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改革的實踐探索

2023-07-06 10:54陳亞紅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5期
關鍵詞:作業管理作業設計雙減

摘要:作業改革始終是 “減負 ”的核心要點。適量的作業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 ,不布置作業不是 “雙減 ”政策的初衷。以大數據為抓手進行作業管理是有效推進作業改革的保障 ,以“育人 ”為導向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是作業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

關鍵詞 :作業改革 ;作業管理 ;作業設計 ;“雙減 ”

2021年 7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針對作業提出了規范化要求,旨在通過作業改革來壓減作業總量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雙減 ”政策實施以來 ,部分地區和學校嘗試了作業改革的創新實踐 ,比如通過取消學生的家庭作業來表達對 “雙減 ”政策的支持以及落實 “雙減 ”政策的力度與決心 ,但這樣的舉措引發了多方的討論與質疑。首先 ,家長不放心。在很多家長眼里 ,學生不做作業就等于不學習。其次 ,教師不舒心。不少學校安排了課后延時服務 ,讓學生將原先帶回家做的作業在學校完成 ,這些舉措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工作負擔。

美國作業研究專家哈里斯 ·庫帕通過兩年多的跟蹤研究提出 ,家庭作業對記憶和理解學習內容有直接的作用 ,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 ,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 ,讓學生明白學習是無時間與空間限制的 ,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品德。[1]可見 ,適量的作業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 ,更何況 ,取消作業也不是 “雙減”政策的初衷。減負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適度的作業 ,讓作業的育人價值最大化。因此 ,我們需要適合的作業改革舉措。

筆者認為 ,以大數據為抓手進行作業管?理是有效推進作業改革的保障 ,以 “育人 ”為導向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是作業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

一、科學的作業管理 :以大數據為抓手

大部分學校會定期進行教學常規檢查 ,作業是必查內容之一 ,但檢查條目明顯側重于教師的教學態度 ,如檢查教師是否批改作業、批改作業的頻率以及批改反饋的形式等 ,而很少檢查作業內容與作業目標的一致性、作業的數量與質量、作業的類型與難度以及作業分層等情況。即使有些學校會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進行抽查 ,但因學生的差異性明顯 ,抽查的意義并不大。整體上說 ,作業管理處于 “有形式無實效 ”的狀態。

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提出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完善作業管理細則 ”,“學校要切實履行作業管理主體責任,加強作業全過程管理 ”。為此 ,作業改革需要政府、社會、學校、教師、學生與家庭的多方參與 ,以大數據為抓手 ,創設教育行政部門、地區教研部門、學校、學科組、備課組、教師、學生、家庭等整體聯動的大數據作業管理系統。以智慧作業資源系統、智慧作業系統、智慧作業診評系統、作業管理督導系統為應用體系 ,以作業草稿、作業列表、作業布置、作業批改等為支撐體系 ,全方位提高作業管理質量 ,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實現作業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并實施智慧作業管理體系 ,對作業內容、類型、時間等進行統籌安排 ,將作業管理評價工作納入學生學業動態發展、教師教學動態發展、區域義務教育質量分析、學校辦學質量以及 “雙減 ”落地成效等評價體系中 ,確保作業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各地區教研部門則應結合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 ,引領區域內的教師進行作業專題研究 ,依托大數據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要求及實施路徑 ;組織骨干教師進行線上、線下作業設計研討 ,推動教師進行實踐性、探究性、創新性作業設計的探索 ;定期組織作業設計大賽、優秀作業案例展示、作業改革經驗分享等研討活動,提升區域內教師作業設計的整體水平 ,確保作業的 “質”。

有能力的學校應充分利用大數據在作業布置、作業診斷與反饋等作業管理方面的優勢,建立健全的作業管理架構 ,讓大數據為學校作業改革助力。學校應通過日常作業管理機制明確管理職責 ,制定管理條例 ,在嚴控作業總量、追求作業質量、創新作業方式、探索分層作業等方面下功夫 ;應探索線上與線下作業的創新融合路徑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 ,構建數字化作業平臺 ,采集并深度分析學生的學情數據 ,精準識別學生的 “最近發展區 ”,為學生設計或 “靶向 ”推薦個性化作業方案及作業內容。教研組、備課組及教師應對單元作業進行研究 ,確定單元作業目標與作業內容 ,利用大數據科學預估作業難度與作業時間 ,設計課時作業 ;應利用數字化作業平臺診斷作業實效 ,收集年級、班級學生的共性錯題以及學生個體的錯題 ,結合作業情況調整下一階段教學。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字化作業平臺 ,做好作業家校聯系 ,了解學生真實的作業時間及作業狀態 ,確保作業的育人效果。

二、優質的作業設計 :以“育人 ”為導向

教育之本在于育人 ,作業的育人價值是指作業在教育人、培養人方面的價值與作用 , 指向學生個體精神發展的全部。[2]教師應以 “育人”為導向,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兼顧個體差異,精心設計作業。接下來,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4Agodread為例,闡述如何進行以 “育人”為導向的高質量的作業設計。

(一)整體作業目標:體現育人要求

作業目標是教師通過作業促使學生達到的學習結果,是作業需要實現的功能,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呼喚單元整體教學,因此,教師可從單元整體視角設定作業目標,體現單元的育人要求。

八年級下冊 Unit4的單元內容包括書的類型介紹、名著介紹及片段賞析、閱讀周計劃、圖書館閱讀規則及借書流程、閱讀習慣問卷調查等?;趩卧獌热葜g的邏輯關聯,挖掘本單元的育人元素,包括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品格的提升等,從而可以將單元整體作業目標設定為 “基于單元主題 ‘閱讀,掌握與此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品格,促進閱讀素養的形成”。

制定作業目標是設計作業的第一步。作業目標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層面,也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層面,體現核心素養各方面的融合發展。通過設計體現育人要求的作業目標,教師可以避免作業設計與作業布置的隨意性或盲目性,有利于作業 “量”的控制及“質”的提高。

(二)“大作業”內容:落實育人任務

作業內容即學生要做什么樣的作業。教師應根據作業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及發展規律,選擇、設計相應的 “大作業”內容,即立足單元的項目化、任務型作業,引導學生在個人生活情境、學校生活情境和科學情境中,運用獲得的知識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從而激發其情感體驗,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升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解決真實問題等復雜能力[3]。

這一單元中,根據整體作業目標,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大作業”內容:

1.設計一份閱讀習慣問卷調查表,對自己、家人、同學、朋友、老師等進行調查統計,撰寫有關閱讀習慣的調查報告,并制定閱讀計劃。

2.

去學校圖書館或城市圖書館借書,向同學介紹相應場館的要求、注意事項以及借書的流程等。

3.策劃閱讀周活動,認真閱讀一本書,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對書的類型、概要、故事情節、人物關系等081進行梳理,并向他人進行口頭及書面介紹。

三項“大作業”均設置了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來 “做事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助力落實作業的育人任務。

(三)課時作業支架:發揮育人效力

“大作業 ”要通過課時作業循序漸進地落實,但課時作業不是 “大作業 ”的簡單分解。教師在設計課時作業時,要結合單元作業目標,分析課時教學內容,從內容、類型、時長等方面入手搭建課時作業支架,促進作業育人效力的發揮。同時,要注重將教材內容結構化,確保課時作業主線清晰、邏輯關聯、層層遞進。只有這樣,“大作業 ”的完成才能水到渠成。

本單元的教材內容共分為六個板塊:?Welcometotheunit板塊為書的類型介紹, Reading板塊為《格列佛游記》的片段賞析, Grammar板塊要求使用“questionwords+to do/must/haveto”的句型談論閱讀周計劃以及圖書館規則,Integratedskils板塊的內容為推薦一本書以及有關圖書館借書的對話, Studyskils板塊是運用連接詞介紹喜歡的書,最后的 Task板塊為閱讀習慣問卷調查及介紹?;诮虒W的需求和學生的需要,筆者將 Welcometotheunit板塊和 Studyskils板塊整合,設計了“介紹喜歡的書籍類型并闡述理由”的作業,用時 15分鐘。與此相承接,將 Task板塊的教學提前,布置了 “設計一份閱讀習慣問卷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統計,介紹自己或他人的閱讀習慣”的作業,這是一項實踐類作業,要求 30分鐘完成。緊接著是 Grammar板塊的教學,設計的作業為“運用語法知識制訂并分享閱讀周計劃,羅列并交流圖書館借書的注意事項”,作業時長設定為15分鐘。而后進行Integratedskil板塊教學,教師設計的作業為“去圖書館借書,并向同學推薦一本書,陳述推薦理由”,這也是一項實踐類作業,安排的作業時長為 60分鐘。最后,完成 Reading板塊的教學,即名著片段賞析,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為 “復述課文,運用所學賞析方法,按照閱讀計劃閱讀整本書,通過思維導圖等方式理清故事情節,在小組內分享”。這是一項長周期作業,要求學生每天用30分鐘完成。這樣的作業安排能夠有效地落實“大作業”,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推動自主學習、提升自我效能感,實現全面發展。

作業改革處于課程改革的重要位置 ,是落實 “雙減 ”政策要求、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環節。各地各校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提高作業管理水平 ,以育人為導向提升作業設計的 “靶向性 ”,努力做到 “減量增質 ”。

參考文獻:

[1]哈里斯 ·庫帕,王建軍,林明.美國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研究 [J].上海教育科研,1995 (6):31 32.

[2]葉瀾.回歸突破:“生命 ·實踐”教育學論綱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323.

[3]夏雪梅,方臻.“完成”和“正確”之外,理想的作業行為是什么[J].人民教育,2016(23): 76 80.

(陳亞紅,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

猜你喜歡
作業管理作業設計雙減
“雙減”背景下初中生作業管理的實踐探究
“減負增質”理念下作業管理的創新策略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落實各方責任 加強特種作業管理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客車調車作業管理的探討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