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的思考

2023-08-23 13:01杜凱華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文化自信創新

摘要:文化自信是“知行合一”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僅與時代緊密相連,同時更是一種精神力量。文化自信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更是增強青年大學生文化自覺和創造活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創新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不僅關系到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更對于思政課如何入腦入心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文化自信;思政課教學;創新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主陣地之一,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輸送思想政治理論過硬和技術過硬的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多元文化思想的影響和社會各種思想理念的相互交融,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擾。因此,在教學中提升文化自信與融入思政課程,既是提升思政課文化感染力的內在要求,也是增強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的必然之路。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教學是增強課程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徑。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通過文化自信的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認知與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道德與法治課為例,該門課程圍繞理想、信念、精神、價值觀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進行教學,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在講解中國精神、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及中國傳統道德等知識的時候,可以從愛國主義思想文化淵源入手,以傳統愛國文化思想、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融入為切入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文化認知和認同,培養學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從而取得潤物無聲的課堂效果,達到思政課育人的目的。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教學是增強青年大學生文化創新能力的價值要求。在文化領域,受不同社會思潮和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與沖擊,部分大學生出現了政治理想冷漠,政治和文化認同感降低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信仰危機等問題。在思想和精神上懈怠,過度追求物質,一味強調物質,忽視了精神層面的發展,導致艱苦奮斗、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正確的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出現了文化信仰缺失和迷茫等一系列問題。高校思政課承載著維護主流文化、批判易質文化、傳承優秀文化、整合多元文化、創造先進文化等文化功能和文化價值[1],因此,將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思政課中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文化認知和政治認同,增強自身文化鑒別的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文化自豪感與自信心,使之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建設者和創造者,為思政課教學增添新的活力。

二、文化自信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缺失的表現

(一)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堂教學內容深度不足

從課堂理論教學層面來看,思政課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自身專業基礎的影響,缺乏教學自信,不能進行深入的知識拓展和延伸,存在圍繞以書講書、以知識點講知識點的單一形式。具體表現在對于教材知識點的講解過于片面化,教材內容方面挖掘過淺。如,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在涉及到法律教學部分的時候,由于部分思政課教師并非專業的法律人才,只是具備一般的法律水平和素養,因此,在教學深度上存在不足。在涉及到具體法律內容講解的時候,只是采取知識點和法治案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沒有結合國內外,特別是中國傳統法治思想的文化淵源,缺乏文化的廣度和深入。

從課程思政的角度來看,思政課和專業課的課程融合度、文化底蘊的挖掘深度有待提高。專業課與思政課教學兩者并非獨立的,而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的專業可以尋找不同的文化底蘊和淵源,實現與思政課的完美結合。但是就目前的實際來看,兩者之間融合度較低,內容方面聯系不緊密。

如,大部分專業課和思政課教師雖然都能在教學中抓住相關的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但沒有真正從專業課和思政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專業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因此使得教學內容得不到真正的擴展,教學效果一般。

(二)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形式單一老舊

校內課程實踐形式過于單一老舊。以新開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為例,涉及到關于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專題的相關內容,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學生搜集資料、上臺演講的形式進行,盡管可以激發部分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但是整體效果并不好,學生興趣度不高,參與積極性較低,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校外課程實踐活動缺乏新意。就目前來說,校外課程實踐活動主要以學生到敬老院、特殊兒童學校等地方進行獻愛心活動為主。通過與學生交流,部分學生反映此類活動從中學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就一直在進行,雖然教育效果明顯,但缺乏新意,部分學生對此項活動缺乏興趣,達不到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效果,也使得思政課與文化自信融入方面缺乏真正的融合。

(三) 學生自身文化自信意識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不良網絡、非主流不良文化等的影響,部分學生自身文化意識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認知的缺失,不能很好地辨別一些不良文化。如,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響,極少部分學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熱衷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過分強調個人主義,忽視集體主義,只強調索取而不談付出,缺乏誠信,對于傳統文化中仁者愛人、誠信友善缺乏理解和認同,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家庭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是影響學生自身文化意識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良好家風是影響學生文化素養和意識的重要因素。部分學生的家長由于自身文化基礎薄弱,甚至文化素養的缺失,在家庭中缺乏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導致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文化認知和文化認同感,導致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

三、文化自信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的探索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應該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教學內容與方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自身成長等方面融入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2]。

(一) 提高思政教師業務水平,挖掘課程內容深度和創新教學方法

提高思政教師業務能力與水平。思政教師不僅是政治理論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思想的領路人,培養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師本人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政教師在了解本門專業的同時,更應該涉及到各個學科、各類知識。如,思政教師應加強關于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擴展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更好地把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之中。

不斷挖掘課程內容深度和創新教學方法。思政課教師應該多與專業課教師加強溝通,深挖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課程聯系。在思政課的教學中,通過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專業文化的介紹,深挖其中的文化底蘊和專業精神。如,針對食品專業的學生,在思政課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食品傳統文化和食品安全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和價值取向,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政治意識。

(二) 強化思政課程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形式

加強校內思政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課程的教學實踐不能僅限于傳統課堂組織演講、辯論的形式,應該不斷創新其他形式。以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為例,在道德與法治課關于弘揚中國精神的章節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精神,老師們組織學生們開展了弘揚中國精神情景劇大賽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報名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進行展示,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中國精神和文化魅力,在教學中有效融入文化自信教育。

豐富校外思政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紅色革命紀念館以及走訪社會先進典型人物,傾聽紅色故事,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政治覺悟,使得文化自信和思政課教育能夠更好的融合。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思政部組織學生到開封蘭考參觀焦裕祿紀念館以及張莊治沙體驗區,加深了學生對焦裕祿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三) 關注學生成長,增強學生自身文化自信

積極正確利用網絡媒介,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強學生自身文化自信,強化與思政課的融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針對不良網絡文化以及非主流不良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應該積極利用網絡媒介,正確引導學生。如,利用學習強國App,讓學生每日閱讀和學習,記錄學習筆記,定期進行研討,幫助學生及時了解相關政治與文化理論。關注相關政治歷史文化網站,觀看如《典籍里的中國》等紀錄片,不斷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涵養。利用VR虛擬仿真技術,對歷史紅色文化情節進行再演繹,讓學生對紅色文化有更直觀的認識,促使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從家庭教育入手,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學生與父母之間多多交流和溝通。

利用假期時間,到相關傳統和紅色旅游文化景點進行參觀,用心感受文化帶來的魅力。以河南紅色景點為例,可以就近到河南省博物院、安陽紅旗渠、信陽大別山等傳統和紅色景點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整個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思政課的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肖香龍.文化自信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06):130-136.

[2]張靜.文化自信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培育路徑探析[J].國際公關,2020(02):71-72.

基金項目:2022年河南省社科聯課題“黃河文化‘根與‘魂的河南體現研究”,項目編號:SKL-2022-1827。

作者簡介:杜凱華(1984-),男,河南中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 李赫蠻)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學文化自信創新
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庫共享社區化模式探索
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路徑思考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孟子學說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課教學中加強抗戰教育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