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OC混合模式視角下的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研究

2023-07-30 20:05畢曉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混合模式信息科技

畢曉

【摘 要】SPOC是集碎片化、整合化、移動化和情境化為一體的“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混合模式,在新課改和后疫情時代,其以強大的優勢出現在大眾視野并且逐步被廣泛接受。本文主要介紹了SPOC混合模式的概念、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中實施SPOC混合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SPOC 混合模式 信息科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后疫情時代信息科技的推動,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逐步形成了“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作為新模式的前沿,對我國基礎教育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基于SPOC混合模式的課堂實踐研究已經成為大多數教師課堂研究的方向。

一、基于SPOC混合模式的概念

SPOC,這個概念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怂菇淌谧钤缣岢龊褪褂玫?。在我國,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翁愷老師在2014年9月開始采用SPOC教學模式來輔助課程教學。2014年12月,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姜杉、徐健老師講授了工程圖學課程,現場100多名在校學生和全國21個城市32所高校2500余名學生通過各自學校的視頻轉播在教室同步學習了該課程。清華大學MBA學院,進行了SPOC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突破保守教學模式,不斷追求創新,尋求最優化教學模式。當前,基于SPOC的混合模式是后疫情時代凸顯出來的新型教學方式,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各自的學科領域結合信息時代的應用程序、各大在線協作平臺,展開課堂實踐研究。SPOC混合模式的特點是碎片化、整合化、移動化和情境化。碎片化指的是可以將知識點進行線上(或者線下)模塊化分割;整合化指的是將碎片化的模塊知識結構化,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移動化指的是知識體系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即時獲??;情境化是為學生營造出適合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信息科技課堂教學實行SPOC混合模式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依據核心素養和學段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課程的知識體系,圍繞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條邏輯主線,設計義務教育全學段內容模塊,組織課程內容,體現循序漸進和螺旋式發展?!比绫?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新課改課程內容的更新,為SPOC混合模式的研究創造了條件。同時,在SPOC混合模式的背景下,學生需要在“即時課堂”利用與課程相關的信息科技手段進行信息科技學科的學習,結合SPOC混合模式的情境化,學生還可以進行跨學科主題的學習,在數字設備中進行情境體驗、探秘和模擬。

三、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實行SPOC混合模式的具體措施

(一)根據小學生學習需求和課改內容的具體情況,采用混合教學方式

信息科技課程核心素養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而小學階段的信息科技課程本身不僅要注重知識講解、操作技能應用,同時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提出了相應要求,要求學生個體對信息有敏感度并對信息價值有判斷力;能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進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過設計算法形成解決方案;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選用合適的數字設備、平臺和資源,有效管理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能在信息社會中培養文化修養、形成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段心理特征,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

以“算法”模塊為例,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處于從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對此,教師要注重具象內容和抽象內容的關系與平衡。例如,用學生熟悉的“韓信點兵” “雞兔同籠” “百錢百雞” “信息加密”等數學、信息科技學科的內容引入算法,通過“閱讀理解” “觀察實驗” “反復驗證”等線上碎片式教學,結合 “情境故事” “趣味數學” “學科編程”等線下整合式教學,展開討論,由學生設計算法、觀察思考、優化程序、反復驗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

(二)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教學專業素養

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方式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在后疫情時代,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講授”方式的缺陷愈發明顯。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實行SPOC混合模式需要教師重塑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因此,課堂教學 “前期分析”的有效實施是保證教師能準確了解學生需求、判斷學生學習能力、把握教材重難點的關鍵。

如圖1所示,“前期分析”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學習需要分析、學習者分析、教材分析?;赟POC混合模式的學習需要分析指的是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信息化目前的環境狀況和教師所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況、信息化效果所能達到的環境狀況之間的差距,其主要任務是了解教育教學的學習環境、網絡安全環境,并找出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各類約束條件?;赟POC混合模式的學習者分析包括學習者初始能力分析(包含在線生活、在線學習、在線安全能力分析)、學習者一般特征分析和學習者學習風格分析,是影響學習過程有效性的學習者的經驗背景?;赟POC混合模式的教材分析是教師進行線上軟件測試、線下教學設計,制訂綜合教學計劃的基礎,是備好課、上好課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的前提和關鍵。

以“網絡”模塊為例,教師需要轉換角色,指導學生利用在線方式獲取學習資源、熟悉學習平臺、上傳作品進度、完成作品提交,后期通過線上完善和線下評價交流、討論優化、協作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在線學習對生活的意義和深遠影響,能利用在線學習的方式解決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體驗信息科技對解決生活化問題的幫助,初步了解在線生活、在線學習、在線安全的網絡文明規范、行為準則,培養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形成信息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還需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時刻關注信息科技前沿動態和新科技應用,尋找適合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有效工具和平臺,穩步推進基于SPOC混合模式的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的研究。

(三)進一步完善學科融合,構建融“學科、生活、科技”于一體的新型課堂

傳統的單線程學科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在物聯網和個人移動客戶端的結合下,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與滲透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主流方向。

物聯網是繼互聯網之后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它的出現推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科技的發展,“萬物互聯”已經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成了學科融合的必要條件,學科生活化、生活學科化、社會科技化,持續穩步地推進“融課堂”的建立與實施。

以“人工智能”模塊為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開發最初是指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但是,基于SPOC混合模式的新型融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認識生活中熟知的人工智能應用(智能交通、智能農業、智能運輸、智慧校園、智慧城市等),通過對比不同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反復類比、推理、預測人工智能產生的新型社會形態,再通過數學、科學、語文、音樂、美術和信息科技學科的融合,模擬小型生活系統的搭建,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科技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部分,課程本身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適應了數字時代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要求。信息科技課程不再是一門單線程學科課程,而是融各學科于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程。因此,單一的線上(或者線下)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在信息科技課堂中采用集碎片化、整合化、移動化和情境化于一體的SPOC混合模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真實情境應用中,學會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在學科模擬中主動創設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猜你喜歡
混合模式信息科技
整合突破,奮勇前進
探討創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職業教育課程的現代教學策略的實效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信息科技中的“軟”工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