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西安農業經濟發展策略探究

2023-09-03 05:08郭雄偉
遼寧農業科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西安市西安農產品

郭雄偉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支持我國財政的一個重要來源,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我國農村發展新時代的需要,黨的十九大適時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意義深遠[1]。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是農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農業經濟發展與我國農業發展緊密聯系,完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改革創新,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鄉村振興戰略概括為20字總方針、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生態宜居是提高鄉村發展質量的保證;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治理有效是鄉村善治的核心;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需要不斷提出和優化農村經濟發展策略,不斷攻克難關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更好的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民才能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伴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二元經濟結構模式。這種經濟模式有利于農民資金的積累,可以更好的改善廣大勞動人員的生活狀況[3]。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可帶動全國經濟穩定發展,可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全市下轄 11個區、2個縣,總面積10 752 km2[4]。近年來,西安農業重點發展糧食、蔬菜、園林水果和苗木花卉四大產業。構建了“一區三帶七板塊”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在全國建立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西安自然資源豐富,通過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創建了很多農旅融合產業,例如生態游、鄉村游、休閑游等。將農村自然資源與民俗文化融合一起,擴展了農村產業鏈,帶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1 西安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西安市(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報告,2021年西安市生產總值10 688.28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較2020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8.8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3 585.20億元,增加0.9%;第三產業增加值6 794.26億元,增長 5.7%[5]。第一產業在增長速度同比第二、三產業更加快速,可見農業經濟發展已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2021年西安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較去年增長6.0%,總體生產穩定。肉類產量同比2020年增幅度較大,為11.0%,其中豬肉產量3.40萬t,增長23.3%。糧食和園林水果產量也持續增長,但是蔬菜和禽蛋產量較去年有所下降,具體情況如表1。

西安市積極打造農產品品牌,如臨潼石榴、周至獼猴桃、閻良甜瓜等已在全國具有一定知明度。

2022年11月15日人民網—陜西頻道報道,臨潼區石榴種植面積超過8萬×667m2,年產值5億元以上。從事與石榴相關的工作人員超過5萬人,石榴已成為臨潼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蛋蛋”。2022年10月13日西安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周至縣獼猴桃一、二、三產業總收入達60億元,構成了周至獼猴桃特色的縣域經濟主體。全縣現有一村一品專業村96個,種植農戶達8.5萬戶,生產、貯藏、加工、銷售人員30余萬人。閻良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報告顯示,2021年閻良區早春甜瓜種植面積達6.5萬×667m2,產量達20余萬 t,助農增收7億元。甜瓜種植已成為閻良農業領域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據西安市農業農村局統計,2022年藍田縣核桃栽植面積達6萬×667m2,年產量2.8萬 t,遠銷全國各地。

2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西安農業經濟面臨的挑戰

2.1 農業經濟主體聯系松散,農業產業鏈不足

西安農業產業鏈主體主要包括3類:分散個體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不等的企業。但是這些主體之間平時聯系較少,缺乏合適的載體將這些主體緊密連接,不能充分發揮各類主體的作用。王長征等認為農民合作社可成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有效載體,可以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動力支持和優勢條件,可以將農業經營與利益機制緊密融合在一起[6]。但是目前西安很多農民合作社經營主體規模小,不具備完善的產業結構,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等,因此農民合作社尚不具備形成農業化發展的能力。2022年11月07日西安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西安市再添6家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核,良好農業規范初次認證企業。包括:西安市臨潼區茂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陜西波爾多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西安市臨潼區果友石榴專業合作社等,這6家企業涉及獼猴桃、石榴、葡萄、櫻桃等西安優質特色果品。目前,西安市共有25家企業通過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可顯著提升西安市農業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西安農業健康快速發展,有效助力鄉村振興?,F在西安現代農業發展處于較高水平,但是缺乏具有特色的農業產業鏈,而且特色農業產業鏈短,涉及的品牌企業數量少,關聯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落后。農產品缺乏深度加工,品牌影響力度不夠,整體競爭能力不夠強。

2.2 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存在問題

當前西安的農業與第二、三產業融合不夠。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制造產業(或指手工制作業),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現代服務業或商業),范圍比較廣泛。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過程中,存在科技服務水平低、營銷服務欠缺、融合產業數量少等問題。很多僅停留在少量的低端服務,例如農家樂和休閑農莊,未形成品牌化產業鏈,例如“農業—教育—旅游”、“農業—文化—旅游”等[7]。當前西安特色農業主要體現在良種技術、設備技術等方面??萍荚诘谝划a業中的普及率較低,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融合不夠。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低,生產的農產品大多屬于初級農產品,限制深加工產品的數量,因此不能滿足統一的品牌化經營管理要求,不能形成特色農業品牌化經營模式,西安特色農業品牌知名度難提升。

2.3 農業品牌效應不強,競爭能力不足

西安農產品品種繁多,但是品牌影響力不強,開發規模小。因為農產品的屬性,單位價值短期內難以提升,需求價格彈性范圍小。短期內不易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益,缺乏宣傳途徑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牌認知[8]。謝曉軍的研究表明陜西省培育出的農產品區域品牌與全國部分省市仍有較大差距,雖然數量和種類有所增加,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但是品牌價值仍相對較小且名聲不高,影響力不足[9]。因此,西安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仍需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不斷完善。

2.4 從業人員素質待提高

農村即使有足夠的硬件基礎設施,也需要儲備相應的專業人才。但是目前的現狀是農村人口流失嚴重,相應崗位的待遇差,專業人才嚴重不足。鄉村振興戰略正常運行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技能知識。目前,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剩下的老幼病殘人口不能滿足如今高標準的工作需求[10]。

雖然目前已經開展了一些針對性的培訓班,農村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難以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3 西安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

3.1 促進農村經營主體融合,形成穩定的產業鏈

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載體,將分散個體戶和規模不等的企業相融合,可將農業經營與利益機制融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產業鏈。例如,西安周至縣為例,當地形成了以獼猴桃種植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創新了“合作社—公司—農戶”的農業經濟模式。通過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的中介,將散戶小生產緊密連接起來,制定統一管理標準,標準化技術指導,將農產品集中統一包裝后銷售給公司。這樣可保證種植戶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同時解決農戶就業問題。周至縣樓觀鎮種植戶有12 949戶,達到農戶總數的97%,人均年收入超過8 000元,已形成自己的產業鏈,包括獼猴桃的生產、貯藏、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還需要不斷完善農業產業體系,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將農業產業鏈不斷延長,打造品牌企業。

3.2 推動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

王瑞峰研究發現,農村電商作為中介能夠直接推動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不僅可以提升農民收入,而且間接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研究發現農村電商主要包括2種路徑:路徑A“農村電商→交易效率→創新賦能效應→城鄉收入差距”,路徑 B“農村電商→生產組織效率→經濟增長效應→城鄉收入差距”[11]。西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電子商務的支撐,電子商務可以降低傳統營銷模式造成的資本浪費,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傳統農業的全面升級和轉型,推進第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以西安事藍田縣焦岱鎮為例,當地農業借助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融合當地貨源供應鏈、集體經濟的品牌效應、地理位置等資源,建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采取“黨建+電商”的運作模式,擴展產業發展領域,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通過電子商務中心運作,當地農產品入駐淘寶、抖音、快手、京東、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促進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

3.3 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可以從4個方面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一是出臺相關政策,增強政府對區域品牌建設的重視。例如減少區域品牌建設的稅收、貸款利息、加大財政撥款力度等;降低品牌農產品對外貿易限制,促進農產品企業發展外貿經營。二是建立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戰略體系,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深入市場調研,確立品牌定位;了解地區歷史文化,充分發掘品牌文化;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品牌文化傳播。三是完善維護和監管體系,促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快速穩定發展。西安市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維護和監管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地方政府應制定相應地方標準,然后按這個標準全方位監控,規范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市場上的流通,嚴格管理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地理標志的申請程序。四是投入大量相關資源,提升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動能。區域農產品建設的投入主要包括農業新型經濟主體的教育培訓、建設相關基礎設施、電子信息化建設。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可以優化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進一步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例如,西安市農技中心建立現代農業展示平臺,積極探索農技服務的新方法,近兩年開展各類技術培訓累計30余場次,培訓人員多達1 100余人,這種面對面培訓有效推動了農村產業的穩定發展。農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可為農業生產提供強有力保障,為區域品牌建設奠定基礎,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

3.4 引進優秀人才,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力度

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鄉村振興急需引進大批量的優秀人才。目前,農村人口流失嚴重,負責種植的農戶很多是老年人和婦女,急需大批量優秀人才的加入。同時,農村環境相對艱苦,為了留住人才,也要提高農業專業人才的各項福利待遇[12]。政府應根據當地財政情況,基于適當補助的原則為引入人才提供補貼等,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重視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培養。

鼓勵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參加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抓住農業種植的關鍵環節,組織當地農民進行培訓。例如挑選種子、培育幼苗、田間播種、殺滅害蟲、組織灌溉等[13]。通過人才引進和培訓,改善人才結構、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西安市西安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西安2021
Oh 西安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親子創意美工展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西安市第四醫院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123的幾種說法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