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文化融入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研究

2023-08-23 03:25王冉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

摘要:農業文化與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關系密切。農業文化融入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有利于提升農業高職院校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素養,有利于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分析了農業文化融入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路徑,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業文化;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

一、農業文化融入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可行性

(一) 農業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廣義上說,農業文化指的是在農業生產實踐活動中所創造出來的、與農業有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從人類發展史中我們知道,農業文明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并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華文明源于農業文明,并且經歷了漫長的農業文明時期。在長達幾千年的農業文明時代,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農業文化。從物質層面而言,農業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既包括我國地域內琳瑯滿目的農作物品種、農業生產工具,也包括古往今來的農業文學藝術作品、農業自然生態景觀等一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物質實體。此外,從精神層面而言,農業文化還包含著豐富的農業思想觀念、風俗習慣、道德規范及人文精神等。

(二) 勞動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

《辭?!分嘘P于勞動教育的解釋為:“勞動教育是德育內容之一,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通過日常生活培養勞動習慣和技能的教育活動?!瘪R克思主義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更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盵1]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指出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和實施重點。當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勞動教育可以定義為“和學校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誠實勞動、創新勞動的勞動觀念,使其掌握新時代專業勞動技能,從而適應新時代社會勞動和個人全面發展需求而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2]

(三) 農業文化與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關系密切

農業高職院校以農業專業為特色,其開展的農業職業教育本身也可以歸入農業文化的范疇。而農業職業教育的實習實訓等實踐活動也屬于農業生產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也是農業文化的一部分。農業高職院校學生在接受農業專業教育的同時,必然要了解有關農業勞動并親自動手參與,這樣才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學的農業生產技術。與此同時,農業文化中的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等勞動精神以及農業文化中的道德規范、風俗習慣、求真務實思想等也通過學生的參與得到傳承和弘揚。

二、農業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 有利于促進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發展

我國有著悠久燦爛和博大精深的農業文化,千百年來形成的農業文化遺產被保存至今并澤被后世。農業高職院校學生主要學習的農業生產技術中的許多內容就屬于我國農業文化遺產的范疇。如果要繼承好這份遺產,學生就需要通過實訓或農業勞動等實踐形式去學習和掌握。農業高職院校種植、養殖類專業的學生通過參與相關的實訓或農業勞動,可以加深對所學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術的理解,同時,還可以習得和掌握相關農業生產技術,鍛煉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二) 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勞動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隨著社會經濟和城鎮化的飛速發展,目前很多高職學生的生活不斷城市化,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機會越來越少,這使得學生對農業文化缺乏認知,對農業生產勞動缺乏體驗。

同時,在生活中存在不珍惜勞動成果、無視勞動、不知感恩、不愿自食其力的現象,部分學生形成了一種不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將農業文化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生在躬身勞動中體認勞作的艱辛,從而自發形成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的意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汲取傳統農業文化中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勞動光榮”“天道酬勤”“勞動創造幸?!钡葎趧佑^念,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三) 有利于提升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素養

農業文化融入勞動教育,要求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農業生產勞動或涉農的日常生活勞動。農業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學生只有親身體驗相關勞動,才能對農業勞動或涉農勞動產生興趣,進而對其逐漸了解并進行深入學習,最終達到喜愛農業、具有農業情懷的目標,形成愛農素養。

(四) 有利于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農業生產中,種植和養殖工作都需要人們長期對其付出辛勤的勞動,還要注意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所收獲。因而,農業生產自然孕育出勤儉、奮斗的精神。

農業生產中,要時刻關注生產對象的情況,為生產對象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生產對象不被外界突發狀況或其他不利條件侵害和干擾,這樣才能確保較好的收獲,因而,農業生產要因時因事而變,才能做出合理而恰當的處置,這正體現出創新和奉獻的精神。農業文化中的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等精神也是我們當前倡導的勞動教育的精神。

三、農業文化融入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路徑

(一) 設置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課程

《意見》指出,加強勞動教育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避免“一刀切”。農業高職院校緊密關聯農業生產,且一直保持著與涉農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數以萬計實用型農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因而,農業高職院校開展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為了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綜合專業方面情況,開設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要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結合,將專業課程中勞動教育的內容剝離出來,同時,結合農業文化相關內容,將二者有機融合為勞動教育課程內容。例如,在學習小麥的種植技術時,可以用實訓的形式開展勞動教育:組織學生親自到試驗田或農田中去,讓學生親自查看地況,選取種子和播種時機,開展播種勞動;小麥生長期,則讓學生進行田間管理;小麥收獲期,讓學生親身參與收麥的勞動。在學生開展勞動的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我國傳統農業文化中關于小麥播種、管理和收獲期間的技術知識,給學生介紹有利于搞好農業生產的農諺、民俗,吟誦反映農業勞動和生活的詩詞作品,陶冶學生熱愛農業、熱愛生活的情操。勞動教育課程可以選聘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熟悉農業文化的專兼職教師擔任教學工作。

(二) 構建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農業高職院校開設專業雖然以涉農專業為主,但是也有一些非農專業,例如商務貿易、會計、電子信息、機電、旅游管理等,那么對這些非農專業如何開展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呢?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農業文化元素,組織學生進行具有農業文化特色的勞動教育?!兑庖姟分赋?,職業院校一般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但也鼓勵職業院校因地制宜,挖掘可利用資源,開展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農業高職院校具有農業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特色,具備豐富的農業文化資源,因此,農業高職院??梢猿浞滞诰蜣r業文化元素,開展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農產品的采收或養殖水產的捕撈等勞動,鍛煉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生產勞動能力;以農業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為依托,帶領學生開展冬至包餃子、清明做青團、為革命先烈掃墓等日常生活勞動。農業高職院校學校應根據勞動教育目標,結合學校農業特色,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進行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的勞動教育,構建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體系。同時,在開展勞動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完善,使構建的勞動教育體系的實效性不斷提升。

(三) 探索多方參與、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實踐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由學校承擔教育任務,但是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農業高職院??梢蕴剿饔善髽I等多方共同承擔的勞動教育途徑。一方面,可以密切校企合作關系,使企業深度參與學生培養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豐富和拓展學校勞動教育形式與內容,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提升勞動教育效果。勞動教育要做到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并提高勞動教育效果,就要探索勞動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勞動教育不應只局限于一兩種固定的模式,而應該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探索多種不同的勞動教育形式。例如,根據專業和學生特點,可以開展分散或集中形式的勞動教育;根據勞動教育的場所和組織形式,可以開展課堂勞動教育、田間勞動教育、社團勞動教育等。

(四) 選聘優秀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編寫實用而有特色的教材

勞動教育開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的引導和帶領。農業高職院校開展融入農業文化的勞動教育,要求教師具備農業專業知識和農業文化知識,同時,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等。勞動教育教師可由學校來培養(對校內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同時也可以從企業中聘用一批合格的、能夠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人員來補充。勞動教育課程在高職院校開設的時間不長,目前尚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因而,其教材建設也處于探索和完善期。農業高職院校應結合本校特色和實際,綜合考慮勞動教育課教師和學生情況,編寫出實用而有特色的教材,促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和發展。

(五) 創新勞動教育考核評價機制

勞動教育考核評價機制是勞動教育的重要一環,其對勞動教育的開展影響巨大。當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考核評價中普遍存在方式、主體和維度單一的問題,且是一種結果性評價。為了促進勞動教育效果的提升,我們應該結合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創新勞動教育考核評價機制,構建多種方式、多主體、多維度的過程性評價機制。例如,我們可以讓學校、企業、學生等多方主體參與勞動教育評價;基于勞動過程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以勞動態度、品德等素質指標和知識能力類指標共同測評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引入增值評價的理念,從關注學生成長進步的維度,實施科學的、創新性的評價。

參考文獻:

[1]舒志定.人的存在與教育:馬克思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179.

[2]高華,丁慧瓊.新時代高職勞動教育的困境與突破路徑[J].船舶職業教育,2022,10(01):1-4.

基金項目:2022年度河南省職業教育學會研究課題“農業文化融入農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研究”,項目編號:2022-ZJXH-090。

作者簡介:王冉(1986-),女,河南夏邑人,實驗師,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責任編輯 王昕)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
孩子的勞動教育應從家庭教育中抓起
讓勞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
新時期幼兒勞動教育研究
“動”與“不動”
鄧穎超的婦女勞動教育思想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淺談勞動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