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結構論析

2023-08-29 15:12臧建業
關鍵詞: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臧建業

摘 要: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百年奮斗創造的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新形態,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有機構成的系統概念,有其內在的結構。人類文明新形態結構中的四梁八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它們“四位一體”,有機聯系,輔車相依,共同支撐起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大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內涵。具有“五大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要的結構性要素。

關鍵詞:人類文明新形態;結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再次強調:“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2]該文明形態一經提出即引發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國內學術界從理論依據、基本內涵、生成邏輯、核心要素和價值意蘊等維度展開的研究開辟了新的學術增長點,深化了人們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認知。然而卻鮮有從系統工具視角探討人類文明新形態結構問題的成果。邱耕田認為,科學認知人類文明新形態需要運用系統觀念[3],他的觀點啟發我們,從其內涵維度和核心要素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有機構成的系統概念,有其內在的結構。運用系統工具厘清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結構具有重要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構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四梁八柱”

“四梁八柱”,系中國古代建筑學名稱,指代一種中國傳統的建筑結構。從2016至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至少八次使用“四梁八柱”的概念,喻指構成事物中帶有根本性、關鍵性、支撐性和基礎性的環節和要素。人類文明新形態結構中的四梁八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它們“四位一體”,有機聯系,輔車相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必由之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事關事業成敗。中國共產黨人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百年奮斗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舉了旗、定了向。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比較了人類野蠻時代東大陸和西大陸在馴養動物和種植植物方面的區別。他指出:“由于自然條件的這種差異,兩個半球上的居民,從此以后,便各自循著自己獨特的道路發展?!盵4]32恩格斯的觀點表明,人類文明的發展道路因自然地理條件、歷史傳統、人口因素以及文化基因的差異會呈現出不同的樣態,人類文明形態因所循道路的不同而具有多樣性,人類文明新形態因道路不同而迥異于其他文明形態。塞繆爾·亨廷頓在其暢銷書《文明的沖突》中就把當代的主要文明形態區分為“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5]24-26。他格外強調宗教在型塑文明中的關鍵性作用,認為“宗教是界定文明的一個主要特征”,還借用克里斯托弗·道森的觀點指出“偉大的宗教是偉大的文明賴以建立的基礎”[5]26。塞繆爾·亨廷頓指出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以及宗教在塑造不同文明中的作用,具有可取之處,但他過分強調宗教作用,忽視“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和不同道路對人類文明的決定性影響,特別是把儒家學說等同于宗教,具有理論“硬傷”。建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放棄了“改旗易幟的邪路”和“封閉僵化的老路”,通過反復比較和艱難探索走上了符合國情與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了路徑指向,沈湘平就此指出,說到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出了人類文明形態[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科學理論體系。人類文明之所以具有差異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形成的理論基礎不同。當代中、西兩種文明形態存在的異質性一定程度上是由指導其產生的理論的差異性決定的。西方文明形態的理論源頭在古希臘。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提出的“哲人王”理論奠定了當代西方“精英政治”的基礎;中世紀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為基督教信仰開拓了理論疆土;近代霍布斯、洛克、盧梭等思想家的社會契約論為西方國家合法性奠基;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提出的分權學說為西方“三權分立”體制提供理論支撐;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西方自由主義開辟道路。與西方文明形態的理論基礎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提出的“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了基礎框架。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新三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等理論豐富發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涵維度??茖W發展觀接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強調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實現科學發展以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深化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標定新時代這一全新的歷史方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步走”戰略安排、“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五大發展理念”“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新理念、新思想,特別是他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中第一次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概念,對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度是一個社會范疇,人類社會始終與制度相伴隨。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制度只不過是個人之間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產物”[7],他們不僅認為,人類交往與制度的起源存在因果聯系,而且認為,制度本身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恩格斯還指出了制度發展變化的根源在于“新的生產力”[8]303,他的觀點是深刻的,正是因為新的生產力沖破了舊的生產關系特別是其中的所有制關系的束縛,最終導致社會制度或快或慢發生變化。人類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創造了制度文明,制度的價值在于調節和保障人與人之間的需要和利益,正如恩格斯所強調的,“謀生條件的變革及其所引起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又產生了新的需要和利益,這些新的需要和利益不僅同舊的氏族制度格格不入,而且還千方百計在破壞它”[4]185。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專制制度是人類制度文明史的一大成就,不少西方學者著書立說無限贊美資本主義制度,更有甚者聲稱人類社會將終結于資本主義制度,如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中指出,“就人類歷史確實通向某處而言,它正在通向的不是共產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者所謂的資產階級民主”[9],認為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歷史的最后制度文明形態。然而,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原罪”在于私有制。早在16世紀初期,托馬斯·莫爾就已指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他在資本主義處于上升時期就已洞見到它的制度缺陷。恩格斯后來充分吸納了這一科學洞見,認為,工人階級的悲慘命運不是“物”(如機器)帶來的,也不是“人”(如資本家)造成的,而是“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8]67導致的,資本主義制度“就它的無人性和殘酷性來說不亞于古代的奴隸制度”[8]19。與之截然不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求解放、謀幸福時所形成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了制度保障。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等為內容的基本經濟制度,既規定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社會主義性質,又立足我國國情與實際,顯示出巨大的制度優勢。區別于西方“三權分立”帶來的相互掣肘、議而不決、決而不斷、效率低下等弊端,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議行合一,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以及決策、執行的效率。西方“兩黨制”“多黨制”所帶來的相互拆臺、扯皮推諉、攻訐傾軋等弊病已成不爭的事實。與之相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更加有利于發揮黨中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和“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明顯制度優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讓中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大團結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鶎尤罕娮灾沃贫瘸浞肿鹬鼗鶎尤罕娛讋摼窈椭魅宋痰匚?,堅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確?;鶎映錆M活力而又安定有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涵養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立足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根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烙上中國印記的文化形態。其自身內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孕育和形塑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如田鵬穎、李雨珊認為的這樣,此三種文化的“有機融合和創新發展”[10]建構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安民富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兼愛非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協和萬邦”“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大同”等內容讓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人民至上、創新創造、熱愛和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胸懷天下等區別于其他文明形態的特質。革命文化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獨特的紅色基因。所謂革命文化,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國家獨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道路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的優秀文化。馬克思從哲學的高度強調,革命即“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8]155。毛澤東強調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破解“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即“自我革命”。20世紀90年代,國內個別學者視革命為洪水猛獸,主張“告別革命”,徹底否定革命文化,本質上是反馬克思主義的論調,應予以徹底評判,以“告別革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工作導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以培育“四有”公民為目標、發展“三個面向”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確立了基本的發展方向。與之比較,資本主義文化以資本為中心,以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等為價值追求,是導致各種全球性問題的重要根源。美國學者理查德·羅賓斯在其著作《資本主義文化與全球問題》中指出,當代日益惡化的各種全球問題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文化模式,“這種文化已經解決了大部分成員的吃飯或生計問題,但并沒有解決全部成員的生計問題。這種文化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前所未有的進步,但同樣沒有造福于所有社會成員”[11]。

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構成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內涵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內涵,“‘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五個文明’為內涵和基礎”[12]。

物質文明是人類在從事吃、喝、住、穿的活動中創造的文明形態。馬克思沖破層層意識形態的“迷霧”指出,“生產物質生活本身”[8]158是人得以存續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創造文明形態的歷史前提。物質文明實質上是物質生產方式的變革,體現為人類為滿足自我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而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一切文明的根基,正如侯惠勤先生所強調的,“生產活動及其成果”[13]毋寧是人類創造的文明形態的根基,不用說,它自身也內含于人類文明之中。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物質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了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帶領人民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物質文明進步神速。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中國經濟在風浪考驗中表現出強大韌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人民群眾享受著物質文明支撐的美好生活,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物質文明的道路也為欠發展又寄希望于發展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中國樣板和中國方案。

政治文明是人類在從事政治活動中創造的文明形態。政治文明是人類改造政治生活取得的積極成果,政治權力、民主是其顯著標志?!翱v觀人類幾千年的發展史,政治文明始終圍繞著政治權力這一核心要素不斷發展變遷?!盵14]傳統社會,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讓人們普遍認為政治權力來源于神或上帝,“賦魅”色彩濃厚,在西方整個黑暗的中世紀“上帝之城”和中國傳統“天子”觀念統治下,人們只有無條件服從政治權力,否則就是違背神祇或天意。步入近代后,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為政治權力的來源“祛魅”。啟蒙思想家以社會契約論闡釋政治權力的來源,在他們看來,政治權力不是神賦的,而是人們為了“自我保存”(霍布斯語)、“生命權和財產權”(洛克語)、“公意”(盧梭語)通過讓渡自身的“自然權利”形成的,特別是法國思想家博丹和盧梭還提出了“人民主權”學說,但事實上,他們的人民概念還只是指公民,與群眾史觀的人民概念不是同一個概念。馬克思從本體論角度審視階級社會的政治權力,指出它實質上是階級壓迫的“有組織的暴力”[8]422。由此推之,在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權力只不過是資產階級用以壓迫無產階級的有組織的暴力。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權力觀,認為,政治權力為人民所賦、為人民所用、為人民所控,并為此建構了諸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體系以及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在制度層面的新形態??陀^上,資本主義民主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的形態,具有歷史進步意義,但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其弊端隨時代發展也日益凸顯,比如政黨惡斗,為了制約而制約,為了掣肘而掣肘,政黨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民主的短暫性與虛假性,只有在大選期間公民才享有民主權利,等等。在中國,民主則是人民當家作主,除了制定一系列制度確保人民實現民主權利外,還在黨的十八大后提出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佟德志指出,不同于西方的“制衡”與“競爭”的原則與標準,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合作”與“一致”,它“兼顧了民主的程序與實質”[15],具有獨特優勢,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之間存在著塑造與被塑造的關系。

精神文明是人類在從事科學、文化、道德和藝術等活動中創造的文明形態。恩格斯指出,“勞動”對于“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16]活動具有決定性意義,表明了物質文明對精神文明的決定作用,但是精神又是可變物質,這是物質與精神的辯證法。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毛澤東主張“文明其精神”。鄧小平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江澤民指出,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胡錦濤強調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文明建設是“塑形”“鑄魂”工程,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首先,中國共產黨人所強調的精神文明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文明新形態。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文明錨定航向,指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始終沿著以人民為中心而非以特權或者資本為中心,保障精神文明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保證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方向。其次,中國共產黨人強調的精神文明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文明新形態。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是其文化基因。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本質上是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君子當自強不息”是其注腳。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斷改革創新,具有自我革新的能力,這是西方國家政黨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最后,中國共產黨人強調的精神文明是既立足中華文明又吸收外來優秀文明的文明新形態,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17],既反對文明封閉主義,又反對全盤西化的文明“拿來主義”。

社會文明是人類在從事社會建設與治理活動中創造的文明形態。從社會發展進步的角度看,馬克思指出,社會形態從經濟層面看主要經歷了“亞細亞”“古希臘羅馬”“封建”以及資本主義的演進過程[18]592,人類社會文明也相應經歷了這樣幾種形態。資本主義社會文明曾大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首肯了資本主義社會文明的歷史進步意義,特別是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方面的成就。但同時他們也洞察到,一方面,“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18]37,社會財富過多,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的社會文明所創造的生產關系“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18]37,二者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并由此帶來了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曠日持久的斗爭??梢?,資本主義社會文明在創造社會財富上無疑是卓越的,然而,它卻因其內部所固有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而必然被更高的社會文明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所取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改造舊社會、創立和推廣“楓橋經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設平安中國以及抓好“六穩”“六?!钡?,社會文明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確立解決了資本主義社會文明無法解決的內在矛盾,為我國社會文明進步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奠定了制度基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國人民大力推進社會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提出“社會治理共同體”新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七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安全、富足、公平、健康、美好的中國社會建設成績斐然。

生態文明是在處理人類與自然界關系的活動中創造的文明形態。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結束了人類匍匐在大自然腳下的歷史,大力推動了生產力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但它卻嚴重影響了“人與自然界和諧”。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恩格斯強調,“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19]是以后者對前者的報復為代價的。資產階級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本增值,不惜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馬克思強調,資本必然帶來“血和骯臟的東西”[20],并將其稱作“文明的陰溝”,他指出,“人又退回到洞穴中居住,不過這洞穴現在已被文明的污濁毒氣所污染”[21]。西方資本主義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無疑是一部“先污染后治理”的歷史,駭人聽聞的“20世紀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全部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環境經濟學家宮本憲一在其著作《戰后日本公害史論》中指出,日本被諷刺為“公害先進國”,“日本的公害的嚴重程度在世界史上前所未有”[22]。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兩山論”“雙碳論”以及“天藍地綠水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以高度的生態文明不斷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兌現國際承諾,為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以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界和諧共處為指引,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新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具有“五大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要的結構性要素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從落后到發達轉型的進步狀態,是世界各國不懈努力的奮斗目標。然而,現代化意味著西方化和資本主義化,現代化的路徑是多樣的。實踐證明,世界上那些試圖嘗試走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國家要么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要么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各國國情不同、文化傳統存在差異,我國文化傳統、基本國情及歷史命運的獨特性“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2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現代化具有“人口規模巨大”等五大特征[24]。中國式現代化新路徑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要的結構性要素?!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前面“生態文明”部分已做論述,此處不再贅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唯物史觀主張,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歷史發展起重要作用。英國馬爾薩斯斷言,一個社會之所以出現饑餓、失業、貧困與罪惡,是因為人口增長過快,人口規模超過了可支配的生活資料的量,他的解決方案是用暴力、饑餓或者瘟疫消滅掉過多人口。對此,恩格斯指出,馬爾薩斯人口論具有“粗陋”“野蠻”等特征,是一種“絕望體系”,它否定“仁愛”等人世間“一切美好言詞”[8]19。人口規模不是現代化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202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2035年在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一定會對現代化的世界版圖產生深遠影響。但龐大的人口規模也無疑加大了現代化的難度系數,一個擁有14多億人口的大國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與像日本這樣僅僅擁有1.2億的國家實現現代化相比,孰難孰易,一目了然。在人口規模如此巨大的國情下中國卻只用了幾十年便走完了西方需要上百年走過的路,從此意義上看,具有中國自身特色的現代化路徑是優越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兩極分化是必須加以避免的,共同富裕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指向?!芭c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占據主導地位不同,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道路?!盵25]資產階級在資本無限增值內在動力驅使下經歷百年發展實現了現代化,開辟了一種文明形態,值得肯定。然而,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因其生產關系的性質導致一個道義上的“短板”,即兩極分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的弊病,在他看來,財富的積累是一極,而無產階級的“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26]則是另一極。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跳不出人對“物的依賴性”的窠臼,無法占據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科學上和道義上的制高點。與之相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并一直秉持現代化的共同富裕原則。毛澤東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盵27]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盵28]江澤民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盵29]胡錦濤指出:“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盵30]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31],并制定了詳盡的共同富裕路線圖和時間表。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病之一是它在創造豐富物質文明的同時卻伴隨著精神的空虛與墮落。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者道德偽善性、資產階級的公妻制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賣淫”[18]50的評判可謂入木三分?!叭藢ξ锏囊蕾嚒辈豢杀苊獾貨Q定了資本主義精神文明以資本為中心的本質屬性,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異化為資本家創造物質財富的工具,精神生活是在他們之外的,因為他們是“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盵8]178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指出,英國工人階級的“精神活動”[8]89闕如,他們無論是失業亦或是在業狀態隨處都是“精神的墮落”[8]75。由此可見,西方式現代化伴隨著“兩個文明”的失調,這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相反,中國式現代化則是“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全面進步,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奠定基礎,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全面服務于中國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充滿著血腥與暴力。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史就是一部被侵略、被奴役的國家和民族的血淚史。美國知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就此指出,西方資本主義之所以“贏得世界”靠的是“有組織的暴力”,而絕不是像其吹噓的那樣依靠“思想、價值觀或宗教”[5]30?,F代化初期,新興資產階級通過“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獲得土地,通過殖民侵略、販賣鴉片、“三角貿易”等暴力手段獲得貨幣。1840年以后,中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隨著西方資產階級的侵略而步入了屈辱的近代史。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文明“在故鄉還裝出一副體面的樣子,而在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18]690,其野蠻本性就暴露無遺了。即使在殖民體系崩潰之后,資產階級運用以“經濟殖民”為主和“新自由主義”等意識形態為輔的手段繼續加強對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剝削,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和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超越了西方以侵略、霸權和暴力為特征的西方現代化道路。中華文化從未有“窮兵黷武”“侵略他人”“國強必霸”的基因,中華民族歷來強調“協和萬邦”“講和修睦”,中國人民從來就是熱愛和平的人民。西方所宣揚的“黃禍論”“中國威脅論”“國強必霸論”純屬無稽之談,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在實現現代化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和平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做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和建設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了極其重要的原創性貢獻”[32],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實現了和平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型文明形態,為人類社會和平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14.

[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4.

[3] 邱耕田.系統觀視閾中的人類文明新形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2):45.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M].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6] 沈湘平.論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人類共同價值[J].哲學研究,2022(4):7.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9.

[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美]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M].陳高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349.

[10] 田鵬穎,李雨珊.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未來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2(1):5.

[11] [美]理查德·羅賓斯.資本主義文化與全球問題:第四版[M].姚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4.

[12] 顧海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意蘊和思想智慧[J].理論與現代化,2021(6):18.

[13] 侯惠勤.論人類文明新形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6.

[14] 孫巖.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政治文明的貢獻[J].前線,2019(9):42.

[15] 佟德志.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2):13.

[1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9.

[17]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6.

[1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13.

[20]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7.

[21]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0.

[22] [日]宮本憲一.戰后日本公害史論[M].林家彬,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2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6.

[24] 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1(9):21.

[25] 李淑梅.馬克思的文明演變思想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27.

[26]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43-744.

[27]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

[28]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29]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6.

[30] 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91.

[31] 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

[32] 黨銳鋒,李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原創性貢獻和方法論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22(3):33.

猜你喜歡
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深刻認識“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意義
“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理論創新及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體”研究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