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023-07-18 01:11梁勇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8期
關鍵詞:史料知識點微課

梁勇

摘要:本文簡要梳理了國內專家和學者對微課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微課設計需要關注的一些主要環節,以及微課應用的三種常用模式,即“三習”模式、三個“一”模式和綜合模式。我們一線中學歷史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提高認識,落實“雙減”政策,不斷地在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優化教學設計,才能制作高質量的微課,形成有效的微課應用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微課設計微課應用模式

什么是微課?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是指依據新課標并結合教學實踐,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其內容是課堂教學某個環節或者為教學中的一個知識點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資源的組合。焦建利教授認為,微課特點是短小精悍,常常是解釋某一個知識點的在線視頻,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張一春教授認為,微課可以圍繞某個教學重點內容,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活動簡短而完整,使學習者通過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盡管國內的一線教師和學者對微課有不同的理解,但微課都有一些共性:一是聚焦一個知識點;二是短小精悍;三是時長較短;四是短視頻;等等。本文中的微課指的是微視頻課程,時長在五至十分鐘,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短視頻為載體,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配上適當的練習,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強,不拘時空,線上線下皆可反復播放。

現階段,微課教學已成為日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如何在微課中運用史料進行教學呢?這要求我們一線歷史教師不僅要注重閱讀史料,更應該注重基于史料的微課應用,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從某種程度上說,史料教學是一節好的歷史課必須具備的要素,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課堂效率的高低。如何把史料教學融入微課,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讓他們漸漸感悟歷史,喜歡上歷史,以期引導他們進入史料的情境中,解讀歷史,從而達到“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這是我們歷史同人亟待解決的問題??梢哉f,一節好的微課取決于高質量的微課設計,而基于史料的微課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微課設計的著力點

1.精心打磨微課設計是制作微課的基石。要做好微課設計,首先,要精準選好標題,其內容必須體現教學重點或教學難點,力求有效突破核心問題,又能巧妙達成學科素養。題目選好后根據課標、教材、學生等諸要素做到精準提煉出微課主題,主題要能體現“一課一中心”的思想。其次,每篇微課設計都要包括課標要求、教學目標、設計意圖、設計方案、設計評點五大模塊,這五大模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構成一篇完整的微課設計,從而確保微課設計形式規范化。最后,微課設計方案是微課設計的核心環節,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呈現內容,都必須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或是唯物史觀,或是時空概念,或是史料實證,或是歷史解釋,或是家國情懷,或者兼容其中幾項核心素養。

2.史料的運用是微課設計的關鍵所在。一是所選的史料要經過搜集、甄別、考證環節等敲定,采用的史料具有代表性,即基本史料。選取的基本史料既可以摘錄經典著作,也可以來自權威核心期刊等。二是史料不但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分析、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三是史料的內容必須積極、健康、向上,既不能過難也不能太容易,難易適度最佳,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四是史料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而且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可讀性,既要有文字史料,也要有圖片史料;既要有視頻資料,也要有實物資料等。五是依據史料設計關鍵問題,力求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通過運用史料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對史料形成問題意識,提取其核心價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微課設計之實例

微課設計:開國大典

【課標要求】

講述開國大典的過程,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教學目標】

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盛況;通過觀看相關的圖片和紀錄片,使學生對開國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對歷史情景的探究,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設計意圖】

學生觀看紀錄片,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直觀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畫面。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史料,分析新中國成立的國際意義,培養學生主動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論。運用一個個環環緊扣的設問,有效引導、啟發質疑,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深化學生的認識。

【設計方案】

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學生欣賞)。

教師講述:一曲《走進新時代》為我們展現了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的自立、自強的發展道路。正如歌詞中所說:“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北竟澪⒄n,我們沿著這樣一條路伴隨著新中國的脈搏,感受著她的律動,了解新中國是如何誕生的吧!

材料呈現:

董希文于1953年創作油畫《開國大典》(略)。

教師講述:第一,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第二,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三,舉行隆重的閱兵式。第四,舉行大規模的群眾示威游行活動。

材料呈現:

圖1:簽訂《南京條約》場景;圖2:簽訂《馬關條約》場景;圖3:簽訂《辛丑條約》場景;圖4:《開國大典》場景(略)。

設問: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內角度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反帝反侵略斗爭,結束了百年的屈辱歷史,中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教師講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從中國社會性質來說,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成新民主主義社會;從國家命運來講,由貧窮落后、任人宰割變成獨立自主;從人民命運分析,由受奴役受壓迫變成了當家做主。

探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新”在何處?(學生交流討論)

教師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的社會性質、國家命運和人民命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所以說“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材料呈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和人民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強了。這對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相似的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對于亞非拉廣大被壓迫民族和地區的影響特別大,推動了這些地區人民反帝斗爭和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發展。

——何沁《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教師設問:根據材料,從國際方面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社會主義陣營進一步擴大,人民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強;增強了亞非拉美民族解放斗爭的信心)

教師講述:新中國的成立,使占人類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和世界人民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強了,推動了亞非拉廣大被壓迫民族和地區人民反帝斗爭和反對殖民主義斗爭的發展,是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教師設問: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其一,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英明決策;其二,中國共產黨掌握一定力量的軍隊,并開展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其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革命力量,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其四,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中國的革命實踐證明,中國革命必須依據自己的國情和中國人民的愿望,務必把自身的情況與馬列主義有機地統一起來,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中國的近代歷史有力地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設計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以教材知識結構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出發點,著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本微課形象地介紹了開國大典的經過和意義,尤其是紀錄片的播放和圖片的展現,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圍繞“知識在探究中生成,能力在探究中提升”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三、微課應用模式

在常態的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常見的微課應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三習”模式,即在歷史課堂教學的課前預習、課中研習、課后作業三個環節中靈活地運用微課。

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利用微課進行預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在不自覺地發生變化。傳統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尤其是史料研讀,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而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滿堂電灌”,又很容易導致課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同學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忽略了歷史學科教學的本真。微課短小精悍,耳目一新,直觀易學,既可以讓學生擺脫閱讀文本的枯燥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又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疑難問題,提高教學實效,將培養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微課在課中研習中的運用:巧用微課進行解析,抓住重點內容,突破難點內容。由于歷史教學內容繁雜,知識點較為煩瑣,歷史知識自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論性與抽象性,是一門較為難懂的學科。微課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把靜態的史料動態化,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聚焦重點知識,有效突破難點。

微課在課后作業中的運用:精心制作微課作業,鞏固所學新知。每節微課主要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作業設計要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上的障礙,鞏固所學知識,并且微課不受時空的限制。

教師根據本班的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史料教學的特點和需求,在課前或課中適當把基于史料的微課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枯燥乏味甚至晦澀難懂的史料和“碎片化”的知識有機地整合于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實效,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2.微課運用的三個“一”模式,即指新授課中聚焦一個知識點,復習課中梳理一個主題或專題,解題指導課中訓練一種題型。

其一,在新授課中,利用微課聚焦一個教學重點。在常態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微課,聚焦一個教學重點知識或教學難點知識。根據新課標內容和教材內容,題目確定后,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史料,打磨出高質量的微課設計,制作高水平的課件,最后錄制微課。

其二,在復習課中,運用微課梳理一個專題。內容多且知識點雜是復習課的最大特點,加之復習時間有限,運用微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梢园杨愃频闹R點放在一起,抓大放小,從中提煉出一個主題或主線,微課可以把眾多相關的知識點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眾多的零碎的知識變得系統而有條理,猶如思維導圖的形式。例如,復習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時,抓住的主題是“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微課梳理關聯的知識點,把握近代中國發展的總體趨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其三,在解題指導課中,運用微課專門練習一道典型的試題。特別是近幾年來,歷史試題可謂是無材料不命題,材料解析題和活動探究題都是以材料為素材。這類題型可以充分運用微課來進行專項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和答題的一些技巧,提高他們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微課運用的“綜合模式”,即微課應用的“三習”模式和三個“一”模式有機組合,并加以靈活運用的一種微課應用模式。譬如聚焦一個教學重點知識或教學難點知識的微課,也可適當設計成專項試題訓練,還可梳理相關知識點等。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微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歸納總結。

總之,我們一線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提高認識,落實“雙減”政策,不斷地在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優化教學設計,靈活應用微課的各種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只有深入研究微課應用模式及其與初中歷史教學的融合,才能提高常態歷史課堂教學水平,推動基礎教育深入發展。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史料知識點微課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史料二則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