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學生本學習力培養的途徑探索

2023-07-17 09:25羅達偉
新教育·科研 2023年7期
關鍵詞:學習力培養途徑高中化學

羅達偉

【摘要】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圍繞學生學習力培養設計教學方案,需要做好必要的教學調查,精選情境、優化教程、傳授方法、創新活動、延伸實驗,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徑,讓學生在潛心學習和實踐探索中成長學習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力;培養途徑

所謂學習力,是指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創新力的總和。在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學習力的培養,與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高度契合,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成長有重要輔助作用。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力培養展開教程設計和組織,需要有學情調查做基礎,對不同群體學生學力基礎做出準確判斷,這樣才能給予匹配性設計,為學生順利成長學力創造條件。

一、創新教學情境,激發生本學習思維

教師借助適合的輔學手段,設計靈動的教學情境,能夠帶來一定的激發效果。學生對探索性、思考性、操作性、互動性情境內容比較感興趣,教師要提升設計適合性。

1.精選情境模式

學生對學習情境有選擇性,教師在情境設計時,要做好教學調研,對教材內容做科學分析,找到適合的切入點,特別是教學輔助手段的選擇,要契合學生學習心理,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真實案例視頻,組織學生觀看,并不時做提醒:這些實驗傷害事故是真實的,雖然大多沒有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但需要引起師生的高度關注,一定要規范操作,避免這樣的事故發生。學生對視頻內容比較敏感,都能夠主動觀看和互動交流,對化學實驗操作危險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調動學習思維

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情境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反饋情況,及時做出教學調整,這樣才能獲得預想的激發效果。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這節內容時,教師在課堂導學階段,直接給學生分發學案,要求學生解答預習布設的相關問題。這是帶有檢測性質的問題,不僅有問答題,還有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學生有預習準備,學習應對自如,課堂訓練氣氛逐漸形成。學生要集中精力應對,不僅要回顧預習經歷,還要做信息整合處理,自然啟動學科思維,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后面的學習。

二、優化教學程序,提升生本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由諸多環節組成,教師要有優化處理的意識,減少一些模式束縛,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一定幫助。

1.簡化教學環節

課堂環節眾多,教師優化設計不是簡單的“加減法”,需要對情節應用價值做科學評估,以提升教學效率。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物質的分類”時,教師沒有導入情境設計,而是直接引導學生閱讀、觀察教材內容,并設計討論思考問題:這部分內容介紹了多種物質分類方法,哪一種是交叉分類法?哪一種是樹狀分類法?其特點有哪些?學生深入思考和互動交流,對問題做個性解讀。為讓學生快速形成學力,教師直接投放物質分類任務,要求學生對石油產品做分類,畫出樹形結構圖。學生有學習認知積累,自然能夠順利進入學習環節,對石油產品做樹狀分類設計。

2.布設學習任務

教師在學生學習任務設計環節,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以提升任務的適合性,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要。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離子反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電離、電解質、非電解質、電解質溶液等相關概念,然后為學生設計了知識點梳理的任務:這節內容主要知識點有哪些?不妨運用列表形式做梳理,將相關內容做具體歸結,準備參與課堂展示交流活動。學生積極回饋學習信息:先對酸堿鹽在水溶液的電離相關知識做梳理,然后是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概念解讀,以及在水溶液中導電性做實驗歸結分析,最后是對電解質和電解質溶液的特點做分析,從物質分類角度,對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特點做總結。教師要求學生梳理知識點,這個任務帶有歸結性特點,能夠促使學生順利提取有價值信息,以提升學習的效度。

三、關注教學指導,促進生本學習構建

教師學法積累豐富,在學法傳授環節,要發揮自身的優勢,給學生提供更多適合的學法支持。高中學生大多有豐富的學法積累,教師要做好教學觀察,對學生學法應用做客觀評估,以提升教學適配性。

1.推出教學活動

學生對學習活動有傾向性,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判斷,在具體設計和組織時,要觀照更多客觀因素,以提升活動適合性。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金屬的化學性質”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實驗任務:金屬鈉在空氣中會與氧發生化學反應,如果將其做加熱處理,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現場做這個實驗。學生對探索性實驗比較有期待,都能夠主動行動起來。教師先做示范操作,并講解實驗操作方法。如從煤油中取出鈉,用小刀切一塊鈉,先做觀察,看看其表面顏色逐漸變化,讓學生總結鈉的物理性質,然后做加熱實驗。學生進入到實驗操作環節,教師深入到課堂,對學生操作存在問題做糾正,確保實驗安全順利展開。

2.傳授學習方法

學生大多有自己的學法積累,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做學法傳授,為學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教師與學生做直接對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傳授學法信息,給學生以更直接的幫助。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描述鈉的兩種氧化物,然后引導學生做氧化物分類討論:在初中階段,我們將氧化物分成哪些類別?學生都有舊知積累,很快就進入到問題討論之中。教師繼續投放問題:金屬氧化物大多有哪些化學性質?學生快速形成應對,大多能夠從與水、酸發生反應角度來解讀。教師要求學生列出氧化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并設計思考問題,讓學生對這個實驗做深度研究。教師引領學生通過復習舊知、回顧分類、觀察實驗等多個環節展開深入學習,其學習體驗不斷增加,學科認知也不斷成長。

四、組織教學實驗,形塑生本學習能力

在化學實驗組織環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操作機會,讓學生在主動觀察、操作、分析、討論、歸結中建立實驗認知。學生進入實驗操作環節后,需要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教師適時給予方法支持,能夠帶來豐富訓練啟迪,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1.設計教學實驗

教師組織實驗教學時,要對實驗內容、實驗形式、實驗條件等做綜合思考,推出適合的實驗方案,為學生實驗學習提供更多便利條件,滿足學生學習實際需求。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沒有直接組織學生做實驗操作,而是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氧化還原反應過程,要求學生對實驗做具體分析。如:2CuO+C=(高溫)2Cu+CO2這個反應,如果從碳的角度來分析,還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從化合價變化角度做梳理和思考,看看有哪些新發現?學生開始觀察這個化學反應,對化學方程式做具體分析,自發進行對話交流,課堂學習研究氣氛活躍起來。

2.延伸學習訓練

學科訓練設計要有延伸的意識,教師對學科教學內容做具體分析,根據學生學習需要,設計生活觀察、社會調查、案例搜集、實驗操作、課題研究等訓練任務,要求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展開課外學習,能夠有效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如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金屬材料的分類,對合金材料的組成和性質做深入研究,最后設計了課外調查任務:在我們生活中,金屬材料的應用最為廣泛,尋找適合的機會,深入到社會之中,基于金屬材料對人類生活及社會發展的作用做觀察、調查和思考,對金屬材料生活應用發展前景做展望,寫出調查報告,準備做匯報。教師設計了明確的調查任務,學生借助觀察、信息搜集、生活調查等手段做信息搜集和材料處理,訓練效果會更為突出。

化學學科教學有諸多目標,培養學生學習力應該是核心追求,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學習活動組織、化學實驗指導等方面做深入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幫助和服務。學生學科學力基礎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在學情調查基礎上做教學安排,為不同群體學生提供不同學習任務,給學生更多學法支持,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學力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把東瓊.綠色化學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滲透[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12).

[2]朱霞.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以苯的教學為例[J].名師在線,2022(12).

[3]呂艷,劉文兵.基于問題解決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思考[J].化學教與學,2022(09).

猜你喜歡
學習力培養途徑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高效學習之復述策略
NOBOOK虛擬實驗在高中化學的應用
分類法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三種”策略應用
輕擺渡,濟江川
基于思維的可視化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