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2023-09-19 07:53王林
文教資料 2023年9期
關鍵詞:五育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王林

摘 要:“五育融合”是“五育并舉”基礎上的五育力量相互協作、相互融通進而形成強大育人合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育人機制。這一機制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模式的調整更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說服力的增強。為此,我們要以構建“五育融合”機制為前提,以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為抓手,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設為保障,使“五育融合”的力量充分發揮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五育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排頭兵,必須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一體化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五育融合”內涵解析

“五育融合”即德智體美勞“五育”間的一種融通狀態,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五育融合”的前提是“五育并舉”,即“五育”俱全,缺一不可。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德育指向培養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懷、自覺的公德意識、良好的心理品質等;智育旨在使人涵養廣博的學識,通曉事物發展的規律;體育使人擁有健全的人格、強健的體魄;美育則提升人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勞動教育使人樹立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價值觀念[2],并做到勤于勞動、善于創造?!拔逵痹诖龠M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缺少任何一方都會導致教育目標的極大偏差。

第二,“五育融合”的基礎是“五育”互育,即“五育”力量相互協作?!拔逵眱炔渴蔷o密聯系的,德育能夠使人增智、尚美、愛體、崇勞;智育能為其他各育提供知識積淀和理性基礎;體育能磨煉人的意志,增長人的見識,增進人的身心健康,是人學習勞動的基礎;美育助人在學習中自覺抵制庸俗落后的文化,在實踐中明辨是非丑惡現象;勞動教育能培養人的德性,增進人的學識,增強人的體魄,提升人的審美能力。為此,“五育融合”就是要充分關注“五育”間的關聯性,找到契合點,使其相互協作。

第三,“五育融合”的標準是要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拔逵诤稀钡淖罱K目的是使人走向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人的綜合素養提升至一定境界。這個綜合素養除了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均需達到一定的發展水平,還需要看教育對象認識事物的高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這種表現則是教育對象將“五育”內容有機整合后展示出的一種大于各育簡單相加總和的整體性力量。

因此判定“五育”是否充分融合,一方面要看“五育”各育在融合過程中是否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實現了各美其美;另一方面要看“五育”融合后相較于原有單一化教育是否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體效應,實現了美美與共。

二、“五育融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之“能”

“五育融合”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功能等諸多方面存在契合性,為充分發揮其優勢、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奠定了基礎。

(一) “五育融合”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吧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旗幟鮮明地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元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需要,就是要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暗轮求w美勞全面發展”則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什么人”這個教育首要問

題[4],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和奮斗方向。要實現這一根本目標,我們就需要從德智體美勞“五育”入手,通過“五育并舉”實現“五育”的平衡發展,保證教育的全面性;使“五育”之間相互協作,打破育人邊界和壁壘,保證教育的協同性;通過“五育融合”發展形成強大育人合力,實現人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由此,“五育”可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因元素,“五育融合”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根本目標的基本處方,“五育融合”必將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 “五育融合”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模式的調整更新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新興教育手段不斷涌現、教育內容不斷豐富,教育模式不斷創新,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還是一味地固守原有說理模式,不與時俱進調整教育內容、更新教育模式,其實效性必然會大打

折扣。

在教育內容調整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覺對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根本目標,在注重學生德性涵養和智慧培養的同時提升體育、美育、勞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比重,保證“五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要素完整、步調協調、效用得到充分發揮。

在教育模式更新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過度依賴理論課堂,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要注重在其他專業課、公共課,尤其是體育課、勞動課這種習慣性被學校定位為邊緣課程中發掘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相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打造協同育人模式。

由此,不難看出,無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調整還是模式的更新,都需要“五育”共同參與其中并融合發展?!拔逵诤稀笔垢咝K枷胝谓逃齼热莞尤鎱f調,模式更加生動多元。

(三) “五育融合”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說服力的增強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阻礙了其實效性的增強,比如注重灌輸說理,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阻礙吸引力的增強;對社會問題的剖析和錯誤思潮的回擊理論單一,阻礙說服力的增強。

為此,在增強吸引力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到潤物無聲。比如通過“五育融合”將政治原則、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融入文化教育、體育競技、美育鑒賞、勞動實踐中,結合影視、音樂、展覽等多樣化手段給學生以視覺、聽覺感官的沖擊,以春風化雨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在增強說服力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方面尋找批判的武器,做到理直氣壯。比如對于當代多元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以及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挑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從德育中找尋理論支撐,從智育中找尋歷史和現實的依據,從美育中甄別丑惡,結合中華民族生動的勞動實踐讓那些妄圖侵蝕學生意識形態的錯誤思潮和價值觀念原形畢露,以此滌蕩學生的心靈。

三、“五育融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分析

探尋“五育融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要從“五育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出發,才能保證育人效果的全面性和持久性。

(一)以構建“五育融合”機制為前提

1. 構建“五育并舉”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構建“五育并舉”機制,就要保證“五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全面性,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其中,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環節。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堅持育人為本、育德為先。智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依據和重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科學文化知識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智慧,為自身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供給。強健的體魄是學生接受教育、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動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并將學生在運動競技過程中彰顯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團隊意識等體育精神作為育人的重要內容。美育是教會學生分辨善惡美丑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美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鼓勵其追求善和美的事物。勞動實踐是檢驗學生思想品德是否達至知行合一境界的主要途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過勞動實踐磨煉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并根據學生勞動實踐的表現改進自身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由此可見,“五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融入“五育”內容,給予學生全面有效的引導。

2. 構建“五育協作”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構建“五育協作”機制,就是要推動“五育”中的每一育充分融入其他各育中,使每一育都走向全面發展的教育。其中,德育是靈魂,讓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德育必須貫穿于其他各育中,成為其他各育的主心骨,牢牢把握住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方向。智育是基礎,一切教育都是建立在一定認知基礎之上的,把智育貫穿到其他各育中就是要使智育為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知識基礎和智力支持。體育是先決條件,毛澤東說:“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保?]接受教育、增長知識、培育真善美品質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此體育要充分融入其他各育中,夯實精神文明教育的根基。美育是驅動力,德育追求風尚美,智育追求理性美,體育追求形體美,勞動教育追求創造美。走向全面發展的教育,就是要在其他方面的教育過程中融入美的理念,盡可能使各方面的教育達到美的境界,實現美美與共。勞動教育是試金石和助推器。崇高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和高尚的審美能力通過勞動實踐都能得到檢驗,并且在勞動實踐中亦能得到強化和提升。

因此,各方面的教育都要根據自身屬性和特色開展相應的勞動實踐活動,根據學生活動中所展示的薄弱之處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3. 構建“育人合力”培育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五育”充分融合并迸發強大育人合力,就需要一定的平臺和中介為“五育”聯合育人提供條件和機會。

在平臺方面,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要加強學科交流和溝通,認識到育人目標的一致性、育人內容的相融性、育人方法的共通性,主動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協同育人。高校專業教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之間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常交流、多合作,共同致力于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中介方面,活動是對課堂的延伸和發展,是第二課堂。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素質都會得到檢驗和提升。為此,高校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開發,提高實踐育人地位,通過各類落到實處的活動,如參觀紅色革命基地、“三下鄉”志愿活動、美麗校園建設、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等,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夯實理想信念,豐富文化知識,增強體能,提升審美能力,強化勞動意識。

(二)以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為抓手

1. 堅持多主體聯動,實現全員育人

“五育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應有

之責。

首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只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學校黨團班子的事情。高校各部門要在高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所長,根據本單位特色和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融入其他方面教育,同時與其他部門充分交流協作,實現育人資源共享、育人功能互補,為“五育融合”貢獻力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只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高校一方面要關注教師多層次、多方面的發展需求,通過培訓、研修、頂崗實習等方式不斷增強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師的綜合育人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教師的“五育融合”育人意識,讓全面發展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而不只是單一的教育。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要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塑造“五育融合”的契合點,在推動“五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保證“五育”始終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前行,即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其中,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觀、歷史觀塑造“五育融合”的契合點,使“五育”在其統領下相互協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育人局面。

2. 堅持系統性思維,實現全過程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五育融合”理念,就必須形成從一個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到管理服務到評價反饋的完整系統。

在頂層設計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要充分彰顯黨和國家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五育融合”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回答好“培養什么人”這個根本問題。

在具體實施方面,要堅持多元共治、多措并舉。堅持實施“五育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多元,形成學校黨委、職能部門、基層黨組織、教師、管理服務人員、學生等多維立體共治格局;堅持實施“五育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多樣化,充分利用制度文化、校園活動、社會實踐等多樣化途徑為“五育融合”提供現實條件。

在管理服務環節,高校要改變管理服務過程中重業務、輕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明晰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的職責權限關系,根據管理的性質和內容差異在有側重地對學生施行“五育”教育的同時開展合作交流,實現優勢互補。

在評價反饋環節,高校要摒棄唯分數、唯論文的知識本位評價標準,以德智體美勞為準繩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改變以往一刀切、標準化、同質化的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實時關注學生各階段各方面的發展動態,予以針對性的診斷和引導,同時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不斷反思、調整、完善評價

機制。

3. 堅持多陣地齊抓共管,實現全方位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使命,必須作為一個整體性工程涵蓋學生活動的各個領域,從而建立起一個生態良好的“大思政”系統,實現全方位育人。當代大學生活動最為集中的領域主要包括課堂、校園和網絡空間等,思想政治教育在這些領域的介入程度和開展情況直接關系著育人實效。

在高校課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一方面用黨的教育方針和理念引導各類課程的合理設置和開展;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找到各類課程之間的契合點,使其相互協作,實現各學科融合發展、聯合育人。

在高校校園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開展各類特色校園活動,營造良好的“五育融合”氛圍,如通過組織課題申報、開展科研實踐等各類學術活動,開展演講賽、辯論賽等各類比賽活動,舉辦校園藝術節、社團文化節等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使學生在各種校園活動中將“五育”內容融會貫通,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整體性提升。

在網絡空間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時刻關注大學生的網絡輿情動態,針對大學生的網絡活動精準分析其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統籌調配“五育”教育資源,為學生釋疑解惑、指路引航;另一方面可以聯合“五育”力量,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載體,通過開發各類主題網站、舉辦各類網絡主題活動等方式將“五育”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實現一體化綜合育人。

(三)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設為保障

“五育融合”作為一種新興的育人機制,要想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予以保障,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自身的制度體系,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有銜接性,形成上下貫通的制度體系。高校要自覺對標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關于“五育融合”的制度安排及部署要求,在此基礎上根據地域和自身特色制定一套上下貫通的完整制度體系,打通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有全面性,形成“三全育人”格局。除了上下貫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覆蓋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據各個部門的工作特色制定相應的“五育融合”制度,保證開展“五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依據,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各項制度之間相互協調。這要求不僅學校層面的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與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制度相協調,做到上下貫通,而且學校內部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之間要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做到橫向貫通。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要精細化,要明確“五育融合”的具體實施步驟、責任歸屬,將“五育融合”的職責對標到人,避免形式主義。最后,高校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獎懲制度,以獎勵機制激勵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主動推進“五育融合”,以懲罰機制兜底保障各部門嚴格按照學校相關制度安排落實有關“五育融合”的各項改革措施,從而使實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主體在獎懲機制的激勵下逐漸形成“五育融合”的自覺。

由此,高??梢詫ⅰ拔逵诤稀背晒{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績效考核,以“五育”實施情況作為學校各部門考察評估的重要指標,把“軟指標”變為“硬約束”,以此壓實責任歸屬,防止“五育融合”流于

形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16.

[2] 習近平.珍惜榮譽 努力學習 繼續拼搏 再創佳績 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N].人民日報,2018-05-01.

[3]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4] 楊麗. “五育融合”的歷史演進、現實困境及實現之策——基于新發展階段背景下的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21(4):1-10.

[5] 毛澤東傳: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研究室,2011:35.

基金項目:2022年度重慶理工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課題“‘五育融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路徑研究” (2022DJ3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五育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協商民主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