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文在線教育新模式探索

2023-08-08 16:48馬沖宇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24期
關鍵詞:虛擬仿真實驗在線教育

[摘 要] 為突破國際中文教育當前面臨的困境,湖南師范大學依托“漢語綜合”課程,開發了國際中文教育VR情境化語言實踐虛擬仿真實驗,包括逼真的漢語交際場景、較為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和拓展文化學習等主要內容。學生經過預熱準備、語言實踐活動、拓展學習、自主學習和系統評價等實驗環節,不斷內化所學課程知識,切實提升漢語實踐運用能力,同時深化對傳統文化精髓和新時代中國的理解與認同。實驗建設和應用表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對構建課堂教學與仿真活動虛實結合、相互補充的國際中文教學新模式,探索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中文國際傳播新模式和國際中文實驗教學流程及研究范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國際中文教育;虛擬仿真實驗;在線教育;中文國際傳播

[基金項目] 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虛擬現實的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新模式研究”(16BYY104)

[作者簡介] 馬沖宇(1975—),男,河北保定人,博士,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信息化語言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4-0013-07[收稿日期] 2022-12-14

引言

近幾年發生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對國際中文教育事業造成了沖擊,來華留學生的數量減少,海外其他中文教育也遭遇困境,線下教學基本陷入停滯狀態[1]。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保障師生健康安全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在線教育成為應急替代方案。CMC、MOOC、遠程漢語教學及網絡直播課等各類在線教育迅速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的主要樣態,各機構建設了大量的在線教育資源,積累了豐富的線上教學經驗[2]。然而,在教育部大力推進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領域,國際中文教育卻鮮有成功的建設和應用案例。巴丹等[3]發起“漢語國際教育線上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大討論,研究者就國際中文線上教學的互動模式、智能化、錄播課和云端學習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然而這些研究也未涉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梢?,很多國際中文教師不了解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優越性能和應用潛力,同時也缺乏明確的建設思路和可供參考的典型案例。本文將以“國際中文教育VR情境化語言實踐虛擬仿真實驗”為例,詳細介紹其建設過程及由此引發的深度思考,以期為國際中文教育類虛擬仿真實驗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國際中文教育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建設的必要性

我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工作始于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其要求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共建共享環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其中明確提出了遴選和開發1 500套虛擬仿真實訓實驗系統[4]。據此,教育部分別于2013年和2017年啟動了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和認定工作。自2018年起,教育部開始推進文科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2019年,該項工作滲透拓展至語言文學類專業領域。2020年,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被列入“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序列,成為教育部力推的五大“金課”之一。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相對于傳統實驗教學而言的。由于傳統實驗教學難以實現一些劇毒、爆炸、災難救護等高危、極端、高成本、高消耗的實驗,因此需要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構建逼真的實驗操作環境和實驗對象,開展高效、安全且經濟的實驗,實現傳統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完成的教學功能,因而稱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5]。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基本原則是“能實不虛,以虛補實”。換言之,只有在現實條件無法達成或難以達成教學目標時,才利用造價昂貴的虛擬仿真技術予以實現,以此作為現實教學的有效補充。就語言教學而言,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構建仿真的目標語社會文化環境,使學生能夠沉浸其中習得語言,體驗文化,自主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這正是所有遠離目標語環境的語言教學較為欠缺和難以實現的。

對于兼具語言文化傳播事業功能的國際中文教育,虛擬仿真實驗的建設和應用尤為重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和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其他各種形式的中文教育也在海外日益普及。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缺乏課外可利用的社會文化環境,海外中文教學始終存在學生學了知識卻無處交流和實踐的問題,其教學效果遠不及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6]。課外漢語使用和交際生活的缺失,嚴重阻礙了漢語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是制約國際中文教育良性發展的瓶頸和巨大挑戰[7]。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出現為突破這一瓶頸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使海外漢語學習者突破時空限制,像來華留學生一樣充分融入目標語的社會文化環境進行學習,切實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促進國際中文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另外,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留學生無法來華,同時也阻礙了其與社會文化環境的聯系,盡管學界和相關部門為他們搭建了多種在線教育平臺,但是這些在線教育主要面向課堂教學,針對課外社會學習的在線教育明顯不足。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能填補語言的社會實踐這一重要教學環節,可在特殊時期為留學生提供仿真的交流和實踐平臺。

在中文國際傳播層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同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利用虛擬仿真實驗不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漢語實踐運用能力,促進全球范圍內的中文有效傳播,還不受國外主流媒體限制,增強抵御外部政治、經濟風險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今西方主流媒體掌握話語權,一些國家的逆全球化思潮持續升溫,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都存在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8]。虛擬仿真實驗的建設和應用對于探索新的國際中文傳播方法和途徑,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等具有獨到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國際中文教育VR情境化語言實踐虛擬仿真實驗建設

為突破國際中文教育當前面臨的困境,繼續推進國際中文教學與傳播,我校組織多個部門的優秀師資力量,依據教育部及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建設標準[9],設計和建設了以語言實踐為主,以文化體驗和理解為輔的“國際中文教育情境化語言實踐虛擬仿真實驗”(以下簡稱“本實驗”),包括“餐館·就餐”和“醫院·看病”2個實驗模塊,共計4課時的虛擬仿真資源。

(一)實驗原理

本實驗為“漢語綜合(一)”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皾h語綜合”是面向來華留學生的漢語言專業本科教學的核心課程,其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提高學生的漢語語言知識與實際運用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學習。然而,留學生受某些原因影響無法來華,也就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學習,導致課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本實驗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相關理論(情境教學、內化論、活動理論等),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創建逼真的漢語社會交際情境,使遠在海外的學生能夠突破時空限制,參與近似真實的情境化的語言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不斷內化所學課程知識,切實提升學生的漢語實踐運用能力,同時深化對傳統文化精髓和新時代中國的理解與認同。本實驗面向漢語言專業一年級來華留學生及其他各類中文教育機構的一年級或二年級學員。要求學生完成“漢語綜合(一)”或同等課程的學習,具備基本的漢語聽說和閱讀能力(相當于HSK 2級或HSK 3級)。

(二)實驗內容

以“餐館·就餐”模塊為例,介紹本實驗開發的主要內容。

1.逼真的漢語社會交際情境。情境化教學的基本特征是為學生提供能夠反映知識應用的真實情境,人們只有在豐富的真實情境中使用知識,才能真正理解其內涵并正確、靈活地運用知識[10]。為此,實驗團隊選取真實的餐館作為仿真對象,創建了虛擬仿真漢語交際場景——“餐館”(如圖1)。在“餐館”內部設置了大廳、廚房、菜品陳列區、包間、衛生間、茶室等,以及各式常見菜品、招牌菜掛牌、酒品廣告、指示路牌、禁煙和節約用水標志牌等。同時,根據仿真活動需要設計了若干虛擬人物,包括招待、服務員、廚師、賬臺收銀員和茶藝師等,全部采用真人配音。此外,在虛擬場景中加入了街道喧鬧聲、背景音樂和顧客對話等音效。學生進入虛擬仿真場景,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漢語社會交際情境,其內部動機和求知欲被徹底激發,積極探求所學知識的來源及其具體運用情況。

2.較為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本實驗提供的語言實踐活動來源于留學生就餐的真實案例,根據真實的就餐過程設計學生的發言及相應行為,符合外國留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話語風格。例如,學生走進“餐館”需要根據展板所列內容與招待對話進行點菜(如圖2),當學生入座后還可與服務員聊天等。在與虛擬人物進行人機對話時,學生完全沉浸于高度仿真的社交場景和語言實踐活動,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就餐”這一問題上,促進所學知識的內化,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有效提升漢語實踐運用能力和社交能力。

3.拓展學習。在提供語言實踐活動的同時,本實驗有機融入了傳統文化體驗和中國故事元素。實驗團隊在“餐館”內部設置了2塊虛擬屏幕,分別植入了“據說八大菜系”和“國際茶日”2段文化主題視頻以及相應答題(如圖3),作為學生的拓展學習任務。在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點擊虛擬屏幕觀看文化主題視頻,聽取名人對中國文化精髓的精彩點評,最后通過思考及做題驗證學習效果。例如,學生在品茶時通過演員張國立的講述了解茶的歷史文化意義——“茶讓中國走向世界,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漢語學習和相關文化知識的理解融為一體,進一步深化了對傳統文化精髓和新時代中國的理解和認同。

(三)實驗操作流程

本實驗操作流程包括準備環節、語言實踐活動、拓展學習、自主學習和系統評價等五個環節。整個實驗(活動)過程是一種基于問題、案例的自主式、探究式學習,符合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新時代特征[11]。

1.準備環節。學生進入虛擬仿真場景,首先觀摩設置在“餐館”門口的兩塊展板(如圖4)。展板1標注了活動要求、活動內容和場景地圖,展板2列出了參與本實驗需要使用的句子和對話。這些句子、對話以及所含詞匯是課程教學重點,也是本實驗重點訓練的知識點。為避免外國學生因不識漢字無法理解展板內容,實驗團隊為所有漢字標注拼音并設置了語音按鈕,學生點擊語音按鈕,可以聽到相應句子和對話的發音,通過反復地觀看、聽和復讀,為順利開展實驗做好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

2.語言實踐。經過10~15分鐘預熱準備后,學生進入“餐館”開始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顒影c菜、尋找餐桌、與服務員討論餐具、尋找衛生間、結賬、品菜、點茶、品茶等多個環節。學生點擊高亮虛擬人物進行人機對話,每輪人機對話包含2~3句對白。首先由機器(虛擬人物)提問,同時彈出操作對話框,學生點擊“開始說話”,根據展板所列知識點做出回應,學生點擊“結束說話”,系統進行智能語音識別,語音識別正確,機器發出下一句對白,語音識別不正確,系統提示:“回答錯誤,請再試一次?!蓖瑫r扣除1分,重試2次仍未識別正確,系統默認通過,避免因語音無法識別導致實驗停滯或中止。

3.拓展學習。在語言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點擊場景內部的虛擬屏幕觀看文化主題視頻。視頻播放完畢后,系統彈出答題對話窗口,學生根據對視頻內容的理解答題。答題窗口中的問題和答案同樣標注了拼音和語音按鈕。每個文化主題視頻提供2道選擇題,每題計5分。學生答題正確,系統進行評分并彈出下一道選擇題,學生答題錯誤,系統提示:“回答錯誤,請再試一次?!睂W生重試2次仍回答錯誤,系統默認通過,但不予計分。

4.自主學習。在語言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點擊高亮虛擬物品,如菜品(如圖5)、招牌菜掛牌、酒品廣告、名茶等,系統自動反饋相應物品的漢字、拼音和發音。學生通過看、聽、復讀等學習行為了解中國常見菜品、名酒、名茶等文化知識,同時體驗和理解這些知識的來源和具體應用情況。系統自動記錄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每次自主學習計1分,最多計20分。

5.系統評價。上述所有學習活動結束后,系統彈出實驗報告窗口(見圖6),詳細展示學生的語言實踐得分、拓展學習得分、自主學習得分。實驗成績由上述三個部分按比例構成,其中,語言實踐占60%,拓展學習占20%,自主學習占20%。最終成績分為5個等級:60分以下為不合格;60~69分為合格;70~79分為中等;80~89分為良好;90分及以上為優秀。此外,實驗報告窗口還列出學生實驗用時和錯誤步驟次數等信息。學生觀察得分情況和相應信息,進行自我診斷和評估,最后點擊“提交實驗報告”將實驗數據上傳至實驗平臺,實驗結束。

(四)實驗應用

目前,已有來自本校和湖南農業大學的200多名留學生,以及本校援建的3所孔子學院的近300名學員參與了本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和用戶評價。其中取得優秀實驗結果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40%,不合格人數占15%,其他成績等級占45%。實施效果表明本實驗內容及考核設計較為合理,項目應用效果良好。下一階段,實驗團隊計劃將本實驗推廣應用至全國高校留學生群體、海外孔子學院及其他各類國際中文教育機構。2021年11月,本虛擬仿真實驗被湖南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下一階段,本虛擬仿真實驗將部署至國家I-Lab實驗空間網站,參加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評審和認定工作。2021年12月,本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獲得教育部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2021年度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教學資源建設”重點項目資助,擬再建設“高鐵站·旅行”和“民居·租房”兩個實驗模塊,共計4課時的虛擬仿真資源,目前正處于加緊研發、測試和修改完善過程中。此外,本實驗還參加了2022年4月“中文聯盟”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國際中文教育工具、資源與新技術應用展”,向世界介紹了我們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克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持續推進語言文化傳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獲得了展會和參展觀眾的一致好評。

三、虛擬仿真實驗建設引發的思考

本實驗的設計和建設對于多數實驗團隊成員來說屬于全新的研究領域,是一個邊探索、邊實踐的過程。從最初的論證、設計,到后來的建設、調試及反復修改,每個階段都對團隊成員教與學的理念、教學的方式方法等產生了深刻影響,進而引發對此類相關國際中文在線教育新模式的深度思考。

(一)虛實結合、相互補充的國際中文教學新模式

王建勤[7]從語言生活理論視角指出,傳統的漢語國際教育一直以來都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學習者在課外的語言使用和語言交際生活往往被忽視,然而,恰恰是課堂之外的漢語生活,為來華留學生的語言習得和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社會環境和學習資源。情境觀認為知識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一種交互狀態,是一種動態的建構與組織。知識、學習是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的[9]。來華留學生掌握漢語的效率和成功率之所以較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能夠充分利用社會環境建構語言文化知識,快速高效地習得語言。虛擬仿真實驗能夠將漢語知識運用的具體情境——漢語社會文化環境以較為真實的狀態呈現給海外漢語學習者,支持學生突破時空限制參與較為真實的社會實踐仿真活動,借此不斷內化課堂所學知識,切實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傳統國際中文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其建設和應用有助于構建課堂教學與仿真實踐活動虛實結合、相互補充的國際中文教學新模式,將為21世紀的國際中文教育帶來意義深遠的影響和新的發展機遇。

(二)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國際中文傳播新模式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中強調:“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保?3]中文國際傳播是我國國際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海外孔子學院建設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我國已初步構建起遍布全球的中文國際傳播體系。然而,目前中文國際影響力和使用范圍仍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匹配[14]。我們應當主動求變,積極利用虛擬仿真技術科技賦能促進中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本實驗研究表明:(1)虛擬仿真技術的可塑性和可視性、交互的拓展性和豐富性、場景和對象的真實性,都有利于吸引外國學習者走進中文,了解傳統文化和當代中國,進而生出掌握中文的強烈意愿。(2)本實驗所提供的仿真語言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漢語實踐運用能力,促進中文的有效傳播。(3)虛擬仿真實驗的網絡開放屬性和在線傳播方式能夠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中文國際傳播的正常開展。(4)虛擬仿真實驗是一種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展現數字化、仿真化、智能化,濃縮了中國社會文化精髓的“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按照本實驗的拓展學習模式,我們還將在虛擬仿真實驗中講述高鐵、青蒿素、空間站等中華民族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學習者突破時空限制,在虛擬仿真實驗中聽中國故事,體驗、理解這些中國故事背后蘊含的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客觀了解更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積極探索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中文國際傳播新模式。

(三)建立國際中文實驗教學流程和研究范式

實驗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對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衡量實驗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對于改進和優化實驗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虛擬仿真資源建設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開端,后續的研究工作還包括實驗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應用反饋與實驗修改、完善等工作。對于缺乏實驗教學傳統的國際中文教育,當前虛擬仿真實驗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探索并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實驗教學流程和研究范式,用翔實的數據驗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同時獲取實驗應用反饋,不斷完善和改進虛擬仿真實驗,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目前,本實驗已在學校參與共建的3所孔子學院進行了第一輪試用體驗,取得了一定規模的實驗數據。實驗團隊擬借助調查問卷和SSPS統計學軟件等工具進行下一步的數據分析工作,深入探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和優越性,將涉及漢語學習者自我效能感、可理解的輸入和有意義的輸出、評價信度和效度,以及中文國際傳播的效果、情感強度、可信度等具體問題,在此基礎上摸索出一套國際中文實驗教學實驗流程和研究范式。

(四)實驗建設中的問題

在技術層面,項目團隊遇到了一些較難克服的障礙。例如語音識別,由于目前缺乏面向外國人的漢語語音識別技術,項目團隊采用了科大訊飛的普通話語音識別服務。在軟件實際運行過程中,我們發現普通話語音識別對外國學生發音的準確性、語調和語速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容錯率相對較低,往往導致實驗中斷或中止。針對這一問題,項目團隊在軟件系統中添加了“試錯3次即通過”的程序,同時,我們為軟件系統添加了錄音功能,未來所有參與實驗的學生的對白,都將被錄入指定的語音庫,以便為將來“面向外國人的漢語語音識別技術”相關課題研究提供部分語料。另外,目前的虛擬仿真技術尚無法支持多人共享同一虛擬場景,以及在該場景中的即時通信,僅限學生以單人模式參與仿真活動。上述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待人工智能及其他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結語

目前各種形式的國際中文在線教育主要面向課堂教學,針對社會性語言實踐的在線教育明顯不足。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建設和應用有助于構建課堂教學與仿真實踐活動虛實結合、相互補充的國際中文教學新模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將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實現中文有效傳播,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習環境的變化,可能對國際中文教育的理論、體系、模式、內容、方法等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應充分重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建設和應用工作,為形成虛實結合、相互補充、深度融合的國際中文教育新生態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永華.試說漢語國際教育的新局面、新課題[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0(4):3-8.

[2]崔希亮.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20,34(3):291-299.

[3]巴丹,楊緒明,鄭東曉,等.“漢語國際教育線上教學模式與方法”大家談[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1(2):1-14.

[4]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號[A/OL].(2012-03-13)[2022-10-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5]王衛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思考與建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2):5-8.

[6]鄭艷群.世界教育技術現狀和趨勢對漢語教學的啟示[J].世界漢語教學,2013,27(2):278-288.

[7]王建勤.語言生活視角下的漢語國際教育[J].語言戰略研究,2018,3(6):17-24.

[8]文秋芳,楊佳.從新冠疫情下的語言國際教育比較看國際中文在線教育的戰略價值[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6):1-8.

[9]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7—2020年開展示范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的通知:教高廳〔2017〕4號[A/OL].(2017-07-13)[2022-09-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945/s7946/201707/t20170721_309819.html.

[10]王文靜.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對建構主義的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4):56-59+33.

[11]熊宏齊.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新時代教學特征[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9):1-4.

[12]湖南省教育廳.關于2021年湖南省一流本科課程評審結果的公示[EB/OL].(2021-11-16)[2022-10-09].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tzgg/202111/t20211116_1057077.html.

[1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EB/OL].(2021-06-01)[2022-11-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6/t20210602_534949.html.

[14]李寶貴,李輝.中文國際傳播能力的內涵、要素及提升策略[J].語言文字應用,2021(2):2-15.

Exploration on a New Mod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Onlin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 on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VR Situational Language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MA Chong-yu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Abstract: Since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currently,VR situational language practic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urse “Comprehensive Chinese”, including realistic Chinese communication scenes, nearly real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extended cultural learning and other main contents. Students can constantly internalize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hrough five experimental steps, including warm-up preparation, language practice, extended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so that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practice Chinese, deepen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 Experiment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show that thi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a new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odel that combines virtual and real knowledge and complements each other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imulation activities,exploring a new mod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hine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and research paradigm.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nline educati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猜你喜歡
虛擬仿真實驗在線教育
基于虛擬仿真實驗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新信息技術條件下經管類仿真模擬實驗室建設創新與實踐
云霧物理生長過程及其影響因子的虛擬仿真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