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析

2023-07-26 03:46陳建新
高考·下 2023年2期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學科素養培養策略

陳建新

摘 要: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基本知識,理解科學家在學習過程中所持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高中生物教學是實施學科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文章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優化策略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望能夠提升廣大高中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學科素養;培養策略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熟練的技術,還要有全面的高素質。學校作為教育和教學的主要陣地,承擔著培養人才的任務,學生在學校中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基本品格和主要能力,從而使他們終身受益。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在將來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發揮自己價值,從而實現人生目標。生物學科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其核心素養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概念及理論基礎

(一)概念界定

1.學科核心素養

新的課程標準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指導,以學科的性質為基礎,對基本知識進行提煉,明確了每一門課程都要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基本品格和價值觀。學生的核心能力是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主要方面,需要堅持并將其具體運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

2.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質是現代公民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在初等教育中,從生物學的思想、行為等方面進行滲透,逐漸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

“生命觀念”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本質特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即是指學生能夠從生物學的視角發現、認識、理解、探討存在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特性等。

“科學思維”是指歸納、推理、建模、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要求學生首先要尊重事實與證據,具有嚴謹、務實的求知精神,用正確的科學思考方法去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對生物學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論證??茖W思考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師應該將科學思維與其他學科相結合[1]。

“科學探究”是建立在科學思考基礎上的,是科學思維的全面體現,是科學思維綜合運用的結果。這種能力是指學生能通過認真的觀察、提問、推理、設計、實施、交流,將生物學中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茖W探究素質的形成表明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使學生理解生物問題,就應該逐漸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并相應具備團隊精神、敢于創造精神等素質。

“社會責任”是生物學科教學價值的體現,它要求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對自己和社會的事情進行探討,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理的解釋,做出合理的判斷,解決好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二)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能動性,以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學生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學會用現有的學習經驗處理、解決遇到的學習困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需要學生親身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在參與中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從而“生長”出新的知識。所以,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形成相應的思維模式。

本文根據建構主義的基本原理,即融合拋錨式教學、支架式教學、隨機式教學和認知式教學法。第一,融合拋錨式教學又被稱作“事例式”或“問題式”,是通過創設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板^”指的是學生在實際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即通過向學生展示和創造特定的環境,創造學生學習的環境,促使學生在知識的構建中成長,并延伸出其他的綜合能力。第二種是“托架”,即教師要構建一個學生能夠理解并能夠舉一反三的知識框架。在知識框架的步步解析下,形成完整的學習思維。第三種是“隨機通達”,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視角、不同目標,在不同時間對學生進行多次教學,使他們能夠從多個層面、多層面地去認識和了解同樣的問題。第四種是“認知學徒”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涉及實際操作與實踐的知識。教師要向學生演示,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模仿,使他們對這些知識有一定認知,逐漸掌握所學知識。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羅杰斯是人文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他提出了有意義的自由學習,即學習是一個將不同的體驗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知識,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態度、個性,從而達到個性教育和價值觀念的形成[2]。

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在具體的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充分展現才能。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針對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改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尤為重要,公平,平等的教學觀念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為人師表的根本。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自由地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制訂自己的計劃和選擇,從而積累知識。

3.STSE教育理論

STSE教育理論是融合科技、社會、環境于一體,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性能力為目的?,F代生活以科技、社會以及環境為主要要素,將三者融合為一體,對學生進行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只有關注社會發展、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才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從而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將STSE教育理論融入生物學科的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豐富社會經驗,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應堅持的原則

(一)生命性原則

生物學科的知識都是圍繞“生命”進行的,其中的生態平衡內容、細胞組織多樣性等知識都是對生命性的直觀體現。學習生物知識,發展核心素養,學生首要的就是尊重生命,以生命個體的差異性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以此激勵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3]。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資源,豐富學生對客觀社會的認知。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本質,讓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學會思考。

(二)科學性原則

生物學是一門以科學為基礎的學科。高中生物學是農業、醫藥、環境等相關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大量的理論知識,也包括對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科學認識、重視事實、注重證據、注重實踐、注重發現問題、重視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探究性原則

生物學科的發展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量化,要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探究性就是對生物知識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就是解惑的過程。通過多種方法,如調查、實驗、課外活動等,對生物知識進行學習。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就能夠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環境中掌握知識。

(四)生活性原則

當前的教育教學都倡導將知識與生活內容相融合。這樣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生活化,有利于教師通過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生物知識。例如,有關“生態平衡”的相關知識學習,單靠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只能領會其表面知識,卻無法深入了解自然生態的真實情況,體會不到生態平衡對世界的重要性。因此,核心素養背景下,生物學必須圍繞生活性來進行,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將生物知識與具體生活相融合,掌握學以致用的能力。

(五)關聯性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茖W思考是發展科學探索的基礎,科學探索是綜合運用科學思考和其他素質的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在聯系和融合性,使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從而使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發揮作用。

(六)發展性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明確了其教育價值,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在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從而對今后的發展發揮作用。因此,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把發展性的思想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使學生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發展科學思維,逐漸形成其主要的能力和素質。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一)培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面臨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實踐與教學科研過程中,對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大多數生物教學課堂都做了相應調整。

第一,從學生視角出發,改變和充實自己的學習理念。通過教學和調研發現,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更強,他們覺得生物知識簡單、容易掌握,因而在測驗中能獲得高分。然而,學習的目標并不只是為了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而是增強自身的學識,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個人價值。高中生的學習思維還不成熟,教師需要多加引導,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選取適合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理念。高中生的自主性比較差,根據對生命理念素養的調查,發現學生掌握生物學概念和規律的主要渠道是由教師授課,而從其他途徑獲得知識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差,這導致學生對生物學認識受到一定影響,還因此缺乏分類、歸納知識的能力,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角度來看,高中生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大部分會選擇尋求教師及他人的幫助。尤其在生物教學的課堂上,一旦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必然會表現出探究興趣,這個時候教師要格外地關注,既要給予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也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惑,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看,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弱,覺得目前的重點是學習知識。他們不了解的是,科學研究與學習知識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都是高中生應該具備的能力,在掌握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的執著和探究精神就是科學研究的體現。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教師要明確這一項內容,并滲透給學生。

第二,從教師的視角看,一線教師雖然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很好的認識,但是因為教學安排等因素,無法做到全面地實施核心素養教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既要認識到素質的重要性,又要教育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要善于利用教學手段,平衡教學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同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需要教師進行大量實踐教學活動,并對學生進行評估,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標準要求。

第三,從學校的觀點來看,由于升學的壓力以及高考體制的制約,學校更在乎升學率。在生物學科方面,由于課時較少,教學資源較少,導致沒有時間進行實驗和其他教學活動。學校對生物學科教師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提供培訓指導、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學校的支持力度不夠,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難以提高[4]。

(二)解決培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面臨問題的建議

從上述問題出發,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建議:第一,高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和“三觀”樹立的關鍵時期,高中教學不僅要使他們掌握系統的知識,還要使他們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基本的品格和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心理、情緒等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樹立多維性的學習理念,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主題班會、講座報告等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自主意識,給學生充足的成長空間。既要避免強硬灌輸式教育,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在生物課堂上開展思維式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追求。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共同的學習目標,才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第二,生物科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在國家政治、社會經濟、人民生活中都有應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可持續發展是構建良好生態環境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科教育也要從這一理論出發,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態平衡、綠色環保等理念貫徹到教學中。結合生物學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提供最佳教學環境。學生也要主動承擔起保護生態發展的重任,從我做起,學習生物知識,為祖國的綠色發展做貢獻,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

第三,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終身學習的職業道德精神。在生物學科的知識海洋中不斷探索新的內容,為教學提供豐富資源。積極參與教學培訓,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自身學識,拓寬眼界。在校期間要吸取優秀教師的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第四,教育觀念和教學資源對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訂教學計劃、教學建議和教學評價。學校要完善教學設備等基礎設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基本條件。另外,在重視學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教師的培養與考核,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師資培養,通過專家講座、教學研討、外出學習、技術培訓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并定期考核,以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優化策略

(一)充分利用“自主學案”

筆者從自身多年教學實踐出發,對生物學科的一些常見教學方式有初步的認識,認為“自主學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根據課程的核心思想,對學情進行分析,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設計出有效的課前預習活動。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案,可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實現自我成長。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改善后續的教學計劃。通過學案,教師也能夠達成這一目標,提升教學

效果。

(二)滲透STEM教育理念

STEM教育是一種將多種內容融合為一體的教育,它是美國為了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要使其未來的發展能夠適應社會。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可以將STEM的教學理念與學科緊密結合,滲透相關領域的知識,豐富生物教學具體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在融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個體差異的變化,制訂差異性的教學計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

幫助。

(三)以大概念教學為主線

生物學大概念是生物科學的核心,是生物學思想、原理和規律的綜合概括,是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依據。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方案,以“大”為主線,從多個角度闡述了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包括結構和功能觀、進化適應觀、穩態和平衡觀,并在“大”的基礎上細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以“大”為基本目標,以“大”為中心,根據“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總”的教學次序,使學生在建立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進而發展生命觀念與科學思維素養。

(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要遵守一定的情景化教學原則。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注重對教學環境的創造,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利用信息技術來改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空間。

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拓展學習渠道,豐富學習內容;可以根據微課內容調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調查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意向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可以以社會環境為背景,借助學科知識解決社會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些有利于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養成。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程度,結合高中生的學習需求,構建高效生物課堂。在生物課堂上通過適當的問題引導,創設優質的教學情境。知識的構建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將思維提升至“最近發展區域”的層次,有助于學生科學學習觀念的養成。

(五)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當前我國高中生物課程存在課時少、任務重、考試壓力大等問題,所以,目前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但在形式上可以創新,目的是滿足新課標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實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生物科學史”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親身經歷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和科學史的發展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科學思考和科學探索的認識。

另外,項目式教學、任務式教學以及探究合作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同樣有助于教師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方便對學生進行引導,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引。如此,既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符合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六)開展實驗探究與實踐活動

提升生物課堂的有效性,還需要結合實踐教學活動,通過開展實踐研究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高中生物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資源,設計有趣的生物課堂實踐活動,給學生以實踐探索的機會,讓他們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體驗生物教學的實踐性[5]。

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F有的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進行實物觀察、模型構建、調查統計、實地考察等,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得到拓展,提高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動手、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的素質,促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結束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技巧等,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相應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自主學案”、滲透STEM教育理念、以大概念教學為主線,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開展實驗探究、參與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包曉霞.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J].新智慧,2020(25):118-119.

[2]溫春燕.淺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素養[J].讀寫算,2019(35):62-63.

[3]孫寶.信息化視野下高中生物教學的路徑探索[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1-23.

[4]賽亞莉.例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J].讀寫算,2019(3):186-187.

[5]何小彬.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中華辭賦,2018(11):170-171.

猜你喜歡
高中生物教學學科素養培養策略
從歷史文物古跡到架構學科活動的探討
教師學科素養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探究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學科素養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