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承與弘揚:論羌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2023-08-16 02:14李禧龍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9期
關鍵詞:傳承保護創新發展

【摘 要】羌族是發源于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早在先秦時期,羌人就活躍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之上。隨著歷史的演進,羌人開啟了漫長的遷徙之路。而西南的羌族集聚地則廣泛分布在四川盆地等地。在長期的歷史活動中,羌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形成了多元一體化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觀念,而羌族服飾作為羌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了濃厚的民族特色,彰顯著獨特的民族風情,本文重點通過論述羌族的服飾文化,梳理羌族服飾的特點與發展趨勢,進一步探索羌族文化的可持續開發與傳承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羌族服飾;傳承保護;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TS94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9—058—03

羌族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古老民族。早在新石器時代,甘青地區的仰韶文化、馬廠文化、半坡文化等文化遺存就已經出現了羌族人活動的蹤跡。在羌族聚集的河湟地區,羌族的先民們廣泛的開展畜牧活動,并在水熱條件較為優越的河谷地帶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這使得早期羌族服飾物質載體形成了以動物皮毛為主,麻制作物為輔的多樣構成。逐漸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文明的交往,采桑養蠶技術、棉紡織技術的普及大大拓寬了羌族人民的服飾的發展空間。羌族先民們將生活經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到羌族刺繡、織綿工藝中,形成了羌族人所特有的服飾加工技術。因此,羌族服飾不僅僅只是羌族所特有的一種穿衣著裝,更是其承載歷代羌族先民智慧的獨特物質載體。本文通過對羌族服飾歷史發展、演進脈絡的回顧,闡釋羌族特色服飾的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底蘊,以期能夠推動羌族傳統服飾的傳承與發展。

一、早期羌族服飾的起源與發展

古代羌族主要生活在西北的廣大地區,今甘肅、青海的黃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帶是古代羌族生活的主要地區。殷商時,古羌就有“北羌”“馬羌”等眾多部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也有一部分羌人從事農耕生產。①因此,早期羌族的服飾一般以動物皮毛為材料,其中以“披氈”獨具民族特色。而氈大約是三千年前產生的,略早于毛布,這時的羌族先民們仍然大量的使用動物皮毛作為服飾的主要物質載體?!逗鬂h書》中也記載兩漢時期羌人多“女皮大華氈以為盛飾”②,這充分說明了在漢代及以前,這時的羌人多以披氈為衣。其次,羌人對白色十分崇尚,這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其中《后漢書·西羌傳》記載:“西羌之本 ……姜姓也”③,姜氏即羌氏,羊首女身為姜,羊首人身為羌,同根溯源。在現代羌族人民的穿著中,白色仍然是羌族人民所主要流行的顏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因戰亂動蕩不安,羌人姚萇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成功入主中原,建立后秦政權。隨之而來的,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羌族人民服飾發生了變化。中原人民穿著的服飾寬大舒適,羌人吸收了這個特點,寬敞的袍服成為羌族社會的主要著裝。由“披氈”到“袍服”,羌族服飾也出現了中原化、華夏化的傾向。

唐代,舊唐書中記載羌人的服飾風格為,“其王服青毛綾裙,下領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則羔裘,飾以紋錦,為小環髻,飾以今,耳垂鐺”④唐代的羌人貴族的著裝狀態是綾段制裙,披著青色的袍子,袖子長至拖地,這已經與漢族上層的穿著已無太大差異。這充分的體現了羌人傳統服飾的繼承性和羌人對于中原文化的吸收與借鑒,而離中原文化區較遠的地區,仍然保留著祖先流傳下來的服飾傳統,即皮質和麻制衣物為主的著裝,他們對于中原服飾文化的接納與吸收,仍有漫長的道路。但是在接近中原文化區的羌族聚集地,已經有相當多的普通民眾吸收并接受了中原地區的服飾文化,并且隨著與漢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人數增多,這一部分羌族人在服飾上充分吸收了中原樣式,并逐步產生了對中原文化的認同。還有一部分羌族人,在與其他民族的毗鄰雜居中,融入到本民族的血脈之中,他們的刺繡藝術充分包含了這些民族的特色。這樣的民族中的文化交流與借鑒,使得羌族傳統服飾將許多民族的文化熔鑄進羌族傳統服飾的技藝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羌族服飾文化。

在宋代,西夏崛起,黨項羌的服飾風格又回歸了古羌人的風格,多為男氈帽,女以布盤頭并編發披氈,婦女自織衣毪?!端濉h項傳》中記載:“黨項羌者,三苗之后也。服裘褐,披氈以為上飾?!雹葸@時,黨項羌人出于戰爭、畜牧的需要,將耐磨損的皮質衣物作為日常穿著的主流,而部分羌族人仍然保留著中原絲織品作為主要著衣的材質。

元代以后,土司制度的建立,大大的強化了漢族與羌族聚集地區之間的聯系,推動了羌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清朝自乾隆年間就已經開始在西南羌族集聚地區設立流官,這進一步加強了羌族與中原地區的聯系,羌族服飾中原化、華夏化的進程持續加深,帶動了羌族與周邊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但是羌族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文化仍然存在,《四川通志》中記載,有羌族“婦女多帶金花,串以瑟瑟,而穿懸殊為飾”的,這充分反映了羌族從西北向南方遷徙前的最主要的服飾特征。這充分證明了直到近代,羌族的服飾特點仍然保留著古老的羌族傳統。

二、羌族服飾紋飾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羌族服飾具有很濃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蘊含著羌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等。這些情感都凝結在羌族傳統的服飾的紋飾之中。而刺繡、織綿工藝“早在明清時期,刺繡就已經在羌族地區盛行,后來挑花也漸普遍,為羌族婦女所擅長”⑥。

羌族服飾主要分為圖騰形式、簡單的條文形式、自然界中常見物形式等,種類豐富多樣,極具民族特色。羌族服飾中的紋飾主要有鹿、羊、老虎、獅子等造型,這反映了羌民古老的游牧習俗,鹿、羊與羌民早期的畜牧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鹿與羊滿足他們對于食物的基本需求。而對老虎、獅子等兇猛動物也反映出羌民對力量的渴望。

其次簡單的條文形式在羌族傳統服飾中的體現也極為的常見,如簡單的曲線、折線、波浪線等簡單的紋飾,這是古代羌民對自然界的觀察,通過長期的具體的生活實踐,羌族先民們發現簡單、均勻的紋飾在服飾中有一種自然美的體現,他們廣泛的將這種圖案運用于陶器、服飾的裝飾中。這是羌族人民對美的自覺反應與真情流露,這是他們對生活的對大自然的體驗與觀察,很有可能這樣簡單的紋飾就是羌族傳統服飾中最先流行的,因為其簡單、大方、規則均勻對稱,極易進行刺繡與扎染工藝,直到現在,這樣樣式的羌族服飾在羌族民眾中仍然較為常見,很有可能這就是羌族抽象紋飾最原始的開端。

再次,自然界中常見物也是羌族人民服飾紋飾創作主題,例如日月星辰、花卉、火焰、云等等,這也成為羌族人民服飾紋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紋飾的選擇都與羌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了羌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以及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愿望。在此基礎上,羌族先民創造出了極具民族特色的羌族挑花、織錦技藝,樣式豐富絢麗,具有多樣的美感,是羌族民間美術工藝的重要代表。羌族也是一種對火焰十分中意的民族,這與原始社會中,在非常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火焰能夠使羌族先民們感到溫暖、驅趕野獸、烤煮食物,提高了羌族人民的生活條件以及在惡劣的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漫長歲月的沉積,火焰在羌族人民的心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將火焰的圖案濃縮成一簇小小的火苗,通過服飾中的紋飾表現出來。因此,這些自然界中的常見物體現了羌族人民對于世界的探索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最后,如今羌族服飾紋飾中的圖案大多都表達著吉祥如意、花好月圓的景象,這也是羌族服飾文化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通過羌族民眾的紋飾來看,牡丹花、錦雞、喜鵲等表達幸福美滿含義的花卉、瑞獸在羌族傳統服飾中的比重十分巨大,這些通過五彩絲線繡出來的五彩飾品,色彩鮮艷、結構完整,受到許多民眾的喜愛。

三、羌族傳統服飾面臨的問題與保護舉措

以服飾為代表的羌族優秀傳統文化極具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需要大力弘揚與傳承。但是,現如今的羌族傳統服飾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服飾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存在嚴重的不足,并且存在嚴峻的考驗。

由于受到工業化、商業化的進程影響,羌族服飾的刺繡工藝也迎來的巨大的變化,進行了歷史性的變革,這對羌族傳統服飾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羌族傳統服飾的制作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方式,由傳統的手工制作逐漸向工業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這無疑是一件推動羌族傳統服飾更加大眾化的事情,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許多危機。例如手工縫制的技藝在機器大生產的沖擊下,已經慢慢流失了,很多羌族先民傳下來的技藝已經被遺忘,機器生產出來的產品千篇一律,羌族服飾刺繡所承載的服飾文化,在工業化的沖擊下悄悄流失和邊緣化。羌族服飾的文化亟需人們的保護與關注。

(一)媒體加強羌族服飾文化宣傳力度

對于保護好羌族傳統服飾的工作,需要國家、社會、羌族人民以及其他民族每一個人的共同合力。我們需要通過宣傳,大力提高羌族人民對傳統服飾的保護意識。在輿論方面上要十分重視和奠定引導保護羌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總基調,從而進一步在社會面呼吁全社會共同攜手保護羌族傳統服飾文化,號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凝聚更大的力量,支持羌族傳統服飾。通過媒體宣傳和教育介入等手段,能夠加強羌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和振興羌族文化的使命感。從而自覺形成保護羌族傳統服飾文化的意識,使羌族群眾人人爭做羌族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者,承擔起保護羌族文化遺產的神圣使命。

(二)對做好記錄保護工作

通過文獻典籍,對羌族傳統服飾文化進行研究,挖掘藏在歷史記憶中的羌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已經失傳的羌族傳統服飾的制作技藝,通過古籍中的文字對失傳技藝進行復原。積極地經行實地考察,通過攝影、口述史料、拍照等現代方式,對現當代羌族傳統服飾文化記錄,同時發掘和收集羌族傳統服飾的形制與制作工藝,分析其現狀和分布,精準的加強對羌族傳統服飾文化的保護。通過對羌族傳統服飾文化的記錄,能夠為日后進一步的研究羌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確鑿的依據和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為地方有關部門立法性保護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這對于我們保護羌族傳統服飾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四、結語

羌族服飾文化是一種優秀、獨具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它反映了羌族人民的思想、審美情趣,向我們展現了羌族社會的發展。羌族傳統服飾的發展,是一部羌族社會發展的歷史。不同時代的羌族服飾,都是時代的縮影,它的歷史流變,是羌族人民感情積淀、物化、釋放的歷史。它向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羌族人民的勤勞勇敢、熱愛生活的高貴品質,也記錄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時代格局,也反映了羌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原文明共同進步的歷史脈絡。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羌族傳統服飾文化出現了衰落的跡象。但是,這也是一個機遇,將現代科技融入羌族傳統服飾之中,將傳統與科技相結合,加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使羌族服飾在新時代依舊發散出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與時代共進步。

注釋:

①徐中舒.中國的奴隸制與封建制分期論文集[M].北京:新知三聯書店,1956.

②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9.

③易子琳.羌族服飾的特點及其歷史探源[J].西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④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9.

⑤魏徽,等.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9.

⑥北川縣志編纂委員會.北川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參考文獻:

[1]冉光榮,李紹明,周錫銀.羌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陳月巧.羌族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21(2).

[4]鮮樂樂.羌族服飾的歷史發展與文化特色[D].長沙:中南大學,2009.

作者簡介:李禧龍(2000—),男,漢族,甘肅古浪人,在讀碩士,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方向為宋史。

猜你喜歡
傳承保護創新發展
宜興紫砂原料市場的開采現狀與保護創新研究
隆堯招子鼓傳承保護研究
廣東粵語發展及嶺南文化的傳承保護策略探究
阜陽民間剪紙藝術的審美性及傳承發展探析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民間組織在粵劇傳承保護中的作用分析
關于“互聯網+”趨勢下的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