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棄疾在創作上對陶淵明詩歌的繼承與發展

2023-09-04 09:22楊昆朋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接受藝術風格辛棄疾

楊昆朋

內容摘要:辛棄疾對陶淵明其人其詩都有一定程度的接受。這種接受的表現是多方面的。辛棄疾在創作上對陶淵明也多有學習和借鑒,在題材內容上,學習其描寫田園的閑適高潔和飲酒的超然曠達;在藝術表現上,學習其菊花飛鳥的意象特征,化用其語言。辛棄疾從題材和藝術上都表現出了對陶淵明的繼承,并且形成了更為豐富的文學內蘊,開拓出了新的天地。

關鍵詞:辛棄疾 陶淵明 題材內容 藝術風格 接受

東晉陶淵明厭棄官場,歸返田園,開辟了田園詩創作的新領域,以其高潔的精神人格和杰出的文學成就影響著后世文人文學創作。這種影響在宋代達到了頂峰,其時不論道學家還是文學家,對他的為人和詩歌都推崇備至,一舉奠定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一流大詩人的地位。

宋代詞壇杰出代表辛棄疾就明顯受到了陶淵明的影響。盡管辛棄疾寫的是詞而非詩,盡管辛詞的風格偏于豪放而非平淡,但這都不影響辛棄疾對陶淵明的欣賞和敬仰,并在創作上對陶淵明加以學習和繼承。辛棄疾對陶淵明的接受并非一般化的浮泛應酬,而有其深厚的生活和思想基礎。與陶淵明離絕官場、歸隱田園一樣,辛棄疾也曾在仕途失意之時,在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長期閑居,與農村田園多有親近,創作了大量的田園詞。正是這些相近似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遭遇,使得辛棄疾對陶淵明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自覺深入地學習和繼承其人其詩的長處。據統計,在辛棄疾現存的626首詞中,涉及到陶淵明的有72首之多[1],或直接以“淵明”二字入詞,或化用陶淵明詩作中的意象典故等,這都證明著他們之間的密切關系。

高潔傲岸、甘守貧賤的陶淵明無疑樹立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高標,無論是人格精神還是詩歌藝術,陶淵明都對辛棄疾產生了深遠的生命體認和價值引領。當然,這些并非只停留在空泛的認知層面,隨著對陶淵明認識的不斷深入,從“待學淵明”到推淵明為師再到引為“千古一知己”,辛棄疾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不斷汲取著先哲的精神營養,也逐步滲透到自己的文學創作實踐中。盡管辛棄疾文學創作的主要形式是詞而非詩,但這不妨礙他的詞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和藝術表現上學習和繼承陶淵明的詩歌藝術經驗。

一.題材內容上的繼承和發展

辛棄疾的詞對于陶詩題材內容的繼承,首先表現為對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的描寫,表現在悠然閑適的生活情趣上;其次為對飲酒的鐘愛,表現為超然曠達的人生追求。當然辛詞對陶詩在繼承的同時也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于田園生活而言,辛棄疾更有閑適之外的悲憤和英雄情懷;于飲酒而言,辛棄疾的創作中更體現了一種入世的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沉郁之氣。這些都是陶詩所沒有的。兩位異代知音因相近的思想情趣和人生追求而結緣,但又因各自經歷的不同,在創作上又各有自己的特點。

首先來看陶淵明躬耕的田園詩。與傳統儒家輕視勞作不同,陶淵明注重農事勞作,躬耕田園,“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薄懊裆谇?,勤則不匱”(《勸農》),他認為農業事關重要,是立國之本。不僅如此,陶淵明還將自己的勞作經驗寫入詩歌中,這是陶淵明田園詩最為可貴的部分?!稓w園田居》(其三)就是代表,表達了一個由官場返歸田園的農耕者親自耕作的感受。種豆南山,帶月荷鋤,真實的場景,真實的生活,讓詩人寫得生動逼真。當然,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僅僅停留在對田園的描寫,更由此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書寫自己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如在《戊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一詩中,陶淵明認為衣食是人生的根本,“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八捏w誠乃疲,庶無異患干”,作者勞作一天回到家中,雖覺辛苦,但仍倍感欣慰,寫出了一位由官場回歸農田的士人的特殊感受。由此可見,陶淵明將己身與躬耕生涯融為一體,“傲然自足,抱樸含真”成為其人生信條,他在田園中,任真自然,以閑適高潔的生活情趣,獲得了超脫的生命體驗。

再來看辛棄疾對于農村生活的描寫。在對于田園勞作的看法上,辛棄疾與陶淵明不謀而合。辛棄疾在《美芹十論》中就言明:“用兵制勝,以糧為先,……必欲使糧足而餉無間絕之憂,惟屯田為善?!盵3]辛棄疾繼承了陶詩的田園題材,將個人情感寄托在田園生活中,將農村生活寫入到詞作之中。他從這種生活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讓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悅。如《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云: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2]

“連云松竹”四字描繪了云煙環繞,將郁郁蔥蔥的竹林籠罩的景象,給人一種優雅、閑適之感,所以作者感到“萬事從今足”;而“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又具體說明了自己滿足的原因,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田園生活的溫馨。詞的下片“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把一個兒童打棗的生活鏡頭移入詞中,從而令整首詞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另外,辛詞也大量描寫田園勞作,“貧須依稼墻,老不厭山林”(《即事示兒》),“由來不樂金朱事,且喜長同垅畝民”(《偶作》之二)。辛棄疾通過田園勞作描寫田園風光,贊美了淳樸人情,如《清平樂·村居》,以白描的手法描繪了田園農家其樂融融的生活圖景,茅屋、小溪、青草,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清新秀麗的田園風光。翁媼醉酒取樂,孩子們或鋤草,或編籠,或臥剝蓮蓬,夫妻和睦,孩童靈巧,這種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對田園生活,辛棄疾同樣充滿熱愛之情,他用自己的筆觸,抒寫了自己閑適曠達,這與陶詩無疑是一脈相承的。

但兩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終究還是有所區別。辛棄疾為官數載,自金歸宋后,他的志向是收復山河,建功立業,躬耕確是無奈的選擇,并不是其人生的歸宿。辛棄疾不會有農事的苦樂感受,也不會有陶淵明融于躬耕的生命體驗,在田園之余,他也會有牢騷:“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保ā稘M江紅》)“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保ā耳p鴣天》),這種閑適之外的憤悲和英雄情懷在陶詩中是沒有的。

再談飲酒,辛棄疾對陶淵明詩歌同樣有繼承和發展。陶淵明自稱“性嗜酒”,辛棄疾同樣在詞作中善于言酒,不僅如此,他還寫酒時常稱引陶淵明。以題材而論,兩者都愛談酒,這是辛詞對陶詩的繼承,但兩人的志趣又有不同之處,因而也有創新和發展。

陶淵明“性嗜酒”,與他所在的時代是密切相關的。魏晉風流,士人多狂誕不羈,多少都像“竹林七賢”般,飲酒行樂?!爸杏x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保ā队涡贝ā罚?,這首詩就可以看出陶淵明激憤濁世、及時行樂的宗旨[4]。更為重要的是,陶淵明的飲酒詩,還體現了其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本真境界的追求?!哆B雨獨飲》即云:“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碧斓厝f物與個人渾然一體,得以進入永恒境界,這是陶淵明飲酒詩中獨有的真趣,一種超然、曠達與適意躍然紙上。

辛棄疾則是天性好酒,而非借酒佯狂。他的言酒之作,如陶淵明一樣是“寄酒為跡”,“酒亦關人何事,政自不能不爾”(《水調歌頭》)。他的詩詞中也體現了飲酒的超然曠達,“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保ā厄嚿较罚皟A白酒,繞東籬。只於陶令有心期?!保ā耳p鴣天》)然而,辛棄疾也會借酒澆愁,激憤難去,恨意潛出:“酒兵昨夜壓愁城,太狂生,轉關情,寫盡胸中,磈磊未全平?!保ā督褡印罚┩瑦埏嬀茖懢?,辛棄疾沒有上升到飲酒存真的佳境,他的詞中體現了另一種入世的情懷和壯志未酬的沉郁之氣[5]。因而,辛棄疾嘆道:“飲酒已輸陶靖節?!保ā蹲x邵堯夫詩》)這“輸”的便是一種酒“味”和酒“趣”,英雄從未隱退,家國情懷亦從未消退,歲月的棱角伴隨著酒入愁腸,這就是辛老夫子另一種人生的志趣了。

二.藝術表現上的學習和實踐

辛棄疾對陶淵明的繼承還體現在辛詞對陶詩藝術表現上的學習,主要是指詞作的意象特征和語言技巧的運用。辛棄疾詞作中有不少作品都與陶淵明有關,或直接詠陶,或作品涉及陶。辛棄疾現存的626首詞作中,72首涉及陶淵明[6],可見陶淵明對辛棄疾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而辛棄疾也在創作中潛移默化地繼承著陶淵明詩歌的寫作藝術。

首先來看辛詞對陶詩意象特征的學習。陶淵明和辛棄疾都將菊花、飛鳥等作為詩詞的主要抒情意象,是因為這些抒情意象與他們的精神氣質和人格品性具有高度的契合,與他們內心的情感有著“共同的邏輯形式”[7]。

以“菊花”意象為例。辛詞中有多處描寫菊花這一意象,如“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滿江紅·倦客新豐》)、“今日復何日,黃菊為誰開”(《水調歌頭·九日游云洞和韓南澗韻》)、“東籬多種菊,待學淵明,酒興詩情不相似”(《洞仙歌·所居丟山為仙人舞袖形》)、“休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念奴嬌·用東坡赤壁韻》)、“年年黃菊滟秋風,更有拒霜紅”(《朝中措·為人壽》)等等[8]。

陶詩中常以菊花表達自己內心的高潔和灑脫,辛棄疾亦是如此。正如這首詩中,辛棄疾通過菊花贊美陶淵明的高潔品性,并表明“只于陶令有心期”,由此可見,菊花已經成為了陶淵明情高志遠的化身,亦成為辛棄疾心向往之予以自喻的高潔象征[9]。

其次是辛棄疾對陶淵明語言技巧的學習。辛詞中存在大量巧妙化用前人作品的現象,大量地使用經史語言,將故實融入到詞的創作中。陶淵明的詩歌就經常被辛棄疾拿去化用,如《賀新郎·鳥倦飛還矣》所云:“鳥倦飛還矣。笑淵明、瓶中儲粟,有無能幾?!庇秩纭顿R新郎·題傅巖雯悠然閣》的上片:“是中不減康廬秀。倩西風、為君喚起,翁能來否。鳥倦飛還平林去,云自無心出岫?!鼻罢咧械摹傍B倦飛還矣”和后者中的“鳥倦飛還平林去”都化用了陶淵明詩句“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飲酒·其四》)、“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以及“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等。再如這首《賀新郎·再和前韻》下片所云:

元龍百尺高樓里,把新詩、殷勤問我,停云情味。北夏門高從拉攞,何事須人料理。翁曾道、繁華朝起。塵土人言寧可用,顧青山、與我何如耳。歌且和,楚狂子。[10]

“繁華朝起”句便化用了陶詩“繁華朝起,慨暮不存”(《榮木》)。而《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中“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一句更是直接化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歸去來兮辭》)。

由此可見,辛棄疾在詞中多化用陶淵明的詩句,這絕不是單純地借用典故,而是在詞中塑造了一個辛化的陶淵明。辛詞也借以與這位前代知己進行靈魂上溝通,以此表達自己的志趣和情感,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陶淵明雖解職歸田,但不是一開始就選擇歸隱之路的,他在少壯時也曾有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10],陶淵明也曾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辛棄疾顯然看到了陶淵明的另一面,并以此實現了對自己的現實關照。因而,在辛棄疾的筆下,不僅寫陶淵明的隱逸,更在其詠寫中加入自己的影子。辛棄疾從這位異代知音中感受到了悠然和靜穆,更感受到其志向和豪放。如“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賀新郎》),陶淵明和諸葛亮,兩個本不想干的人物,辛棄疾卻認為他們酷似,顯然是看到了另一種志趣。[11]辛棄疾欣賞陶淵明的閑適,更贊賞其容易被忽略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志氣,他從中找到了自己,引起了精神的共鳴。

由此可見,辛詞不僅從題材內容上對陶詩進行學習和發展,而且在藝術手法上,尤其是語言技巧上也大量學習陶詩并進行實踐。題材內容上,辛詞對陶淵明田園詩做了革新并有了很大發展,于閑適之外的憤悲和英雄情懷展現了剛柔并濟的農村詩風格;同是飲酒詩,除了飲酒之后的超然曠達,辛棄疾還展現了激憤難平的家國情懷。這些因襲的題材的創造充分展現了兩人既相似又不同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在藝術表現上,正如劉熙載所言,辛棄疾善用古書中語言,并且“一經運用,便得風流”[12]。這其實是與辛棄疾本身的人生經歷與情感體驗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正是他的人生境遇才讓辛棄疾化用的每一個典故都能獲得新生。

總而言之,辛棄疾對陶淵明充滿了敬佩之情,從其人其詩中接受了其高潔閑適的精神和平實自然的文風。當然,辛棄疾并未一味地去模仿陶淵明,無論是寫田園還是飲酒,他都在閑適曠達之外引入了憤悲豪情的英雄情懷,更在辛詞中創造出一個辛化的陶淵明形象。辛棄疾對陶淵明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仿佛更能和陶淵明進行心靈上的溝通,這與兩人相似的人生經歷和思想志趣密不可分,更深受時代氛圍的影響。辛棄疾從題材和藝術上都表現出了對陶淵明的繼承,并且形成了更為豐富的文學內蘊,開拓出了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潘貞清.論陶淵明對辛棄疾的創作影響[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15.

[2]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438.

[3]朱德才.辛棄疾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305.

[4]劉揚忠.稼軒詞與酒[J].文學評論,1992(1):32.

[5]趙曉嵐.二分梁甫一分騷[J].學海,2003(4):26.

[6]袁行霈.辛詞與陶詩[J].文學遺產,1992(10):15.

[7]王慧剛.論辛棄疾對陶淵明的接受及辛化的陶淵明[J].河南社會科學,2015(3):42.

[8]殷春華.略論唐宋詞中的陶淵明意象[D].蘇州:蘇州大學,2006:36.

[9]羅斯寧.論辛棄疾詞中菊花和鷗鳥的意象[J].2003中國上饒辛棄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10):27.

[10]陶淵明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20.

[11]張岳倫.從辛詞事典統計看辛棄疾塑造的自我形象[J].中國韻文學,2007(2):40.

[12]劉熙載.藝概[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45.

(作者單位:武漢光谷未來學校)

猜你喜歡
接受藝術風格辛棄疾
淺談“太和壺”的藝術風格
淺談“長青壺”的藝術風格
古意流轉——評改琦《紅樓夢》畫的藝術風格
辛棄疾的元宵節惹人妒
畢加索的藝術風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