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四維五感”文本細讀教學體系建構與實踐探索

2023-09-20 03:58葉冬波徐曉杰霍旺崔冬梅胡迎秋孔志剛高音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四個維度文本細讀

葉冬波 徐曉杰 霍旺 崔冬梅 胡迎秋 孔志剛 高音

摘要: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閱讀教學面臨浮躁心態、碎片閱讀導致的深度與個性缺失的困境。以語言為突破口設計文本細讀教學,以“四維五感”為操作點落實核心素養,建立文本細讀教學運行機制,開發主題鮮明、線索清晰的校本閱讀課程資源,形成文本細讀教學體系,有利于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合,培養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終身學習。

關鍵詞:文本細讀;四個維度;五感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歷程

(一)問題的提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也曾提出“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1]$$。教育部明確提出學科、學段教育要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實育人目標與任務?!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2]$。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而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核心素養的基礎。以此為核心帶動其他三方面素養的教學實施,有利于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使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渾然一體。

閱讀教學改革是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文本細讀可以發揮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促進人才終身發展的積極作用。對于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具有特殊意義。

(二)研究歷程

在學校語文組、本地大學中文系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確定了“四個維度”(知識維度、思維維度、審美維度與元認知維度)的教學標準和“五感教學”(整體感知、形象感受、感文品語、感悟探究和有感而言)的五環策略,作為文本細讀的教學導向與操作策略。完成了“四維五感”文本細讀教學體系建構和校本閱讀課程資源開發框架設計,實現了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精選了近30節典型課例匯編了《“四維五感”文本細讀教學實錄》,設計了教學、學業評價量表,出版了校本教材,開展了校本閱讀系列活動,引導閱讀教學守語文之本,溯文化之源,筑育人之基。

二、成果創新點

(一)理念層面

元認知是指對認知的認知和對認知的監控與調節,“有效的閱讀過程既是一個認知活動過程,也應是一個元認知活動過程”[3]。以元認知為起點設計文本細讀教學,學生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中豐富知識、發展思維、提升審美、汲取優秀文化后,對自身學習進行深度反思與監控,促進元認知知識與體驗的不斷提升,實現個性化閱讀和深度解讀,真正落實了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二)操作層面

在信息加工的理論框架下,創新性提出文本細讀“五感”教學五環模型(見圖1)。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明確寫了什么的問題;通過形象感受、感文品語、感悟探究,理解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有感而發是在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中獲得怎么寫的經驗。在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生的閱讀表現和反饋適時調整“五感”策略,保證閱讀信息加工整合的順暢。

(三)保障層面

落實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的評價改革要求,確定學生和教師為兩大評價主體,將四個維度作為標準,有機融合多種評價方式,構成貫穿課前、課中、課后以及全程、全員、全面參與評價的立體質量監控網,有力保障教學順利實施。

(四)資源層面

突破校本閱讀忽視課程資源開發的現狀,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四個維度為標準,以校本閱讀課、選修課、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出版校本教材,編制校本閱讀材料,設計主題清晰、內涵豐富的校本閱讀活動,開發校本閱讀課程資源云平臺,建設校園隱性育人環境。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以“五感教學”為核心,建構“五指導、五拓展”文本細讀教學體系(見圖2),將核心素養培養與教師專業發展貫穿教學全過程

“五感教學”對應閱讀教學的五個環節,教師借助整體感知指導學生閱讀并拓展知識,借助形象感受指導學生想象并拓展審美,借助感文品語指導學生鑒賞并拓展語感,借助感悟探究指導學生研究并拓展思維,借助有感而言指導學生寫作并拓展表達。

1.整體感知。將整體感知作為文本細讀教學開展的前提。在“面”中捕捉“點”,以“點”帶動對“面”的把握。課前閱讀,提煉初讀感受、捕捉觸動深刻的“點”。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三遍閱讀法”———初讀感知文本整體、第二次捕捉受觸動的細節、第三次思考細節在全篇中的作用。課上小組合作探究,深入討論整體感受、細節表達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2.形象感受。將形象感受作為文本細讀的情感基礎?!百N著”進入,消弭與文本的距離,產生共感、共情、共鳴,在“直覺體驗———情感融入”中形成審美感受。畫面想象法:課上引導學生,以語言媒介喚醒情緒記憶、感覺經驗,在腦海中建構畫面,經由“二度創作”轉化為個人審美體驗。圖文互構法:借用插圖、課件圖片、視頻的呈現與語言描寫進行文與圖、抽象與形象的互補、互構,在圖文對讀中強化審美感受。模擬體驗法:由細讀文本入手,在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揣摩人物性格、心理,進行課本劇排演,在言語情感、節奏及表情、肢體動作的把握、呈現中走近人物,與人物共情,升華為審美情感。

3.感文品語。將感文品語作為文本細讀的中心任務。抓核心和關鍵進行品讀,從形式入手,鑒賞其中的意蘊美與形式美,并由此帶動對文本整體的把握。誦讀吟詠法:在誦讀吟詠中感悟品鑒語言之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貼近作家心境。任務驅動法:課前布置細讀任務,或由學生在細讀中發現、或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跨媒介查閱資料,討論分析,形成小組意見,課上碰撞、探究。拓展比較法:引導學生形成細讀中的互文意識、比較意識,通過比較辨析語言運用的妙處,拓展思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尋找縫隙法:啟發學生在細讀中尋找空白與“未定點”,在其中充分發揮想象,推理、分析、判斷,在彌補“縫隙”“空白”中提升鑒賞力與思辨力。

4.感悟探究。將感悟探究作為文本細讀的高階目標。抓破解文本釋義的核心點,設置開放性問題,在討論、探究中不斷將思考引向深入,并上升到人生體悟層面。主問題探究法:設置具有整體性、延展性、開放性、高階性的問題,牽動對全文的遞進式研習、思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提升探究的能力??嫁q推理法:對經典篇章具有爭議性的學術點,以辯入手,不斷激疑,引入專家觀點進行品評,并結合生活與自身,進行推理,激發學生質疑、反思、批判,進而思考人類、人性、階級、種族、戰爭等深刻的主題。

5.有感而言。將有感而言作為文本細讀的綜合實踐目標。對應單元教學的細讀目標、特征,布置“有感而言”任務,將細讀中內化的言語、審美、思維維度的素養,以及貫穿學習全過程的心靈潤澤、情操陶冶、優秀文化滋養,通過摹寫轉化為語文實踐能力,并在表達中形成對細讀的反向深度理解。

(二)以“四個維度”為目標,建構文本細讀教學評價體系,評價衡量、反思改進細讀教學質量

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四維五感”文本細讀教學實施的保障。落實教學評價八步流程,以核心素養培養為評價方向,以重素養、求創新、多主體、多方式、穩落實為評價原則,以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表現為評價內容,以四個維度教學標準與新課標學業評價為評價目標,以真實、鮮活、生動和診斷、激勵、成長為目的,分別制作教學和學業評價量表,編制評分細則,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實施教學評價(見圖3)。

(三)以促進“四維五感”文本細讀教學發展為導向,開發校本閱讀課程資源,以針對性、創新性賦予細讀教學以活力

1.開發出版校本教材。先后開發編寫數十冊校本教材??茖W設計初高中引橋課程校本教材并完成了系列微視頻制作,在引橋課、閱讀課或選修課上使用。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雅言詠傳》,選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作品,以及黑土地域文化和龍江精神的優秀作品,豐富了經典誦讀校本課程資源。

2.編制校本主題閱讀材料。以“1+X”模式,廣泛涉獵各領域知識,創新編制閱讀材料,在每周兩節的校本閱讀課上使用,打開閱讀視野,加大學生看世界的廣度、看問題的深度以及發展思維的自由度?!?”可以是一篇課文、一章、一個關鍵詞、一個引申出的主題、一個關注點(當下時事熱點或教育點)等;而“X”圍繞“1”,以四個維度為導向,向古今中外經典拓展。

3.設計校本閱讀活動。依照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要求,參考學校教學安排與學生實際設計校本閱讀特色活動。例如為促進主題閱讀與寫作的開展,組織“詩歌寫作”大賽,并在校內發行了學生詩集《流年》等;為激發學生學習文化經典的熱情,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課本劇比賽等活動;為全面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特別是提高學生借助多媒介深入理解文本能力,開展“以畫解詩”“以誦讀或聽讀釋文音”等活動;為提高學生思維,讓思維可視化,開展“以思維導圖詮文”等活動。

4.建設校園文化環境。充分挖掘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作用,例如以勵志為主線的風景園林“宏志林”“航天英雄林”等,以經典文化為主線的建筑設計“浮雕墻”“書畫長廊”“老子問道”等,以弘揚歷史為主線的樓堂展館“博雅講堂”“校史展館”等,都成為文本細讀教學的育人載體。

(四)建立“四維五感”文本細讀教學運行機制

建立全方位的教學運行機制可以有力保障文本細讀教學質量。教師團隊中的學年、班主任、備課組分別指導學生團隊中的研究小組、學習小組、學科小組,建成以小組合作為組織策略的班級運行機制和學年、班主任、備課組三級管理體系的教師團隊運行機制,使教與學實現深層融合。

四、成果應用效果及反思

(一)本成果提高了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高中語文葉冬波名師工作室先后獲批佳木斯市首屆重點領軍人才語文學科梯隊和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20余項成果榮獲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省教育學會教科研成果獎等。獲批教育部基地建設項目資金并如期結項,完成“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省、市結題課題10余項,并多次受到表彰,參編著作9部,發表論文數十篇,團隊骨干霍旺、崔冬梅、高音等教師在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全國高中新課改與學生核心素養研討會、省基礎教育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等競賽活動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多次在各級研討活動中做教學展示、培訓講座等,文本細讀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課堂教學呈現勃勃生機。

(二)本成果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教育教學結出碩果

學生感受中華文化和母語的獨特魅力,理解言語的應用價值,提升閱讀素養,傳承優秀文化,形成健全人格。文本細讀幫助學生成才。學生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等獎勵,在各級刊物上發表大量作品。學生形成了熱愛國家、關注時事的社會責任感,2020年學生朗誦抗疫作品《中國精神》參加了中國教育電視臺世界讀書日跨屏誦讀活動,抗疫征文被中國語言文字網等官方媒體收錄。

(三)團隊研究經驗及成果有推廣價值,促進學校的科學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7年,主持人赴貴州為中陶會中學專委會參加學術年會的教師做文本細讀教學示范,得到中陶會副會長、中陶會中學專委會理事長姚文忠,成都七中副校長、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毛道生等專家的一致好評。2021年,主持人面向全市骨干教師代表做成果推廣講座。2022年7月,主持人受省教育廳委托做“經典潤鄉土”培訓講座,8月,主持人應邀參加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百家講堂公益直播?!稌r代教育》《師陶》等雜志刊登了成果論文和典型課例,省極光新聞平臺上傳了成果的典型課例《哦,香雪》。佳木斯大學語文學科教學專業碩士導師徐曉杰帶領學生參與成果建設,發表相關期刊論文30余篇,撰寫學位論文6篇;以此為核心內容的人才培養成果獲2021年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相關課程獲批省本科一流課程。

成果的研究助推了學校發展,學校被評為全國特色語文示范校,并獲得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文學搖籃獎等,2019年,學校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高中,獲批成為全國首批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四)反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4]3,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把師生終身學習與自主發展作為戰略任務。以語言為突破口進行文本細讀,有利于落實新課改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今后要進一步探索成果推廣有效方式,形成成果推廣應用機制,擴大推廣應用范圍。閱讀教學貫穿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的教學是環環相扣的,今后還要繼續開展學段教學銜接研究,豐富引橋課程,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閱讀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關于教育論述摘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4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髙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3]張欽.針對閱讀活動的元認知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

[4]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強調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N].人民日報,20220424.

編輯/李莉

猜你喜歡
四個維度文本細讀
潛心語文 循道而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的方法談
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研究
小說文本細讀的策略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群體性事件中的四個維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