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標準改革探索

2023-08-08 17:14李樂吳潔夏乾峰李雪霞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24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

李樂 吳潔 夏乾峰 李雪霞

[摘 要] 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是在國家大健康發展戰略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大背景下提供技術支撐并輸送高級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重要專業?!拔⑸飳W與微生物學檢驗”是衛檢專業人才步入工作崗位的必修核心基礎課程。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根據專業性質及崗位人才需求修訂了課程標準。課程以理論為內涵支撐,滲透于檢驗和檢疫操作技能訓練,通過知識點的有機融合及綜合應用處理并解決衛檢實際案例,探索并改革考核體系,提高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 衛生檢驗與檢疫;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標準

[基金項目] 2020年度海南醫學院教育科研課題“熱帶醫學學科與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協同建設的探索與實踐”(HYZD202009);2021年度海南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熱帶醫學學科與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協同建設的探索與實踐”(Hnjg2021ZD-30)

[作者簡介] 李 樂(1989—),女,廣東汕頭人,理學博士,海南醫學院熱帶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專業課程研究;夏乾峰(1979—),男,重慶人,醫學博士,海南醫學院熱帶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聯合導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衛生檢驗與檢疫公共課及專業課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4-0073-05[收稿日期] 2023-01-19

引言

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于2012年被正式納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2]。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的衛生檢驗與檢疫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具備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常識,在海關、疾控、質檢、進出口檢疫、醫院及環境監測等機構,或者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微生物學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理化檢驗、免疫學檢驗相關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3-4]。在國家大健康發展戰略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大背景下,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伴隨我國衛生防疫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公共疾病預防控制的需求和公共衛生體系的變革,以及新發傳染病與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和變異而生[5]。在社會對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技術人員需求與日俱增的形勢下,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操技能熟練、職業素養高、具有創新意識的衛生檢驗與檢疫人才是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3-5]。衛生檢驗與檢疫正在逐步形成獨具特色和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以服務國家大健康戰略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作為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6]。本課程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生存的所有環境(水、空氣、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食品及相關生物樣本中所有潛在的微生物,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基礎微生物學、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及其檢驗技術[7]。以往該課程篇章之間相對獨立,理論與綜合應用缺乏有機融合,且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背景下的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仍然偏重醫學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衛生微生物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出現知識斷層、一知半解。微生物學檢驗技術體系應立足于微生物學理論基礎,因此,針對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修訂“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標準,強化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及探索改革多元化教學方式方法迫在眉睫。

一、“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

(一)課程定位

在我國衛生檢驗與檢疫事業迅猛發展的今天,特別是在國家大健康戰略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環境下,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相關的崗位需求量與日俱增?!拔⑸飳W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是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中一門舉足輕重的專業基礎課,勝任衛生檢驗與檢疫相關工作離不開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的專業背景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微生物學理論,并以此為依托深化操作技能訓練及規范操作流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處理微生物相關的檢驗與檢疫事件的能力,培養學生較高的專業素養,應用所學知識和檢測手段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拔⑸飳W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為本專業畢業生的實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我國主要疾病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本課程將基礎微生物學知識滲透到微生物學檢驗中,實現理論和實操的有機融合。針對危害我國民眾較嚴重的細菌、真菌和病毒性感染疾病類型,教師要對這些微生物的生物學特點、采樣注意事項、常用的檢測技術、臨床特征和流行病學防治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教學,同時加深對檢驗基本原理的剖析,注重細菌學檢驗、病毒學檢驗和真菌學檢驗技術的實用性、規范性、可靠性。為了培養適應現代化的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應用型人才,我們修訂了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標準,對“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的理論、實操、教學方法等進行了改革與探索[6]。

(二)教學目標

1.理論知識目標。(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分類及基本特征。(2)掌握細菌學、真菌學和病毒學理論和檢驗技術,并能夠理論聯系實踐,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為公共衛生檢驗與檢疫事業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8]。(3)熟悉常用的檢驗技術和新興技術的研究進展,與時俱進,實時自主獲取新理論、新知識。(4)了解國內外檢驗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

2.技能目標。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是一門結合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應用的學科,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對各種衛生檢疫常見標本的采集與處理,以及常用試劑的配制與保存;掌握常見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檢驗流程和鑒別要點,要求檢驗者對公共衛生事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和處理建議;掌握細菌學、真菌學和病毒學理論內容和檢驗實操技能,并能夠理論聯系實踐,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為公共衛生事業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熟悉檢驗與檢疫常用的儀器工作原理、性能及維護保養,保證儀器檢測結果的靈敏度和準確性[6]。同時,要求學生樹立環保觀念和安全意識,具有實事求是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保持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和質控觀念,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創新和創業精神,有自學能力和勝任衛檢相關崗位工作的能力。

3.專業素養目標。(1)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職業奉獻精神,具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2)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設計方案解決衛檢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和人際溝通能力。(3)培養學生熟練和規范的實操技能,樹立質量控制意識,具備認真、負責的職業基本素養。(4)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開拓創新能力。

二、“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一)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理論與案例交互,通過講授和指導、案例分析、演示、自學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講授中增添多樣化元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1)對需要掌握的內容,教師應深入解析,學生應全面理解重要的概念和知識點,以便將其運用于檢驗與檢疫實際工作。(2)對需要熟悉的內容,教師應詳細講解,學生應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熟知重點和難點。(3)對需要了解的內容,教師可做簡單概述,使學生建立基本常識,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自主獲取最新研究進展。依托網絡課程平臺,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自學,采用課前提示、網絡答疑、課后小結方法,提前發布課時目標,對重點內容進行概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綜合歸納。教師巡回答疑并有針對性地指導,最后進行提綱式的總結。

(二)規范實驗課技能培訓

“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是一門結合了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應用的學科,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衛生檢疫常見標本的采集與處理以及常用試劑的配制與保存;掌握常見病原體、細菌和真菌的相關實驗室檢驗,要求檢驗者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掌握微生物學相關的細菌學、病毒學和真菌學檢驗技術的實操,并能夠理論聯系實踐,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為公共事業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熟悉細菌學、病毒學和真菌學中所用儀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維護保養,保證儀器檢測結果的靈敏性、準確性。同時,要求學生樹立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有自學能力和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的能力。

(三)提高問題導向性討論課的參與度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討論(Problem-basedLearning, PBL)是本課程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之一[5]。它以熱點公共衛生事件為先導,以理論課涉及的重點和難點為知識內涵支撐,構筑問題框架并拋磚引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進行小組討論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問題設置的開放性,案例分多幕給出提示,循序漸進,拓寬學生思路,以點帶面,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未知領域。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本課程改革了考核評分體系組成,增加并制定了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等一系列評價標準,通過小組隨機抽取匯報的方式檢驗學習成果,讓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互動,做到有理有據并能自圓其說。

三、“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設計與知識點融合

(一)課程設計

1.理論部分。(1)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檢驗緒論。(2)微生物的基本分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3)微生物的基本特點:微生物營養、微生物新陳代謝、微生物生長和控制、微生物遺傳和變異、微生物生態、微生物傳染和免疫。(4)細菌學檢驗:細菌學檢驗基本技術、細菌分型和分子檢測技術、革蘭陽性或陰性球菌檢驗、革蘭陽性或陰性桿菌檢驗、常見細菌屬的生物學特性和檢測。(5)病毒學檢驗:病毒接種技術、病毒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技術、常見病毒的生物學特征與檢測。(6)真菌學檢驗:真菌學檢驗基本技術、常見真菌屬的生物學特性和檢測。

2.實驗部分。(1)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基本操作技術的規范和實操:無菌操作基本技術、微生物的染色與鏡檢、微生物的藥敏性試驗、細菌的生化代謝產物檢測、細菌的變異和分型、病毒的雞胚接種-凝集試驗、病毒的核酸檢測、病毒的表面抗體酶聯免疫檢測。(2)綜合性實驗設計和實操:常見腸道菌群的檢測、常見病原球菌的檢測、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檢測。

3.綜合應用型案例討論。(1)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2)由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

(二)知識點融合及思政元素的滲透

在“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中,基礎微生物學內容為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的理解和應用奠定了基礎。例如,微生物的基本分類為后續細菌學檢驗、病毒學檢驗和真菌學檢驗普及了微生物學的基本認知,奠定了理論基礎。不同類型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要點不同,對微生物學檢驗部分內容逐一細分,各篇章內容既獨立又環環相扣。例如,在細菌學檢驗、病毒學檢驗和真菌學檢驗相關內容中,不斷強化對微生物基本特點的深入鞏固和理解;在細菌的分型和分子檢測技術內容中,細化和升華微生物分類與鑒定中的知識要點;在病毒的抗體檢測中,涉及微生物的傳染與免疫的知識要點;細菌分子檢測技術和病毒的核酸檢測技術與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相互融合;對常見的病原體生物學特性和檢測原理的講授,重溫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相關內容,臨床表現則涉及傳染與免疫中的重點和難點;綜合性實操全面覆蓋了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的知識,所有檢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項離不開微生物學的基本生物學特征。

本課程通過多方位、多元素融合,將社會熱點問題滲透到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專業素養,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案例分析和探討,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該課程涉及的重要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技術原理的理解與綜合應用。同時,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倡導愛國主義精神。例如,為本專業本課程設計經典案例,討論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時,我們將社會新聞融入案例,第一幕的信息量必須帶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在提示范圍內分析引發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根據線索逐一排查;第二幕我們會給出一些方向性的引導,讓學生從第一幕的學習探討中獲得一定的啟發,從而根據提示及所學知識進一步挖掘案例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幕內容建立在第二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其中一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多渠道獲取有效知識,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實際問題并設計合理方案解決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信心,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收集PPT素材和制作的能力,以及匯報技巧和表現力。另一個案例是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第一幕內容模擬衛生檢驗與檢疫工作人員處理相關事件遵循的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愛國精神;將多個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和臨床表現融入第二幕的案例提示,要求學生設計檢驗流程探索事件誘因,考查學生對理論課中重要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應用程度;第三幕中有針對性地給出更多信息,讓學生發散思維,進一步探討事件真相。

四、“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標準的制定

(一)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1.過程性考核(50%):實驗報告(25%)+考勤成績(5%)+階段考核(10%)+PBL(10%)。過程性考核低于60分,不得參加終結性考核。

2.終結性考試(50%):采用閉卷形式,若期末考試卷面分數低于40分,終結性考試按照0分計入,該課程總成績計為不及格。

3.總成績組成和權重:過程性考核(實驗報告+考勤成績+階段考核+PBL)×50%+終結性考試(期末考試卷面分)×50%。

(二)考核要點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階段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重點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程度,以及對每一項要求掌握的實操技能的規范操作和熟練程度,根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性和學習態度,綜合給出過程性考核成績。為了更全面地評估教學成效,我們制定了以下評分細則。

1.理論課學習情況評估細則。每章節講授結束后布置思考題,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范圍和參照標準如下:100≥A+(能全面回答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并完整地解答;書寫工整無涂改)≥95>A(能準確回答題干所涉及的知識點和關鍵詞;書寫工整)≥90>B+(能回答題干中涉及的知識點或關鍵詞,準確率超過70%;書寫認真)≥85>B(基本能回答題干中涉及的知識點或關鍵詞,準確率超過50%;書寫認真)≥80>C+(能回答題干中涉及的知識點或關鍵詞,準確率超過30%;書寫認真)≥75>C(能回答題干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和關鍵詞,準確率較低;書寫潦草)≥70>D+(補交作業,準確率較高)≥65>D(補交作業,準確率較低)≥60,抄襲或未完成則當次成績計為0分。課堂練習與互動環節,根據當次課涉及的重點內容設置客觀題,利用掃碼答題的方式檢驗學生聽課的接受程度,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互動講解,根據學生答題的準確率和參與的積極性予以0~5分的加分。

2.實驗課學習情況評估細則。每次實驗課后要求學生提交實驗報告,根據學生的實驗完成情況評分。評分范圍和參照標準如下:100≥A+(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實驗內容,并得出預期實驗結果;報告圖片或表格等實驗數據清晰,能準確反映實驗結果,書寫工整無涂改)≥95>A(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實驗內容,得出預期實驗結果超過70%;報告中能提供實驗相關圖片或表格等數據,并能準確描述實驗失敗的原因;書寫工整)≥90>B+(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實驗內容,得出預期實驗結果超過50%,并能準確描述實驗失敗的原因;書寫工整)≥85>B(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實驗內容,得出預期實驗結果超過50%,未能準確描述實驗失敗的原因;書寫一般)≥80>C+(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實驗內容,大部分實驗未能得出預期實驗結果,并能準確描述實驗失敗的原因;書寫工整)≥75>C(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實驗內容,大部分實驗未能得出預期實驗結果,未能準確描述實驗失敗的原因;書寫一般)≥70>D+(補交實驗報告,大部分實驗可以獲得預期成果,或未能獲得預期成果但可以準確分析失敗的原因;書寫潦草)≥65>D(補交實驗報告,大部分實驗未能獲得預期成果,未能說明失敗的原因;書寫潦草)≥60,抄襲實驗結果或未提交實驗報告則當次成績計為0分。根據學生操作的規范程度和認真程度,教師可酌情予以0~5分的加分。

3.案例討論課學習情況評估細則。案例討論課成績組成及比例為組內互評(20%)+組間互評(20%)+教師打分(60%),各項分數取其平均值。組內互評包括(滿分20分):組織能力(0~5分),團隊協作能力(0~5分),積極性(0~5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0~5分);教師打分部分包括(滿分60分):組員之間團隊協作、積極性(0~10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0~20分),查找資料、提取有效知識點(0~10分),匯報流暢、自圓其說(0~10分);組間互評包括(滿分20分):匯報流暢、自圓其說(0~10分),答辯環節對答如流(0~10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2]康維鈞,李磊.我國高等衛生檢驗教育歷史、現狀與展望[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19):2431-2432.

[3]康維鈞,李磊.我國高等衛生檢驗教育歷史、現狀與展望(續)[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20):2559-2560.

[4]劉鳳海,高金霞,藏小丹,等.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效果評價[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22,43(5):165-167.

[5]朱朗峰,王康忠,徐虹,等.淺析衛生檢驗與檢疫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1,31(23):2942-2945.

[6]高芳,馬淑一,于敬達,等.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5):112-113.

[7]王艷鳳,趙國星,劉暢,等.基于“以學為中心”的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22,49(4):1524-1534.

[8]渠凌麗,陳林軍,潘洪志.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課體系建設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1(34):71-74.

Curriculum Standard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for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ajor

LI Le, WU Jie, XIA Qian-feng, LI Xue-xia

(College of Tropical Medicine,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 China)

Abstract: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is an important major tha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and transports high-level and complex technic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great health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is one of the core basic courses required for health inspection professionals to enter their jobs.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has been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specialty and the needs of the post talents. The curriculum is supported by the theory and infiltrated into the training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peration skills. Throug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he actual cases of health inspection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has been explored and reformed hop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course standard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權威出版
依托《課程標準》的一輪復習側略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關于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的若干思考
學前教育課程標準的實現與超越——《美國學前教育課程標準的實踐與思考》評略
基于課程標準的問題導向式學習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十年課改的回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