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策略分析

2023-07-26 02:20陳艷
高考·上 2023年3期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寫作教學雙減

陳艷

摘 要:自主學習策略作為“雙減”政策下開展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關鍵依托,理應予以重視,并在新環境下加以優化,以期提升寫作教學質量。本文簡要分析了優化教學必要性與自主學習特征,圍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狀,明確改進思路,經由創設趣味性寫作情境、依托思維導圖梳理思路、豐富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合理提問深化生本理念、課外拓展性素材積累等舉措的落實,促使高中生擁有優良的學科素養與扎實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導圖

自2021年9月1日全面施行“雙減”政策以來,教育領域面臨嚴峻的教學改革挑戰,無論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任務量都要在減負導向下予以調整。而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應積極推行自主學習策略,順應政策更新趨勢,制訂完善的寫作教學優化計劃,便于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下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養成輕松且規范的寫作習慣,夯實高中生文字應用基礎。

一、“雙減”政策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必要性與特征

(一)必要性

“雙減”政策的實施核心是實現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在“回歸本真”教學場景中,以能力培養為根本,以非繁重作業負擔為教學途徑,以此加快教育良好生態的構建速度?;凇半p減”政策,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必要性,這也是在減負理念滲透中打造高效教學課堂的重要目標。

1.釋放課業壓力

借鑒學者鄭思昊[1]等人設計的學生作業負擔調查結果,明顯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入睡時間得以提前,甚至三分之一學生能夠重新養成早睡習慣。因睡眠充足能夠減輕學生的倦怠感,使之保持愉悅心情與充沛精力,進而在課業壓力得以釋放中,更易維護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在寫作教學環節,不再強制布置繁重的“作文”作業,學生能在所節省的時間里用于協調親子關系,亦能參與體育鍛煉。這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排斥情緒,使之轉變固有學習觀念,端正學習態度。

2.強化學習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以往教師常在課堂或課下要求學生書寫作文,尤其在長假中,部分教師還會留下“每三日一篇作文”或“每周一篇作文”的作業,造成學生在寫作中產生敷衍行為。而“雙減”政策下開設的自主寫作學習活動,可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其在有限的寫作時間里取得顯著的寫作效果。經過日積月累,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將得以強化。特別是對周末課外培訓計劃的精簡,高中生不再將時間用于煩瑣的課程指導活動中,而是在寫作興趣使然下自行思考、主動創作,就此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3.提升核心素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寫作教學工作,要以寫作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寫作熱情的培育為主導,以此提升教學效能的持久性。若單純為學生傳授寫作技巧,而忽視學生的寫作心境與思維方向,會導致學生缺少寫作靈活性。而“雙減”政策的施行,能保證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完成個人感興趣寫作主題的自由創作任務,并在自主學習中逐漸擁有高素養,甚至可激發學生的創新創作精神與實踐意識,在自主學習行為中提高個人審美水平,最終促使高中生真正成為具備自主創作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優秀人才。

(二)內在特征

結合既往自主學習應用結果,可歸納出顯著特征,繼而參照其特征確定寫作教學優化方向。

1.目標性

自主學習是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基礎布置寫作教學活動,由于高中生在接觸新知時,無法自行解讀知識要點,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所以,教師應充分扮演引導者角色,為學生設立自主學習目標,而后督促學生主動朝著既定寫作目標確立學習方向。為防止學生出現離題寫作問題,教師理應在學生寫作前給予一定提示或是設置相關要求。比如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學生在閱讀短文后進行寫作時,教師應告知學生不可在文中出現真實姓名,并且還要圍繞短文中的關鍵詞加以拓展,且寫作目的是闡述觀點、表達情感,這樣方可在教師的指引下,促使高中生逐步完成寫作任務。

2.有效性

自主學習本身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并根據個人寫作習慣與素材積累情況自行獲得理想的寫作結果。但在削弱教師的約束與權威職能時,也要保證學生的每一次自主寫作屬于有效學習行為。如教師為學生留取自由寫作時間時,需要保證時間結束時學生能夠遞交一份合乎要求的作文,而非在自主學習中僅以“課堂閑聊”“天馬行空的空想”為最終成果,這樣反而會脫離預期目標。

3.能動性

自主學習是為了扭轉師生關系,往日學生多在教師的強制性要求下完成寫作任務。而自主學習則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寫作活動,不受外界約束與管理地自行寫作,故此自主學習還具有能動性特征,強調學生自覺性。

4.相對性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還要注重相對性的合理化表達。雖然要為學生提供寫作內容、寫作方向獨立選擇服務,但為了維護教學效果,使之在寫作教學中“學有所成”,教師也要設定輔導教學范圍,從而呈現師生之間的相對均衡關系。

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狀與問題

就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實際成效分析,要想提高“雙減”政策的落實度,強化寫作教學中高中生自主學習效果,應立足于下列多項問題有針對性地予以優化:1.課堂氛圍枯燥?!半p減”政策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為了避免學生課下完成較多作業,常將課下作業內容轉移到課堂,并為學生單獨準備“作文課”。雖然課上與課下時間的融合確有減負作用,但教師僅在寫作教學開始前與學生交流,剩余的時間全部交由學生自由發揮,反而會造成學生在相對枯燥的課堂環境下逐漸失去自主寫作熱情,甚至形成松懈態度。2.寫作內容混亂。因高中生寫作能力差異性明顯,致使學生花費的“寫作構思時間”“靈感迸發時間”長短不一,導致某些學生在下課前未能達成寫作目標,進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如若采取有效的輔助工具給予必要性指導,則有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水平。3.寫作能力薄弱。目前,多數高中生只對“寫作要素”“文章體裁”等基礎知識有著深刻認知,而寫作能力在教學中難以得到切實提升,導致學生出于獲得高分作文的目的非理解性記憶部分固定句式或名人名言,此種方式很難達成能力提升教學目標。4.缺乏發散思維。當下高中生通常只能憑借個人知識儲備情況和思維認知習慣確定寫作主題與寫作內容,這樣一來,容易形成固有認知,無法真正創作出符合個人內在情感與思維規律的優秀文章,進而無法滿足“雙減”政策的推行需求。5.寫作素材有限。素材是寫作教學中的重要載體,只有有了合適的素材,學生才能真正實現“泉思如涌”“酣暢下筆”。顯然學生在素材積累方面未找到正確方向,因此無法將生活見聞、閱讀信息轉化為可用素材,降低了“雙減”實施下減負時間利用率[2]。

據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依據“雙減”政策找準自主學習優化方向,以求達成高質量教學目標。

三、“雙減”政策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優化策略

(一)創設趣味性寫作情境

“雙減”政策下,高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策略時,應當積極為高中生創設趣味性寫作情境,自此經過對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調整,鼓勵學生主動寫作。一方面,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另一方面,教師需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升其感知力,便于在情感體驗與場景互動中,增強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破傳統“無趣”課堂的教學壁壘。

其一,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主體,為學生布置“角色扮演類”體驗式情境,用于增加寫作情境趣味性。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登高》杜甫,相關課程后,為學生設計“敘事人和物”主題類寫作教學活動,為加深學生對人物描寫與敘事結構特征的理解,教師可先行以“杜甫”為主要人物,依據《杜甫傳》等典籍,以及“奸臣李林甫迫害應試者”的史實背景,呈現杜甫難以應試為官的經歷,將傳統“作文課”變換為“紀錄片拍攝課”。因后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且學生興趣濃厚,故而更易引領學生在寫作中深層次掌握人物描繪技巧,而且可以產生情感共鳴,在人物情懷表達中高中生能在該情境下獲得強烈的感知力。教師可就紀錄片拍攝人員以及拍攝場景鼓勵學生自行創編紀錄片細節,如“杜甫在760年前后窮困潦倒,后得友人接濟有所好轉”,依據杜甫名句“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等名句,對其該時間段境遇予以還原。學生經過演員遴選、劇本創作、教師培訓等諸多場景中的切身體會,能夠促使自身從中了解人物描繪方式,而后學生在“記錄真實的他”等課題寫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在充滿趣味性的寫作教學情境下,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使之真正在自主寫作中做到“見真情,訴實意”,在“想寫”中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動性。

其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從聲音、影像等方面,為學生創設帶有沉浸感的寫作教學環境,始終根據寫作主題選擇音樂曲目,或者為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進而在感官刺激下增加學生對寫作活動的興趣。如在“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寫作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先行收集學生的家鄉籍貫信息,并在網絡平臺上節選與學生家鄉相契合的家鄉人物與常見景象,或是展示家鄉特產,以家鄉榮譽感的調動,鼓勵學生主動描述家鄉相關事物,而且還要在課堂上提供三分鐘左右的自由討論時間,使學生在探討中開闊眼界。通過教師對課堂環境的趣味性轉變,將取得顯著的寫作教學成效[3]。

(二)依托思維導圖梳理思路

高中生在自主學習中,常在自主寫作活動中面臨無法快速構思、不知寫作方向的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在長期缺乏正確寫作導向的前提下,很難提升自身自主寫作能力,并對寫作活動產生排斥。因此,教師在“雙減”政策下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學生的寫作負擔,使之保持愉悅心態主動創作。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應積極依托思維導圖工具,引領學生自行梳理寫作思路,即在“有所思”中實現“有所寫”。為消除高中生在寫作期間的不良情緒,教師應充分結合高中生字詞儲備量與邏輯認知基礎,引導學生自行構建思維導圖,由此知曉寫作思路,既能改善其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優化寫作效果,有利于高中生在輕松的環境下順利創作。

以《紅燭》為例,教師在講解該課程時,可以先行指引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將該篇課文分為多個分支結構,即第一節描述紅燭意象;第二、三節則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予以贊嘆;第四節為紅燭寄托;第五、六、七節是作者對燭淚的思考與勸慰;最后兩節是在總結紅燭精神。待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中成功建立思維導圖后,教師需圍繞該思維導圖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前篇文章中“詩人??!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這句話,倘將其放在“描述紅燭意象”分支上,詢問學生“此處的詩人單純指代的是李商隱嗎”,并在紅燭思考分支上標注“既已燃著,又何苦傷心流淚”等語句,進而幫助學生對全文內容進行情感遞進的深入分析,最終經過對思維導圖細節的了解,可總結出“自我奉獻精神”的核心要素,并且伴隨著紅燭燃燒自己的整個過程,促使學生對奉獻精神進行深刻感悟,而且也能從中學習“借物抒情”寫作手法的應用方法,鼓勵學生在圍繞“奉獻精神”予以寫作時,能在思維導圖助力下盡快建立完整的寫作框架[4]。

(三)豐富讀寫結合教學活動

針對寫作教學中關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豐富的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所謂寫作,指的是學生將對既有知識的感悟以及所見所想,以文字形式呈現在文章中,這就需要學生不僅僅要有卓越的寫作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在寫作教學中逐步擁有強烈的創作熱情。只要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且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從內心深處實現減負,否則單純從作業量方面予以縮減,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并且不容易形成明確的寫作動機。因此,讀寫結合活動應成為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重要應用途徑[5]。

以《哦,香雪》一文為例,該篇文章從火車開進臺兒溝,到姑娘喜迎火車、香雪渴望有鉛筆盒,再到換鉛筆盒、深夜歸來等情節,有序分析了現代文明在新社會的迸發與發展,且渴望擁有鉛筆盒還隱晦描寫了臺兒溝渴望脫貧的夙愿。此時,教師可根據該文章內容的深度學習,引導學生閱讀該小說作者其他作品,從中歸納其寫作特點,又或者閱讀同題材文章,便于在閱讀中增強個人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寫作過程中不斷加深情感表達體會。

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的相關書籍中,以“隨文標記”的形式進行標注,包括述說個人對某個詞句的感受,或是對某句話的不解、認可等,這種融合閱讀場景的教學方式,可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轉化到寫作興趣上。另一方面,教師可開辦“朗誦比賽”,在演講中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深入知曉他人看法,也能培養高中生的反思意識。通過朗誦活動,學生更期待將個人讀到的名言佳句記錄下來,以此延長記憶周期。長此以往,高中生將養成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即邊讀邊寫、邊寫邊想。教師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期間,應為其設置一定讀寫結合范圍,如“閱讀抒情文”“善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手法”等,諸如此類寫作手法以及閱讀界限的控制,可防止學生低效閱讀,也能有針對性地指引學生朝著讀寫能力自行提升的方向成長。所以,教師應重點發揮在寫作教學中的指導與提醒職能[6]。

(四)合理提問深化生本理念

高中生因其生活見聞有限,且所學知識存在局限性,在獨立面對寫作題目時難免出現“無處下筆”難題。若教師能在日常寫作教學中合理提問,既可深化生本理念,也能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思維體系,消解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的心理壓力。故此,寫作教學中要想滲透“雙減”政策中的生本教學理念與減負思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理應在教學活動中合理提問,以便學生在思考教師所提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增強思維能力,實現寫作靈感的有效激發。

如教學《荷塘月色》時,對于寫景作文的自主創作,為提高高中生寫作水平,教師可在該篇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回答,“荷塘月色的具體描繪在哪幾段中?”“夜深人靜觀月色的原因是什么?”“‘頗不寧靜在文中體現了什么情感?”在學生反復思考后將給出個人答案,就此積累寫景經驗。即寫景時,可以借助荷塘月色的“先寫荷塘,后述月色,再論荷塘四周”寫作順序描繪景色特征。在學生思考問題過程中,自然可以得到更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有利于減輕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負擔。與傳統教學中教師緊密布置課堂學習任務的形式比較,顯然學生的學習快感有所增強,并且此種以提問與解答互動形式建立的課堂關系,可給予學生充分尊重。最主要的是學生可在解答問題行為中明晰寫作思路,之后教師為學生安排寫景作文課程時,其接受度也能隨之提高。在“雙減”政策中,學生課堂地位的改變也是自主學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想提高高中生自主學習效率,就要從自主學習動機方面提升其課堂地位,給予其思維自由與創作自由。同時,此種以自主學習為寫作教學目的的教學方式,學生也能更全面地看待寫作內容,不易出現雷同作文,并在教師干預指導下創作出更多充滿新意且立意正確的作文[7]。

(五)課外拓展性素材積累

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學生進行自主寫作的主要支撐,若學生所掌握的素材較少,則容易對寫作產生恐懼感與擔憂。對此,教師應借用課外閱讀等方式,促進學生素材的拓展性積累,進而實現素材的“活學活用”,既能減輕學生在寫作中的壓力,又能提升寫作質量。

如教師在《詩經·周南》一文的教學中,除了要保證學生對該篇詩文內容進行深刻理解,還要初步了解《詩經》的歷史背景及其他詩句,這樣才能在后續寫作中善于運用《詩經》中的佳句表達個人情感??紤]到高中生在《詩經》等典籍著作的文字閱讀中容易產生負擔感,并且整體閱讀難度較大,也為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將課下閱讀文字版著作轉變為觀看經典節目。因大多數高中生在“看電視”行為與“看書”行為對比中,前者愉悅度更高。所以,教師可推薦學生課下觀看《典籍里的中國——詩經》后記錄對詩經文化魅力的感受后,又在“本草綱目”篇章了解了醫者李時珍的行醫著書經歷,進而將“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作為日常寫作中表達堅定決心的“素材”,這些觀看后所思所想以及所記憶的名句,都可成為自主寫作素材,由此實現有效教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既能釋放高中生寫作壓力、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又能提升核心素養,以此提高寫作教學質量。針對時下寫作教學環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語文教師需從趣味性寫作情境、思維導圖應用,以及讀寫結合活動、課堂提問、拓展性素材積累等方面予以優化,在保證學生寫作教學質量的同時,亦能貼合“雙減”政策的減負理念,實現其良性成長。

參考文獻

[1]鄭思昊,傅子岳,施澤鳴,等.“雙減”政策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素質培養的調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1):73-75.

[2]張曉卷,夏宏偉.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周刊,2022(35):112-114.

[3]李陽.借助群文閱讀,感知立體杜甫:雙減背景下高中語文“強課提質”策略[J].語文天地,2022((8):64-65.

[4]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熱依木.“雙減”背景下高中語文拓展學習現狀調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22.

[5]張玉,張靜.論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7):45-46.

[6]肖培東.守與變:“雙減”政策下語文教學的反觀與回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35):9-13.

[7]馬俊萍.深入分析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7):125-126.

猜你喜歡
自主學習能力寫作教學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民族預科生寫作教學的對策探究
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探析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積累,為學生寫作增光添彩
架設作文橋梁,探尋寫作源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