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傾聽效果課例探究

2023-07-28 02:21許天賜高翔
小學科學 2023年18期
關鍵詞:課堂觀察小學科學

許天賜 高翔

〔摘? ? 要〕? 學生在課堂上存在傾聽效果不佳的問題??刹捎谜{查問卷的方式,了解班級學生的傾聽情況,圍繞主題確定方案,設計教學并進行課堂實踐,以課堂觀察的方法開展課例探究,檢驗效果,查明原因。結合第一輪研究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進行第二輪的課堂實踐,進而梳理總結改善學生不良傾聽習慣的有效應對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傾聽效果;課堂觀察;課例探究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8-0010-05

一、探究背景

新接手了五年級學生,我總感覺他們的傾聽習慣不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不會傾聽,表現為不能認真地聽完同學發言,無法針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評價或提出中肯的建議;不想傾聽,以自我為中心,總是“我來,我來……”,隨意打斷同學的發言;不能傾聽,班級傾聽環境嘈雜。

為了解學生為什么不會傾聽,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傾聽習慣出現問題,筆者設計了小學生傾聽習慣調查問卷,對執教的五年級4個班18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

從調查的結果看,在科學課中,學生普遍存在不良傾聽行為,而且情況還比較嚴重:33%的學生偶爾會開小差,7%的學生很少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要求時,有33%的學生沒有認真聽,急著動手實驗或做小動作;匯報交流時,有44%的學生沒有認真傾聽,繼續思考自己的實驗單或填寫自己的實驗記錄,有24%的學生會打斷同學的發言,直接指出其錯誤。

從調查的結果分析,57%的學生認為,自己認真聽的主要原因是會得到表揚或獎勵;60%的學生認為,不專心聽教師講課的主要原因,是班級紀律不好或管不住自己;54%的學生認為,有時不認真聽同學發言的原因,是其表達不清楚或發言的聲音太小。

二、確定方案

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了研究,發現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一連串的數字告訴我們,人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不良的傾聽行為不僅使教師在組織教學上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更為嚴重的是,課堂深度無法挖掘,直接導致課堂的膚淺與低效。課堂上出現學生不會傾聽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必須予以重視并想辦法解決。

(一)主題與課例選擇

為了解科學課中學生不良傾聽習慣造成的課堂教學的低效問題,我決定以“科學課中學生的傾聽效果研究”為主題,開展課例探究。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電磁鐵》是一節典型的實驗教學課,教學時既有教師的演示,又有學生的自主探究,環節清晰,關聯性強,對于師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適合作為探究課例。

(二)課堂觀察方法設計

課例探究強調課堂觀察,通過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用具體的證據和事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能夠有針對性地診斷課堂教學效果,分析比較深入。因此,我決定利用課堂觀察手段來檢測學生課堂傾聽的情況,尋找改進的策略和方法。

1.設計傾聽專項課堂觀察維度

根據探究的主題,筆者與工作室成員交流討論,制定以下幾個觀察維度。

情境創設的效度:有效情境產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能發揮學生主動性,自主建構知識,完成學習目標。

教師講授行為與學生傾聽效果:學生實驗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對于實驗課是很重要的。學生的規范操作需要教師有效講授指導,因此教師講授行為也作為一個觀察維度。

學生學習投入狀態:直接觀察學生在做對比實驗過程中的學習投入狀態,能較好地了解學生的傾聽情況。

教師回應學生方式:調查發現,一半以上學生認為自己認真聽的主要原因是會得到表揚或獎勵,因此課堂上觀察教師的回應方式是必要的。

師生對話深度:傾聽效果好壞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有沒有參與,通過觀察師生對話深度,可以了解學生思維參與情況。

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借助前測后測,可以較客觀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目標完成情況。

通過綜合分析這幾個維度,可以互相印證,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課堂傾聽效果,分析影響傾聽效率的因素,進而提出改進策略與措施。

2.觀察者設計相應維度的觀察量表

與傳統的聽評課不同的是,進入現場的課堂觀察需要運用預先設計好的工具,有針對性地記錄。觀察者要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前了解執教班級的學情,選擇相應的觀察維度,設計好相應的觀察量表。

三、教學設計

本課的主要教學環節是電磁起重機視頻導入,引出電磁鐵,讓學生認識電磁鐵的構造,學會制作電磁鐵,并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結合課堂觀察維度,在導入環節重點觀察情境創設效度。制作電磁鐵是后面探究影響因素的基礎,需要教師精心指導,重點觀察教師的指導行為;探究電磁鐵影響因素是本課重點活動,重點觀察學生的投入狀態、教師回應學生方式、對話深度。進行前后測,了解學生學習目標完成情況。

四、課堂實踐,檢驗效果

創設情境導入—演示教學,認識電磁鐵構造—制作電磁鐵—講解注意事項—研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匯報交流……很快一節課就過去了。

觀察者根據課前設計的傾聽觀察維度和課堂觀察量表,做好課堂觀察記錄,并依據量表記錄的信息,簡要報告觀察結果。

(一)觀察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情境創設有效性從情境呈現形式、創設情境所用的時間、情境能否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保持關注、師生能否充分利用情境完成學習目標等四個方面進行觀察。觀察的結果見表1。

本環節以視頻和演示實驗導入,用時3分鐘,時間安排比較合理。學生的表情興奮,大部分學生的眼睛都注視著屏幕和教師,只有后排的兩個學生在做小動作,總體參與度高。說明以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導入,并通過教師直觀演示電磁鐵模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電磁鐵奧秘的熱情。但由于演示的材料太小,影響后排學生的傾聽。情境維持學生探究熱情的時間不長。

(二)教師講授行為與學生傾聽效果的關系

教師行為主要從內容的呈現方式、指令要求是否清楚、器材提供的次序、所花時間進行觀察;學生傾聽效果從學生是否專注、是否正確操作、本環節所花的時間、全班各組實驗完成情況等五方面進行觀察。

從觀察的結果看,全班12小組,有11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第6小組未成功完成電磁鐵的制作。各組吸取大頭針的數量不同,有2個小組僅吸取1~2枚大頭針。電磁鐵磁力弱,有一種原因是學生線圈纏繞的方式有重疊,不均勻?!爸谱饕蟆焙汀皽剀疤崾尽?,教師是通過課件呈現的,學生有專注地看要求,但觀察到:有2個小組學生頭尾不會打結;2個小組電磁鐵長時間接通電源。從學生不正確的操作中可以看出,學生沒有真正聽明白、聽清楚教師提出的要求。這說明教師的講授行為需要進一步優化。

另一位觀察者主要觀察教師提醒實驗注意事項時的傾聽效果。針對“研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因素”環節,從提醒的內容類型、提醒的方式、提醒的時間控制、提醒的內容數量、提醒的方法和提醒的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分析。為了方便記錄,設計了提醒系統分析框架與編碼表,見表2。

觀察結果見表3。教師出示了4條注意事項,其中1條是實驗安全事項,3條是關于實驗的科學性。教師以課件文字的形式出示,提醒的時間控制在2分鐘之內。教師的提醒主要是提出操作要求,沒有講解原因。2個小組長時間接通電路,有1個小組3個電池電極接錯,還出現了實驗數據不準確的現象,得不出實驗結論。觀察結果說明,實驗前注意事項的提醒效果不明顯,需要進行改進。

(三)學生學習投入狀態

以“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因素的活動”為觀察點,主要是從“提出問題”“做出假設”等7個方面觀察學生學習投入狀態,觀察結果見表4。

觀察的對象是第12小組4名學生。12組2號學生在“提出問題”環節做小動作,擺弄實驗器材?!靶〗M討論設計實驗方案”環節,12組2名學生在進行與任務無關的閑聊?!皩W生實驗”環節,在動手操作時,12組的2號學生侵擾其他學生,搶著操作?!皩W生匯報實驗結果”環節,4名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學習。說明學生在小組討論和小組實驗環節比較容易出現非投入學習行為。

(四)教師回應學生方式和態度

教師回應學生回答分析,包括對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采取的回應方式和回應態度,可以了解教師反饋性回應的情況。本次觀察主要是對“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變化”這個大環節進行記錄。觀察結果見表5。

本環節共提出22個問題,教師的言語回應占68%,非言語回應占32%;肯定回應占64%,否定回應占9%,無回應占27%。教師回應學生回答的方式主要是言語回應,回應的態度也是以肯定為主。從數據上發現,教師無回應的比例太高,肯定的言語回應比例也偏低。說明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不夠在意并傾聽學生的回答,也沒有及時給以反饋。

(五)師生對話深度

對話深度,是指教師采用追問的形式連續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具有相關性且難度與深度層級遞進。本次觀察主要是對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變化這個大環節進行對話深度記錄。觀察者需要簡要記錄教師的問題和學生回答,觀察結果見表6。

本環節共有16次對話,深度二級對話有6次,比例是38%,深度一級對話有10次,比例是62%,沒有出現深度三級及以上的對話。深度對話的基礎是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參與交流的欲望強烈。但在本環節,師生對話以淺層次的對話為主,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深度二級對話主要出現在對電磁鐵磁力大小變化因素做出假設和匯報設計實驗方案時,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主動提問質疑的學生少,說明學生思維參與的程度不高??傮w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傾聽交流還處在較低水平。

(六)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

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從學生實驗記錄單和課后測試進行觀察。從收上來的12份學生小組實驗記錄單上看:11個小組能按要求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并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1個小組沒有記錄實驗數據;2個小組的實驗數據偏差比較大,實驗結論不準確。知識目標的完成情況不是很理想。

組織全班進行課后筆試測驗,包含2個題目。第一題全班47人有41人答對,說明通過親手制作電磁鐵,大部分學生掌握了電磁鐵的基本性質;第二題是實驗探究題,學生答題情況不理想,47人只有18人全部答對。學生對電磁鐵各部分的專有名稱沒有掌握,如線圈匝數寫成鐵絲圈數、導線多少、鐵芯圈數,還有學生對于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還比較薄弱。專用名詞和新方法的學習效果不理想,說明學生不懂得在重點和難點的地方認真傾聽并記憶。

五、探究結論

本次課堂實踐活動,從教師講授行為、學生投入狀態、教師的回應方式和態度、對話深度及教學目標完成等定量觀察的結果看,學生的課堂傾聽效果不理想。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上課表現和傾聽習慣調查的結果,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一)教學行為與傾聽效果相關

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回應方式及態度會影響學生的傾聽效果。通過創設電磁起重機移動鋼圈的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課件文字提醒實驗注意事項,雖然節約了時間,表面上看,學生好像在專心地聽,但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發現,提醒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在匯報自制的電磁鐵能吸起的大頭針數時,由于教師沒有強調收好材料,所以匯報時,有些學生還在玩電磁鐵。在交流實驗方案環節,教師對學生傾聽的要求和引導不足,導致交流效果不佳。

(二)學生思維品質影響傾聽效果

課堂上熱熱鬧鬧,表面上學生是在動手操作,但從對話深度及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學生思維的參與度不高。課前應創設真實的情境,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實驗,在動手操作中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課堂傾聽效果才能好。

(三)課堂傾聽環境影響傾聽效果

學生發言的聲音不夠響亮、表述得不夠清楚等情況,造成班級傾聽環境不佳。主要原因是:小學生喜歡擺弄實驗器材;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較弱,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表現欲極強,喜歡發言,不懂得傾聽;在教學中,缺乏有效的傾聽習慣訓練和方法引導;科學課堂的評價機制未見成效。

六、改進建議與教學效果

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傾聽的效果,可以對原有的教學方案做一些調整。具體的建議如下。

(一)改進教學行為

改進實驗材料,用漆包線代替普通的導線,既能解決普通導線纏繞容易松散、導線長纏繞浪費時間的問題,制作的電磁鐵磁力也更大,提高學生制作電磁鐵的成功率。巧用信息技術,電磁起重機的模型演示可以借助展臺投影。制作電磁鐵的要求,不僅要通過課件出示,還應實物演示,要考慮所有學生是否看得清楚,可以把關鍵操作拍成微視頻。通過關注實驗教學的細節,提高課堂組織的效率,進而提高學生傾聽的效果。

(二)完善教學設計

原來的設計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學生學習比較被動??梢栽趯氕h節,創設一個驅動性問題:怎樣制作一個磁力更強的電磁鐵?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了解電磁鐵的結構,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學生利用材料設計磁力更強的電磁鐵,并動手實踐。學生展示小組的作品,并分享在實驗過程中的成功收獲與失敗教訓。

(三)優化過程評價

在第二輪教學前,和學生約定上課傾聽的要求,并說明課堂傾聽評價的要求和做法,對上課中獲得較高積分的小組和個人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如小禮品等)。教師應更關注對學生的傾聽,及時評價和反饋,可以是針對內容,也可以針對傾聽行為。如“你能對前面同學的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可見剛才你不僅仔細聽取了他人的觀點,而且在聽的同時進行了思考,非常感謝你?!边@樣既肯定了認真傾聽的學生,又將怎樣才是傾聽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小組里學會互相交流和傾聽。如制作電磁鐵、設計探究方案、實驗探究環節,教師應及時下到小組中巡視指導,發現不良傾聽行為及時制止,表揚傾聽做得好的小組,并指導小組長做好評價工作。

針對第一輪實踐活動出現的問題和提出的改進建議,科學備課組在平行班五年1班開展了第二輪實踐活動。采用的觀察方法同第一輪實踐活動,而第二輪的教學效果比第一輪好很多。下面結合兩次觀察數據,主要從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第二輪教學也進行了前測和后測,題目同第一輪教學。對比實驗設計的掌握情況,第一輪教學,五2班47人,前測(15人達標)和后測(18人達標)對比發現,通過教學只新增6%的學生把對比實驗的方法遷移到新的情境。第二輪教學,五1班48人,前測(20人達標)和后測(31人達標)對比發現,通過教學,新增23%的學生能把對比實驗的方法遷移到新的情境。通過數據可以看出,第二輪教學的教學目標完成度高。在實驗教學中,通過改進教學行為,完善教學設計,優化過程評價,可以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傾聽品質,提高傾聽效果。

七、應對策略

培養學生有效傾聽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查找資料和思考,我制定了以下行動策略,并準備在課堂上堅持實施。

(一)制定班級傾聽規則

結合傾聽要求,寫成口訣,朗朗上口。如《傾聽要求口訣》:別人發言要傾聽,挺直腰桿手放平。眼睛注視發言人,專心聽清每句話。邊聽邊思及時記,他人觀點試歸納??捶ㄒ恢滦c頭,意見不同我不吵。耐心聽完再發言,尊重他人好品德。

(二)做好課堂傾聽評價

根據班級傾聽規則,制定小組課堂傾聽習慣評價表,分為師評和生評。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好的傾聽行為進行表揚,糾正不當的傾聽行為。生評主要由小組長對組員的傾聽行為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樹立榜樣,提高學生的傾聽興趣,強化好的傾聽行為。

(三)優化實驗教學過程

優化實驗教學,改善傾聽環境。教師要關注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根據教學改進實驗器材,關注實驗器材的呈現次序,做好實驗前注意事項的提醒。

(四)有效傾聽反饋引領

傾聽是教師獲取學生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教師對學生反饋引領的基礎。反饋性回應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體會受到尊重的滿足感,同時促進學生在科學中進行思考,形成多級互動對話,進而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的傾聽反饋是對學生傾聽行為的一種示范,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言語回應,減少無回應行為。

參考文獻

[1]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課堂觀察小學科學
高職教學“課堂觀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數學“課堂觀察”教學有效性初探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教師提問有效性的課堂觀察探析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觀察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