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與策略探賾

2023-09-06 08:29宰婷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教育策略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宰婷

摘要:大學階段的學生受教育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會產生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壯大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落實人才發展要求、提升自身執教水平等積極作用。文章以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目標,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從明確角色定位、落實理論學習、關注情緒變化、健全教育機制、落實生活教育五個維度出發,探究高校輔導員在實際教育工作中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使一線教育工作者得到借鑒。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策略;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037-04

大學階段是學生發展必備能力、構建生活認知的重要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將面臨知識儲備、人際交往、從業擇業等重大人生課題,多維成長壓力會使大學生群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高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獨具角色優勢,其工作性質更易深入大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就要求高校將輔導員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團隊,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

1.身份優勢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贝髮W生在校期間,輔導員參與學生的大部分事務活動,是學生、家長、校方和社會的“傳聲筒”。因此,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工作之便了解學生家庭教育、社會實習或在校學習情況,因地制宜地消除學生在多種交際關系中產生的消極情緒。

2.情感優勢

現階段,輔導員大多由高校畢業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擔任,其綜合素質、心理特征、生活觀念與大學生較為接近,人生經歷的相似性能使高校輔導員更容易與大學生溝通,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大學生在與輔導員的經驗交流和經歷分享中,會產生“被理解”“被支持”“被共情”的感受,更愿意敞開心扉向輔導員傾訴內心的想法。年長的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具經驗優勢,能立足長輩角度親切關懷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放下戒備心,高度配合。

3.時間優勢

輔導員的工作性質特殊,工作時間安排更靈活機動。為便于解決學生的突發問題,對學生及時提供幫助,輔導員往往全天開機待命,隨時準備進入工作狀態。因此,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具時間優勢,能結合學生的需求靈活安排心理疏導時間,高效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4.信息優勢

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要求他們深度了解學生作息、學業、身心發展情況,乃至學生家庭背景、經濟水平、擇業從業選擇等信息。輔導員掌握足夠的學生信息后,能結合信息準確找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切入點。在信息掌握方面,輔導員比專業心理健康教師更具教育優勢。

二、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壯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郭念鋒教授指出:“目前全國從事校園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員不足3000人。全國1000多所大專院校,只有30%左右的院校具備心理咨詢機構和條件,學校配備的心理咨詢工作人員數量遠遠達不到實際需要?!边@說明部分高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短缺、教育基礎薄弱問題。將輔導員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團隊,能有效壯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緩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壓力。

2.實現高校全面發展人才培養目標

大學生受心理健康教育程度的制約,普遍缺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意識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可。將輔導員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團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強學生自我疏導、尋求心理援助的意識。因此,輔導員要積極參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高?!芭囵B全面發展的人才”目標建設。

3.培養輔導員自身的綜合教育素養

將輔導員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團隊中,能有效鍛煉輔導員的實際執教能力,拓寬輔導員的心理教育知識面。實踐出真知,輔導員在改善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能深入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內涵,鍛煉自身語言組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增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職責納入輔導員工作范圍,有助于培養輔導員職業綜合素養、強化輔導員工作技能[1]。

三、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明確角色定位,規范輔導員教育職責

2004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2005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與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均將“思想教育”作為輔導員工作的重點項目??梢?,在國家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戰略部署中,輔導員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落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先要明確自身的教育角色和定位,再進一步細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職責。從角色定位角度來說:輔導員的個人專業發展方向、工作性質與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存在差異。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專業化能力水平并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因此,輔導員的教育角色可定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者”。輔導員要發揮教育輔助優勢,為心理健康教師提供學情信息,幫助心理健康教師找到學生心理問題的根由。輔導員要立足輔助者身份,為學生群體提供情感支持,以親切的日常交流和情感關懷弱化學生因心理問題面臨的危害。輔導員要立足國家教育指導、學生需求和工作性質角度,提煉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職責的具體內容。從國家教育指導角度出發,輔導員可以積極關注教育部信息動態,從相關文件中提煉與自身工作相關的意見和指導建議,對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責任有清晰的認知;從學生需求角度出發,輔導員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能感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將“解決學生問題”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從工作性質角度出發,輔導員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從工作流程中找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切入點,并應用調查研究、深度咨詢等方式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和情緒變化情況,為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實施教育計劃、輔導員自身開展即興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2]。

例如,在實際心理健康教育中,輔導員可以立足教育輔助者視域,加強與心理健康教師、學生的溝通,主動向心理健康教師提供學情信息,配合、支持其教育工作。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輔導員可以輔助心理健康教師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或講座活動,號召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互動;在與學生的獨立對話中,輔導員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業、情感、家庭、就業方面的困擾,鼓勵學生積極面對,改變現狀。如此,能側面消除心理問題隱患,以實際行動給予學生心理方面的支持。

2.落實理論學習,強化輔導員教育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過對話溝通、觀念滲透、心理疏導等方式,解決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主要包括人際關系、情緒情感、自我認同、學習發展、職業選擇等客觀因素。部分輔導員在教育過程中受專業水平限制,在心理疏導、心理教育方面缺乏專業性,教育效果一般。因此,輔導員應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在工作之余積極提升自我心理教育專業水平,重點學習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輔導員還可將專業知識學習重心放在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上,以專業素養的提升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發展[3]。

例如,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可以立足專業化心理輔導角度審視自身的執教水平,評估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點,并結合個人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補充學習。輔導員可以聯合本校的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展開合作教研,在與專業心理健康教師的對話中獲得有益經驗,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輔導員可以檢索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化心理輔導培訓課程、書籍或講座影像,學習專業的心理咨詢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間長了,輔導員就能在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個性化心理輔導策略。而輔導員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關注情緒變化,增強輔導員心理素質

輔導員是大學生的精神榜樣和心靈導師,其自身心理健康情況將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認知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輔導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也面臨多方面心理壓力的侵襲,這會影響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和教育狀態。此外,輔導員在傾聽學生訴說煩惱時,會產生代入感,被動承受當事人帶來的大量情緒信息。長此以往,將導致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受損,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或悲傷情緒。因此,加強輔導員心理素質至關重要。從高校管理體制角度出發,校方應定期組織健康檢查,關愛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并對教師進行心理疏導;從輔導員自身角度出發,輔導員要認識到加強心理建設的重要性,密切關注自身心理狀態、情緒的變化,必要時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以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輔導員要發揮榜樣作用,以良好的心理素養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進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4]。

例如,在實際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借助《心理健康測試量表》對自己的心理變化進行周期監測,并結合檢測結果自主反思煩惱之源,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有針對性地尋找解決的辦法。如輔導員的自我檢測結果為輕度焦慮,則可以嘗試借助冥想、自信訓練等方式為自己疏導情緒,以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逐步強化心理素質。

4.健全教育機制,提升輔導員教育效率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持續性過程,其過程中的變化是難以直觀察覺、量化捕捉的。部分大學生與輔導員缺乏日常的溝通,未能建立信任感,且自身個性較為獨立,因此抗拒向輔導員尋求心理幫助。在學情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輔導員難以確切掌控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難以實施“對癥”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此,輔導員可以通過健全教育管理機制的方式提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情況的掌控力,以解決這一問題。輔導員還可以將定期搜集心理發展數據、側面調查走訪、開會動員鼓勵、與學生建立情感基礎等教育策略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中,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教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是一個橫縱聯合、不斷變化發展的實施過程,輔導員在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時應注意時效性、覆蓋性原則。一方面,輔導員可以將全體學生作為教育對象,實現橫向教育覆蓋,充分延展教學管理范圍;另一方面,輔導員可以結合實際學情縱向探討學生個體的心理問題與具體成因,延展心理健康教育深度。除此之外,輔導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定期追蹤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其進行補充性教育[5]。

以實際的教育個案為例,國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用了“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輔導員要根據這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設計以自身為教育主體、以班委會為協同教育力量、以學生寢室為心理管控最小單位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在“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中,由寢室長擔任寢室心理保健員,在實際生活中密切關注寢室同學的情緒和心理動態,預判心理問題,嘗試解決并向上匯報,尋求心理咨詢幫助,再由輔導員與寢室長進行直接交流對接。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可以發揮統領作用,結合寢室長的意見、班委會的走訪調查總結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然后輔導員視學生的個性與實際情況,選擇側面關懷或直接心理疏導方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輔導員還可以多樣化主題調查問卷的形式,定期采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狀況數據,及時預判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并設計緊急預案。

5.落實生活教育,發揮輔導員統領作用

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大部分來源于生活境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生活境遇往往會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差異化影響。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更好地回歸于生活,因此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根植于生活,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活細節中,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日?;?。輔導員要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輕松和諧的人際交往環境,將積極的心理教育指導作為行為價值導向。輔導員要把握好生活中的教育機會,以關懷教育、賞識教育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輔導員可以將大學生活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因地制宜地實施教育活動,寓教于樂,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生活的點滴中,為學生提供適時的精神動力。輔導員還可以酌情把握教育分寸與教育形式,彈性管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既不過分干預,又不全然放任。當學生心理問題處于可控范圍時,輔導員可以選擇讓學生自行調整,以“授之以漁”為教育主線,切實鍛煉學生的情緒掌控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例如,在新生剛步入大學階段,輔導員為了與新生建立親密關系,使他們較快地融入集體,可讓他們報名參加校文藝晚會的舞臺劇表演。舞臺劇的籌備需要學生各司其職、群策群力,才能真正完成。在籌備過程中,新生依次介紹自己擅長的技能,自覺分為后臺控制組、舞美妝造組、道具制作組、表演組、劇本導演組、廣告宣傳組、后勤記錄組等合作小組。輔導員在學生籌備過程中可以深入新生群體,以查詢工作進度為理由,與新生進行親切交流,觀察新生在班集體中的人際交往情況,篩查是否有難以融入群體、存在交際困惑、具有孤獨感的同學,并有針對性地創造交流契機,幫助新生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消除陌生環境和同伴給其造成的局促感。集體活動能為學生營造相互關懷、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圍,有效提升學生的凝聚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輔導員是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輔導員要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就要明確角色定位、落實理論學習、關注情緒變化、健全教育機制、落實生活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探索教育方法,積極進行自我提升,在實踐中積累教育經驗,實現教學相長。如此,方能凸顯教育實效,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蓋學生群體,達成“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曹毛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趨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2):153-155.

[2]田文海.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12):138-141.

[3]周春梅.“大思政”格局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域、邏輯與路向[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6):75-78.

[4]鐘曉虹,石新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義及規訓路徑研究———基于三維整合型視域[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6(06):77-80.

[5]王海燕,陶皖,王鳴鵑.基于主題詞頻統計的高校朋輩心理委員制度演化趨勢[J].宿州學院學報,2021,36(11):32-35.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and Strateg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Participating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ai Ting

(Taiyuan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4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thei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amily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hich can generate a new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facul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ing talent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improving ones own teaching level. The article aims to optimiz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bines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imple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ractical education work from five dimensions: clarifying role positioning, implementing theoretical learning, paying attention to emotional changes, improving education mechanisms, and implementing life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rontline educators.

Key words: collegecounselors;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 education; educationalstrategies;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歡
教育策略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