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扎根理論的數字技術對組織員工的影響

2023-09-01 01:03馮喻冰
管理學家 2023年16期
關鍵詞:扎根理論數字技術

馮喻冰

[摘 要]文章使用扎根理論方法,對11名企業員工開展半結構化訪談,構建工作場所數字技術的多重影響模型。研究發現,數字技術對員工的影響可以劃分為與工作特征相關的結果和與個人相關的結果兩個維度。工作特征相關維度涉及工作自主性、資源支持、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與個人相關的結果包括工作—生活沖突、工作不安全感及工作倦怠。

[關鍵詞]數字技術;組織員工;扎根理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16-0024-03

近年來,數字化一直在改變工作場所和工作方式,為設計新產品、新工作流程和新技術創造機會。然而,新的工作方式意味著員工體驗工作的新方式,反過來給組織和員工帶來了新挑戰。數字化的傳播形式、數字化平臺和社交媒體改變了傳統工作場所的工作方式,通常引入新技術是為了促進工作,但可能會出現消極影響。

扎根理論于1967年由格拉斯與施特勞斯提出,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質性研究方法。首先,通過觀察和互動收集研究問題相關的數據,該數據是研究對象對自己言行的解釋。其次,通過數據的質性編碼區分、歸類和綜合建構概念。最后,分析概念范疇以獲得理論[1]。文章將運用扎根理論方法,采取半結構化訪談方式收集原始數據,使用經典的三級編碼抽象概括數據資料,研究工作場所的數字技術對員工工作方式、工作要求及個人相關結果的影響。

一、資料收集和編碼處理

(一)資料收集

調研對象主要面向已經應用數字技術企業的員工,選取來自南京4家企業的11位員工為樣本,在設計訪談提綱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訪談提綱圍繞以下問題展開:數字技術對你現有工作帶來了哪些改變?對你本人有什么影響?具體的問題依據研究目的和實際情況進行拓展,以期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受訪者的實際情況。對每位訪談對象大約訪談30分鐘。在征求對方意見的基礎上錄音,訪談結束后立即整理訪談內容。

(二)編碼處理

編碼是項目的核心環節,共分為三級編碼。

1.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主要是逐句分析原始文本數據,目的在于處理聚斂問題,通過研讀案例資料提煉概念,初步抽象出范疇。

整理訪談資料,得到原始資料語句以及與之對應的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數據存在交叉部分,整合具有相同概念的原始資料語句,最終得到28個初始概念和18個副范疇。開放式編碼范疇化如表1所示。

2.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在開放式編碼的基礎上,整合初始范疇的邏輯關系,發展形成層次更高的主范疇的過程[2]。在對開放式編碼進行反復思考、不斷梳理和辨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將原先的18個開放式編碼綜合為7個主軸編碼。主軸編碼形成的主范疇如表2所示。

3.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通過歸納總結,將各個相關的變量納入一個理論框架,通過分析比較主軸編碼,探尋各主范疇之間的關系,找出核心故事線。工作場所數字技術的多重影響模型如圖1所示。

二、模型及命題說明

本研究基于對11名員工的訪談,利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建立了數字技術的多重影響模型,該模型較好地總結了數字技術影響工作特征相關結果和個人相關結果,其中與工作特征相關的結果涉及工作自主性、資源支持、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與個人相關的結果包括工作—生活沖突、工作不安全感及工作倦怠。

(一)數字技術影響工作特征相關結果

與工作特征相關的結果涉及工作自主性、資源支持、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工作自主性。數字技術提升學習靈活性、工作地點靈活性和工作時間靈活性,以提升員工的工作自主性?;跀底旨夹g的培訓、遠程工作實踐的發展為員工帶來了更多的定制化和靈活性,增強了個人控制感和自主性。電子監控作為數字化時代重要的管控工具,已被廣泛應用于員工工作績效及行為的監控上[3],能監控到員工的電子郵件和電話,甚至包括跟蹤短信、截圖、社交媒體活動及與同事面對面的互動。員工的受控感提高而自主性降低,會對員工的組織信任產生負面影響。

資源支持。數字技術以給員工提供工作資源為支持,幫助員工處理繁重、重復的工作,通過云技術實現不同企業、不同辦公設備、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互聯,讓數據、文件等在不同設備上自由移動,這種無縫連接使員工能夠快速轉換各個工作,提高效率。

工作流程。改變原有的工作流程,必須應對技術故障及任務中斷。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技術故障,數字技術不能正常運行可能會增加員工使用技術的挫敗感。有學者指出,以前遇到過技術故障或其他無法解決的麻煩的員工在未來使用技術時更容易感到沮喪,也更容易感到緊張。數字技術支持的全天候溝通可能會在任何時候產生新的工作需求,打斷員工現有的工作進程,這種打斷或干擾會破壞任務的連續性和分散員工完成任務的注意力。

工作要求。工作場所數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學習需求、多任務處理及工作負荷。新技術的引入導致現有技能可能會變得多余,員工需要學習新技能。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快速變化為員工創造了周期性的學習需求,要求員工必須不斷適應新的工作程序完成任務,增加了對員工的學習期望。信息技術的使用促進了多任務處理,即在給定時間段內同時進行兩項或多項活動,先進的數字技術支持更高水平的多任務行為,過去在物理上或時間上分離的活動將同步進行。

(二)數字技術影響員工個人相關結果

與個人相關的結果包括工作—生活沖突、工作不安全感及工作倦怠。

工作—生活沖突。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可能會對員工造成持續的壓力,破壞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下班后使用移動設備處理工作會降低員工對個人休閑時間的控制感,放大工作干擾私人生活和娛樂時間的影響。數字技術的入侵讓員工感到非工作時間受到工作需求的侵犯,私人領域和工作領域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工作不安全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AI算法自動解雇低效率的員工,數字化技術加快了組織中的自動化過程,使得更多的工作讓位于機器,員工不確定未來哪些任務和技能將受到自動化的影響,引發員工對技術的恐懼和不安全感[4]。新技術的應用會導致業務流程和日常工作的改變,工作習慣不斷改變導致安全感降低。

工作倦怠。高工作要求(如工作負荷過重、情緒要求、工作—家庭沖突)耗盡了員工的精神能量,導致倦怠。新技術在工作場所的普及可能會導致技術壓力,長時間面對屏幕、平板電腦和智能設備會增加壓力和焦慮。

三、結語

工作場所的數字化和新技術改變了工作任務的執行方式,組織中員工的工作特征和協作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數字化技術使得組織活動變得更加高效快速,塑造了新的控制、協調和合作模式,許多組織正在積極地引入和利用新技術,然而管理層往往沒有充分考慮企業實施數字化和引進新技術給員工帶來的影響,這種潛在的忽視往也給管理實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孫曉娥.扎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87-92.

[2]陳向明.扎根理論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04):58-63+73.

[3]Wang B, Liu Y, Parker S K. How doe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ffect individuals? A work design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20.

[4]Kellogg K C, Valentine M A, Christin A. Algorithms at work: The new contested terrain of contro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20.

猜你喜歡
扎根理論數字技術
基于扎根理論的會展場館觀眾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心理安全氛圍在工作場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消費者在線生成廣告行為阻礙因素及作用路徑研究
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的驅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