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工作機制創新

2023-08-04 15:38楊斌
國際公關 2023年11期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大學生

楊斌

摘要:當前,校園危機管理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構成與關鍵環節,同時相關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更大的難度。本文對高校校園危機的定義及類型加以分析,探討了高校出現校園危機的影響因素,提出建立健全高校校園危機管理機制、提升大學生思想認識與心理素質、加強新媒體在危機管理中的應用、建立穩定通暢的信息傳遞渠道以及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及制度建設等策略,以促進高校校園危機管理成效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校園危機;新媒體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校園的和諧與穩定對整體社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高等教育仍然面臨著一定問題,特別是在長期閉塞、穩定的環境下,傳統高校管理機制與模式的弊端逐漸體現出來,難以對頻繁發生的校園危機事件提出有效解決措施?;诖?,如何有效預防、應對校園危機事件,維護高校的正常秩序,實現危機損害的最小化成為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校園危機的定義及類型

(一)定義

高校校園危機是指在未預警的前提下在校園內出現的突發事件,不僅直接或間接威脅校內的教育教學秩序,還會給社會及高校建設帶來不利影響。就高?,F有的人力及資源儲備情況來看,很多時候難以對校園緊急事件進行及時處理,而處于社會轉型期,高校的內外部環境逐漸朝向復雜化與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也進一步導致了校園危機的特殊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應持續加強對校園危機的關注。

(二)類型

1.自然災害危機

自然災害危機指的是因自然災害所導致的校園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危害性、不可預見性的特點,會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因此自然災害危機事件是高校校園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自然災害危機包括地震、臺風、洪澇等,此類事件的發生概率較低,但一旦發生就會造成難以預計的影響。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應做好對自然災害危機的預防,同時應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危機意識,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學生個體性危機

學生個體性危機是指因學生個體導致的危機事件,包括學生情緒失控、心理疾病、精神失常等。此類危機事件在高校校園中的發生概率較高,但相較于其他校園危機的危害性較小,且影響面較窄,因此高校管理與控制的難度也更小。[1]高校部分學生在學習、就業、人際關系方面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部分學生具有自我意識強但自我管理能力弱的特點,進而在思想行為上易出現道德滑坡。近年來,高校學生自殺以及殺人事件頻繁出現,據調查數據顯示,自殺已經成為我國15—35歲青壯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這也成為高校應重點管理的問題之一。

3.群體性治安危機

群體性治安危機是指有多人參與的有組織性危機事件,包括校園暴力、罷課游行等。此類校園危機事件往往有組織、有計劃,且人員密度較大,會造成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通常情況下,群體性治安危機事件的發生多是由于學校管理不當所致,不僅會給校園人員帶來傷害,還會給校園環境、社會秩序造成影響。

二、高校校園危機的影響因素

(一)高校的過度建設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很多高校通過開展新校區建設來擴大規模,這雖然有助于教育傳播,但相應管理人員及教育資源的配備沒有及時跟上,導致難以滿足高校管理需求。與此同時,高校的學生眾多且來自全國各地,思想觀念與行為習慣上的差異易造成學生及師生之間出現突發事件,而且受到多樣化價值觀的影響,教師的部分言行會引起學生不滿,從而埋下高校校園危機的種子。

(二)社會環境與媒體傳播

在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水平提升的環境下,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這一方面有利于其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大學生接收到不良網絡信息與有害觀念,由于網絡信息時效性與碎片化的特點,大學生接收的信息始終處于斷裂與不斷補充的狀態,導致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甄別,其危害性不言而喻。[2]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正處于發展狀態且沒有積累足夠的媒體素養,對事物本身的判斷能力不足,更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其觀念與行為。

(三)危機預防與處理不完善

當前,很多高校都將管理重點放在提升教學質量上,對于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關注不足,對高校校園危機事件不僅缺乏足夠的預防意識,事件后續處理能力也比較弱,導致無法第一時間對事態進行控制。部分高校尚未設立完善的校園危機預防和處理機制,一旦出現校園危機事件,大多是成立專家調查組對事件成因進行調查,對網絡和社會輿論壓力采取 “推卸責任”“無問責”的態度,不能及時向校內師生與社會公眾公布權威消息與事件最新調查進展,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校園危機事件的惡化。[3]

三、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工作策略

(一)建立健全危機管理機制

高校開展校園危機管理工作時應做到事前預防、事中管控與事后處理的有機統一,最大限度減少其給校園及社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校園危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高校校園危機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從線性管理模式向全方位管理模式的轉變。高校校園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建立校園危機事件管理決策機制。管理決策機制是實現危機管理的決策組織中樞,有助于實現對校園危機事件的高效處理與化解。通常情況下,由校長及主管負責人員組成核心決策機構,各學院負責人參與其中,定期對校園異常情況及處理方式進行討論與總結,最后由執行部門完成落實。(2)建立校園危機事件預警機制。在校園危機事件發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預警措施,進而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3)建立校園危機事件快速處理機制。很多時候校園危機事件無法避免,在出現相關事件后,高校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并落實相應的處理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其帶來的危害與損失,同時對其造成的各方面影響進行有效應對。(4)建立校園危機事件恢復評價機制。在出現校園危機事件后,高校需要通過完善的評價機制對其進行整體評估,確保及時發現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并將其應用于校園危機事件管理中,進而實現思想、行動、責任等方面的全面落實。[4]

(二)提升大學生思想認識與心理素質

進入高校校園以后,大學生的人生信仰與價值觀念已經有了相對提升,但仍然存在不成熟的方面,容易因一時沖動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高校日常應積極開展關于大學生思想認識與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工作,讓大學生可以正確處理情感與控制自身行為。與此同時,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大學生待人接物、適應社會環境的重要保障,高校應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幫助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做好有效自我調適,并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在此期間,學生干部也應充分承擔責任,作為高校學生群體代表,學生干部應鍛煉本領、提高素質,面對校園危機事件做到正確看待與理性分析,為提出妥善的解決方案做出貢獻。[5]

(三)加強新媒體的應用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對高校管理工作帶來深遠影響,在開展校園危機事件管理期間,高校也應將新媒體技術優勢發揮出來。首先,高??梢猿浞掷眯旅襟w資源優勢進行信息收集與分析,對突發性危機事件進行有效的預判與防范。例如,高??梢酝ㄟ^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建立危機監控機制,有效對學生的網絡語言、行為進行規范;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建立良好的社會互動關系,鼓勵學生在平臺上發表見解,并借助技術手段實現正面信息的整合與傳播;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危機事件進行解答,讓學生可以了解到事件發展動態,起到安撫學生情緒的作用。其次,在發生校園危機事件以后,高校應敢于承擔責任、表明態度,通過新媒體對事件進展情況進行信息公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利用各種媒體渠道組織線上線下互動,讓校內師生及社會公眾相信高校有處理好危機事件的能力。最后,應逐步提升師生的新媒體素養,高??梢酝ㄟ^培訓、講座等形式針對校內師生進行新媒體素養教育,提升其對危機事件的判斷能力,同時對媒體信息形成客觀認識,杜絕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而輔導員教師也應利用新媒體技術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生管理,及時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提出解決方案。除此以外,高校還應善于對校園危機事件進行總結,規范、優化危機事件的處理程序,通過完善新媒體時代下的校園組織內部結構來提高危機事件處理能力,避免相關事件的再次發生。[6]

(四)建立良好信息傳遞渠道

信息傳遞渠道是校園危機事件預警的重要工具,對后續的處理與控制也有著較大影響。一方面,通過信息傳遞渠道可以及時對危機信號進行識別,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信息渠道還可以為學校領導管理決策的提出提供依據,減少危機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與不穩定因素。[7]穩定、通暢的信息傳遞渠道是學校管理部門與師生進行信息交流與傳遞的基礎保障,通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及思想狀況來為其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實現對校園危機事件的有效應對,高校應加大信息傳遞渠道建設力度,具體包括:(1)寢室信息傳遞機制。由輔導員組織開展學生寢室長會,各寢室長向輔導員匯報寢室內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完成信息上傳下達的任務。(2)學生代表信息傳遞機制。由輔導員定期開展學生代表座談會,對教學、后勤、管理等方面進行意見征集,并向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對于相關處理結果也需要反饋給學生。(3)班級心理委員制。每個班級設立一名心理委員,負責心理知識宣傳教育方面的工作,并將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向輔導員匯報。(4)家長信息溝通渠道。高校應針對一些特殊學生定期同家長進行溝通,建立起家校合作的長效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家庭在學生教育管理及校園危機預防中的作用。

(五)加強校園安全制度建設

為降低出現校園危機事件的概率,高校應重視安全管理與教育工作,讓廣大師生樹立起科學的安全意識與危機意識,日常管理中還應做好危機隱患的排查和檢查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特別是針對宿舍、食堂、教學樓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應定期對水電設備、防火系統等進行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高校還應做好安全知識的培訓與宣傳工作,通過講座、報告會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與防范意識,樹立對校園危機事件的正確思辨、判斷能力。[8]同時,還應針對校園危機事件落實相應的安全管理與責任制度,針對校園安全制度建設滯后的情況及時進行整改,針對 “學生寢室使用電器”“寢室長崗位職責”等方面明確制度規定并有效貫徹執行,進而推進高校管理朝向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發展。除此以外,考慮到校園危機事件的突發性、危害性與不確定性特點,高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期間,應及時轉變以往的剛性危機管理模式,積極開展柔性危機治理,將校園危機事件管理納入常態化工作中。[9]在此過程中,應針對校園危機事件管理構建常態化安全規章制度體系,對安全檢查、安全教育、責任追究等環節進行細化,讓廣大師生都可以明確安全職責,進而為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工作的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束語

校園危機事件管理一直以來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到其類型多樣、危害性強等特點,高校應針對校園危機事件采取合理的預防與控制措施,盡可能將其不利影響降到最小。在實際開展危機事件管理的過程中,高校應構建完善的危機事件管理機制,提升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與心理素質;同時通過新媒體技術提升管理效率,并借助穩定的信息傳遞渠道來實現對危機事件的響應與處置。

參考文獻:

[1] 梁紅娥,黃洪松,安西榮.新時代民辦高校校園危機事件類型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6):119-120.

[2] 張桂蓉.后真相時代校園危機管理如何實現 “抽薪止沸”?[J].南京社會科學,2020(07):77-84+106.

[3] 安鑫.天津市高校危機事件信息傳播機制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1):15-16.

[4] 劉力賓,于長福.校園危機事件視域下高校管理育人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1):231-232.

[5] 沙瑞,田旭,姜傳力,等.學生干部在校園危機事件預防和處置中的作用發揮提升路徑研究[J].國際公關,2021(11):112-114.

[6] 李津樂.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能力提升研究[J].國際公關,2022(18):130-132.

[7] 劉心愿.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工作機制探索與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20(40):226-227.

[8] 徐云.高職院校校園危機事件個體演化及預防:基于學生個體特征視角[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8):86-88.

猜你喜歡
新媒體高校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