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2023-09-01 02:46劉開君
黨政論壇 2023年4期
關鍵詞:基層社會治理楓橋經驗新時代

劉開君

[摘 要]六十年來,“楓橋經驗”先后經歷了社會管制、社會管理、社會治理三個階段的轉型,從“治村之計”上升為“治國之策”,成為基層破解難題的生動實踐范例。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黨建引領、人民主體、固本強基、與時俱進、助推發展等“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理論品質依然具有借鑒價值,未來深化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同步推進實踐、理論和制度創新,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關鍵詞]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中國式治理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深化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供了遵循。2023年是“楓橋經驗”誕生60周年的重要節點。本文以發源地實踐創新為基礎,分析闡釋三方面內容:當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價值何在?我們需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哪些理論品質?如何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一、助力中國式治理現代化的地方實踐范例

(一)從“治村之計”到“治國之策”

60年來,“楓橋經驗”從“治村之計”上升到“治國之策”。1963年,浙江楓橋的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 ①的“楓橋經驗”。同年11月,毛澤東同志批示肯定并全國推廣?!皸鳂蚪涷灐毕群蠼洑v了社會管制的經驗、社會管理的經驗、社會治理的經驗三個階段轉型,成為各個時期破解難題的地方實踐范例。

21世紀以來,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始孕育和發展。浙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系列指示精神,推動“楓橋經驗”持續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楓橋經驗”逐漸發展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經驗。2018年11月,中央政法委把新時代“楓橋經驗”界定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明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方法路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堅持“三治結合”、堅持預測預警預防、堅持基層基礎。

此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先后寫入《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信訪工作條例》以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五中全會《建議》、六中全會《決議》、二十大報告等黨和國家重要文件與政策,這標志著“楓橋經驗”從“治村之計”躍升為“治國之策”。

(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適用性持續提升

2002年以來習近平同志關于“楓橋經驗”的指示、批示、講話達70余次,持續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從鄉村治理走向城鄉治理、從局部治理走向全局治理、從基層治理走向市域治理。這個過程就是中國式治理現代化持續推進的過程。

第一,適用領域持續拓展。21世紀初,浙江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區和東南沿海市場經濟先發地區,率先遭遇“成長的煩惱”。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早于全國暴露出來。對此,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浙江省委“一班人”,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提出總結推廣“楓橋經驗”,全面開啟平安浙江建設。2004年8月24日,習近平在紹興調研時指出:“楓橋經驗”雖然誕生在農村,但其強化基層基礎、就地解決問題的基本精神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不僅適用于農村,而且適用于城市,不僅適用于社會治安,而且也完全適用于“平安浙江”建設領域。 ②因此,“楓橋經驗”的適用領域逐漸從矛盾化解延伸到平安建設,并逐漸成為覆蓋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經驗。

第二,治理理念持續豐富。60年來,“楓橋經驗”蘊含的理念持續發展。誕生之初,“楓橋經驗”是改造“四類分子”的經驗。20世紀末期,適應社會治理狀況日漸復雜的需要,“楓橋經驗”逐漸發展成為基層社會綜合治理經驗,并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經典表達。在21世紀初期,“楓橋經驗”創造了“四先四早”工作機制、“四前工作法”等典型方法,引導著“楓橋經驗”向源頭治理轉變,扭轉了平安建設疲于“滅火”的被動局面。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章節強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這更加需要新時代“楓橋經驗”為穩定與秩序關系貢獻新理念。

第三,治理目標持續升級?!皸鳂蚪涷灐笔冀K堅持動員群眾、依靠群眾的工作方法和為了群眾的治理目標。2006年11月,習近平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夯實社會和諧之基》的文章指出:“在基層的和諧社會建設中,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根本就在于牢固樹立群眾觀念,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019年5月7日,習近平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從基層矛盾化解和基層社會治理到平安中國的實踐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日益增長的群眾需求,持續推動穩定、發展、平安協同發展。

第四,治理工具持續創新。治理工具是推動治理現代化的方法手段。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充分體現了治理工具創新的重要價值。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治理工具創新。2003年11月,習近平在紹興諸暨出席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把“堅持依法治省、以德治省”總結為浙江學習推廣“楓橋經驗”的特點之一,強調“創新‘楓橋經驗,必須營造法治環境,在依法治省中取得明顯成效” ③。2019年1月15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指出,“楓橋經驗”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實現自律和他律、剛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統一。新時代“楓橋經驗”不僅多維度創新方式方法,而且強調多種治理工具的深度融合,通過多元化治理方式的融合運用提升治理成效。

第五,體制機制持續深化。堅持實踐、理論、制度同步創新,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做法。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健全平安建設社會協同機制,從源頭上提升維護社會穩定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楓橋經驗”時強調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從平安建設的社會協同機制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這既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內涵的拓展,也反映了新時代“楓橋經驗”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貢獻。未來需要從實踐創新中獲取更多制度元素,持續健全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

二、“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理論品質

“楓橋經驗”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始終具備一以貫之的理論品質,從而在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理念、政策、制度、模式創新發展中永葆生機活力。

第一,黨建引領是“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政治品格。黨建引領是黨的全面領導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實踐性表達?!皸鳂蚪涷灐敝允冀K充滿生機活力,在于堅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持續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一核多元”治理結構,推動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堅持需求導向,持續創新黨建引領的具體方式方法。實踐證明,黨建引領不僅是一種既定的制度安排,也是推動實現部門職能、資源、力量向基層社會集聚的有效方式。

第二,人民主體是“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價值取向?!皸鳂蚪涷灐睆恼Q生起就蘊含著“澆花要澆根、幫人要幫心”“以理服人、以德潤心”等人本理念,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脈相承?!皸鳂蚪涷灐卑讶嗣袢罕娭糜邳h的各項事業最高位置的做法,彰顯了黨的群眾路線在基層的實踐落地。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堅持動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這在“警力有限民力無限”“‘我幫你志愿服務”“愛心食堂”等實踐創新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第三,固本強基是“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治理重點?;鶎邮菄野踩蜕鐣€定的基石??たh治則天下安,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無論何時,“楓橋經驗”都聚焦解決抓基層、打基礎、強保障的問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城鄉基層下移、力量向城鄉基層下傾、資源向城鄉基層下沉,致力于把各類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著力筑牢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基。

第四,與時俱進是“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發展特征?!皸鳂蚪涷灐闭Q生以來,從未故步自封,而是始終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牢牢抓住不同時期社會發展轉型中的主要矛盾,跟上了時代發展、適應了社會變化、贏得了基層贊同,成為不同時期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范例,彰顯出強大的時代性、創新性和實踐性。

第五,助推發展是“楓橋經驗”一以貫之的目標導向。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楓橋經驗”始終不變的目標訴求。60年來,“楓橋經驗”始終致力于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把維護穩定的著力點落在加快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上,努力解決各個領域在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創造平等發展、安居樂業、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

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堅持守正創新、實踐取向和需求導向,同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凝聚制度合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根本保證。未來,更加需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將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各領域;更加需要發揮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將黨的領導優勢向治理優勢轉變;更加需要發揮制度優勢,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合力。

第二,堅持人民主體,促進有序參與。人民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屬性。堅持人民主體既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價值訴求。此前,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創新中,各地也重視參與。然而,從中國式治理現代化的需求來看,未來更加需要有序參與,主動適應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新要求新挑戰,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渠道,引導群眾在法治軌道上表達訴求、維護權益、化解矛盾,更好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

第三,堅持“三治融合”,構建善治格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被地方實踐反復證明有效并被中央采納的治理方式組合。然而在基層治理實踐中,由于歸屬不同部門管理,經?!案骱案鞯奶?、各吹各的調”,這就導致“三治融合”時常停留在政策文本之中,客觀上形成了“碎片化”治理格局。未來深化“三治融合”需要在“融”字上下功夫:在法治軌道上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在自治框架下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充分運用村社兩約等載體,在解決基層社會實際問題、滿足群眾需求中推動“三治”深度融合。

第四,堅持整體智治,推動變革重塑。整體智治吸納融合了整體性治理和數字治理(賦能和限權)兩種理論范式,旨在通過數字賦能打造蘊含整體性理念的“界面政府”,推動“以政府履職為中心”向“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府履職模式轉變。為此,要把整體智治作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關鍵策略,依靠數字賦能持續重塑基層社會智治體系。

第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實現共同富裕。共建共治共享是中國式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目標。這就要求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為經濟發展、群眾安居樂業乃至國家安全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實現秩序與活力在基層社會場域的統一,促進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要堅持共同建設、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的制度理念,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政府組織、市場組織、社會組織、個人等治理主體共同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加快建設治理共同體。在共同體建設的單元選擇上,可以聚焦群眾日常生活的城鄉社區,以城鄉社區治理共同體為基點,逐步擴大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單元規模和治理層級。

注釋:

①盧芳霞等:《“楓橋經驗”概論》,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頁。

②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06頁。

③中共諸暨市委政法委:《“楓橋經驗”知識讀本》,內部資料,2021年印,第6頁。

作者系中共紹興市委黨校楓橋經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王 玉)

猜你喜歡
基層社會治理楓橋經驗新時代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思考
基層協商民主的實踐價值
新常態下社會矛盾的多元解決機制的重塑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社會組織有效參與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
基于“楓橋經驗”的新時期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決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