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意識形態思想

2023-08-21 02:54鐘啟東
關鍵詞:費爾巴哈文集國民經濟

鐘啟東

(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1)

隨著《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蘊涵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思辨唯心主義批判、共產主義學說等基本思想日益被學界深入闡發出來,《手稿》作為馬克思哲學革命前夜“最重要的理論環節”愈發廣泛而清晰地被學界認可。由之而來的問題是:如果說馬克思的哲學革命讓產生于法國大革命的“意識形態”術語經歷了自身革命,被賦予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歷史語境和功能內涵,那么《手稿》又為這個“術語革命”的最終降臨——直到《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才正式出場的“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做了哪些思想準備?蘊涵著何種批判邏輯?學界尚未深化對《手稿》意識形態思想的前提追問和本質揭示。本文結合馬克思相關著作,力求為這一工作盡一份力。

一、在批判國民經濟學中揭穿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辯護本質

馬克思在《手稿》序言開篇的意圖自述,直接表明了這個文本是接續開展和努力完成《德法年鑒》提出的“副本批判”工作任務的意識形態批判成果。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以下簡稱《導言》)中,馬克思曾宣告他要“聯系德國的國家哲學和法哲學”進行“副本批判”,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頁。;但是《德法年鑒》???,馬克思放棄了出版《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計劃,原因是他認為“把僅僅針對思辨的批判同針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這樣會妨礙闡述,增加理解的困難”(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1頁。。所以馬克思打算從《手稿》開始,“用不同的、獨立的小冊子來相繼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專門的著作來說明整體的聯系、各部分的關系,并對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進行批判”(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1頁。,準備從部分到整體、從個別到一般地推進和展開意識形態批判工作。不過馬克思的這個寫作計劃未能實現,《手稿》還沒完成,他就和恩格斯投入到了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反擊之中,但這并不表明意識形態批判工作被中斷了,因為《神圣家族》不僅深化了這個批判事業,而且直接導向了《形態》中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意識形態概念的革命性出場。

在此意義上講,馬克思在《導言》中宣告的批判任務,在《手稿》中計劃最后以專著進行整體性思辨批判的研究任務,最終都在《形態》中得以基本完成。這一方面說明,要想推進《手稿》所說的對法、道德、政治等具體意識形態的各個擊破,在沒有完成《形態》這種關于人類社會發展基本原理、關于意識形態的一般規律揭示之前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間接表明了這樣一種致思理路,那就是如果沒有從《德法年鑒》到《手稿》和《神圣家族》的意識形態批判積累及其想要抵達根本而遇到的哲學苦惱、解釋限度,也就沒有《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形態》清理“從前的哲學信仰”、制定“新的世界觀”的革命渴望,也就不會有伴隨著歷史唯物主義正式出場的“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及其達成的“術語革命”。

國民經濟學批判本來就是馬克思計劃的意識形態批判任務?!兜路觇b》之后,馬克思開始政治經濟學研究,人們一般認為這是受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的思想影響,也是出于當時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需要。這固然沒錯,因為馬克思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以下簡稱《序言》)中不僅提到了恩格斯這部著作對他的影響,而且稱贊其是“天才大綱”(馬克思在《手稿》之前的經濟學筆記中對它做了大量摘錄);但更主要、更內在的原因還是源于馬克思自身的研究心得和學術規劃,因為正是在這篇《序言》中,馬克思在回顧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物質動因和思想經歷時寫道:“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這部著作的導言曾發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上。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頁。

可見,《德法年鑒》時期的馬克思就已經認識到并初步確定了批判進路:要從根源和本質上說明法的現實關系、法的意識形態結構,就要解剖產生這個關系結構的“物質生活的總和”,因而徹底的“副本批判”必然要求走向“原本批判”(5)鐘啟東:《〈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第29頁。,也就是對市民社會本身的解剖,這就需要研究政治經濟學。在馬克思看來,政治經濟學既然是對市民社會以及構筑其上的政治國家的辯護,也就不可避免地會暴露出它歪曲反映市民社會的真正秘密。因為“顛倒的世界”生成“顛倒的世界意識”,既然國民經濟學是“顛倒的世界意識”,那就難免會在對“顛倒的世界”的辯護粉飾過程中,由于先天不足卻又秉持著功利主義目的而陷入矛盾、暴露本質。馬克思在《手稿》中進行的國民經濟學批判,正是為了指明內在矛盾,揭穿它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辯護和祝福的意識形態本質,并力求在這種揭穿和批判中發現市民社會的本原真相。

首先,馬克思指出國民經濟學存在三個基本矛盾。第一,國民經濟學認為勞動是增加自然產品價值、創造社會財富的唯一東西,“一切東西都可用勞動來購買”,實際情況卻是“工人不但遠不能購買一切東西,而且不得不出賣自己和自己的人性”(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第二,按照國民經濟學的勞動概念,勞動的全部產品應該屬于勞動者,實際情況卻是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自身就越貧困,工人獲得的勞動產品“不是作為人而是作為工人維持生存所必要的一部分產品,只得到不是為繁衍人類而是為繁衍工人這個奴隸階級所必要的那一部分”(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第三,國民經濟學認為,工人的利益從來不同社會的利益相對立,然而“社會卻總是而且必然地同工人的利益相對立”(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國民經濟學同國民經濟現實的這些矛盾在本質上是勞動與資本根本矛盾的理論體現,但是國民經濟學家卻看不到這個矛盾。他們認為造成工人的貧困一方面是另有其因,比如競爭、貪欲、懶惰等等,另一方面貧困又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社會發展、勞動分工的自然現象,符合優勝劣汰的永恒秩序,正如他們認為私有制從來就有、亙古不變那樣。

其次,馬克思指出國民經濟學的矛盾是由于它僅僅從抽象的原則和規律出發,表面上承認人的價值,實質上卻是對人的徹底否定。工人在生產中現實的、實踐的態度,所以會在同他相對立的非工人那里卻表現為理論的態度、顛倒的態度,正是因為國民經濟學家只能看到“工人”而看不到“非工人”,正如“國民經濟學把無產者當做工人來考察,不考察不勞動時的工人,不把工人作為人來考察”(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那樣。在國民經濟學那里,工人僅僅被“當做勞動的動物,當做僅僅有最必要的肉體需要的牲畜”(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如果工人不從事勞動,那么他就不是人。國民經濟學不僅“抽象地把勞動看做物”(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而且同樣抽象地把工人看作物,看作價格隨著供求競爭關系必然浮動的商品。作為越是創造出更多產品,就越是讓自身發生更多貶值的商品,工人是“一種具有最不幸的特性的商品”(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但是,工人在交換關系中的不幸處境,并不能引起國民經濟學家的感同身受,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失業的工人,即處于這種勞動關系之外的勞動人”,他們把“小偷、騙子、乞丐,失業的、快餓死的、貧窮的和犯罪的勞動人”統統看成“國民經濟學領域之外的幽靈(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即便工人個別地身處不幸之中,那也不過是說明國民經濟學規律在發揮作用,這是合乎邏輯的“進步的代價”“文明的陰影”,更何況他們全都相信,工人是特別的人,是需要特別對待的人,因而“工人的需要不過是維持工人在勞動期間的生活的需要,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于死絕”(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發給工人的工資與用于生產工具的保養和維修具有完全相同的意義。既然國民經濟學只能看到抽象的人,只能看到正在出賣勞動的人,那么“勞動在國民經濟學中僅僅以謀生活動的形式出現”(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122、123、124、125、127、128、171、171、124頁。也就不奇怪了,而如果工人的這種謀生打算落空了,國民經濟學也不會感到同情和意外,因為他們既然只能抽象地考察經濟事實,自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工人的謀生打算為何跟資本家的致富理想發生沖突,正如他們即便看到了勞動的異化卻不能解釋這個異化,只能急匆匆地為了避免這個異化現實導致他們的理論破產而粉飾掩蓋異化的本質。

最后,馬克思揭穿了國民經濟學為私有財產辯護并意圖掩蓋勞動異化的意識形態本質。國民經濟學之所以抽象地談論工人、勞動及其不幸處境,不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工人在精神和肉體上遭遇的雙重苦難,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造成工人苦難的根源,就像他們不能說明、也不想說明異化勞動的現實本質那樣,所以他們要么漠視這個苦難、要么歪曲這個苦難,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們始終都站在資產階級和私有財產的立場之上。這就是馬克思指出的:“國民經濟學從私有財產的事實出發。它沒有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它把私有財產在現實中所經歷的物質過程,放進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這些公式當作規律。它不理解這些規律,就是說,它沒有指明這些規律是怎樣從私有財產的本質中產生出來的?!?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正如古典政治經濟學從“理性的經濟人”假設出發、從“獵人與漁夫”虛構狀態出發那樣,國民經濟學總是“把他應當加以說明的東西假定為一種具有歷史形式的事實”(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將之毫無批判地承認和接受。國民經濟學把私有財產假定為亙古不變、天經地義的歷史事實,因而它從維持和辯護私有財產出發,但又只是機械地維持和抽象地辯護,非但沒有說明私有財產造成異化勞動、勞資對立的內在規律,反而把關于異化勞動、勞資對立的抽象公式當作內在規律,自然也就不會指明這些內在規律是如何從私有財產本質中產生出來的。這樣一來,國民經濟學就把“應當闡明的東西當做前提”(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把私有財產的事實永恒化、把私有財產的秘密神秘化,把異化勞動的苦難浪漫化,把資本家的最終利益合法化。因此,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國民經濟學由于不考察工人(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系而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這就是國民經濟學的意識形態辯護本質和掩蓋的真相。國民經濟學從不合理的私有財產的永恒真理出發,把工人的苦難歪曲為真理外化的代價,又在這種歪曲中回到私有財產的永恒真理,既掩蓋了異化勞動的現實本質,又遮蔽了私有財產與異化勞動的本質聯系。它不允許人們從這種聯系中去思考經濟學的秘密,正如它不允許工人在不勞動的時候還想當人那樣,因為它只允許自己作為虔誠的“守靈人”,守護私有財產及其人格化的抽象公式和道德規律。作為“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理論分析”(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5頁。,國民經濟學總是要為它的前提辯護,要為它的假定負責,同時又要為自身工作遮羞,這樣才能在“理性的迷狂”和“空洞的深刻”中,從而給現代奴役制呈上“道義的雄辯”,也就淪為了這個現代奴役制的意識形態環節和精神宗教。

二、在批判異化勞動中揭露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顛倒實質

國民經濟學不從私有財產造成異化這個事實中揭示規律,反而把存在私有財產這個事實當成規律,不僅掩蓋了異化勞動的實質與成因,而且把掩蓋異化本質的交換關系歪曲成永恒真理,也就把資產階級私有制歪曲成了永恒真理。馬克思已經認識到,國民經濟學之所以掩蓋異化勞動的真實本質,正是因為它是由“顛倒的世界”(作為“原本”的異化勞動)決定著的“顛倒的世界意識”(作為“副本”的政治經濟學),所以對國民經濟學的堅決批判不能停留于理論外觀,而要從它的前提入手,通過批判異化勞動來揭露意識形態的顛倒實質。

我們一旦從“國民經濟事實即工人及其生產的異化”(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出發就能看到,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和廉價,他就失去得越多,而“這一事實無非是表明: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這種對立導致“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以至于“工人生產的對象越多,他能夠占有的對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產品即資本的統治”(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5、156、155、158、156、156、156頁。。勞動的“現實化”顛倒成“非現實化”,勞動的“對象化”顛倒成“喪失對象”。異化勞動構造了顛倒的現存世界,是對人的本質力量及其勞動關系的本末倒置,而且是全面徹底的本末倒置。

第一,對人和勞動產品關系的本末倒置。人靠自然界生活,勞動的關系直接就是人改造自然界并占有勞動產品的關系。占有和消費勞動產品是勞動的目的,勞動者獲得勞動產品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說,人和自己勞動產品的關系應當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人是主詞,物是賓詞,主詞應當支配賓詞。然而,異化勞動顛倒了人和自己勞動產品的自然關系:一方面,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棚舍”(2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工人只能得到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只能把自己的勞動變成“維持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的手段”。另一方面,勞動者受勞動產品壓迫,主詞被賓詞支配?!肮と藢ψ约旱膭趧拥漠a品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因為根據這個前提,很明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自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人奉獻給上帝的越多,他留給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對象;但現在這個生命已不再屬于他而屬于對象了?!?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工人成了自己對象的奴隸,但是沒有這個對象就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想得到這個對象就必須強制勞動,并在勞動中生產出更多不受自身支配的異己力量,也就進一步強化了產品對工人的支配關系,使其“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自己作為肉體的主體,并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2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

第二,對人和勞動行為關系的本末倒置。生命的本質是活動,自由自覺的勞動體現并實現著人的本質。但是,由于人同自己產品的相對立,使得人同自己的勞動過程相對立,這種對立貫穿于勞動的準備、實施和產品分配各環節?!皠趧訉と藖碚f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工人本來應該在勞動中體會“生命的美感”,結果卻是勞動“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工人本來應該在勞動中滿足“人的需要”,結果卻是生產滿足著“勞動以外的那些需要”;工人的勞動本來應該是屬于他自己的自愿勞動,結果卻是“他的活動屬于別人”“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概言之,工人的勞動成了不依賴于他、不屬于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異己活動,顛倒了人和勞動的關系。

第三,對人和人的類本質關系的本末倒置。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本質是類存在物,人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把自身當作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人既將自己的類存在看作對象,也將自己的生命對象看成類存在。人同自身的類關系,是通過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來建構的。一方面,正是“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使人意識到自己作為人而成為人,使人的活動成為自由的活動;另一方面,只有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和無機界,人才能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3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但是,“異化勞動把這種關系顛倒過來,以致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7、158、159、160、162、163、162頁。,不是讓人感到自由而是讓人感到壓迫,不是帶來全面發展而是導致單向度重復,不是生產美而是造成愚鈍和癡呆,它把人的自主活動、類生活貶低為維持肉體生存的物質手段和實現資本增殖的片面原則。

第四,對人和人關系的本末倒置?!霸诋惢瘎趧拥臈l件下,每個人都按照他自己作為工人所具有的那種尺度和關系來觀察他人?!?3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164、166、166、169頁。既然人對自身的關系只有通過對他人的關系才能得到實現和表現,那么“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3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164、166、166、169頁。。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同工人在對立中惡化競爭,工人同資本家在敵對中加劇仇恨,資本家同資本家在爭斗中奸佞算計,社會陷入“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和普遍混亂之中,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沒有人可以置身其外,沒有人真正獲得了自由,包括作為現代剝奪者的資本家。

異化勞動揭示出了“顛倒的世界”秘密,它不僅表明社會危機的積累和爆發不可避免,以及同樣不可避免的是社會將在危機中炸裂,而且表明它既是私有制的原因,也是私有制的結果。這就是馬克思進一步指明的:“誠然,我們從國民經濟學得到作為私有財產運動之結果的外化勞動(外化的生命)這一概念。但是,對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盡管私有財產表現為外化勞動的根據和原因,但確切地說,它是外化勞動的后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類理智迷誤的原因,而是人類理智迷誤的結果一樣。后來,這種關系就變成相互作用的關系。私有財產只有發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階段,它的這個秘密才重新暴露出來,就是說,私有財產一方面是外化勞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勞動借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3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164、166、166、169頁。如果說勞動的外化是人改造對象和創造自身的生命活動方式,那么異化勞動則是表明這個生命活動方式在外化過程中全面失去了改造的對象和自身本質力量,以至于勞動者除了為剝奪者生產私有財產而換取微薄工資之外,沒有為自己生產任何財產;如果說私有財產是分工的歷史后果,那么資產階級私有財產則是表明這個后果要以人在勞動中的全面異化和社會在對立中的全面危機為沉痛代價,以至于勞動不再異化、社會不再對立,資本就不能增殖、資產階級就無法繼續統治。在此意義上講,國民經濟學正是這種異化和對立達到巔峰的理論表征,是現代社會“人類理智迷誤的結果”,造成這種現代性迷誤的原因不再是“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而是“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亦即圍繞資本邏輯構筑的“顛倒的世界”。

可見,國民經濟學作為“顛倒的世界意識”,是對異化勞動的顛倒反映,是對資本主義經濟事實的抽象總結。雖然馬克思在這里還沒有對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進行區分,但是他已經看到國民經濟學不過是停留在現象層面研究經濟事實、異化勞動,而沒有深入到異化勞動背后尋找根源和本質,只能把勞動異化歸因為所謂經濟規律、歷史代價或者人性之惡,也就把異化勞動的真相掩蓋起來,并在這種掩蓋行動中把作為歷史假定和邏輯起點的私有財產描述成了人類經濟活動的歷史定在和邏輯終點,在神圣化私有財產的同時神圣化資產階級私有的政治國家。所以,就像馬克思批判的:“國民經濟學雖然從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這一點出發,但是它沒有給勞動提供任何東西,而是給私有財產提供了一切。蒲魯東從這個矛盾得出了有利于勞動而不利于私有財產的結論。然而,我們看到,這個表面的矛盾是異化勞動同自身的矛盾,而國民經濟學只不過表述了異化勞動的規律罷了?!?3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164、166、166、169頁。國民經濟學從抽象的假定和原則出發,只是把勞動看成物,看不到物背后人與人的關系,也就不會把工人看成人而只是將其看成謀生的奴隸,因此國民經濟學家的意識形態邏輯就是通過表述“異化勞動的規律”來承認和掩蓋異化勞動,正如他們通過虛構“私有財產的歷史假定”來承認和祝福私有制那樣;他們決不力求說明和批判勞動異化與私有財產,因為他們就是勞動異化和私有財產的學術人格化,他們雖然在自己的學說中顛倒了現實關系,卻在這種顛倒中現實地建構了統治秩序和利益區別——“凡是工人做的對自身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對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對工人不利的事,他對自身卻不做”(3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164、166、166、169頁。。

三、在批判思辨唯心主義中揭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抽象秘密

如果說馬克思通過批判國民經濟學揭露了意識形態的辯護立場和顛倒實質,那么進一步追問這種辯護是通過何種觀念完成的、這種顛倒觀念又是如何生成的,也就引出了關于意識形態抽象機制的發生論問題。馬克思是結合對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的批判來考察這個問題的,因為他不僅看到了后者的意識形態抽象秘密,而且看到了這種意識形態抽象同樣也是整個宗教和神學批判的哲學原則。盡管這個時候馬克思沒有將費爾巴哈作為直接的批判對象,但從其借助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思辨哲學進行意識形態批判又在這種批判中討論辯證法和哲學的本質就能看出,馬克思既在肯定費爾巴哈,也是在否定費爾巴哈,這既是因為馬克思并沒有停留于費爾巴哈的總問題(觀念的宗教批判),也是因為力求給實證批判打下基礎的費爾巴哈哲學同樣陷入了抽象和神秘,最終淪為“德意志意識形態”。

在《手稿》序言中,馬克思高度肯定了費爾巴哈的哲學貢獻:“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以及整個實證的批判,全靠費爾巴哈的發現給它打下真正的基礎……費爾巴哈著作是繼黑格爾的《現象學》和《邏輯學》之后包含著真正理論革命的唯一著作?!?3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200、113、114頁。究其原因就是費爾巴哈在他的神學批判和黑格爾哲學批判中,不僅“證明了哲學不過是變成思想的并且通過思維加以闡明的宗教,不過是人的本質的異化的另一種形式和存在方式”,而且“把基于自身并且積極地以自身為根據的肯定的東西同自稱是絕對肯定的東西的那個否定的否定對立起來”(3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200、113、114頁。,揭穿了宗教的異化本質和思辨唯心主義的顛倒本質,確立了從感覺確定的東西出發來理解現實的哲學原則。這個哲學原則是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的直接否定,是費爾巴哈對黑格爾體系的形式上的否定。

實際上,費爾巴哈并沒有克服舊哲學,否則馬克思為何還要在《手稿》中用大量篇幅來批判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呢?一方面,馬克思認為,從施特勞斯到鮑威爾這些“當代批判的神學家”,不僅沒有完成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剖析工作,甚至都沒認識到其必要性,因而這些“神學批判”“批判的批判”盡管曾顯現出進步因素,但“歸根結底不外是舊哲學的、特別是黑格爾的超驗性被歪曲為神學漫畫的頂點和結果”(3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200、113、114頁。,也就要求對這些批判及其批判的對象進行再批判。另一方面,馬克思對費爾巴哈所做的哲學貢獻存有保留,他雖然高度評價后者在批判神學和黑格爾唯心主義問題上采取的實證主義,但是并不表明費爾巴哈哲學完全克服了舊哲學,因為從序言最后一段的腳注(馬克思在手稿中刪掉的一句話)中就能發現馬克思的微妙態度?!百M爾巴哈的關于哲學的本質的發現,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仍然——至少為了證明這些發現——使得對哲學辯證法的批判分析成為必要,讀者從我的闡述本身就可以看清楚?!?4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200、113、114頁。馬克思確實認為費爾巴哈在批判舊哲學特別是唯心主義哲學上做出了真正的理論貢獻,正是費爾巴哈的“哲學狂飆”使得在理論前提上系統批判黑格爾思辨哲學獲得基礎、也成為必要,但是馬克思又拿不準這種理論貢獻是否徹底揚棄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揚棄了舊哲學,因而他隱約感到經由費爾巴哈開啟的針對舊哲學的批判工作將持續深入下去,同時由于這種批判關乎哲學本質,因而或許這種深化將對費爾巴哈哲學本身做出反思,只不過馬克思當時還不清楚這種接續批判背后的真實理論走向將通往何處,也沒有意識到他會在幾個月后竟然要因為這個理論走向所達成的原則高度而必須清算費爾巴哈哲學了。

這個理論走向關系到馬克思的哲學革命,關系到“真正批判的世界觀”,關系到馬克思從意識形態批判走向歷史唯物主義建構。在《形態》中,馬克思回憶并重新評價了這個理論事件:“由于費爾巴哈揭露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世俗世界在費爾巴哈那里仍然不過是些詞句),在德國理論面前就自然而然產生了一個費爾巴哈所沒有回答的問題:人們是怎樣把這些幻想‘塞進自己頭腦’的?這個問題甚至為德國理論家開辟了通向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道路,這種世界觀沒有前提是絕對不行的,它根據經驗去研究現實的物質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觀。這一道路已在‘德法年鑒’中,即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這兩篇文章中指出了?!?4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61頁。

從這一大段經典論述可知:其一,早在《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就明確了從“天國批判”走向“塵世批判”、從“副本批判”走向“原本批判”的意識形態批判進路,因為徹底的批判不僅是“聯系原本”而且直接就是“針對原本”,必然會專注于“實踐課題”。其二,正是因為費爾巴哈沒有聯系原本、專注實踐,才導致他和其他德國理論家一樣停留在黑格爾的哲學基地之上,都沒有真正走上“通向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道路”,反而在揭穿宗教幻想之后又陷入了僅僅在幻想中反對宗教和現存世界的新幻想,墮落成“德意志意識形態”。其三,在馬克思看來,問題不在于揭穿宗教是人的自我異化的本質幻想,而在于揭示人們如何把這些幻想“塞進自己頭腦”。所以如果說費爾巴哈的總問題是“宗教為何是幻想”,那么馬克思的總問題則是“幻想何以支配人”??倖栴}的理論差別集中體現在他們對待現實的態度和原則上,費爾巴哈關于感性直觀和實踐確定性的探討仍然是在假定現實,“用迷信說明歷史”,馬克思則力求把握現實的人,“用歷史來說明迷信”,因而需要首先確立起“此岸世界的真理”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觀”。

最后,無論是對于當時的德國理論界來說,還是對于正在同青年黑格爾派決裂的馬克思來說,要建構“真正批判的世界觀”,都必須徹底地批判黑格爾體系的思辨唯心主義,因為當時整個理論界所進行的批判,不僅是對問題的回答,而且是問題本身都帶有黑格爾的神秘主義;在當時的馬克思看來,只有徹底地批判思辨唯心主義,才能“真正克服舊哲學”,才能真正揭穿國民經濟學的意識形態本質及其抽象秘密,才能在費爾巴哈的哲學成就基礎上繼續推進同國民經濟學、鮑威爾等青年黑格爾派的理論斗爭,并把這種理論斗爭保持在追求“革命的科學”的原則高度和正確道路上,盡管馬克思沒有想到幾個月后他就在這個高度和道路上迎來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哲學革命??梢?,沒有費爾巴哈打下的實證基礎,沒有對這個實證基礎的反思、超出和批判,歸根到底要是沒有對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體系的徹底批判,馬克思就不會在德意志意識形態批判中完成哲學革命和歷史唯物主義創制。這也說明,“意識形態”術語隨同馬克思“哲學革命”一并出場并非偶然,兩者有著共同的理論道路和批判原則。正是意識形態批判發現了舊哲學的理論缺陷、提出了制定新世界觀的理論需要,才催生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革命”,而這又反過來引起了意識形態概念的“術語革命”,使這個從法國大革命中孕育產生的啟蒙術語,真正獲得了革命性語境和歷史性內涵。由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發現,意識形態“這個概念獲得了新的地位,成了一種批判手段和新的理論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42)[英]J.B.湯普森:《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高铦、文涓、高戈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年,第35頁?!盀楫敶械纳鐣茖W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分析工具”(43)[英]喬治·拉雷恩:《馬克思主義與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張秀琴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頁。。

如果說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革命”是揚棄了抽象的全部舊哲學,終結了觀念論哲學,確立了“真正的實證科學”,那么意識形態批判完成的“術語革命”恰恰是揭示了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抽象本質和非科學性。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的首要內涵就是證明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總是由一系列抽象的詞句、觀念和教義構成?;氐健妒指濉穪碚f,馬克思在這里批判思辨唯心主義,正是圍繞揭示意識形態的抽象秘密這個理論主題進行的,力圖回答意識形態構筑的顛倒幻想究竟是如何生成的、又是怎樣支配人們的觀念世界和生命活動的。在馬克思看來,弄清了黑格爾哲學的抽象秘密,也就揭穿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哲學地基及其辯護原則。

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犯了雙重錯誤。第一,黑格爾把現實的異化理解成精神的異化環節,因而異化的揚棄不過是絕對精神否定自身外在性而回到自身的純粹思維過程,正如黑格爾眼中的歷史不過是絕對精神的自我生成史那樣。在這個思維前提下,黑格爾談到財富、國家權力等異化現實時,僅僅是指“純粹的即抽象的哲學思維的異化”,至于消除這些現實異化的歷史活動,“不過是抽象的、絕對的思維的生產史,即邏輯的思辨的思維的生產史”(4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3、204、204、204、205頁。。第二,黑格爾沒有認識到,思維和精神通過揚棄異化復歸自身的真實本質在于“把對象世界還給人”(4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3、204、204、204、205頁。,感性、宗教、財富、國家等等都應是“通向真正人的現實的道路”(4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3、204、204、204、205頁。,相反黑格爾只是看到了精神的異化,而沒看到人的異化,在他眼里“感性、宗教、國家權力等等是精神的本質,因為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質,而精神的真正的形式則是思維著的精神,邏輯的、思辨的精神”(4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3、204、204、204、205頁。。因此感性、宗教、財富、國家權力等等,全都成了精神揚棄自身異化的內在環節,并隨著這個環節的完成而被收回于絕對精神的整體理念之中;人的現實的異化也被這個精神的外化—返回運動概括其中,似乎揚棄了精神領域的異化也就同時揚棄了異化的現實,似乎人間的異化之苦不過是自我異化的精神進行自我揚棄的感性證明和抽象辯護。

從這里可以看出,黑格爾跟國民經濟學有著相同的思辨本質和抽象邏輯。其一,他們都從抽象的設定出發,前者是把精神設定為本原和前提,后者是把虛構的原始狀態(諸如“獵人和漁夫”“理性經濟人”等等)設定為開端和公理;其二,他們所以要如此設定抽象,是因為他們要通過這個抽象設定的純粹自我運動和揚棄異化之路來承認和辯護現實,前者是為普魯士國家及其市民社會祝福,后者是為資產階級政治國家及其市民社會辯護;其三,這就意味著當他們的設定在遭遇現實沖突、異化勞動的理論挑戰之后,他們要么假裝看不見這個沖突和挑戰,要么宣布克服這個沖突、揚棄這個異化本身是精神復歸或者規律運行的真正任務,也就把造成異化的原因和揚棄異化的途徑統統表述為精神在行動、命運在安排。因此,馬克思特別指出:“黑格爾是站在現代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上的?!?4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3、204、204、204、205頁。他只能看到勞動作為人的本質的積極方面,就像國民經濟學家僅僅看到作為“工人”的“人”那樣,只能看到工人生產了財富、創造了奇跡,卻看不到赤貧和職業病。

由此可見,國民經濟學對“顛倒的世界”的顛倒性反映和意識形態辯護,既從抽象的設定開始,又以設定的抽象結束。因為事情本來就是抽象,所以國民經濟學家想從哪里開始就從哪里開始,想得出什么結論就得出什么結論。歸根到底,他們不過是在思維著市民社會的表象世界規律,在這個流通領域充斥著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假象,而將生產領域這個本質世界的顛倒真相掩蓋起來,于是國民經濟學在以假亂真、本末倒置中構造了市民社會的表面幻象,其所揭示的經濟規律不過是“表述了異化勞動的規律”,卻沒有揭示異化勞動的發生機理和揚棄規律。但是這個過程不僅國民經濟學家沒有意識到,現實的個人也沒有意識到,從而每個人都相信這些規律和幻想,每個人都在“顛倒的世界意識”中顛倒地認知著“顛倒的世界”,因而不僅把幻想塞進自己的頭腦,還將自己的生命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一種抽象和幻想,既有致富的夢幻,也有解放的渴望,更有無根的漂泊以及“無家可歸”的現代性精神危機。

為什么會這樣?馬克思指出,這是因為“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4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9、13頁。。資本主義社會發生著全方面和全過程的異化,人們在生產環節就已經被異化勞動塑造了認知、灌輸了觀念、建構了認同,因此當流通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對生產領域這個“顛倒的世界”本質進行顛倒時,人們不僅難以覺察,反而會認為后者建構的生活方式、生命范式和理想圖式,恰如其分、本該如此、值得向往。理性的同一性遵循著資本的增殖性,個人處于抽象的統治之中,“抽象痛苦”伴隨著“抽象活動”。(5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9、13頁。

這就意味著,徹底批判思辨唯心主義,揭穿國民經濟學,就要同這些抽象原則、抽象活動做堅決斗爭,并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結合起來。只有“通過實踐方式”“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才能真正解決“理論的對立”,才能真正破除“社會的對立”和“階級的沖突”。因此,“真正批判的世界觀”必然會超出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全部舊哲學關于“抽象的人”的思想范圍,必然會要求從意識形態批判走向哲學革命,最終確立起“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5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頁。?!妒指濉返囊庾R形態批判內在推動了青年馬克思的哲學觀念變革,使其在借助費爾巴哈來批判國民經濟學和思辨唯心主義時洞察到費爾巴哈哲學的不徹底性和非批判性及其意識形態本質,因而決心清理“從前的哲學信仰”、制定“新的世界觀”,最終在《形態》及其后續文本中引發和完成了意識形態概念的“術語革命”。在此意義上,《手稿》堪稱馬克思哲學革命前夜“最重要的理論環節”,對于梳理和還原青年馬克思的哲學觀念變革,理解和把握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具有不可或缺的文獻價值。

猜你喜歡
費爾巴哈文集國民經濟
《熊鐵基文集》出版
2022年1-5月黑龍江省各市(地)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2022年1-6月黑龍江省各市(地)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他者的批判與實踐思維方式的創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的重新解讀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2019年河北省國民經濟核算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費爾巴哈與孔子“愛”的差異及當代意義
《郭漢城文集》簡介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象學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