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

2023-08-07 12:08高靜靜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高靜靜

(遼寧開放大學〔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034)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新時代協同育人機制下,高職思政課程教學目標與公共外語課程教學目標同向同行,核心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如何深化“三教”改革,落實“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學質量,成為各高職院校教師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

一、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開展現狀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獨立個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宗旨。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協同育人體系,探索“三全育人”發展路徑,是加強和改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途徑。目前,高職公共英語已嘗試在教師、教材、教法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課程體系中營造“大思政”教學氛圍。

在中國逐漸走上世界舞臺的今天,大學生能熟練運用英語工作、交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意義重大?!耙苑諡樽谥?、以就業為導向”是公共英語課程的授課原則,教師應著力突出課程的實用性、職業性特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出去,讓世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涉外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英語教學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當代文化的傳播,注重培養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有效融合英語語言技能與人文素質,讓學生在行動中加強學習和感悟。公共英語教學對象為大一新生,學生初入大學,課業不像高中那樣繁重,自主活動時間較多,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抽象思維發展迅速,但一些學生還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將勞動模范、大國工匠、道德楷模的先進事跡傳遞到公共英語課堂中,補齊學生短板,助力學生未來人生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肩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使命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問卷星軟件,筆者在汽車專業553 名大一新生中開展融合思政元素的公共英語課程情況調查,深入了解課程思政融合情況,并針對存在的不足展開下一步的教學改革。共收回有效問卷495 份,其中92.21%的學生認為,思政元素融入對未來發展有益處;54.55%的學生對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的思政教育話題感興趣;80.52%的學生認為,應實現授課形式多樣化,改善教學方法;86.32%的學生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易于接受;75.32%的學生比較關注時政話題;66.23%的學生認為,應將思政元素與公共英語學習內容統一起來;64.94%的學生認為,應將理論性知識傳授轉變為實踐教學。

二、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策略

學生是檢驗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標尺,實現鑄魂育人目標,首先需要課程能夠抓住“魂”,教師授課能夠擁有“魂”,學生通過課程的洗禮,就能深刻感受思政之美。從學校、教師到學生,從課程、教材、課堂教學到課后練習,全方位、立體化是課程思政的特點。開展課程思政既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過程,是對教師育人理念、方法和能力的錘煉[1]。公共外語課程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維度深刻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生只有結合專業知識教育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才能深入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一)挖掘思政點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公共外語作為典型的人文社科類課程,比較容易獲取豐富的思想政治資源。通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知識和技能傳授為主體,發掘具有共性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其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中國五千多年歷史發展積淀下來的行業文化、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三觀”教育、為人處世原則、中西文化比較和當前的時政話題等元素,都可適時加入公共英語課程中。

(二)融合思政點

課程思政實施的難點是融合。通過系統的課程設計,采取有效銜接和有機互融的教學方式,將公共英語與思政元素融合,需要教師開動腦筋,提升自身育人能力。教學實踐是檢驗授課質量的標準,也是融合思政元素的載體。以高職公共英語第十單元How Young Is Too Young(《少年有成》)為例,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時間珍貴和時間易逝的道理,結合自身理想,逐步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感受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全國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打造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各項建設從無到有,我們的國家從貧窮到富強,都離不開心中那盞追逐夢想、實現價值的明燈。

(三)加強課程思政資源建設

1.提升教師素養。公共英語教學通常以教學團隊的形式分工協作,開展教學研究。每名教師都承擔著某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任務,正確選取教學策略,需要教師具備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職業素養,在教導學生“三觀”正、有責任感的同時,自身能力也需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教師要充分踐行陶行知先生“以情動人,以行帶人,以智教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作為授課的主力軍,教師身處課堂主戰場,更應發揮課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完成教書育人重要使命。高職院校應加大對教師的課程思政培訓力度,著力提升教師設計、制作課程案例的能力,增強教師職業技能。

2.拓展教材內容。公共英語教學涉及的學生人數多、課時多,專業多、跨度長,層次復雜、影響廣泛[2]。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多選取具有時代性、職業性、真實性的英語材料,關注學習策略和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的融合,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為最終目的。在加強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必須維護教材的多樣性,既要選用內容健康的原版英語教材,也要引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與現狀的英文教材,豐富教材內容,提供可用好用的思政教育教學材料[3]。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討論確定適合講授的思政內容,充實在教材中,完善授課過程設計。在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整合資源,更新思政元素,體現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歷史使命。

3.注重教學設計。一些高職學生的英語底子相對薄弱,英語課程對于他們而言,是比較難的;但高職學生通常情商較高、實踐能力較強,英語課堂氛圍比較融洽,容易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包容不同觀點、強化發散性思維與溝通的教學格局,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4]。教師應結合課程思政融入點,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盡量使每一單元的銜接有章可循,形成科學的、有機的整體。按照學生語言習得和認知規律,結合區域及行業等因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調互動教學,啟發學生能動思考。以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指引學生學習,在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內涵式發展,將語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構建獨樹一幟、特色鮮明的公共英語思政體系。

4.改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是教學的根本。為了使學生深入體會英語的魅力,變枯燥為快樂和享受,融入思政元素的公共英語課程應改變教學方法,不能再一味地開展填鴨式教學,而應突出學生的體驗感、參與感。以“主題+項目”的任務驅動方式,幫助學生展示課堂實踐成果,提高過程性教學質量[5]。有意識地融合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積極創新、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溝通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市場和就業崗位的要求。以講事實、抓重點、看成效的原則分配課程思政比重,運用認知策略、資源策略等充實公共英語課程。

三、結束語

作為一門基礎課,公共英語貫穿于高職院校各個專業教學。文化性、通識性、國際性和職業性特征,使得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具備多維理論依據。其中,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通識性和文化性決定了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公共英語課程中注入新時代課程思政的人文關懷和價值重建新動能,有助于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配合,共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