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下中國畫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2023-08-10 12:27孫崇凱姜鑫
高教學刊 2023年38期
關鍵詞:定量研究隱性知識創新發展

孫崇凱 姜鑫

摘? 要:從20世紀初西方教學模式引入中國后,中國畫與其他學科共同接受現代教育轉型至今,高校中國畫教學依然處在陳舊的教學模式中。而隨著數字信息時代的發展,量化數據統計分析已經滲透到工作、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該文的主題是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結合定量的數據統計分析來發展和改進高校中國畫課程教學方法。打破以往僅僅以感性的個人主觀分析就定性的研究形式,進一步采用通過理性的量化數據分析得出中國畫教學方法的創新發展實施策略。同時該研究也關注如何將隱性知識更有效地融入到中國畫學習過程中。最終給出六項具體的改進措施,為高校中國畫課程教學改革提出理性分析和指導建議。

關鍵詞:中國畫;大數據;創新發展;定量研究;隱性知識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S2-0044-04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teaching model into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have jointly accep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So fa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pain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in the old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era, quantitativ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has penetrated all aspects of work, life, and education.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paint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This study will break the previous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m of only perceptual personal subjective analysis, and further adopt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rational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also focuses on how to integrate tacit knowledge into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hinese painting more effectively. Finally, six specific improvement measures will be given to put forward rational analysis and guidanc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paint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big data; innovative development; quantitative research; implicit knowledge

中國畫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復雜而又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在全國大力倡導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的時代背景下,當前高等院校中國畫教學雖在大力改良,但在現代教育的前提下依然舉步維艱,社會層面的全民通識認知程度也呈現乏力狀態。本文將通過前期對中國畫教育教學領域的積累和積淀,使用與前人普遍進行定性研究的不同模式的問卷調查、案例分析、量性研究等研究方法。量化獲得必要的數據,再分析教學評價,結合隱性知識在中國畫教學中的影響和作用,提出高校中國畫教學方法改良的若干建議。

一? 相關概念界定

(一)? 傳統中國畫

沒有兩種民族文化是相同的。同樣,中華民族的文化與其他西方國家的文化有著明顯差異。在繪畫方面,中國古人將中國畫“既有形式又有精神”的特點留在了繪畫卷軸中,具有線條清晰、描繪生動的特點。與其他繪畫相比,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與西方油畫不同,中國古人用畫筆和墨水在絲綢或宣紙上充分發揮墨水技法的功能來實現藝術效果。顏色雖不像西方那樣明亮,但墨色更柔和。尤其是融合其中的哲學思想更是發人深省。

(二)? 高校中國畫教學

中國畫課程在高校中分為素質拓展類的選修課和藝術學院內的專業課。隨著藝術教學受到西方現代教育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加上教學制度的一視同仁,中國畫也更加重視考試形式來界定成績標準。中國畫在教學中越來越模式化,越來越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古人所繼承的“中國文化的精髓”越來越模糊。特別是非藝術專業的綜合類高校中,在零星的選修課當中也通常是以欣賞課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并不足以真正地將中國畫的傳統內涵傳遞給學生,很難激發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課程最終淪為修學分的工具。

(三)? 隱性知識的影響

1958年邁克爾·波蘭尼從哲學的角度將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通常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識,稱為顯性知識。在行動中所蘊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識,稱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具有難以規范化的特點,因此不易傳遞給他人; 它深深地植根于行為本身和個體所處環境的約束。包括個體的思維模式、信仰觀點、心智模式等。很顯然傳統中國畫教育已師承相授的形式存在了數千年之久,正是以隱性知識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言傳身教于弟子,而在現代教育的班級授課制中往往忽視了專業之間的差別,尤其是忽視了中國畫這類人文學科興趣技能課程中隱性知識傳遞的重要性。

(四)? 量化數據統計

量化分析是將一些不具體的因素用具體的數據來予以證實,來達到分析比較的目的。定量研究和數據統計是結合的。數據統計是為了實現定量研究的目的,定量研究通過數據統計去解讀數據背后的現象、意義、價值,這是統計的價值所在。

“現在的研究要盡量做定量,盡量用數據去說話。即使社會科學也是要盡量用數據去說話”。隨著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學術研討中不斷出現這種說法。那么,現在的問題就在于中國畫教學該如何“用數據去說話”。

綜合上述,本文采用問卷調查、量性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過收集國內幾所高校的學生的問卷調查數據,課后與學生訪談交流分析必修和選修兩個中國畫課程的教學質量來獲得必要的數據。然后通過問卷、談話記錄來比較和分析學生的教學評價,再結合隱性知識在中國畫教學中的影響和作用提出高校中國畫教學方法改良的幾點建議,為中國畫在高等教育中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二? 基于量性研究下的中國畫教學數據調查

(一)? 調查目的

主要探討中國畫教學在高校學生學習中的實際情況,調查他們對中國畫的學習態度和喜歡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對學習中國畫相關知識的興趣和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理解,科學精準地找出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對問卷的結果分析,為中國畫教學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在實際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中國畫,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二)? 受訪者

由于高校學生來自全國五湖四海,且為受教育的主力年輕群體,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國內5所綜合類大學和藝術類院校的繪畫專業和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分別是吉林藝術學院、青島黃海學院、魯東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受訪者人數每校約200人,共計約1 000人。

(三)? 調查方法

本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并結合調查后的個別訪談為輔助調查法。

(四)? 調查結果及分析

1? 調查內容1:中國畫的喜愛程度調查

如表1所示,約12.69%的高校學生非常喜歡中國畫,約28.88%的學生表示喜歡中國畫,遺憾的是近半數以上約51.42%的人群的選擇是不在意,只是為了修學分而學習,另外還有約7.00%的學生甚至不喜歡中國畫。

如表2所示,對于藝術學院藝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分別有約23.64%和50.91%的同學是熱愛和愿意學習中國畫的,約24.24%的學生表示不在意其發展,另有少部分約1.21%的學生不喜歡中國畫。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對于非藝術專業的學生調查中,半數左右的學生認為學習中國畫可以弘揚傳統文化,提升自我和民族自信。他們不排斥中國畫,有些人甚至喜歡它,尤其喜歡山水畫居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合理地增加或調整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數據調查后的學生訪談還發現,少數不喜歡中國畫課程的同學主要的觀念并不是一味否定中國畫的存在,這里面大部分同學是覺得單純從中國畫本身來說應該是中國畫專業畫家的專業領域問題,中國畫應該是小眾興趣愛好群體掌握的一項技能。隔行如隔山,非本專業的同學甚至認為中國畫只是一項技能愛好,并不算作是一項學術。但在訪談中談到中國畫是否過時了的問題時,當提問者提出如若將現代技術或現代設計與傳統中國畫融合,將中國畫提升到應用設計領域與實際生活對接時,這部分同學又是一致表示認可的。

2? 調查內容2:中國畫課程內容設置與教學方法的調查

發放調查問卷非藝術專業500份,回收489份;藝術專業200份,全部回收。

表3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學生對課程內容設置的喜好程度呈現兩級分化,畫理與哲學和繪畫技法這兩項課程內容的選擇率明顯偏低,尤其是從非專業的學生那里回收的問卷中的比重更是明顯。很顯然非專業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太感興趣。大家更明確專才和綜合素質提升之間的關系。學生們對與現代設計結合和其他傳統中國藝術的向往也正是說明學生們對知識廣度的探索欲望更強烈,這也正好符合我們對中國畫學科中隱性知識更加影響學生的研究預設。

在表4學習方法的偏好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畫課堂上,學生對戶外學習更感興趣,但對教師講授、個人查閱分享交流和集體合作的興趣不大。約35.12%的學生喜歡教師講授的學習方法,約44.99%的學生喜歡集體合作學習方法,約32.95%的學生喜歡個人查閱分享交流的學習方法。建立興趣組(工作室)、社會實踐(外出走訪考察探究學習)和參觀展覽的比重明顯高于前三項。因此在藝術學習中進行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

三? 高校中國畫教學方法創新探索

通過以上調查數據,結合相關文獻查閱和理性分析得出以下六項創新的中國畫課程教學方法作為結論。

(一)? 方法一:對比賞析教學

學生想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和差異,僅僅通過老師對教科書的解釋或對作品的簡單欣賞是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比較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了解強調造型和色彩的西方繪畫之美,也可以通過筆墨讀懂中國傳統繪畫。中國繪畫形式之美取決于點、線、面的構成和適當布局,以此賦予作品靈感和生命。墨水的厚度、長度、陰影都有不同的空間層次美,作者的靈感和感受也很好地反映在其中。人物、花鳥、風景中不同筆墨線條的靈活運用,使中國畫充滿了強烈的表現力和魅力。在欣賞的時候,我們應該遵循作者的節奏,把我們的感受放在畫中,并體驗到生動和柔軟的繪畫魅力。

(二)? 方法二:中國畫的哲學意境

中國畫蘊含中國古典儒釋道思想。古代的畫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哲學觀點,繪畫可以表達他們的理想生活和精神情感,因此融情于畫,所以說古人的作品是有“情緒”的,“情緒”在中國畫創作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畫家通常需要投入足夠的筆墨,足夠的思想,這也是中國畫的內涵價值所在。如果有一個很好的藝術觀念,那么欣賞者自然會深陷其中,被作品深深吸引。欣賞者在這種藝術境界中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想象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能夠很好地理解作者當時的意圖。例如很多中國畫講求畫面的留白,這些空白為觀者留出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讓人們停留在“意境”中,從而達到美妙的效果。

(三)? 方法三:提升教師知識廣度

教育部新課標為高校學生開展綜合素質拓展的中國畫教學,要求教師需要有足夠的相關專業知識儲備和全面的中國畫素養。但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教師只修傳統中國畫理論或創作,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不多。也有些教師的知識儲備僅僅局限于中國畫,對其他學科甚至現代藝術相關專業都知之甚少。這導致他們對課堂內容的選擇較少,涉及的知識廣度也不夠豐富,很難與學生產生共鳴。鑒于這種情況,教師不僅要提高中國畫素養,而且要豐富古典文學、詩歌、歷史,以及現代設計、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同時,學??梢越M織一些教師交流會議,各學科的教師可以利用各學科之間的聯系進行交流和推廣。

但中國畫的教學質量并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提高,這需要美術教師長期的持續學習。只有當教師對中國畫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時,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受到感染。

(四)? 方法四:注重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運用場景教學、信息化課堂等綜合性手段來開展藝術教學。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剛接觸中國畫并沒有直接的動手能力和興趣。教師需要花些精力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能力,學生有興趣才能投入精力學習。尤其要注意的是區分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對中國畫的認知層次來差別化開展課程。對于非專業的學生應該結合當下時代多媒體技術,切忌一味灌輸繪畫技法和理論??梢岳霉沤窠Y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現代動畫技術與水墨畫的結合,把一幅靜態畫做成一個水墨動畫,然后慢慢地顯示在屏幕上。在介紹山水畫時,可以先用多媒體演奏美妙的古典音樂,將視覺與聽覺融合來品味藝術,結合山水視頻欣賞融情于景。

教學的落腳點在應用,因此還可以將現代應用設計融入到課程中,把單純的繪畫轉變為實用價值更強的現代設計,使中國畫這一單純的藝術形式更貼近于生活,比如結合環境設計將繪畫裝裱與裝飾性地展現在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中,或將中國畫元素融入到手機殼、服裝、包裝和玩具等的平面視覺設計上來,給學生以更強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不是像傳統藝術一樣只能停留在畫紙上的陳舊認知。

(五)? 方法五: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還給學生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地位。單一的教師主導教學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采用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處于中心。課堂上學生可分組進行線上搜索和探究性學習交流。然后,各組登臺分享學習經驗。這樣才能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提高學習興趣。當然,學生的審美品質不僅是為了欣賞作品,他們還需要不斷地感受和體驗。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理解探索作品中最好的點,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加熱愛生活和自然。

要避免中國畫只是教會學生“畫得好”這一誤區。要明白我們教授中國畫課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中國畫名家,對于非本專業的學生,興趣和理解才是關鍵,提升中國畫在全世界范圍社會認可度并有效傳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六)? 方法六:思政融入,培養愛國主義

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學生缺乏審美能力和正確的審美價值,在欣賞藝術作品時,只感受到簡單的視覺刺激,無法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深層意義,不能產生情感共鳴。其實許多中國畫反映了當時的民生或思想。特別是在拓展到其他傳統藝術的部分,有許多代表性的藝術品,如陶器、青銅器、絲綢畫等,都包含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情感教育的良好材料。這些作品不僅可以提高人們對藝術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感情。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符合現行的教學要求。

此外通過參觀畫展和社會走訪實踐,也可以促進學生對中國畫的民族自信觀念的熏陶,專業學生還可通過在分享知識的過程中傾聽不同的批評和建議相互改進。通過中國畫作品的展覽,學生也可以收獲完成中國畫作品的成就。有了良好的中國畫學習氛圍,教師們在藝術教學中將充滿活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中國畫教學進行相關分析,通過全國多所高校的實踐數據調查統計和定量研究,從各個角度剖析了高校中國畫教學現存的問題,用確切數據對中國畫教學改進策略進行了探討,并總結得出以上六點創新方法,為以往中國畫教學的單一性增添色彩,以助其達到更高品質的教學效果,并以此為中國畫的傳承發展及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新修訂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通知[EB/OL].(2016-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 1603/t20160309_232631.html.

[2] 懷進鵬.加快建設教育強國[N].人民日報,2022-12-21(009).

[3] 任兀.藝術管理者隱性知識管理探賾[J].藝術管理(中英),2020(3):153-160.

[4] 史建偉.教育研究應當堅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28(10):18-21.

[5] 張小鷺.現代美術教育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3):183.

[6] 李德仁.東方繪畫學原理概論[M].馬來西亞芭術學院東方藝術研究中心,1991.

[7] 鄭勤觀.中國傳統美術教育理論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1.

猜你喜歡
定量研究隱性知識創新發展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漢江上游徑流變化影響的定量研究
創業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定量研究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漢語詞匯研究中的統計方法述評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館員隱性知識在團隊管理中的應用
新產品開發中的隱性知識轉移障礙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