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原生動物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2023-07-17 22:53黃倩朱時應王壯壯賀凱李天順普布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原生動物文獻計量多樣性

黃倩 朱時應 王壯壯 賀凱 李天順 普布

摘要 原生動物是簡單的真核單細胞動物,隨著研究方法不斷完善,原生動物開始受到國家和研究者的關注。為了深入了解原生動物的發展現狀,檢索了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1983年至今關于我國原生動物的相關文獻,利用Excel、Origin等統計軟件對檢索到的3 872篇原生動物研究文獻的年發表數量、學科領域分布、核心作者、機構分布、文獻來源以及基金項目分布等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原生動物研究的發展現狀及方向。結果顯示,1983年來我國原生動物研究呈上升趨勢,之后略微下降,最后呈穩定趨勢。原生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技術研究等層次以及涉及生命科學、農業、水產、林業等30個學科,文獻發布機構主要集中在研究所、高校等。文獻來源分布比較多,發文量最多的為《生物學通報》,共91篇,其次為《水生生物學報》66篇;基金項目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文章數量最多。此外,利用現代分子手段闡述原生動物的微觀調控機制將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該研究結果可為原生動物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方向。

關鍵詞 原生動物;群落特征;多樣性;文獻計量

中圖分類號 S 0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2-0196-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45

Metr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Protozoan Research Documents

HUANG Qian1, ZHU Shi-ying1, WANG Zhuang-zhuang2 et al

(1.Plateau Zoology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College of Science, 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2.Insitute of Fisheries Sciences,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Lhasa,Tibet 850000)

Abstract Protozoa are simpl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animal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methods, protozoa began to receive the attention of nations and research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otozoa, we searched the literature on Chinese protozoa from 1983 to present in CNKI database. Excel, Origin and other statistical softwar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publications, subject area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literature source, fund project distribution of 3 872 literatur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irection of protozoa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of Chinese protozoa showed a rising trend since 1983, then decreased slightly, and finally showed a steady trend. Researches on protozoa mainly focused o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basic researc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other layers, as well as 30 disciplines of life science, agriculture, aquatic product, forestry and so on. Literature source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Bulletin of Biology had the most literature (91), followed by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66). As for the aspect of fu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unded the most largest number of articles. Moreover, it will be one of the future directions to elucidate the microregulatory mechanism of protozoa by modern molecular mean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reference direc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protozoa.

Key words Protozoan;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Diversity;Bibliometrics

基金項目 “一江四河”流域生物多樣性調研與維持機制評價綜合科學考察項目(藏財科教指〔2021〕1號,藏財教指〔2019〕01號);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專項資金(藏財預指〔2022〕1號中央直達資金)。

作者簡介 黃倩(1996—),女,廣西上思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物生態學。*通信作者,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從事動物生態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7-15

原生動物是簡單、低等、原始的真核生物,個體只由1個細胞構成,但種類豐富,分布廣泛,不僅在各種水環境(淡水、咸水、溫泉等)中可以生存,甚至還有眾多寄生種類。目前已知的原生動物有4萬多種[1-2]。1674年,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原生動物首次被發現,之后林奈于1758年在《自然分類》中描述了2種原生動物,目前世界上已知和被描述的原生動物有6.5萬多種[3-4]。動物學家Bütschl把原生動物的類群分為4大綱(鞭毛蟲綱、肉足蟲綱、孢子蟲綱、纖毛蟲綱)[5]。大部分原生動物以細菌以及真菌為食,在土壤食物鏈和食物網中擔任初級消費者的角色,其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6]。原生動物種類繁多,在水質凈化系統中,原生動物與細菌之間存在一定的響應關系[7],且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因此被稱作是一種良好的環境監測指示性生物[8-9],原生動物在土壤理化特征的改善、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10-12]。20世紀初,Martin團隊首次確認了原生動物是一個相對獨立存在的群落[13],這一學術研究的發現對于當時原生動物的研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原生動物系統而詳細的研究。近幾十年,國際上對于原生動物的研究已經逐漸趨向于微域環境的分析。然而,我國對于原生動物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因此有關原生動物的研究報道資料較為稀少。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在原生動物的研究領域逐漸發展并取得了諸多成就。人們對原生動物的研究也開始從簡單的宏觀(形態結構、群落特征等)逐漸往微觀(分子、基因)層面發展[6]。

文獻計量學是情報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以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對某一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計量和定量分析[14],研究其分布結構、數量、發展規律和管理,以此來反映某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15-16]。劉植惠在《科技情報工作》上發表的《文獻計量學的研究對象和應用》是我國文獻計量學研究領域報道最早的文章[17]。1979—1982年期間,我國文獻計量學處于起步階段;1983—1987年,文獻計量學進入了大學的講壇,標志著我國文獻計量學步入發展初期階段[18];1988年以來,我國在文獻計量學方面取得了諸多標志性成就,發表相關論著數量大幅上升,標志著我國文獻計量學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19]。文獻計量學是度量科學技術水平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手段[20]。以往關于以原生動物為研究對象的文獻主題大多較為細致,較少用文獻計量學手段從宏觀角度對原生動物領域進行分析[21]。鑒于此,筆者以中國知網(CNKI)作為數據來源,以“原生動物”為主題進行檢索,對發表在國內期刊上有關原生動物的文獻進行計量學分析,全面反映我國原生動物的進展、發展趨勢和熱點,為今后原生動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及研究動向提供參考。

1 資料和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對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進行檢索,利用“原生動物”進行主題檢索,檢索發表在國內關于原生動物的文獻,最終得到3 872篇數據集,對數據集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文獻綜述、期刊、學位論文、國內會議等)。2013年發表的相關文獻量最多,為182篇;1983年發表的篇數最少,為27篇。從文獻分布類型來看,發文量最多的為研究性論文,為555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從檢索文獻中提取發表年份、主次要主題、研究層次、作者所屬機構、學科領域分布、文獻來源、基金項目等,采用Excel、Origin等統計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和繪圖[22]。

1.3 數據采集范圍 數據采集時間為1983年至2022年6月。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年份的發文數量和發文學科分布

2.1.1 不同年份的發文數量。

對不同年份發表的文章數量進行分析,能夠反映原生動物領域研究的發展速度、趨勢以及在一定程度反映研究者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從不同年份發文數量的分布情況來看(圖1),2013年發表的原生動物文獻量最多,為182篇;2007、2008和2009年發文量次之,分別為176、179、171篇;1983年發表的文獻篇數最少,為27篇。根據各年份的發文量可以將原生動物研究這一領域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1983—1991年為研究起始階段,該階段屬于研究起步期,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者比較少,文獻發表的數量

也比較少;1992—2002年為研究的緩慢增長期,該階段不少研究者開始關注這一領域,但由于方法和技術的不成熟,故這一階段的發文量呈緩慢增長;2003—2013年為文章的激增期,這一階段的文章大幅度激增,該領域成為研究熱點之一;2013年之后的發文量開始下降,但文章篇數保持在90~150篇??傮w上看,以原生動物為研究主題的年發文量在95%的置信區間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2.1.2 學科分布。由表1可知,原生動物研究涉及30個學科,發文量前10的學科分別是生物學(Biology)、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Resource Use)、水產和漁業(Aquatic And Fisheries)、農業基礎科學(Basic Agricultural Science)、農藝學(Agronomy)、畜牧與動物醫學(Animal Husbandry And Animal Medicine)、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植物保護(Plant Protection)、林業 (Forestry)、輕工業手工業(Light Industry And Handicraft Industry),這些領域可能在未來幾年仍為原生動物研究的重要科學領域。

2.2 主要與次要主題分布

主次要主題能夠表達文章的研究主旨,反映了在相關研究領域中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關于原生動物領域發表的相關文獻中前30的主次要主題分布見表2。由表2可知,主要主題最多的為原生動物,為520篇,其次為浮游動物353篇;次要主題最多為原生動物1 152篇,依次為浮游動物275篇,生物量272篇,枝角類177篇等。原生動物的研究文獻中大多主題還是關于原生動物、浮游動物以及群落結構等。

2.3 研究層次與文獻來源

2.3.1 研究層次。

研究文獻按照研究層次分類(圖2)可知,科學技術556篇(包括應用基礎研究250篇,基礎研究185篇,占44.01%;技術研究68篇,占32.57%;工程研究35篇,占11.97%;技術開發18篇,占6.16%),學科教育教學8篇,其余共4篇,關于原生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技術研究等層次。

2.3.2 文獻來源分布情況。

原生動物研究領域相關文獻來源的分布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文獻來源最多的是《生物學通報》91篇(占8.00%),《水生生物學報》66篇(占5.80%),《動物學雜志》65篇(占5.71%),然后依次為《水生態學雜志》63篇(占5.54%)、《華東師范大學》60篇(5.27%)、《科學養魚》59篇(占5.18%)、《生態學報》59篇(占5.18%)、《漁業致富指南》48篇(占4.22%)等。

2.4 機構分布

表4顯示了我國比較有影響力的原生動物研究領域的主要機構,共統計了30個研究機構。從主要研究機構來看,發文量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45篇,其次為華東師范大學131篇和西北師范大學101篇,發表有50篇以上的機構依次為華中農業大學87篇、中國海洋大學82篇、哈爾濱師范大學76篇、中山大學57篇,其余的機構都發文20篇以上,這表明原生動物研究領域在這些機構的學術影響比較大。

2.5 作者分布

對該研究檢索到的原生動物研究期刊文獻作者進行分析,便于讀者了解該研究領域內的核心作者群體,有利于促進該領域學者們的學術合作交流[21]。從發表原生動物相關文獻的作者分布情況上看(表5),在研究原生動物方面發表文獻40篇以上的有沈韞芬60篇、寧應之55篇、宋微波42篇,在發表20篇以上的作者中,沈韞芬、馮偉松、余育和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此外寧應之、馬正學來自西北師范大學,共94篇,說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師范大學在該領域的研究較多且發文量也較高。這也反映同一機構的作者合作交流較為頻繁,各個機構之間的合作暫時未形成穩定的關系。

2.6 資助基金機構分布

項目基金的資助情況可以反映國家對某一研究領域的重視度,基金資助可大致分為4種類型,包括國家級基金、部級基金、省級基金和其他基金[23]。表6為原生動物研究領域的基金分布情況,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文章數最多,為611篇,占總數的56.7%,其次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的文章數,分別為63和49篇,占總數的5.8%和4.5%,還有若干高校、單位基金的資助。由此可見,我國原生動物研究的基金層次比較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家對有關原生動物研究的關注度,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投入和現代分子技術水平的提高,在未來原生動物研究領域也將獲得更多高層次基金的資助。

3 討論

以中國知網為數據來源,收集了我國原生動物領域的文獻,最終得到3 872篇數據集。對數據集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1981年,第一屆中國動物學會原生動物學學術討論會在武漢召開,從此我國的原生動物系統研究工作拉開了序幕[5],1983年起我國原生動物相關文獻緩慢增多,2013年為發文量最多的時期,且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機構。通過文章的學科分布可以大致了解其研究方向,從1983—2022年間原生動物領域的發文學科來看,生物學科發文量最高,環境科學與資源環境利用學科次之,且學科之間的性質比較相似,此外以“原生動物”為主次要主題居多,還具有關于“活性淤泥、浮游生物、去除率”等有關的主題,表明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大多趨向于應用研究,如原生動物在環境保護[24-26]、農牧漁業、生命科學[27-28]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與在研究層次分布情況分析中關于原生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基礎研究等結果一致,表明原生動物研究內容及學科較多元化,同時也向多學科結構發展的趨勢。原生動物領域的相關研究在西北地區研究較早[29-31],且主要以沈韞芬、寧應之、宋微波等學者為核心群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等是資金資助機構中資助論文數量最多的機構,這顯示了國家對原生動物研究的重視,也反映了近些年關于原生動物相關研究課題逐步得到重視和關注。

4 結論

我國原生動物研究在1981年拉開序幕,1983—2022年期間我國原生動物研究的主題總體呈上升趨勢。原生動物研究論文始于1983年,2013年原生動物研究文獻的發文量最多,之后略微下降,但呈現平穩的趨勢。另外,生物學、環境科學和水產等學科在原生動物研究中占重要的地位。生物學通報、水生生物學報、動物學雜志等發文量最多且主要集中在研究所、高等院校等機構。該研究領域主要以沈韞芬、寧應之、宋微波等學者為核心群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等是資金資助機構中資助論文數量最多的機構。

5 展望

原生動物群落結構分布可以反映環境的細微變化,有助于更深入認識原生動物的群落特征的變化對環境變化的響應,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我國對原生動物的研究主要趨向于形態結構、群落特征等宏觀層面,對分子層面上的研究涉及較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現代分子手段(基因組學、宏基因組學、功能基因代謝等)闡述原生動物的微觀調控機制、驅動因素及與其他微生物的互作關系將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更好解決環境保護、農業生產及生命健康問題。此外,諸多寄生原蟲是人類、家禽重要的病原體,對寄主、農業、水產等行業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未來對研究寄生原蟲與寄主的關系、抗寄生原蟲有效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各研究者及機構之間也應加強學習,增強彼此間的合作交流,共同促進原生動物研究領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VICKERMAN K.The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rotozoa[J].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1992,1(4):334-341.

[2] 寧應之,沈韞芬.土壤原生動物[J].生物學通報,1996,31(3):13-15.

[3] 高云超,朱文珊,陳文新.土壤原生動物群落及其生態功能[J].生態學雜志,2000,19(1):59-65.

[4] 呼景闊,格桑德吉,達娃參拉,等.西藏阿熱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J].西藏科技,2015(2):30-33,37.

[5] 王蕓,巴桑,袁齊濤.西藏地區原生動物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J].西藏科技,2016(1):62-66.

[6] 韋中,宋宇琦,熊武,等.土壤原生動物:研究方法及其在土傳病害防控中的作用[J].土壤學報,2021,58(1):14-22.

[7] 黃超,漆新華,曹文平,等.指示性生物監測和分析在水質凈化過程中的特性與作用[J].環境科技,2019,32(5):67-70.

[8] 宋雪英,宋玉芳,孫鐵珩,等.土壤原生動物對環境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10):1979-1982.

[9] 楊宇峰,王慶,陳菊芳,等.河口浮游動物生態學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06,26(2):576-585.

[10] 普布,呼景闊,米瑪次仁,等.阿熱濕地夏季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2):15-21.

[11] 王壯壯,朱時應,張秋涵,等.虧祖山秋季不同海拔土壤纖毛蟲優勢種生態位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J].生態學報,2022,42(9):3494-3503.

[12] 牛世全,寧應之,馬正學,等.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中原生動物的群落特征[J].甘肅科學學報,2002,14(3):44-48.

[13] MILLER E C,HAYASHI K T,SONG D Y,et al.Explaining the oceans richest biodiversity hotspot and global patterns of fish diversity[J].Proceedings B,2018,285(1888):1-9.

[14] 潘鴻茹,李孿鑫,田曄,等.基于文獻計量學的中國白鶴研究現狀[J].野生動物學報,2020,41(2):505-512.

[15] 邱均平.我國文獻計量學的進展與發展方向[J].情報學報,1994(6):454-463.

[16] 曹學艷,胡文靜.我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J].圖書情報工作,2004,48(2):106-110.

[17] 汪冰.我國文獻計量學十年研究與發展(1979—1989)[J].情報科學,1992,10(1):56-64.

[18] 邱均平,段宇鋒,陳敬全,等.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科學學研究,2003,21(2):143-148.

[19] HASSAN S U,HADDAWY P.Analyzing knowledge flows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rough semantic links:A case study in the field of energy[J].Scientometrics,2015,103(1):33-46.

[20] 安顯金,李維.基于CNKI的我國生物炭研究趨勢文獻計量學分析[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8,35(6):483-491.

[21] 黃偉家,張盼盼,臧建成.2010—2020年我國土壤動物群落多樣性文獻計量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4):215-220,236.

[22] 唐敬芹,卓么草,張銀樂,等.2008—2018年我國日光溫室黃瓜栽培技術研究文獻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8):44-47.

[23] 侯莉.《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2009年刊載基金資助課題論文分析[J].醫學信息,2010,23(10):3548-3549.

[24] 徐忠東,陳峰.原生動物在環境污染監測與凈化中應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21(3):61-62,69.

[25] 周圍.活性污泥中PFU原生動物群落的作用和意義[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32(8):72-75.

[26] 何霞,張木子. 污水廠原生動物的種類及指示作用研究[C] //2009海峽兩岸機械科技論壇論文集.[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09:943-948.

[27] 史留功.原生動物的社會意義[J].周口師專學報,1995,12(4):61-63.

[28] 寄生原生動物作為癌細胞起源研究意義重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3):60.

[29] 寧應之,王士正.蘭州市永登縣淡水原生動物的初步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6(4):54-59.

[30] 馬正學,王士正,寧應之.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污水中的原生動物及水質評價[J].甘肅科學學報,1993,5(1):55-62.

[31] 劉娜,寧應之,馬正學,等.蘭州市東崗區污染土壤中的原生動物物種多樣性[J].甘肅科技,2007,23(4):9-10,94.

猜你喜歡
原生動物文獻計量多樣性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生物合成機制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國內數據庫各學科高被引論文TOP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