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整體要求、現實困境及提升路徑

2023-08-05 03:00鄭和園
關鍵詞:倫理思政科技

鄭和園,王 燦

1.安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研究中心,2.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科技倫理是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2022 年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深入開展科技倫理教育”。與此同時,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當前高校人才改革培養的重要任務,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在科技倫理治理升級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高質量開展科技倫理教育,進而構建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育人圖景和價值提升,挖掘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在思想和行為上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領和支撐,是發揮好課程育人作用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整體要求

作為科技與倫理的交叉概念,科技倫理是“與科技相互關聯的人或事物之間本質類同的基本原理和理想境界”[1],科技倫理關注科技活動主體的后續研究倫理責任和科技成果應用前的預見、通告、建議倫理責任[2]。從社會層面而言,科技倫理既屬于個人思想和行為準則,也屬于國家治理的思想和行為規范。在更廣泛的科技實踐領域,科技倫理涉及“從單純的倫理問題擴展到包括倫理、法律、社會、教育、環境和安全”[3]等一系列復雜的社會結構問題,并實質影響著經濟社會的運轉狀況。課程思政是將思政融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的戰略舉措,從理論內涵與實踐指向上看,以課程思政建設引領科技倫理教育改革是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基本要求。

(一)以課程思政的價值高度為標桿,提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引領力

課程思政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價值引領是課程思政改革的目標追求和原動力[4]。課程思政重視以思政元素促進課程建設,將育人與育才相統一,解決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引導學生把自我修養、社會需求和國家發展融為一體?!毒V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是新時代提升課程育人價值高度的標桿,致力于讓“高標桿”引領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萍紓惱斫逃ㄟ^對科技領域的倫理現象及其價值影響的教育教學,以提高學生倫理意識,增進倫理素養和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積極應對和處理倫理問題的能力。課程的價值引領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課程思政涵括立場鮮明且內容全面的科技倫理教育導向,并深度開展價值塑造、社會認同、思想認知等政治引領,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的根本前提下,課程思政在克服一般通識教育“價值引領淡化”問題的基礎上,從教育目標、要求和內容上根本性提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引領力。高等院??萍紓惱斫逃龑嵺`中,尤其需要注重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實踐中的價值理念傳輸,引導學生在接受并熱愛思政教育中強化科技倫理教育的求知欲,在“課程思政+科技倫理教育”的場景中闡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內涵。以課程思政的價值高度為標桿,在根本上有助于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以課程思政的內容廣度為標準,提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感染力

課程思政要求所有課程都要滲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憲法法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毒V要》明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叭嫣岣呷瞬排囵B能力”依賴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是對課程建設內容的“高標準”要求?!翱萍紓惱斫逃饕萍紓惱淼膬r值觀、原則和規范、理論分析與實踐能力、人文道德素質等教育”[5],以培塑堅守科技向善的創新人才為根本目標??梢钥闯?,課程思政對科技倫理教育在思想、理論和實踐等教育內容上具有更廣泛的要求。當前教育體系之下,科技倫理教育一般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程,是開展多維結合的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科技倫理教育緊密貼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時代要求,其內容全面內涵于課程思政的內容廣度。在專業課普遍強調“專業化價值”的背景下,科技倫理教育具有顯著的一般性科技創新價值塑造功能,科技倫理教育作為落實新時代科技創新戰略方針中價值觀形塑的“中堅力量”,以課程思政的內容廣度為標準,更加契合科技倫理教育服務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遠大愿景。當前,在充分考慮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效果的基礎上,應當著重科技倫理教育內容的整體優化,實現課程思政建設要求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深度融合與整體設計。

(三)以課程思政的精神厚度為標尺,提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涵育力

“新時代課程思政旨在激活學科課程的精神意蘊,以精神涵育為中介”[6],通過深度挖掘各類課程的道德要素、倫理意義,涵育學生的精神品質和精神境界。按照課程思政的改革定位,精神涵育功能應當內嵌于高等教育課堂教學全過程,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等各環節,不停留于道德認知表層,統籌各類思想要素,由淺入深把握精神涵育本質。當前,科技倫理教育既是自然科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諸多高校面向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選修內容。當科技倫理教育單獨作為必修課程時,科技倫理教育是深化課程思政精神涵育功能的載體;當科技倫理教育作為專業課程的教育內容時,科技倫理教育和課程思政“同向共鳴”,涵育學生的精神品質和精神境界,內化于專業課程的認知與實踐。對高等院校而言,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應注重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充分發揮思政元素的精神涵育作用??萍紓惱碇卫砩墝π聲r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涵育力具有極大要求,課程思政的精神厚度對高等院校利用科技倫理教育培塑堅定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舉足輕重。在科技倫理課程設計中,不僅需要豐富理論教育體系,還要充分探索其豐富的人物、場景、情節等教育設定,巧妙的結構方式及精密的邏輯思維,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將精神涵育、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梢灶A見,以課程思政的精神厚度為標尺,對提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涵育力具有綜合保障作用。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現實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與此同時,契合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具有緊迫性和重要現實意義。無疑,國家及地方各級教育部門、高等院校均在加大課程思政建設和深化科技倫理教育,但也必須看到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存在與這一時代吁求不同步、不協調、不系統等問題,亟待在厘清其根本原因的基礎上予以改革完善。

(一)課程思政與科技倫理教育的體系建設不同步

實踐中,高??萍紓惱斫逃饕謨纱蟛糠?,其課程思政建設呈現迥然不同的發展格局。一方面,高等院校開設的科技倫理學等公共課程中,課程思政建設較為全面,形式上具有良好的疊加效應,主要問題表現在知識廣度和思想深度的提升層面。另一方面,在眾多的專業核心課和專業基礎課中,課程思政和科技倫理教育在教學上不同步,科技倫理教育“對課程總量的覆蓋還是對整體學程的覆蓋都相當有限,并呈現很強的隨機性和散點性”[7],這一定程度上對兩者的深度融合提出挑戰。一般意義上,課程思政和科技倫理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路徑有所差異。在具有明顯行業特色的高等院校(如醫學院校、農業院校),兩者在目標、標準、方法等諸多方面存在更為明顯的體系建設不同步問題。實踐調研表明,專業課程中課程思政與科技倫理教育存在較為明顯的“兩張皮”現象,既會模糊課程思政的建設要求,也使科技倫理教育的融入呈現“滿堂灌”,最終結果是課程思政和科技倫理教育讓位于專業課教育,致使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加大了課程思政頂層設計的難度。同時,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差別,在著力厘清專業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公共課的共性和差異性面前,科技倫理教育還存在組織領導、隊伍建設、考核評價等方面的體系建設問題。

(二)科技倫理教育中課程思政資源挖掘不系統

當前,高等院校中涉及科技倫理教育的思政資源挖掘不充分是兩者有機融合的現實難點,實踐調研顯示,科技倫理教育資源尚局限于公共課領域的“專業性”教育資源,而契合課程思政建設的教育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關注,甚至呈現出完全不相重疊的理論和實踐教育資源體系。教育資源挖掘是“凸顯課程育人價值的內在要求、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價值支撐”[8]。從教育教學技術層面,課程思政與科技倫理教育的有機融合,要充分挖掘、運用歷史和現實發展中的行業、領域及專業共性資源,作為教學主體應當具備促進兩者有機融合的基本認知,包括梳理理論、整合案例和發掘素材,才能有效解決現實中課程思政背景下科技倫理教育缺乏理論和實踐資源的問題。本質上,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各類課程教學全過程,需要充分利用各類課程自身的思政資源,努力探索思政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此外,高等院校專業教育和科技倫理教育本身缺少必要銜接,專業教育只注重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對專業課程中科技倫理教育資源的探索不夠重視,忽略了共擔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重任的歷史使命。

(三)課程思政與科技倫理教育的協同效能不充分

課程思政背景下科技倫理教育需實現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相統一,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課程思政與科技倫理教育深度融合的整體難度。重視思想道德及職業素質的培養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當前,高等院校的科技倫理教育和課程思政建設都存在側重專業教育和課堂層面的思想道德與執業素質教育,而忽略課程思政建設與科技倫理教育的實踐性認知問題。本質上,科技倫理教育是“具備處理科技活動中倫理問題,規避科技風險的實踐能力”[9]的教育整體。這也導致和一般專業教學內容相比,課程思政和科技倫理教育面臨著實踐性難題,亦不符合多元結構及層次清晰的科技倫理和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當前很多高校課程思政和科技倫理教育陷入對理論體系或者概念的泛泛而談,對受教育者而言表現為“強制性”灌輸,使學生對課程思政及科技倫理教育的價值觀教育“無感”或“反感”,既難以“內化于心”,又不能“外化于行”。這實際上偏離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可接受度,也不符合科技倫理教育的定位,增加了師生矛盾,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三、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提升路徑

現代高等教育是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基礎上的綜合教育,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對以價值觀塑造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時代吁求,其中,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是培塑高質量創新人才隊伍的有效保障。當前我國科技倫理教育還存在“重視程度較低、教育方式單一、教育效果總體不佳”[10]等問題,亟須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提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堅定創新人才理想信念及提升能力素質的關鍵作用,為促進我國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有力的創新人才保障。

(一)深化科技倫理教育理念和目標

高等院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中,應當充分明晰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發展方向,重點在于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相結合,結合實踐需求和實際,緊扣課程思政導向、立足課程思政要求凝練教育理念和目標。一是深化教育理念?!敖逃砟钍侨藗儗τ诮逃F象(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哲學觀點”[11]。教育理念本質上體現的是教育活動的思維選擇,對教育活動產生直接認識和控制功能,良好教育實踐是依靠明確的教育理念來指導的?!罢n程思政是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的教育理念”[12],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在課程改革中的理性認知和表現,蘊含著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認知和追求??萍紓惱碇卫砩壍臅r代背景下,《意見》明確指出科技倫理治理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而科技倫理教育是塑造“科技向善”育人理念的重要路徑。在“科技向善”與“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關系中,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應緊扣課程思政導向凝練教育理念,實現自我調整與自我撥正。二是凝練教育目標。教育目標是指所培養的人才應達到的要求或標準。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毒V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這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原則性目標導向,即課程思政建設致力于構建系統協同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兑庖姟分赋隹萍紓惱斫逃闹苯幽繕嗽谟跇淞⒄_的科技倫理意識和遵守科技倫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本質內核是上層建筑穩定和發展的內在需要[13]。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應成為“大思政”教育的核心組成,注重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體塑造。

(二)厚植科技倫理教育育人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領航者”,必須充分理解“為誰教”“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科技倫理教育育人能力建設是課程思政與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相融合的效果保障。結合理論與實踐分析,應著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推動高等院??萍紓惱斫逃處熒钊肟萍紕撔率聵I各項具體業務實踐。對科技倫理原則及其蘊含的倫理觀念內涵的把握要考慮到具體的研究領域、應用場景和科技內涵[14]。全面了解科技創新工作各項法律政策和實踐內容,從而理解科技創新事業的公益性內涵、科技創新人員的職業倫理規范、科技創新增進人類福祉等內容的課程思政要素和科技倫理要義。教師對課程思政背景下科技倫理教育內涵的深入理解,從根本上強化對高等院校師生的價值觀引領。二是以課程思政為載體,搭建良好科技倫理教育交流平臺。高等院??萍紓惱斫逃婕白匀豢茖W、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亟須搭建良好教育交流平臺,通過制度機制促進教師群體認知、理解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發展定位。平臺著重通過組織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教師開展課程思政背景下科技倫理教育的專題培訓、經驗交流等活動,促進教師群體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以增強教師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和科技倫理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識和能力。以此共同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充分豐富思想政治理論深度,深入理解和把握科技倫理教育的深刻內涵。三是提高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激發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力,需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探尋資源與課程內容的天然契合點[15]。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基本環節,其高質量發展建基于良好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當教師缺乏良好課程思政建設能力,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極易演變成科技倫理知識及思政要素的“滿堂灌”,有悖于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初心。高等院校應當在傳統教研團隊基礎上推進“課程思政+科技倫理教育”共同體建設,建立及完善傳幫帶機制,“發揮專業課程隱性教育功能”[16],厘清專業教育中的科技倫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目標、方法、內容等方面存在的交叉融合之處。

(三)挖掘科技倫理教育育人資源

相對于多數專業課,科技倫理教育有著更為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科技倫理教育與多數通識課教育在知識體系、實踐能力和素質要求方面亦有所差異,應當根據科技倫理教育特性,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根據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充分提升科技倫理教育內涵。兩者的結合點在于充分挖掘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共通性教學資源,使兩者在全過程育人體系中發揮應有價值。一方面,以院系或專業為單位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共性”科技倫理教育資源??萍紓惱斫逃纫蕾噦€體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更依賴教師團隊在科技倫理教育資源上的合作探索。例如,人體試驗是醫學科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對于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受試者的“知情同意權”既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實踐,也是自愿公正原則的要求,這一過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質上與科技倫理原則認知相契合。另一方面,以授課教師為主體深入挖掘各專業課程的“個性”科技倫理教育資源,實現課程思政元素轉化。教師應當找準科技倫理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點,科技倫理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內涵,教師應當以此擴展教育內容,在增加專業課程知識性的同時,提升其思想政治的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比如,在相關課程講述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時,注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等內容的闡釋;在數字科技相關課程中注入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自信”等相關內容;在相關課程涉及科技史內容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四)完善科技倫理教育課程規范

課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對改造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具有多維突破及生成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統一,以課程思政建設為契機完善科技倫理教育課程規范是補齊課程建設短板的重要任務。其一,教學大綱和教案緊扣課程思政要求。高等院校教學大綱和教案編寫應當將思想政治元素融于科技倫理教育的計劃和安排,教師在編寫過程中需對“課程思政+科技倫理教育”有機融合部分做專門模塊分析,明確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進程等內容。其二,科技倫理教育方法契合課程思政施行。教師在講授科技倫理課時,可以在“課程思政+科技倫理教育”有機融合的教學資源運用中,采取講授法、榜樣示范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例如,通過榜樣示范法,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品格,增強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創業能力。其三,課程輔導延續課程思政內容。課堂是科技倫理教育的主要階段,但課程輔導階段亦是科技倫理教育的重要環節。例如在專業實習、課程見習等環節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倫理教育。其四,科技倫理教育實踐強化課程思政效能。實踐課堂是檢驗學生對科技倫理知識掌握情況的基本手段,亦有利于教師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實效化,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形塑科技向善的價值觀。諸如科技創新前沿領域專家學者以身說法、科技創新活動校園展播,能夠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育。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相統一可以充分結合課堂考核和實踐考核,要求學生在對相關倫理問題分析的基礎上,研究、觀察和分析其深層價值問題,堅定學生理想信念。

(五)健全科技倫理教育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衡量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的完整過程與質量達成的現實觀照,是優化課程思政背景下新時代科技倫理教育的重要環節??萍紓惱斫逃u價體系應凸顯科技倫理教育中的課程思政建設和課程思政中的科技倫理要素應用,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確??萍紓惱斫逃姓n程思政建設發揮應有價值。課程思政背景下高等院校應建立多元多維的創新評價體系:其一,對課程思政中的科技倫理元素應用進行評價。高等院??梢栽诂F有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對特定課程增設科技倫理元素應用評價指標,采用督導聽課、同行互評、專家點評等方式,并加大其考核權重??萍紓惱碓貞迷u價指標應當符合科技倫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目標。評價的基本方式包括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外部評價主要有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教務評價等,評價要點圍繞課程思政中科技倫理元素應用的內容、過程和效果等層面。其二,對科技倫理教育中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評價。課程思政之本在課程,其效果經由課程實施而體現,歸宿是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是對學生在科技倫理教育中情況進行評價的首要標準,評價“要以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發展評價為圓心”[17],重點關注在教學中“共性”科技倫理教育資源和“個性”科技倫理教育資源的教學情況??梢詫W生匿名評價的方式展開,充分結合學校各類教學指導組織及專家意見,以評判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的科技倫理教育效果。

猜你喜歡
倫理思政科技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