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2023-08-19 10:33王靜
婚育與健康 2023年14期
關鍵詞:負面情緒心理護理老年

王靜

【摘要】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愈發受到臨床重視,引入心理護理,探究其應用積極性。方法:100例(2020年2月—2022年7月),研究對象均等、隨機分成兩組,對比組采取常規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添心理護理,對比兩種模式差異。結果:試驗組的FPG、PBG、HbAlC指標更低(P>0.05);其SAS、SDS評分更低,其軀體、心理、精神狀態、社會關系等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也可有效減輕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其應用優勢較為明顯。

【關鍵詞】心理護理;負面情緒;血糖;老年;糖尿病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General Hospital of Guizhou Water Mine Holding Group Co.,Ltd., Liupanshui, Guizhou 55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clinical atten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enthusiasm. Methods: 100 cases (February 2020 to July 2022)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is bas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od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dexes of FPG, PBG and HbAlC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P>0.05).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lower, and the scores of body, psychology, mental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 were higher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anxiety, depression moo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fasting,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patients, its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re more obviou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s; Blood sugar; Old age; Diabetes

糖尿病作為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藥物干預難度加大,其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也隨之提高,也有研究數據表明,在老年患者中,臟器損傷程度較明顯,不良并發癥發生概率也相對較高[1-2]。分析原因發現,老年患者自身情緒波動較大,負面情緒可影響體內內分泌水平,也可導致患者消極抵觸治療,降低臨床治療配合度,導致臨床干預效率相對較差[3-4]。而隨著新時代發展,醫療服務也不斷優化,較關注糖尿病患者的老年生活幸福感,通過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減少老年患者恐懼、抑郁、焦慮等情緒,提高積極性,改善患者生活精神狀態[5-6]。因此心理護理具有較大的應用意義,本研究將其引入到常規干預模式中,探究其積極作用,現將報道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0例(2020年2月—2022年7月),研究對象均等、隨機分成兩組。納入標準:①存活時間超過半年;②意識清醒;③資料詳細;④無重大藥物不良反應;⑤肝腎功能基本正常;⑥無其他內分泌性疾??;⑦無惡性腫瘤患者;⑧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⑨無腦神經功能障礙;⑩無重大生活應激事件。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②語言障礙;③重癥并發癥;④配合度較差者;⑤60歲以下者。兩組一般資料相似(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比組:常規護理,具體如下:(1)宣教,入院后,了解患者情況,可以采取親切、熱情的態度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反復提示良好生活習慣對治療的積極作用,提高患者積極性,讓患者自動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良好作息習慣,減少血糖波動,改善患者身體素質,減少風險因素,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2)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當耐心講解飲食細則,讓患者減少高糖高脂飲食,控制每餐攝入量,采取少量多餐飲食原則,多攝入高膳食纖維食物,控制鹽分;(3)運動指導,適量運動可以有效穩定患者體內血糖濃度,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和運動喜好,選取合適的有氧慢運動,如慢跑、健身操、太極等;(4)用藥指導,采取成功案例激勵患者,讓患者按醫囑用藥,觀察用藥后副作用,出現較大不良反應或不適癥狀時,立即通知醫生,讓醫生及時調整用藥方案,讓患者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當讓患者更換注射部位,防止局部組織硬化等不良事件。實驗組:在上述基礎之上增添心理護理措施,具體如下:(1)心理狀態評估:為提供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應采取相應培訓,學習心理評估、疏導技巧,考核通過后上崗,每日護理過程中細心觀察患者情緒狀態,評估心理狀態,警惕異常情緒變化情況,區分不同心理類型,采取針對性干預方案;(2)情緒疏導,當患者出現較大的負面情緒時,及時采取耐心、熱情、積極、同理心較強的語氣與患者溝通,引導患者講解自身情緒來源,了解并認同患者觀念,深入了解患者觀念,針對患者認知偏差情況,采取合適的引導和疏導方法,糾正錯誤認知,采取相似案例開導患者,改善患者面對疾病的看法和態度,建立新的“疾病觀”提高臨床配合程度;(3)感覺心理護理: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打斷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模式,引導患者回憶或體驗既往積極、愉悅、美好的情緒體驗,并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呼吸放松方式,逐步放松身心,緩解緊張、疲憊感,減少負面情緒,或可以組織集體性活動,讓患者參與互動性相對較強的活動,互相了解降糖經驗和自我護理經驗,讓患者互相鼓勵、支持,也可減少患者對疾病的關注度,有利于維持相對平和的心理狀態;(4)家庭支持: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保持積極情緒具有良好的作用,護理人員可與家屬溝通,獲取家屬理解和支持,讓家屬多給予患者鼓勵、支持、關心,讓患者在家庭支持體系下,自主調養心態,其對緩解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具有積極干預效果;(5)對癥心理干預方式:主動建立溝通平臺,護理人員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可及時了解患者情緒狀態,根據患者述說、性格特點等內容,評估患者心理類型,將其分為抑郁型、焦躁型、壓力型、內向型、空巢老年型等類型,根據不同類型心理特點,采取針對性心理干預方案;對于抑郁型病人,應當了解患者消極情緒來源,針對來源采取區分干預方式,多安撫患者,多給予關心,多協助患者參與社交活動,讓患者重新融入社會,與家屬溝通,讓家屬多理解、關心患者,也可建立較多的病人溝通活動,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等措施,以顯著緩解消極情緒;焦躁情緒較重的患者,其情緒來源主要有干預時間相對較長,長期用藥和采取飲食、生活控制方案,患者逐漸喪失治療耐心,也容易對治療產生沮喪、煩躁、不信任等情緒,這對臨床治療有較大的不利影響,對治療積極性損傷較大,對于該類患者,應當注重講解糖尿病長期干預的積極意義,注重糾正錯誤觀念,并通過鼓勵、支持等方式給予支持,讓患者通過傾聽音樂、大喊、運動等方式宣泄負面情緒,緩解焦躁感;壓力較大患者,控制醫療支持,協助患者辦理好社保、醫保,減輕醫療壓力,也可通過社會義捐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經濟顧慮,讓患者配合完成治療;內向患者,較少主動述說自身情緒,獨處時間相對較長,容易產生消極情緒,且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性較差,護理人員可讓其與較為活潑的病人交流,引導患者熟悉陌生環境,減少抵觸情緒;空巢患者,應當多給予陪伴、關心,并引導患者充實每日生活,讓患者記錄每日愉悅事情,引導患者回憶自身成就感,提高愉悅感受。

1.2.2 質量評估

分析血糖、負面情緒、生活質量。選取焦慮(SAS)、抑郁(SDS)量表評估負面情緒,分數降低表明焦慮、抑郁情緒減輕[7]。生活質量選取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分為軀體、心理、精神、社會等4個方面,分數越高則患者生活質量越高[8]。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

試驗組的FPG、PBG、HbAlC指標更低(P>0.05),見表2。

2.2 免疫功能

試驗組的SAS、SDS評分更低,其軀體、心理、精神狀態、社會關系等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見表3。

3 討論

常規護理作為一項臨床基礎護理干預方案之一,通過宣教、生活、飲食等干預方案,有效改善不良行為,減少風險因素,可以獲取一定成效,但該項護理較少關注患者心理問題。本研究也發現長期用藥、生活干預等措施,加上患者自身血糖水平較高,患者自身免疫水平較低,容易誘發其他不適癥狀,患者對治療存在懷疑、消極等情緒,這對治療有一定不利影響。而老年心理問題與老年幸福感存在較大相關性。因此本文認為需要增添心理護理干預,通過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可及時發展異常心理問題,也可評估患者心理類型,通過情緒疏導方案,引導患者講解自身情緒,糾正不良觀念,通過感覺心理護理,通過轉移注意力、體驗既往積極、愉悅情緒等方式,減少消極思維,有利于將情緒保持在相對平和狀態,通過建立家庭支持體系,也可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減少精神、心理壓力,有助于改善臨床治療效果,而對癥心理干預措施的針對性較強。本研究數據也指出,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也可有效減輕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其應用優勢較為明顯。

參考文獻

[1] 何旭文,牛萌,劉國蓮,等.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護理需求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24):6125-6130.

[2] 周凌年,楊海燕,黃潔.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2,17(20):174-176.

[3] 侯守云,孟君,陳莉,等.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負面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5):919-922.

[4] 何曉雪.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名醫,2022(14):78-80.

[5] 黃麗美.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及血糖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4): 118-122.

[6] 何曉雪.強化心理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名醫,2022,(13):108-110.

[7] 沈發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應該怎樣護理[J].家庭醫學(下半月),2022(7):51.

[8] 王怡,蔣文春.支持性心理護理聯合聚焦解決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干預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2,19(2):165-166,233.

猜你喜歡
負面情緒心理護理老年
細節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對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屬負面情緒的效果觀察
“負面情緒”并非一無是處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人工關節置換和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分析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