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核心要義與設計策略

2023-07-19 17:54滕衍平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3年6期
關鍵詞:設計策略

滕衍平

【關鍵詞】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核心要義;設計策略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雙新”讓一線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建構學科育人、素養導向的課堂樣態,是當下老師們最為關注的話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1]?!胺e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準確把握“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核心要義,對其進行有效設計和運用,將成為落實課標理念的關鍵。

一、“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核心要義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由“積極的”和“語文實踐活動”兩個詞構成。

首先,“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必須是“語文實踐活動”,這是由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的?!罢Z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語文實踐活動,即言語實踐活動,特指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積累、理解與運用,這是一個學語言、用語言的過程。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由此可知,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中,在教師組織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關于語言文字的積累、理解與運用的語言實踐活動,它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新課程標準中,語文實踐活動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語文實踐活動在不同的學習任務群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實踐樣態。比如,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形式主要是“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4]。這里,閱讀與交流主要是信息的獲取與傳遞,是為了滿足生活交流溝通的需要?!皟A聽”“觀察”,“獲取、整合信息”,“清楚得體表達”等,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與“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等其他學習任務群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相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中的語文實踐活動,以及相關聯的學習策略、評價內容等,都有其特有的形式。

其次,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還需要我們正確理解“積極”的內涵。何謂“積極”呢?《現代漢語詞典(第7 版)》對“積極”的解釋為:肯定的;正面的;有利于發展的(跟“消極”相對,多用于抽象事物);進取的;熱心的(跟“消極”相對)。表示第一個義項時,作修飾定語,一般指向主體的情態。對于“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方面,它強調語文實踐活動要具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作用,具備“肯定的”“正面的”,能夠“促進發展的”的特質。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應該是有目標、有組織、有內容、有過程、有策略、有評價的。另一方面,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使其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表現出努力“進取”“熱心”參與的學習情態。

二、“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設計策略

我們已經知道,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是實現學生素養提升的重要路徑。然而,當前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已經開始注重在教學中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但是,語文課上并非學生“活動”了就是語文實踐活動,并非進行了語文實踐活動就是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指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應該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幫助學生實現“高通路”遷移,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呈現進階式的板塊推進,同時,還要進行表現性的評價。我們可以根據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核心要義,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要素、課文內容和學情等,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1. 需要依附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不是學生在教師安排下學習零散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線性訓練。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目標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因此,教師需要創設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用情境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語文學習活動,并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會讓學生圈畫出故事的主人公青頭和紅頭的言行表現,然后說一說從這些詞句中讀出了青頭和紅頭的什么特點。用情境任務來引領語文實踐活動,則是教師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一個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語言運用情境,比如:“這次旅行真是太驚險了!紅頭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的經歷告訴媽媽。如果你是紅頭,你該怎么對媽媽說呢?”在這樣的情境任務引領下,一方面,學生有了角色意識,說的內容是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再進行創意表達;另一方面,這樣的情境任務,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學生會主動和教師一起走進文本,進行閱讀、理解、表達。他們明白了為誰學,如何學,學了干什么。這樣,用情境任務貫穿教學始終,學生能夠主動進行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

2. 需要指導學生經歷“高通路”遷移

“學”“用”結合是語文實踐活動的核心?!案咄贰边w移是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顯著特點?!案咄贰边w移的機制是“具體——抽象——具體”,也就是說,從具體的案例中抽象出一個原理,帶著這個原理指導下一個任務的完成。[5]反觀我們以往課堂上的語文實踐活動,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經歷了“具體——具體”的遷移。因此,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形成“帶得走”的素養,教師就必須與學生一起經歷“抽象”的過程。比如,教學《黃山奇石》一文,課后習題“用加點的詞語說說圖片里的石頭,再選一張寫下來”,其意在讓學生仿照文中作者介紹奇石的方法,用上比較生動的詞語,介紹圖片里的石頭,進而也可以拓展介紹其他的相關事物。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高通路”遷移,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仙桃石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思考仙桃石名字的由來,相機幫助學生建構“起名字:‘看+‘想”的模型。然后,師生再細讀這段文字,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說內容”時,按照“叫什么+像什么——怎么樣”的句式展開。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仙桃石明明是靜止的,可是讀這段文字的時候,為什么感覺是動起來的畫面呢?因為作者運用了“飛”“落”等詞,讓表達更形象生動。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閱讀其他段落,發現“說內容”時作者還運用了“像什么——怎么樣+叫什么”的句式。學生經歷了這樣“抽象”表達圖式的建構,當他們再介紹其他的石頭,或者介紹其他事物時,就容易實現遷移了。

3. 需要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文本語言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不是讓學生機械地重復使用課文中的語言,而是要求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積累后,基于情境任務創造性地使用文本語言。試想,如果僅僅是對課文語言的重復使用,那么,學生還是沒有脫離“詞句搬運工”的角色。比如,教學《梅蘭芳蓄須》一文,教師基于課文內容和真實事件設計了“《國粹———梅蘭芳舞臺藝術金銀幣·郵卡全集》,該收藏品系的核心金幣確定選用梅蘭芳先生的蓄須照作為圖案,很多人不理解。請你以主辦方的名義,面向社會各界,寫一封說明選擇理由的公開信(字數控制在200 字左右)”的情境任務。那么,如何寫好這封公開信呢?如果學生直接把課文內容“搬運”過來,顯然不行。這就需要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內容”,這樣,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就必須與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結合起來:提取課文中的時間信息,概括主要事件,進而整合課文內容。同時,要想說明選用蓄須照的理由,還要結合課文語言,說清楚梅蘭芳先生為了拒絕給日本人演出賣房度日、設法生病的民族氣節和感人之處,并結合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句話,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就是對文本內容的高度概括,就是對人物形象的高度凝練,而不僅僅是課文內容的簡單復現。

4. 需要呈現結構化的能力進階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但是,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不是平地推移,而是要在學習的進程中呈現結構化的能力進階。所謂結構化,就是將原本零散、無序的內容,按照需要,進行符合邏輯的、有序的排列組合。結構化的學習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進階。比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教師設計了一個“為家鄉代言,制作家鄉風景明信片”的語言運用情境任務。學習活動中,師生先聚焦課文第一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了小興安嶺的哪些事物(樹木、小溪、小鹿)。想一想可以介紹的事物很多,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在比較中,引領學生發現作者選擇的是小興安嶺的典型事物。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內容寫生動的呢?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語言的表達特點,比如三種事物的順序與內在聯系,比如“抽出”等詞語的形象表達等。這一部分屬于“師生共學”,發現文本的表達密碼。然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寫了什么事物,如何進行生動表達”這樣的閱讀視角,自選文段,說一說作者是如何介紹小興安嶺其他三個季節景色的。這一部分屬于學生“嘗試自學”。最后,讓學生選取本地有特色的風景圖片,結合所學為其編寫文案。這一部分屬于“拓展運用”。在整個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經歷了共學(扶)——自學(放)——拓學(創)的過程,呈現了清晰的能力進階路徑,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了逐步提升。

5. 需要伴隨直觀的評價量表

指向素養提升的語文實踐活動,有著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呈現,需要評價的嵌入。如何評價學習效果呢?我們熟知的形式很多,比如,可以通過紙筆類測試學習效果,可以觀察學生的作業、作品等。那么,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發展、合作能力、學習情態等如何評價呢?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還需要教師設計好表現性學習評價量表。比如,教學《田忌賽馬》一文,“‘田忌如實相告,并引薦了孫臏,齊威王任命孫臏為軍師。如果你是田忌,你會如何如實相告呢?”學生進行匯報交流的時候,其表達的內容是否體現了田忌圍繞“一定贏”而展開的引薦,語言是否清晰、流暢,表達是否有條理、有理有據,語言是否得體等。教師可以依據學習的內容,設計如下的表現性評價量表:

在這個評價量表中,針對學生表達與交流的動態過程,可以重點考查他們在表達交流時各項指標的能力水平。運用這個評價量表,教學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會更為清晰,學生的表達也會更有方向,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有效展開。

三、“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實施的注意事項

設計“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最終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運用。那么,在實施“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時,還需要切實做到以下三點:

1. 樹立素養導向的課程理念

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6]新課程標準突出素養導向,與之前的“雙基”“三維”有所不同。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認識“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特征與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明確定位自己的身份,要能夠從知識傳授者、能力訓練者,轉變為情境任務的創設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做到以教師身份的轉換,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不再是僅僅學習書本上的語文知識,不再是僅僅對知識進行記憶、積累,而是要學習身邊的語文知識、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

2. 提供豐富多維的學習場域

教師要重新定義學習場域。這里的學習場域,不僅是課堂,而應該打通語文與生活,融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為學生提供豐富多維的學習場域。有了多維的學習場域,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更好地呈現出主題化、項目化等特征,才能讓學生經歷有意思、有意義的語文生活。課堂上,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嘗試解決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的問題;課堂外,語文學習要打破學科界限,實現跨學科學習,讓語文學習緊密聯系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服務生活。

3. 協調單元與單篇的整合關系

新課程標準中,學習任務群是課程內容的重要組織與呈現形式。教學新常態將呈現為任務群視域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因此,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單篇課文教學,它應該融入單元整體教學情境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單元與單篇之間的關系。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學習主題、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活動、學習評價等,要基于單篇課文,對單篇課文進行整合、提煉、補充,將學習內容結構化。開展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要呈現出單元學習前后之間的邏輯關聯,體現素養提升的不斷進階。學習單篇課文,要融于單元情境任務中,與單元教學保持一致。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真正地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持續有效地展開,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設計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策略研究
泛在學習環境下微課學習平臺的設計策略研究
淺談農村普通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
贛鄱生態水產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設計策略決定企業品牌形象
大連智慧旅游平臺UI浪漫設計研究
語文有效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研
淺析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藝術
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設計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