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融合探究

2023-08-29 11:33陳瓊珍
學周刊 2023年27期
關鍵詞:道德素養法治意識優秀傳統文化

陳瓊珍

摘 要: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小學教育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道德與法治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政治素養為根本目標,教師應立足于教育發展形勢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幫助小學生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文章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對其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進行深入剖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道德素養;法治意識;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7-013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43

小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小學生的道德修養與法治觀念能夠對國家的未來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在遵循現代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從而為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奠定基礎。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不僅是歷史長河中的寶貴財富,也是人民取得新成就的精神動力,能夠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此外,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不僅能促進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也能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和法治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為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二)深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首先,堅持依法治國理念是打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斷提高國民的法治意識,才能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小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是為祖國建設培養后備力量的重要途徑。其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法治知識的普及,促進全體公民法治素養的不斷提高,從而為國家法治化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三)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前,一些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常以教材或課本資源為依據。這種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或抵觸心理,也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傳統文化中包含大量真實案例,教師能夠以更直觀、更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因此,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來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有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高[1]。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分析

(一)忽視學情,課堂氛圍枯燥

部分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未將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情況納入考慮范圍,教學形式主要為單調的言語說教,課堂氛圍較為枯燥,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教師雖然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加以融合,但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內容等仍然較為單一,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脫離生活,偏離目標

許多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時,缺乏對學生情感的關注,也未將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導致教學活動過于淺顯,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僅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愛國、感恩、奉獻等精神品質的培養,導致教育效果不容樂觀。此外,部分教師在引入傳統文化時缺乏批判性思想,導致傳統文化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發揮[2]。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為了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堅持趣味性原則,將學生的喜好納入考慮范圍,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不僅應確保教學材料的趣味性,也要對教學形式進行不斷創新,幫助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開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遞進性原則

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融合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遵循遞進性原則,從基礎性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入手,引發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對教學思路進行實時調整,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保證教學活動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最后,教師應有目的地幫助學生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促進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

在推進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需求為立足點,創設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以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比如,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挖掘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以《家鄉物產養育我》一課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通過視頻片段向學生展示該地區的名勝古跡、自然風景、人文風情等,以提高學生對家鄉山水的理解和認知。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分享自身對家鄉山水的看法。這種方式能夠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加以融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在幫助學生感受文化代代相傳的魅力的同時,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3]。

(二)引入生活元素,加強實踐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且該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并運用法治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自覺規范日常行為,提高學生的品德,端正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從這一層面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大量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教師可積極引入生活化元素,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開展生活化教學,從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度融合。由于小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單純的語言說教形式無法產生顯著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僅應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應加強實踐教學,比如在講解環境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前往校外觀察河水污染、城市垃圾等現象,幫助學生獲得更為強烈、直觀的感受,逐步引導其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加強對資源的整合

豐富的資源能夠為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提供有效保障。因此,教師可從社會、家庭等多個維度入手獲取資源,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勢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4]。

首先,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積極引入傳統節日中的教育資源,如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部分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等缺乏全面的認知,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當地群眾的過節方法,并通過對民間傳說、相關詩詞等的講解來幫助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精神追求,使學生學習更加規范的禮儀禮節,從而促進其道德素養的提升。其次,教師可對民俗、風俗中的價值理念進行挖掘,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教育活動。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包含大量經久不衰的風俗習慣,教師可根據地區習俗來開展感恩等教育,幫助學生深化禮義廉恥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當前,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資源最為主要的途徑。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輔助作用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確保優秀傳統文化高質量融入的基礎上,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為教學目標的達成奠定基礎。具體來說,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通過互聯網搜索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并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加以展示,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在完成課堂知識的講解后,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搜索與課程主題相關的互聯網信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達到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教師可根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來設計單元主題活動,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提供有效保障。

為了確?;顒拥拈_展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可組織形式多樣且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道德文化為主題組織“五分鐘故事會”,選擇適合學生閱讀且較為形象、直觀的道德與法治類圖書,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書籍的閱讀,并利用“五分鐘故事會”來完成故事的分享。其次,教師可以家教文化為主題組織親子活動,如幫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等。最后,教師可以民俗文化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端午節為例,教師可通過組織唱歌、角色扮演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民族風俗的理解和認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此類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優秀傳統文化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

五、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把握小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尚不完善,理解能力相對薄弱。教師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將學生的理解能力納入考慮范圍,確保教學活動符合教學規律,并與教學現狀相契合,以確保達到預期教學目標。一些教師過于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完美滲透,忽略了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導致所引入的傳統文化知識過于晦澀,不僅無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也會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厭倦心理,進而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對此,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首先,教師應確保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融入傳統文化時所使用的方法應具有可行性,且能夠為學生所接受。再次,教師應盡量選擇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便提升教學質量。只有確保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質量滲透,才能在幫助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文化視野,提高道德和法治素養,更能為其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石。

(二)提高教師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文化素養能夠對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滲透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教師應采取措施不斷提高專業文化素養,為文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滲透提供有效保障。首先,教師應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工具獲取學習資源,在積累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其次,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將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薪資、職位晉升等掛鉤,以激發教師不斷學習的動力。再次,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培訓等活動,為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創造必要的渠道和平臺,全方位促進教師的發展與進步。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在開展法治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教育發展形勢,以學生為主體,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來完成文化的滲透,才能真正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優勢,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質量的不斷提升,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三)相關教育政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

近年來,為了確保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此類政策為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融合提供了有效保障,也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指明了方向。然而,政策的普及和落實是一項長期且系統的工作,只有以教學現狀為立足點,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為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滲透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為此,教師應對相關政策進行深入解讀,積極貫徹政策理念,在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為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六、結語

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意識的培養息息相關。教師應從創設教學情境、深入挖掘教材融合點、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加強資源整合、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等多個維度入手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融合,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并不斷提高法治素養,充分發揮傳統優秀文化的作用和優勢,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林燕.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融合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2(22):166.

[2] 郭秋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17):161.

[3] 唐聽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2(15):130.

[4] 李慧.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讀寫算,2021(30):29.

猜你喜歡
道德素養法治意識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生“媒體素養”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依法治國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途徑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