學生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緩慢影響,以及不確定的市場趨勢,最終決定回到大城市尋找工作。所有這些都是由于缺乏高質量的人才,電子商務“招不來人、留不住人”,政府在人才流失方面還需加強。

2.電商因產品供給矛盾及物流盈利能力不強

我國整體電商創業工作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的產品供給矛盾和物流的存儲配送問題。如果出現農藥殘留問題,會導致蔬菜水果、農產品不受監管、旅游等行業受挫,產生蝴蝶效應等一系列問題。然而,針對該行業長期的整體食品風險防范和應對計劃尚未制定。

物流行業的供應鏈協調不夠,第三方專業物流行業的發展還非常多。特別是偏遠山區相對落后,物流標準化建設不完善,平臺、網絡、集群、智能化建設不夠,運輸成本高,服務能力高。而且物流企業的水平不高,基礎物流交通的總體發展水平仍需提高。普遍存在投資大、業績慢的問題,而且地租的支付也有很大的財務壓力。專業的大型冷鏈物流公司寥寥無幾,供不應求。然而,普通的快遞和物流服務不能適應大量新鮮水果報價后運輸銷毀的要求,這往往會給生產者造成一定的損害。

3.政府、企業以及生產經營主體對電商創業重視仍不夠

隨著新型職業電商農民的發展,國家、省、市各級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支持新型專業農民的電子商務發展,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政府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在短期內具有強大的推動力,但缺乏長期和可持續的效果。

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強調主動參與,通過自下而上的決策,有效開展電子商務行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但是,我國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實踐和發展還不完善,電子商務助力鄉村振興還存在一些障礙。政府發布使用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不夠,案例研究和示范在農村電子商務中沒有得到推廣。從已經接受電商創業的農民群體角度來看,他們不了解自己下一步的發展思路,還處于“小富即安”的滿意狀態,缺乏深入探究的思想,依賴性太強,只會被動地等待上級的幫助,不主動自主發展。

五、提升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創業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1.加大宏觀政策對電商創業體系的支持力度

在宏觀層面上,國家和當地政府仍需要進行全局的把控,加強對電商創業工作的政策支持。把農村電商的建設全面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和建設工作中,必須要格外注重新型農業這一行業,并且推動這一行業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有機聯系和融合。具體來說,政府部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制定更加具體和全面的鄉村振興政策。

第一,從農民的角度來講,要鼓勵其向新型職業農民方向發展。例如,出臺農村地區“三品一標”認證的扶持政策,給予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更全面有力的補貼和支持政策,讓其看到政府對于農村地區特色產業的扶持,以期能夠吸引和留住更多具有綜合電商素質的人才。

第二,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政府應當出臺更有力的稅收減免和相關補貼政策,全面助力優秀的電商創業企業,保證其起到以點帶面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政府還應當有重點地大力扶持電商創業工作中相關交通運輸、物流快遞以及供應鏈金融、物流管理等企業,以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對農村脫貧問題的關注。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完善農村電商的相關政策,比如建立和完善當下和未來的以農業生產和消費為主導產品的公共商標和規章制度,并且設立相應的農村扶貧試驗區,從而最大程度上發揮政府投入資金的杠桿作用。

2.以品牌戰略建設和打造農村地區的電商特色產業

2016年,在考察扶貧工作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業發展是消除貧困的基本國策,有必要在許多不同地區開辟一條脫貧之路。如果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能依托當地的農產品,形成多樣的、具有優勢的特色產業項目,加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可以促進當地的產業基礎建設,那么利用電商進行脫貧的任務可能就會得到更加迅速的推進。

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結合當地所處地區的土地條件、氣候以及已經具備的產業基礎因地適宜地生產主導的農產品品牌,并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結合當地的人文、歷史宣傳和推廣農村地區的產品品牌故事,形成獨一無二的品牌競爭優勢。具體來說,在農民生產產品的過程中,要以集中當地實際的情況,選擇優良的、具體特色的、合適的產品進行集中規?;臉藴噬a,并且以高質的產品在網絡等電商網站和平臺上進行市場推廣營銷。另一方面,農村的脫貧任務也不能僅僅依賴于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還可以根據當地的地形特色,配套發展鄉村特色的服務和產業,真正建設當地特色的品牌產業。

3.進一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電商創業能力

電商創業工作的開展要發揮新型職業農民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必須要抓住提升其電商創業的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關鍵和重點。

政府要發揮出引導作用,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必須做細做實,這意味著除了基本電商知識的普及工作,每一個農村地區應該有不同的技術和內容培訓,其中也可以涉及不同農產品的包裝、加工、運輸,以及在新型職業農民種植地區拍攝和宣傳產品故事等。為此,政府開展了很多新型職業農民能力培訓工作,緊緊圍繞農村電商整體架構和運營模式、如何開設網店、利用“短視頻+直播”形式帶貨以及電子商務實操技能等作了重點講解,由此來開闊新型職業農民的視野,還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電商創業能力。

綜上所述,在電商自由發展建設的大環境下,政府可以加強宏觀政策的支持,由點到面,把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工作真正開展起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加強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建設,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和教育體系。只有新型職業農民有了堅實的保障,才可以更好地建設農產品的品牌文化、促進農村地區的產業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康耀武,秦燁.電子商務環境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問題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區為例[J].電子商務,2018(2):13-14,23.

[2]郭衛萍.河南省電商精準扶貧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1(5):143-144.

[3]楊囡,陳畫.疫情背景下農產品電商創業的機遇、問題與對策研究[J].營銷界,2020(43):40-41.

[4]楊麗波,張桂芳.“互聯網+精準扶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策略研究——以中西部地區調查分析為例[J].成人教育,2018,38(12):55-60.

[5]石錦霞.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創業的困境與路徑[J].中國商論,2021(10):39-41.

作者簡介:隋東旭(1991.10— ),男,內蒙古赤峰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跨境電商。

猜你喜歡
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基于參訓意愿分析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