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混合式教學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2023-08-19 18:17金鑫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1期
關鍵詞:聲樂教學混合式教學學前教育

金鑫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中職聲樂的教學模式變革勢在必行。各類教學資源與教學軟件的不斷豐富,為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因此中職聲樂教師應積極探索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全面提升中職聲樂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中職? 學前教育? 聲樂教學

一、混合式教學對于聲樂教學的意義

混合式教學是指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以“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為主,輔以傳統教學方式,通過互聯網、移動設備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相較于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在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和監控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近年來,混合式教學逐漸成了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模式之一。

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傳統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受師生比、課時、場地等因素限制,教與學交流時間不夠,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聲樂作為一種技能,需要學生勤學苦練,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使得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就反復練習,這種強化練習不僅阻礙技能掌握,甚至會對學生嗓子造成傷害。借助線上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多元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打破傳統聲樂課示范—模仿—再示范—再模仿的模式,提高聲樂課堂的高效性。但由于聲樂教學的特殊性,很多的發聲方法仍然需要教師的現場指導,因此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最能達到聲樂課堂的最優效果。同時聲樂課程混合式教學,能改善學生職業教育學習環境,落實好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高聲樂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突出其特色和職業性。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現狀

聲樂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性課程,也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與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息息相關。由于三年制中職學生在校時間較短,班級人數較多,所以聲樂課多為通識課程,實踐課較少。傳統的聲樂教學以講授法和演示法為主,忽略了學生主動性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主控課堂,學生缺乏自主性

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多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即先練聲,教師范唱曲譜,學生跟唱曲譜,緊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手劃拍跟練節奏,最后學生將歌詞代入旋律中演唱。整個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性與創新性,長此以往學生在演唱中的表現欲大大降低,缺乏大膽探究意識,再加上學生基礎薄弱,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對聲樂課程提不起興趣,課堂質量不佳。

(二)集體授課為主,缺乏個性化指導

受到課時和課程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師還是采取集體授課的方式,在聲樂學習的初期選擇集體訓練的方式,便于提升學生對于聲音的認識,在心中產生正確的聲樂理論形象。但聲樂是具有個性化的藝術,學生的音色不同,對歌曲的理解不同,歌曲呈現出的方式就會有所不同。隨著學生理論知識不斷積累,在集體訓練中應當增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三)重視技能培養,忽視職業素養的提升

傳統的聲樂教學目標局限于知識技能的傳授,在聲樂課堂中聲樂的技巧教授所占比重非常大,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更多幼兒教育的素質,例如掌握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要領等。課程的職業銜接力度不夠,不能很好地把聲樂課教學與幼兒音樂課歌唱教學相結合,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職業教育關于深化改革、優化學科布局的理念,一定程度上缺乏幼兒教師所需要的“一專多能型”和“應用型”學習培養環境。

(四)教學評價單一,缺乏量化考核標準

以往的教學評價在課堂中多表現為口頭評價,課后評價多為分數呈現的方式: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片面且缺乏溫度,學生只知道自己得到的分數,卻不知道自己唱得好在哪或不好在哪。教師打分時帶有主觀性與隨意性,不利于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學生缺乏對聲樂的認知和對自己的判斷。

三、混合式教學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課前

以往的聲樂教學往往會忽略課前的學習。但課前預習尤為重要,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了解、熟悉、思考新課教學的內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網絡微課作為當下新型的教學活動,可以在課前預習環節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在對《搖籃曲》這一課進行教學設計時發現,本節課的難點是能夠用柔和統一的聲音演唱歌曲。想要解決這一難點可以通過哼鳴的練習來達到,所以我在課前結合網絡資源錄制了“哼鳴的演唱方法”的微課,從什么是哼鳴練習、為什么要進行哼鳴練習以及哼鳴的演唱方法三個方面,較為全面細致地講解了這一知識點。而后我將微課“哼鳴的演唱方法”推送至學習通平臺,并發布任務:觀看微課后請自主進行哼鳴練習,將練習的成果錄成視頻,上傳學習通平臺,并提交預習心得報告。

使用該種方式,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突破了線下教學課時與課程的局限,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記錄練習效果并提交平臺,能夠直觀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以便有效提升聲樂技術;老師還可以通過查看學生作業,了解各個學生的練習進度,增強了音樂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個性化。同時針對學生提交的心得報告,可以利用教學軟件關鍵詞的分類提煉功能,快速對學生反饋的問題加以總結與概括,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本節課程的重難點,增強了線下課堂聲樂教學的實效性。

(二)課中

1.利用線上資源,創設良好情境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好的導入不僅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情境。例如我在教授《一杯美酒》這首歌時,這是一首維吾爾族民歌,學生對于新疆地區的民歌了解較少,為了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我利用網絡整理并編輯了一段有關我國新疆地區的風景名勝、民俗風情、音樂風格特點的視頻,作為導入環節。學生直觀感受到維吾爾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了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征,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2.整合教學資源,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聲樂課堂,教師對于重難點的把握通常放在課前備課的預設環節。但課堂是動態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這無疑對于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聲樂理論往往具有抽象性,教師范唱學生跟唱這一集體授課的模式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合理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很好整合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強化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搖籃曲》這節課教學時,通過課前的微課導學,結合學生已經提交的心得報告,提前將學生提出的難點總結歸納成三個主要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之間可以展開充分討論逐一突破,同時采取分組的形式,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安排學生交流各自的體會與看法,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挖掘,通過討論實現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教師還可借助智慧教學平臺的相關功能來實現實時交流和互動,從而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教師可針對個別學生進行線下單獨輔導,將集體講授與個體指導相結合,既合理安排了教學的時間,也兼顧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

同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提到一些專業名詞,但這些名詞往往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例如在《搖籃曲》聲樂教學中,教學難點就是學生要保持高位置的聲音演唱整首歌曲,但很多學生無法理解這個“高位置”在哪,怎樣才能唱到“高位置”。我通過網絡搜集到發聲器官和共鳴腔體的剖面圖,以及歌唱家演唱時口腔內的動態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可以直觀地看到口腔內部、共鳴腔體、氣息是怎樣配合的,把聲音唱到什么位置去,什么地方發力,什么地方放松,再結合教師語言的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思考找到正確的聲音位置,總結出正確演唱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歌唱理念,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線下課堂的教學效率。

3.強化實踐拓展,提升職業素養

拓展環節既是對整堂課學習的強化鞏固,也是對新課知識的延伸學習。中職聲樂教學中拓展環節多流于形式,無法與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區分開來,缺乏實踐性和與職業的關聯性。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對于實踐拓展環節非常感興趣,那么將拓展環節與職業情境模擬有效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搖籃曲》這節課的實踐拓展環節,我發布任務:學生分小組進行匯報演出,演出形式自擬,內容要與《搖籃曲》相關。拋出任務后,學生能夠快速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演繹方案的設計和演繹準備,課堂學習氣氛迅速高漲起來。展示環節通過希沃白板現場錄制各小組展示成果,再與課前練習作業進行對比,學生能直觀感受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自己取得了進步,增強了學習信心。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與實踐掌握了組織幼兒活動的要領,從而更好地將其運用到今后的幼兒教學中去。

同時我在技術指導時會播放一些媽媽哄孩子睡覺的視頻、幼兒園老師哄學生午睡等的相關視頻,使學生將歌曲與實際生活場景相結合,帶動身體律動,“以情促聲”,促使學生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時,也感受到歌曲所表達出的濃濃母愛,也促使學生產生在今后的幼兒園工作中,應當發揚關愛幼兒,理解幼兒的職業理念。

(三)課后

課后環節同樣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傳統的口頭評價缺乏激勵的效果,我認為評價課堂一定要有具體的評價機制進行反饋。教師可利用教學軟件制作評分表,采用多元化評價模式:最終成績=平時成績(占60%)+期末成績(占40%)。平時考核形式包括登陸平臺學習次數(5分,不少于16次)、發帖討論次數(3分,不少于10次)、課堂考勤(3分,遲到5次或曠課兩次以上,此項為零分)、小組學習成員互評(4分)和課堂作業成績(45分,其中歌曲回課不少于四首40分,職業情景模擬訓練5分)。再根據音準節奏、氣息支持、共鳴運用、咬字吐字、聲情并茂五個方面制定清晰的評價標準,標注具體的分值。學生依據評分表可以進行自評、互評,教師最后進行總結評價,這樣的評價才不流于形式,有理有據。期末時結果性評價中有過程性的材料,促使聲樂教學形成良性的循環。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還要充分地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內的學習管理工具,組織學生對課前學習成果與課后作業進行對比,找出差距,總結經驗。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要注意搭建好各學科之間的“橋梁”,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全面了解,同時充分利用智慧教學平臺中的在線測試功能,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充實考試題庫,并組織學生進行在線測試。最后要利用好智慧教學平臺中的在線答疑功能,向學生提供課后幫助。除此之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形式,并且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授課內容、形式等進行調整或者改進,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次混合式教學。

四、結語

混合式教學,促使師生關系發生改變,它將教師從關注知識的傳授轉變為關心學生的需求及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真正想學些什么,這樣的理念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教師發揮引導角色,學生參與度高,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教師應利用好混合式教學對中職音樂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線上教學資源豐富,但往往質量上魚龍混雜,教師應當先對這些聲樂教學資源進行篩選重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資源共享環境,建立一套統一的聲樂學習系統,讓學生可以輕松地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聲樂知識。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嗓音條件、演唱水平,推薦適合他們的聲樂作品資源進行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

教師基于專業特色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在中職聲樂教學中,利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向學生介紹音樂的特殊魅力,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應當利用好當地的教育資源,與幼兒園專家積極開展交流合作,結合本校特色打造精品課程,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培養高度融合,完善現代化職教精神,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地適應未來行業發展,更好地滿足崗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呂媚媚,基于混合式教學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實踐研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12):14-16.

[2]黃小冰,葉夢萍,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20(43):178-180.

[3]王淑娟,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技能的培養策略[J].廣西教育,2021(42):146-147.

責任編輯:趙瀟晗

猜你喜歡
聲樂教學混合式教學學前教育
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論流行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