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學段童話類文本教學的價值及策略

2023-08-10 06:17何孫秦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5期
關鍵詞: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何孫秦

[摘 要]統編語文教材在第二學段選編了不少童話作品。這些童話類文本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夯實學生閱讀基礎起到重要作用。在第二學段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這一階段的童話類文本的編排特點,明確它的教學價值,并根據這類文本的特點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知識能力等,通過借助課文插圖、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等形式引領學生走進童話、感悟童話,使學生愛上閱讀、形成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第二學段;童話類文本;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3-0040-03

童話世界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童話作品中夸張的故事情節、鮮活的人物形象、神奇的想象等深受學生的喜愛。統編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的童話故事,其中第二學段就有17篇之多。第一學段的童話主要以淺顯易懂、語言簡練的短篇童話為主,第二學段則主要以幽默風趣或者更加貼近兒童生活的童話為主。第二學段的童話編排,除了散落在各個單元的單篇作品,教材還編排了兩個獨立的童話單元。在第二學段的童話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揣摩編者意圖,挖掘童話類文本的教學價值,并依據童話類文本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提升童話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第二學段童話類文本教學價值分析

在第二學段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充分發掘它的教學價值,注重語文要素的螺旋上升的特點,為學生童話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條件。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童話具有幻想性、夸張性、幽默性等特點,學生特別喜歡讀。在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它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塊奶酪》這篇童話,敘述了螞蟻隊長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想偷嘴卻又放棄這個念頭,最后命令最小的螞蟻吃掉這塊奶酪的故事。文章寫得特別有意思,尤其是螞蟻隊長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特別喜歡讀。又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童話故事,寫了胡蘿卜先生在吃果醬面包的時候由于胡子上沾滿了甜甜的果醬,導致他的這根胡子變長的故事。這奇特的景象對學生充滿著極大的吸引力,他們覺得太神奇了,閱讀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二)促進學生語言表達

統編語文教材中不少的童話類文本都提出復述課文的要求,復述的要求體現出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趨勢。學習童話類文本,不僅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課后練習就提出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的要求;到了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寶葫蘆的秘密(節選)》一課,課后練習提出讓學生根據已有內容創編故事,并講給同學聽的要求。這樣的學習要求,充分表現了編者對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童話類文本在助力學生語言發展方面的作用,合理利用教材,凸顯出這類文本的教學價值。

(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第二學段的統編語文教材在童話類文本的選編上特別注重對學生想象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宇宙的另一邊》這篇童話故事,作者陳詩哥通過大膽新奇的想象,描繪出宇宙另一邊的樣子,為學生打開了想象的另一扇窗戶,給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提供條件。又如,同一單元的《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童話故事,以一個孩子的口吻,講述自己變成一棵樹的趣事,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想象世界。有想象才會有創新,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物質世界的不斷發展。教師要揣摩編者意圖,發掘童話類文本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的價值,以推動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

(四)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童話類文本蘊含著真善美等特點,使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產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老屋對小動物的關愛,是老屋充滿愛心與善良品質的表現;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海的女兒》這篇童話故事中,小人魚不忍心傷害自己心愛的人,最后放棄自己生還的機會,這正是她善良、堅強、敢于奉獻精神的表現。童話作品中蘊含著真善美,教師要用這些真善美去潤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這樣能把審美教育的目標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二、第二學段童話課堂教學策略

相對于第一學段,統編語文教材第二學段的童話類文本篇幅較長,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時,教師要依據第二學段學生的知識經驗、理解水平以及文本的內容特點,制訂童話教學的目標,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引領學生閱讀,以提升童話教學的質量。

(一)明晰教學價值,制訂多維訓練目標

在第二學段的童話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過分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情感體驗與審美教育的現象。為此在教學童話時,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依據第二學段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以及童話文本的教學價值,確立多維的教學目標,以助推學生童話閱讀能力的提升。

1.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

在第二學段的童話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經驗,教師就要善于依據童話文本特點創設恰當的情境,鼓勵學生復述故事,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首先,教師要搭建支架,引導學生展開復述。第二學段的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因此教師要根據童話類文本的特點,為學生搭建語言支架、導圖支架、表格支架等,以降低復述的難度,讓學生學會復述。如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教師就結合課后練習,先為學生搭建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導圖支架,然后讓學生借助支架復述課文,以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續編故事或者對文本進行補白,學會把故事復述得更具體。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的課后練習第一題是“故事還沒有結束,你認為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據此來續編故事。在第二學段的童話教學中,教師依據童話內容,挖掘語言實踐點,鼓勵學生復述故事,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

2.注重對學生想象的激發

童話與想象共存,沒有想象,童話也就不復存在。童話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都帶有虛幻的特點。教學時,教師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升。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教學其中的《我變成了一棵樹》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想象,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后,教師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讓自己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有的學生說:“英英身上能冒出小樹枝讓我感到很神奇?!庇械膶W生說:“英英變成果樹,沒有結出果實,反而長出了各種奇怪的鳥窩,真是太神奇了?!比缓?,教師追問:“英英變成的樹上長出各種奇怪的鳥窩讓我們感到神奇。如果這些鳥窩還會跳舞,那么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先想象一下菱形的、橢圓形的鳥窩跳舞的樣子,再說一說?!边@樣,學生的想象被激發出來,紛紛描繪出自己想象的世界,讓課堂教學充滿快樂。在童話教學中,教師發掘出文本中可以激發學生想象的因素,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3.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童話不僅有夸張的故事情節,而且集語言美、形象美與情感美于一體,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在第二學段的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童話的審美教育,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與感染,促進學生優秀品格的形成。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巨人的花園》一課時,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問學生:“巨人的花園美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有的學生從“園里長滿了柔嫩的青草,草叢中到處露出星星似的美麗花朵”這句話中感受到了花園的美麗。有的學生……在學生交流后,教師追問:“當巨人回來之后,花園還是這樣美嗎?怎樣才能讓花園一直美麗呢?”這樣使學生明白能夠與大家分享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在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挖掘文本中的審美因素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二)根據學生心理,采取多樣化閱讀教學方法

在第二學段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以提升童話教學的質量。

1.借助課文插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統編語文教材中不少的童話類文本都附有插圖。這些插圖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童話文本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教學時,教師要借助這些插圖來引領學生學習童話,使學生感受到童話閱讀的樂趣。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說說插圖上畫的是什么,小女孩在做什么等;接著,讓學生用心朗讀課文,想想插圖的內容對應的是課文中的哪些段落;然后,帶領學生研讀這些段落,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隨后,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小女孩總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最后,引領學生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進行交流。這樣引領學生閱讀童話,從形象到抽象,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2.借助分角色朗讀,深化學生閱讀感悟

童話作品具有語言優美、節奏明快等特點,是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學時,教師可借助童話故事來引領學生分角色朗讀,以幫助學生深刻感悟童話的內涵。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青頭與紅頭的對話特別生動形象,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紅頭的話主要有:“救命??!救命??!”“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救命??!”“那我馬上就會死掉?!薄爸x謝你!”青頭的話主要有:“你在哪兒?”“躲過它的牙齒,牛在這時候……”“紅頭!不要怕,你會出來的……”等。在朗讀這些句子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把紅頭遇到危險時緊張害怕的心情讀出來,把青頭對紅頭的關心以及它沉著、鎮定、機智的特點讀出來。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先自己練讀,然后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最后推選優秀的學生上臺展示。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不僅會對青頭、紅頭這對好朋友的深厚感情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也感受到了童話的魅力。

3.借助課本劇表演,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表演是第二學段學生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在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課本劇表演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探究,使學生親近童話、融入童話,身臨其境地感受童話主人公的經歷,體會童話的意境,理解童話人物的情感。如教學《巨人的花園》一課時,根據故事的內容,教師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童話故事內容;然后讓學生把這篇童話改寫成課本劇并演一演。教師給學生以提示,讓學生按照“巨人歸來—巨人挨凍—巨人醒悟”的過程進行改編。當學生改編完成后,教師把教室作為舞臺,布置成花園的樣子,再準備兩首音樂:一首是描繪北風呼嘯的音樂,一首是描繪春天的音樂。隨著描繪春天的音樂響起,小朋友們在巨人的花園里開心地玩著,然后巨人回來了……生動形象的表演,不僅再現了故事內容,促進了學生對童話的理解,而且學生也獲得了更加真實、有趣的學習體驗,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第二學段童話類文本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充分挖掘它的教學價值,并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等,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童話故事,感受童話的藝術魅力,從而愛上閱讀,形成閱讀的習慣,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張慶春.對小學不同學段童話教學的思考[J].寧夏教育,2017(2):50-52.

[2] 傅超楠.思維進階:學科素養視域下小學童話教學范式研究[J].天津教育,2023(10):180-182.

[3] 章瓊.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范式建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7):109-112.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農村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