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視角下的信息科技教學設計

2023-07-28 02:21王斌峰
小學科學 2023年18期
關鍵詞:信息科技跨學科教學設計

王斌峰

〔摘? ? 要〕? 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是時代新人必備的一種素養,也是新課標對信息科技學科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鑒于此,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應通過設計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學習任務、課后作業等策略,促進信息科技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據此發展、提升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 信息科技;跨學科;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8-0015-03

2022年版《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提出跨學科主題,旨在引領學生跨學科運用信息科技,以此促進學生信息意識、計算思維、信息社會責任以及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等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在跨學科視角下,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目標、課堂學習任務以及課后作業練習等內容,進行融合式設計,將信息科技學科知識與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各門學科知識,巧妙、恰當地融合在一起,以此豐富信息科技學科教學內容、創新信息科技學科教學形式、提升信息科技學科教學效益。

一、設計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教師教的目標,即教師以各種教學任務為抓手,以各種教學評價為推手,在課堂上應該完成的目標;其二是學生學的目標,即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分享交流等活動,應該實現的學習目標。因此,在設計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從“教”與“學”兩個不同的視角設計。

(一)從教師教的視角設計

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首先必須明確自己應教會學生什么,應發展學生的哪些能力,應以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這一切正就是教師教的目標。在跨學科視角下,教師應從教的視角設計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

以“漫游因特網”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從教的視角設計了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能夠教會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從因特網中檢索相關資料,如了解作者生平、文章創作背景,搜集、整理數學文化知識等;能夠培養學生通過因特網查閱、搜集、整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學習資料的能力;采取先學后教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些與因特網相關的法律知識,引領、指導學生文明上網,遠離網絡犯罪。

顯而易見,當教師從教的視角設計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時,不僅要緊扣信息科技課程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還應找準教學內容與其他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并以這些聯系為紐帶,設計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

(二)從學生學的視角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也必須從學生學的視角考慮,即學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學會哪些知識、發展哪些能力、塑造哪些品格……毋庸置疑,從學生學的視角制定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

以“設置段落格式”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從學生學的視角設計了這樣一些學科融合式教學目標:學生能夠自主輸入,或從互聯網中復制一個中文故事或英文故事,根據故事內容、情節,準確、合理地劃分故事的段落,并能夠根據版面設計要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段落對齊、段落縮進、項目符號以及行間距等段落格式;學生能夠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對段落的格式進行設置,以此提升學生的信息科技應用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能夠按要求設置中文文本、英文文本的段落格式。

上述三項教學目標,不僅緊扣教材教學內容,而且與學生的實際學情、認知水平相符。另外,三項目標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符合知識習得規律。在三個教學目標中,教師也融入了語文、英語等學科知識。

二、設計學科融合式學習任務

主題鮮明、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學習任務,是教學目標的載體,是學生習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基本途徑。依據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可將學習任務分為自主探究任務、合作學習任務。在跨學科視角下,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學科融合式自主探究任務與合作學習任務。

(一)設計學科融合式自主探究任務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不僅要引領學生深度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還要指導學生理解、掌握、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學科融合視角下,教師應設計一些學科融合式自主探究任務,以此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說,在指導學生學習“文字處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無須詳細地講解文字的輸入方法、文字格式的設置方法、段落格式的設置方法以及版面的設計方法等,而是設計一些跨學科自主探究活動,如要求學生自選主題,設計一張主題鮮明、布局美觀、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電腦小報。有學生以“秋天”為主題,搜集了一些描寫秋天的詩詞、美文,展現秋景的照片、美圖等,之后,利用文字處理軟件,制作了一張電腦小報。學生在自主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怎樣插入圖片?如何設置圖片的格式?……為了讓學生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克服各種困難,教師可告訴他們一些解決辦法,如可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輸入“百度”搜索欄中,搜索解決該問題的方法。

在完成上述自主探究任務的過程中,盡管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困難,但是,因為學生卓有成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所以這些問題并沒有成為學生習得文字處理知識、提升文字處理能力的障礙,相反,還成為學生學習這些信息科技知識的鋪路石。與此同時,自主探究式學習任務在培養、發展、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也有顯著的作用。

(二)設計學科融合式合作學習任務

合作學習也是學生探究新知、發展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跨學科視角下,教師可圍繞教材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學情,基于學生發展需求,精心設計一些跨學科合作學習任務,并以學習任務為抓手,培養、發展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信息科技運用能力。

比如說,在學習“視頻編輯軟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設計了一項學科融合式合作學習任務,即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拍攝、編輯一段關于科學小實驗的微視頻。從科學實驗主題的選擇到科學實驗步驟的設計,從科學實驗現象的觀察到科學實驗的操作,從視頻拍攝腳本的設計到視頻內容的錄制,從視頻素材的編輯到視頻文字的添加……所有這些學習任務,如果讓某一個學生獨自完成,往往比較費時費力,但是,如果將這些學習任務進行分解,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那么,就會比較輕松省力。如在一個小組內,讓幾名學生負責操作實驗,讓另外幾名學生負責錄制視頻等。

在上面的合作學習任務中,教師將科學知識與信息科技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微視頻錄制、編輯技術的同時,能夠深入、細致地探究科學知識。另外,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彼此交流、共同進步。

三、設計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運用相關知識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學科融合視角下,本著為學生創造課后運用信息科技知識機會的目的,教師可設計一些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教師應分層、分類設計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

(一)分層設計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

由于不同的學生在認知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即便他們是在同一位教師的引領下學習同樣的信息科技知識,往往也會出現一定的差距。而這些差距又會讓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發展需求。鑒于此,教師應基于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分層設計一些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

例如,在學習“PPT演示文稿”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通過課堂達標練習,對學生理解、掌握、運用“新建幻燈片”“插入文字”“插入圖片”“嵌入音樂”“嵌入視頻”“設置幻燈片動態效果”等相關知識的情況,進行了檢測、了解。檢測結果表明:A層次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靈活運用這些關于“PPT演示文稿”的知識;B層次的學生對“嵌入音樂”“嵌入視頻”“設置幻燈片動態效果”等知識掌握得仍然不太牢固、運用得仍然不夠熟練。A層次的學生產生了聯系實際生活運用這些信息科技知識的發展需求;B層次的學生產生了進一步理解、掌握“嵌入音樂”“嵌入視頻”“設置幻燈片動態效果”等信息科技知識的發展需求?;诓煌瑢哟螌W生的不同發展需求,教師分層設計了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要求A層次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本書,并圍繞該書內容,寫一篇好書推薦的演講稿,然后,圍繞演講稿的內容,制作一個PPT背景。該PPT背景,應圖文并茂,且配有與演講內容相符的背景音樂。要求B層次學生,自選PPT演示文稿主題,如關于數學文化的演示文稿,或關于科學常識的演示文稿,或關于地理人文的演示文稿等,并嘗試在該PPT演示文稿中“嵌入音樂、視頻”,以及“合理、美觀地設置幻燈片的動態效果”等。

因為教師分層設計的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所以學生完成此類作業的積極性比較高,興趣比較濃厚。這些分層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還能夠促進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能力的發展。

(二)分類設計學科融合式課后作業

依據作業不同的功能,可將作業分為知識鞏固類、能力發展類等,也可將其分為課前預習類、課后復習類等。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后作業在發展、提升學生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教師應分類設計融合式課后作業。

以“Excel表格”為例,在課前,教師可設計一項調查類作業,讓學生調查自己家庭每個月的用水、用電情況,并做好詳細記錄。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前調查、搜集的數據,設計、制作一張統計表。在課后,教師設計了一項課后學科融合式作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堅持每天認真觀察該植物的生長狀況,并以Excel表格的形式,將該植物的生長狀況記錄下來。最后,圍繞統計結果,繪制一張Excel統計表。

在上面的課前調查類作業中,教師將信息科技知識與數學統計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此項調查類作業為學生在課中深入、扎實地學習表格制作、數據統計等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課后學科融合式作業中,教師將科學知識與信息科技融合在一起。

綜上所述,在學科融合視角下,教師應以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和課后作業為銜接點,將信息科技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巧妙、恰當地融合在一起。如此,信息科技學科的教學內容會變得更加豐富,學生跨學科運用信息科技知識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韓潔.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小學生(中旬刊),2022(12):58-60.

[2]石永紅.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31):61-64.

[3]吳帆.新課標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中小學電教,2022(11):28-30.

[4]李永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J].知識文庫,2022(21):55-57.

猜你喜歡
信息科技跨學科教學設計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