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對農民革命問題認識的突破

2023-09-27 03:07張坤陳曉軍

張坤 陳曉軍

摘 要: 正確地認識和處理農民革命問題是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關鍵。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立足于中國國情,通過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同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的過程中,在革命對象、革命同盟、革命主力、農民土地等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為什么“中國革命的實質就是農民革命、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中心就是土地問題”等進行了科學剖析,從而提出了獨有的農民革命思想。農民革命思想是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具體實際得出的重要理論成果,也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和革命理論的突破和創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開端。

關鍵詞: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農民革命問題;工農聯合;土地問題

中圖分類號:A4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23)05-0136-10

收稿日期:2022-10-05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3.05.14

基金項目: ?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2021ND0379);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9D05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重點培育項目(2452021184)

作者簡介: ?張坤,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三農”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通信作者

正確地認識農民革命問題是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關鍵。較早對此有全面而深刻認識的中國共產黨人是毛澤東。大革命時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毛澤東立足于中國實際,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靈活地運用于中國革命實踐,通過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對為什么“中國革命的實質就是農民革命、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中心就是土地問題”等進行了科學剖析,提出了獨有的農民革命思想,為開辟以工農聯盟為基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創造性地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締造一個新中國的重大問題。對農民革命問題的正確認識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毛澤東為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做出的突出貢獻。

一、文獻回顧

長期以來,國內學者都高度評價了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并從其內容、成因、基礎、過程、特性和地位及意義等多方面進行了廣泛而又深入地研究。如呂連仁認為,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農民革命論:農民是中國革命的動力,是革命的主力軍;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1]。針對20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毛澤東農民革命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異端”這一觀點,他運用多角度比較的方法,論證了毛澤東的農民革命論不是背離而是發展了馬克思主義[1]。李驥基于制度生成 理論總結了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的成因,提出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正是在舊制度的崩塌和各個行動者之間不斷的沖突和競爭中逐漸形成、發展和成熟起來的,是歷史的、社會的和必然的產物[2]。鄭英年認為唯物史觀的階級斗爭論是毛澤東農民革命戰爭思想的哲學基礎[3]。章征科認為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從戰略上肯定了中國農民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并深入農村,從政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采取措施,積極推進中國農民革命化的進程[4]。王金龍等則是通過對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分析,指出該文對農民正面革命形象的刻畫,體現出毛澤東對農民革命的極端重視,標志其農民革命觀已有質的飛躍[5]。李吉認為自建黨至大革命時期,毛澤東關于農民革命的理論經歷了由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形成了內容的廣泛性、結構的層次性、思路的獨創性這樣三大特性[6]。丁俊萍等提出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初步形成于國民大革命時期領導農民運動過程中,逐漸完備于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體現了革命理論隨革命實踐深入而不斷深化的基本邏輯[7]。曹居月認為農民革命問題是打開中國革命特殊規律的鎖鑰,農民革命問題是毛澤東思想的奠基石和最本質的特征[8]。

也有學者就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中的具體內容如毛澤東對農民問題的認識、對中國革命對象的判斷、對農民同盟軍的思考以及關于農民是中國革命主力軍的思想等進行了專門闡述。如譚一清提出毛澤東在中國首先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正確解決了農民問題,并從農民問題出發,為中國革命指出了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9]。龔云認為,正是基于對農民問題的正確認識,毛澤東將中國農民問題的解決與中國革命的出路結合起來,將中國農民的翻身解放與中國社會的變革聯系起來,為中國農民開創了一條通向翻身解放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10]。林志友提出建黨初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對象的分析和判斷與同時期其他中國共產黨人相比有著顯著不同的認識理路:毛澤東以多國罪行的視角揭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原因,從社會根基的層面挖掘了反對封建主義的依據,用階級區分的方法闡明了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理由[11]。曹居月等通過對毛澤東關于農民是中國革命主力軍思想形成的歷史考察后,認為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在農民革命問題上提出的光輝思想代表了黨內認識的最高水平[12]。裴煥利認為毛澤東提出的農民是民主革命主力軍的思想,對把革命中心轉移到農村,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決定性作用[13]。劉九生提出,越貧窮越富于革命性,革命性高低跟生活狀況的優劣成反比是毛澤東的農民革命動力論所遵循的邏輯,農民革命動力論的誕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從天上落到人間,是對革命的劃時代貢獻[14]。柳禮泉分析了毛澤東民主革命時期農民同盟軍問題的探索過程并指出其對黨的農民同盟軍理論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15]。

綜上,理論界對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的研究,內容深刻、范圍廣泛。但是,農民革命問題作為中國革命的實質問題,貫穿中國革命過程的始終。在中國革命的不同階段,毛澤東對農民革命問題的認識不盡相同。而目前的研究成果中,鮮有學者能夠分階段針對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和認知環境對毛澤東的這一認識進行系統的闡述和總結。本文主要選取大革命時期這一階段,通過比較毛澤東與同期黨內人士在革命對象、革命同盟、革命主力、農民土地等問題上的不同見解,闡明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產生、形成的必然性和自覺性。大革命時期正是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產生、形成的關鍵時期,了解這一時期毛澤東對農民革命問題認識的突破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毛澤東革命思想的形成及發展歷程,而且對探索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為什么“中國革命的實質即是農民革命”

“在中國,只要一提到武裝斗爭,實質上即是農民戰爭,黨同農民戰爭的密切關系即是黨同農民的關系?!保?6] 605對中國革命實質的正確判斷是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形成的邏輯起點?!拔遑Α边\動后,中國掀起了全民族的反帝斗爭高潮,但是對于革命形勢的走向只有少數人保持有清醒的認識,如后來周恩來所說:“從這個運動中,能看到革命的發展是走向農民的革命戰爭,能看到革命發展這個全局的,在我們黨內的代表是毛澤東同志?!保?7]117

(一)農村封建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的社會基礎

在建黨前后,就有一部分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發表文章探討農民問題了。如李大釗1919年發表的《青年與農村》、邵力子1921年發表的《可憐的農民》、沈玄廬主編的刊物中刊載的《農民的苦況》《農工和食米》等、張聞天和沈澤民對農村及農民生活的報道,等等。他們同情農民的悲慘境遇,也企圖以組織農民、開展教育等辦法尋求擺脫貧困的出路,對農民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現了一定的思想自覺性。但是,能夠發現農民痛苦的根源在封建土地制度,把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和中國革命聯系起來的共產黨人并不多。

要發動革命,首要前提是必須弄清楚革命對象的社會基礎是什么。只有找到統治階級在我國賴以統治的社會根基,才能有的放矢,一舉摧毀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的壓迫。

瞿秋白在1926年《國民革命中之農民問題》中分析道,地主與買辦是軍閥的命根,是軍閥的經濟基礎,國民革命就是革地主買辦的命,就是掘去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命根——他們的經濟基礎。而毛澤東認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的基礎,也是農民貧困的根源,不進行土地革命就不會從根本上推翻地主階級的統治。他指出,不管是帝國主義、買辦還是軍閥,要實現對廣大人民的壓迫和剝削,都需要借助于地主階級對廣大農民的直接統治,才能鞏固自己在中國的地位,因此,農村封建地主階級才是帝國主義和軍閥在中國最重要的社會基礎。他在1926年9月發表的《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中明確指出:“經濟落后之殖民地革命最大的對象是鄉村宗法封建階級(地主階級)”“經濟落后之半殖民地,外而帝國主義,內而統治階級,對于土地壓迫榨取的對象主要是農民,其所以實現其壓迫與榨取,則全靠那封建地主階級給他們以死力的擁護,否則無法實行其壓榨。所以經濟落后半殖民地的農村封建階級,乃是國內統治階級國外帝國主義之唯一堅實的基礎,不動搖這個基礎,便萬萬不能動搖這個基礎的上層建筑物?!保?8]37

毛澤東的論斷與瞿秋白的看法雖無本質不同,但毛澤東的認識更深刻更精準,因而革命目標和革命任務就更明確。他準確地分析了革命現狀:“中國革命的形勢只是這樣:不是帝國主義、軍閥的基礎——土豪劣紳、貪官污吏鎮壓住農民,便是革命勢力的基礎——農民起來鎮壓住土豪劣紳、貪官污吏。中國的革命,只有這一種形勢,沒有第二種形勢。所謂國民革命運動,其大部分即是農民運動?!保?8]38只要農民起來推翻了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帝國主義、軍閥也就失去了在中國賴以生存的根基,其勢力也必然如摧枯拉朽般轟然倒塌。所以,中國革命的基礎是農民,中國革命就是農民革命。

(二)農民的革命與斗爭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

受十月革命影響,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始,就把工作中心放在了城市。當時,農村并不在共產黨的革命范圍之內,農民運動也被大多數共產黨人所輕視。1926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中央第三次擴大執行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陳獨秀起草的《農民運動議決案》,討論了對農民問題的認識,提出了要取得農民運動的指導權的正確主張,但同時又對農民運動作了種種限制的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農民運動的開展。

1923年,惲代英曾致信毛澤東希望他能去農村搞搞鄉村運動,毛澤東卻回復說現在城市的工人運動都忙不過來,哪里還有時間去農村搞??梢?,在當時,毛澤東也并沒有特別關注到農民運動。但是毛澤東對農民運動的看法很快就發生了轉變。1924年底1925年初,毛澤東借回家養病之機,發動韶山農民組織農民協會、成立農民夜校、創建農村黨支部、領導農民同地主開展減租減息的斗爭。在這一過程中,他收集了許多關于農民生產和生活的材料,寫成了《中國佃農生活舉例》一文。這一段深入農村親身實踐的經歷不僅使毛澤東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國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的疾苦,也使他對農民運動的態度有了一個較大的改變。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中,毛澤東對農民運動和工人運動的區別進行了比較:“中國的農民運動乃政治爭斗、經濟爭斗這兩者匯合在一起的一種階級爭斗的運動。內中表現得最特別的尤在政治爭斗這一點,這一點與都市工人運動的性質頗有點不同。都市工人階級目前所爭,政治上只是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求得集會結社之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時破壞資產階級之政治地位。鄉村的農民,則一起來便碰著那土豪劣紳大地主幾千年來持以壓榨農民的政權(這個地主政權即軍閥政權的真正基礎),非推翻這個壓榨的政權,便不能有農民的地位,這是現時中國農民運動的一個最大的特色?!保?8]40-41在這篇文章里,毛澤東還詳細論證了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而且創造性地提出農民必須立即起來推翻鄉村地主政權的思想。毛澤東認為,農民革命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和農民的實際地位決定的,從人數來看,中國工人僅有200多萬人,而中國農民卻占了人口的80%以上,達3億多人[15]。在毛澤東看來,工人運動的目的只是爭取工人集會結社的權利和自由而已,不會也不能觸及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當然也就不可能動搖統治階級的基礎。而農民運動的目的是推翻封建地主階級政權,挖掉了統治階級在中國統治的根基,對統治階級來講無異于釜底抽薪,這和中國民主革命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進步的工人階級尤其是一切革命階級的領導,若無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階級的特權,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總不會根本倒塌?!保?8]39所以,農民的革命和斗爭才是保證中國革命成功的根本所在。

(三)以經濟和政治的翻身解放催發農民的自覺意識

瞿秋白是少有的幾個認識到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及重要性的共產黨人之一,但是他卻以俄國革命經驗為依據,認為農民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階級去從事政治活動,而必須通過追隨工人階級的方式來保護和實現自己的利益,所以農民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他在《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一文中,特別引用了馬克思的話“農民不能代表自己,而應當請別人來代表,應當同時便是他們的主人?!?/p>

出身農民的毛澤東基于對中國國情和農民的了解則認為,農民要想擺脫自身的處境,就只有團結起來依靠自身去做出改變,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自己,任何階級、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早在1919年,毛澤東就在《民眾的大聯合(二)》一文中,號召農民群眾要聯合起來,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他說:“諸君!我們是農夫。我們就要和我們種田的同類,結成一個聯合,以謀求我們種田人的種種利益。我們種田人的利益,是要我們種田人自己去求,別人不種田的,他和我們利益不同,決不會幫我們去求。種田的諸君!田主怎樣待遇我們?租稅是重還是輕?我們的房子適不適?肚子飽不飽?田不少嗎?村里沒有沒田作的人嗎?這許多問題,我們應該時時去求解答。應該和我們的同類結成一個聯合,切切實實彰明較著的去求解答?!保?9]可見,在毛澤東的眼中,農民雖然貧苦落后,但作為一個人數眾多的重要的階級,他們是獨立的,是有思想的,只要有正確的引導,他們也是會有覺悟的。所以,毛澤東發出振聾發聵的號召,希望農民能夠意識到,要想擺脫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獲得翻身解放,就必須團結起來,通過斗爭,自己解決問題,依靠別人是沒有出路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對待農民問題上,毛澤東的認識更切合實際也更加成熟。

20世紀初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農村人口占到了全國人口的近90%。工業雖有些許發展,卻僅限于沿海極少數幾個大城市中。無論是資產階級還是工人階級,力量和作用都還相當的弱小,落后的小農經濟仍是社會的主要經濟基礎。這樣的一種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成功必然離不開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群體的參與和支持。毛澤東正是認清了這一社會現實,提出農民運動比城市工人運動更為重要的正確觀點。他把農民革命放到了中國革命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甚至提升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高度,這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發展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所沒有論及到的。正是因為較早地洞悉到革命對象統治中國的社會基礎,所以毛澤東后來才能更快地認識到農民斗爭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依靠農民才能徹底推翻封建地主階級,摧毀統治階級的根基,取得革命的勝利。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實質的準確判斷突破了黨內相當部分人對農民問題和農民斗爭的片面性認知,不僅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而且為革命斗爭活動確立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三、為什么“農民問題乃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

對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重要地位的正確認識是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形成的邏輯基礎。通過對中國國情和農村社會階層的剖析,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明:“國民革命是各階級聯合革命,但有一個中心問題,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農民問題。一切都要靠農民問題的解決?!保?0]“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最重要?!?[21]他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中開首便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保?8]37

(一)工農聯合是中國革命斗爭的突破口

雖然中共二大、三大的決議中都提到農民問題和建立工農聯盟的問題,但是,由于黨的工作重點仍然放在城市,將全部精力傾注在工人運動上,所以,對農民問題和工農聯盟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當時,黨內一直存在著兩種錯誤的思想傾向:一種是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主張聯合國民黨搞革命;一種是以張國燾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主張依靠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實現革命任務。這兩種機會主義都感到自身革命力量的薄弱,急切需要尋找同盟軍來壯大自己的力量。但很顯然,他們都忘記了農民,因而不可能找到正確的出路。

當時也有一些共產黨人已經看到了農民問題和工農聯合的必要,如張太雷、李大釗、鄧中夏和瞿秋白等,他們也發表了一系列論著來闡述農民同盟軍問題及其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如“我們工人階級要領導中國革命至于成功,必須盡可能系統地幫助并聯合各地農民逐漸從事于經濟的和政治的斗爭?!保?2]“只有中國農民(及兵士)是革命里最有力最偉大最主要的同盟軍?!保?3]“工人階級要想得到解放,更非聯合農民共同奮斗不可”“農民要得到自身的解放,也只有與工人聯絡,才有可能”[24]等。這些正確觀點在中共四大上得以反映,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思考并重視起農民問題,也為毛澤東工農聯盟思想的形成做了認識上的準備。

1923年“二七”慘案爆發后,毛澤東從慘痛的流血犧牲中認清了軍閥的反動本質,也逐漸明白只靠工人階級孤軍奮斗,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同年6月召開的中共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被選入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進入了黨的中央領導核心層工作,有了更多的機會更直接地了解到黨內兩種錯誤傾向及其危害。為了反對這兩種錯誤傾向,毛澤東進行了深入的農村調查并于1925年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明確指出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并在這個問題上很堅決地表明了自己同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思想和張國燾“左”傾錯誤思想的分歧。他指出,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應該正確地認識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之所以失敗,就在于孫中山看不到農民階級與革命斗爭的密切聯系,不清楚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其實質就是農民問題,失去了農民這個革命基礎正是辛亥革命并沒有真正達到其目的的重要原因。

在1927年對湖南五縣的農民運動考察中毛澤東深刻地指出:“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農村革命是農民階級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權力的革命。農民若不用極大的力量,決不能推翻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權力?!?[25]17在對農村社會進行了細致分析后,他還進一步指出:“鄉村中一向苦戰奮斗的主要力量是貧農?!麄冏盥牴伯a黨的領導?!保?5]20“這個貧農大群眾,合共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農民協會的中堅,打到封建勢力的先鋒,……沒有貧農階級,決不能造成現時鄉村的革命狀態,決不能打倒土豪劣紳,完成民主革命?!瓫]有貧農,便沒有革命?!保?5]21他還列舉了農民運動中涌現出的十四件大事,再次闡明了農民革命的主要任務就是推翻封建勢力在中國農村的統治,變革農村腐朽的生產關系。因此,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力量。

(二)以階級劃分法確認工人階級的同盟軍

毛澤東對農民問題的認識是有一定的現實考量的,他認為農民是中國革命成功的靠山和保證。但是,他也看到了中國農村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社會,而且“農民內部是在激烈地分化的過程中”[16] 642,不是所有的人都堅決擁護支持革命。不明確社會各階級在社會中的地位,就無法清楚地確定革命的階級對象和革命動力,也就不可能找到中國革命真正的依靠力量。因此,就有必要對這一龐大的社會群體進行一定的劃分,找出工人階級最可靠的革命盟友。

在我黨的歷史上,最早對我國農村社會階級進行劃分的是在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其中把農民做了三種非常簡單粗略的劃分,而且把地主也劃入農民的范疇,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對農村社會階級進行深刻分析是毛澤東研究農民問題的切入口。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開宗明義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拔覀円直嬲嬲臄秤?,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保?5]3在這篇文章里,毛澤東將中國社會各階級分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五類。文章通過分析各階級的經濟地位,進而判定了他們的階級性以及他們對中國革命的態度,特別回答了“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誰”這一黨內一直找尋未果而又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文章還初步提出了關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對即將展開的革命實踐活動產生了重要的指導意義。后來在對湖南農民運動考察的過程中,毛澤東進一步鮮明指出農民階級特別是貧農階級是無產階級最應團結的對象:“中國的貧農,連同雇農在內,約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七十。貧農是沒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廣大的農民群眾,是農村中的半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最廣大的動力,是無產階級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貧農和中農都只有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才能得到解放;而無產階級也只有和貧農、中農結成堅固的聯盟,才能領導革命到達勝利,否則是不可能的?!保?6] 643-644

在大革命轉入后期時,毛澤東又發表了《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革命的態度》。在這篇文章里,毛澤東將中國全部農村人口進行了更細致的劃分,并對各個階級的面貌和他們對待革命的態度一一做了分析和說明。毛澤東對農民階級的分析更進一步地論證了農民問題作為中國革命中心問題的地位,也從理論上更加確定了工人階級的同盟軍就是農民特別是農民當中的貧民階級。

(三)農民階級才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作為中共早期主要領導人的陳獨秀,也十分重視農民問題。他在1923年《中國農民問題》中就分析了農民窮苦的根源,也提出“不可忽視了農民的力量”,“不可漠視農民問題”[26]312等觀點。但在實際行動中,他又表現出對農民的輕視,在他看來“農民的特性是守舊、散漫和無知”[27],是難成氣候的。他片面夸大資產階級的作用,認為“資產階級的力量究竟比農民更集中,比工人更雄厚?!保?6]356這一思想也是后來他反對無產階級掌握革命領導權并最終導致大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在這一問題上,毛澤東持有完全相反的態度。毛澤東認為中國是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資本主義駐足不前,封建主義興盛強大,中國的工人階級“經濟地位低下,他們喪失了生產手段,剩下兩手,絕了發財的望,又受著帝國主義、軍閥、資產階級的極殘酷的待遇,所以他們特別能戰斗”[25]8。但是工人階級人數少且力量小,所以注定不可能成為推翻強大的三座大山的主體力量。而農民不僅人數眾多且大多貧困潦倒,因此,他們天然具有擁護社會變革改變自己生活狀況的革命性質。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階級在革命中不僅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正確的引導下,他們還會成為革命的主力軍,充當革命的先鋒,是一種潛在的革命力量和重要的革命動力。

隨著黨對農村實際的逐步深入和農民運動的逐步推展,毛澤東更堅定了他的想法:在占全國人口80%以上的農村社會,沒有廣大農民的解放就不會有中國的解放,沒有廣大農民的支持也不會獲得革命的成功。毛澤東指出,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中國農民受了帝國主義、軍閥、地主階級三種剝削,其困苦達于極點,自求解放之心,十分迫切”[28]45。他們處在社會最最底層,所受剝削和壓迫也是最重,因此,他們對改變自身現狀和處境有著最迫切的渴求和愿望,因而也必然最具有強烈的革命意識和反抗精神,有著極大的革命性,再加上數量的眾多,中國廣大的農民完全可以成為推動革命發展的巨大動力。只要中國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善加引導,廣大農民中蘊藏的這種巨大革命力量必然會猛烈迸發,勢不可擋?!捌鋭萑绫╋L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保?5]13事實證明,毛澤東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后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正是由于我國數以億計的廣大農民發揮了無以替代的主力軍作用,我們才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新中國的建立。

在同黨內兩種錯誤的思想傾向做斗爭的基礎上,在對大革命時期革命失敗的不斷反思中,毛澤東吸收了鄧中夏、李大釗等早期共產黨人關于農民問題的精辟見解,提出了建立無產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同盟軍思想,在中國革命迷茫之際打開了革命斗爭的突破口,成功地解決了中國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無產階級與農民階級的聯合,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銅墻鐵壁。把農民階級作為革命的主力軍同樣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述中所不曾論述的,甚至是反對的。在中共早期的革命過程中,也始終未被一些共產黨人所認可。毛澤東將農民作為中國革命的主力軍的科學思想突破了固有的“城市中心論”觀點,打破了黨內教條主義的錯誤干擾。在中國革命活動進入低潮時期,這一思想的提出無疑為革命的征程汲取了前進的力量,為中國革命“依靠誰”明晰了團結的對象。

四、為什么“農民的中心問題是土地問題”

將農民問題與土地問題結合起來并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和方法,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形成的邏輯核心。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中國農村進行分析后發現,地主階級之所以能夠壓迫剝削農民特別是貧民,歸根到底是因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因此,“認識農民問題,要以貧農為中心,貧農問題,要以土地問題為中心,現在領導農民革命,應當以解決土地問題為終點?!保?9]解決了土地問題就抓住了農民問題的實質。成功地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是我們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同時也是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的重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能否正確地解決土地問題,是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也是關乎革命力量和斗爭策略的關鍵問題?!叭绻覀兡軌蚱毡榈貜氐椎亟鉀Q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保?0]

1925年“五卅”運動的失敗使黨深切地認識到工農聯盟的重要性以及解決農民問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時,農民運動在中國南部和中部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形勢一片大好。革命運動的失敗和農民運動的高漲客觀上都要求黨必須盡快解決土地問題來贏得農民的支持,從而實現鞏固的工農聯盟以促進革命的發展。

雖然早期中國共產黨中有不少人都覺察到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但是鮮有人將解決這一問題與農民土地問題進而和中國革命問題聯系起來。如農民運動家阮嘯仙將農民問題與反帝反封建的目標以及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等緊密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從中國人口、經濟等現實國情出發論述了將農民組織起來進行革命的必要性;鄧中夏指出爭取和團結廣大農民階級是實現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的關鍵,并從工農聯盟的重要性角度闡明了農民階級在革命勝利中的重要地位,主張建立農民武裝以備“革命之用”等。最早能把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聯系起來的是李大釗,根據搜集到的大量統計資料,他首先洞察到了農民破產和土地集中帶來的嚴重危害,指出農民對于解決土地問題的迫切需要:“在這種情形下,‘耕地農有便成了廣大貧農所急切要求的口號?!保?1]陳獨秀也在《中國農民問題》一文中涉及到了農民的土地問題,主張通過佃農協會向政府要求“限田”,通過政府限制私有土地占有數額,將那些限額以外的土地劃歸原來耕種者所有。不過顯而易見,這種提法在當時的情勢下注定是不可能實現的。還有一些共產黨人僅僅把土地問題看作是農民問題構成中“最主要部分”,很顯然并沒有意識到農民土地問題在中國革命成功中至關重要的地位。對農民土地問題認識的局限性也就決定了在當時黨的農民政綱中不會提出沒收地主階級土地的問題。

唯獨毛澤東從時代層面的高度明確提出“貧農的中心問題,就是一個土地問題”。國民革命必要先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不使農民得到土地,農民將不能擁護革命至最后成功?!保?8]48“因農民要保護他們的土地,必勇敢作戰?!保?2]

可以看出,毛澤東在黨內并不是最早認識到農民土地問題重要性的,但他卻是對農民土地問題認識最深刻的。在對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過程中,毛澤東深感土地問題的尖銳和農民對土地要求的迫切,經過深思熟慮后,遂向中央寫了報告,建議應即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毛澤東的建議得到了黨內許多同志的贊同與支持,但是由于當時右傾主義在黨中央占據了統治地位,毛澤東的這一正確提議并未在實際斗爭中貫徹與執行。

把土地問題作為解決農民問題進而解決革命問題的中心問題,并強烈主張用革命的手段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是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對農民革命問題認識的又一大突破。這一突破不僅為土地革命戰爭階段合理地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積累了寶貴經驗,而且使黨對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罢l贏得了農民,誰就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保?3] 正是因為毛澤東對農民問題的深度關切和對農民土地問題的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才為革命爭取到了最廣大的團結力量,為后來中國共產黨“以工農聯盟為基礎,農村包圍城市,在農村建立武裝政權”革命道路的開辟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農民土地問題的提出抓住了中國革命任務的“牛鼻子”,為中國革命下一步該“怎么做”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列寧曾經告誡東方的共產主義者說:“你們面臨著一個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所沒有遇到過的一個任務,就是必須以共產主義的一般原理和實踐為依據,適應歐洲各國所沒有的特殊條件,善于把這種理論和實踐運用于主要群眾是農民,需要解決的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殘余這樣的條件。這是一個困難而特殊的任務,但它又是一個能收到卓著成效的任務?!保?4]很顯然,毛澤東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困難而又特殊的任務。他科學地分析了中國與歐洲各國的不同,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里,只有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發動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特別是貧雇農起來一起參加革命,便可取得革命的勝利。這是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得出的正確結論,這一結論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農民理論和無產階級革命學說,由此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五、結 語

在革命實踐的不斷深入中對農民問題認識的逐步深化促成了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的產生與初步形成。這一思想是毛澤東在領導農民運動的過程中,在同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斗爭并深刻總結這方面歷史經驗教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雖然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年輕的毛澤東對農民革命問題的一些看法現在看來還不是十分的成熟,正如他在1956年9月份與參加中共八大的拉丁美洲一些黨代表談話時總結我黨歷史經驗時指出的那樣:“在這個時期,我研究過農村,辦過幾期農民運動講習所,雖然有些馬克思主義,但是看不深入?!保?5]應當說,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能夠力排眾議,對我國革命的實質和根本問題產生如此認識已難能可貴。

毛澤東沒有盲目服從于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指示,沒有局限于中央領導層對農民認識的狹隘性,也沒有拘泥于馬克思經典作家們對農民問題的固有論斷,而是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深入農村實地、開展農民運動、創辦農民協會,在與廣大農民長期一起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創立了獨有的農民革命思想。農民革命思想的創立正確解決了我國國民革命的根本問題,于危難之際挽救了中國革命。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幼年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之時,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制定出正確的革命方針和策略,領導工農群眾從大革命的失敗中成功地轉向土地革命戰爭,并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農民革命思想是毛澤東在對農民問題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的具體實際得出的重要理論成果,也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突破和創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萌芽的重要開端。農民問題的正確解決打開了中國革命的出口,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農民對中國農業發展道路進行百年探索的歷史主線。習近平曾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充分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36]。這一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直牢記于心。建黨百年來,我們黨始終能夠從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將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與農民問題的解決緊密地結合起來,并一以貫之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原則來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大更多惠顧廣大農民群體。從改革開放率先從農村拉開大幕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再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從未改變?,F階段,我們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處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更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建設社會主義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歷程的寶貴經驗,并不斷開拓創新,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構建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呂連仁.毛澤東農民革命論之我見[J].理論學刊,2003(06):16-18.

[2] 李驥.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形成的原因——基于制度生成理論的分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02):20-22.

[3] 鄭英年.毛澤東的農民革命戰爭思想形成的哲學基礎[J].江淮論壇,1984(05):39-45.

[4] 章征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推進中國農民革命化的探索[J].蘇區研究,2017(06):77-86.

[5] 王金龍,張瑜.論《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的農民革命形象[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165-168.

[6] 李吉.論毛澤東建黨至大革命時期農民革命理論的特性和地位[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03):37-46.

[7] 丁俊萍,許洪位.毛澤東農民革命思想與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8(03):55-64.

[8] 曹居月.農民問題是毛澤東思想的奠基石[C].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暨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3(11):364-365.

[9] 譚一清.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對聰明問題的探索與研究[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0(06):19-24.

[10] ?龔云.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J].河南社會科學,2014(09):94-99.

[11] 林志友.建黨初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對象的認識理路[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1(08):71-78.

[12] 曹居月,郭強.毛澤東關于農民是中國革命主力軍思想形成的歷史考察[J].理論探索,1992(02):51-52.

[13] 裴煥利.毛澤東關于農民是民主革命主力軍思想論析[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3(04):10-16.

[14] 劉九生.論毛澤東的農民觀[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01):3-11.

[15] 柳禮泉.毛澤東對民主革命時期農民同盟軍理論形成的重要貢獻[J].湖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3(02):17-20.

[16]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 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7.

[18] 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M].長沙:湖南出版社,2008:342.

[20]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33.

[21] 王順生.毛澤東思想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6.

[22] 鄧中夏.勞動運動復興期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中國工人,1925(02):2-11.

[23]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98.

[24]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1919-1926)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167-168.

[25]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6] 陳獨秀文章選編(中)[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1984:365.

[27] 陳獨秀文章選編(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1984:609.

[28] 人民出版社.中國現代革命史資料叢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民運動資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9] 湖南的土地問題——關于土地問題之報告二[J].中國農民,1927(01):4-9.

[30]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2.

[31] 李大釗文集(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33.

[3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91-192.

[33] 埃德加·斯諾.斯諾眼中的中國[M].北京:中國學術出版社,1982:47.

[34] 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04.

[35]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32.

[36] 習近平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OL].(2020-12-29)[2022-10-02].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9/content_5574955.htm.

Mao Zedongs Breakthrough in Understanding the Peasant Revolution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ZHANG Kun1,CHEN Xiaojun2*

(1.College of Marxism,Northwest A&F University/Theoretical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t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s”;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the peasant revolu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Mao Zedong,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flexibly appli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th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Through in-dep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in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wrong tendency in the Party to dogmatize Marxism and sanctify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viet Union,he put forward unique views on the basic issue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such as the revolutionary object,the revolutionary alliance,the main force of the revolution,and the land of farmers.This paper makes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why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s the peasant revolution,the central issu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s the peasant problem,and the central issue of the peasant problem is the land problem”,and puts forward the unique peasant revolutionary thought.The peasant revolutionary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that Mao Zedong appli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Chinas actual situation.It is also Mao Zedongs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in Marxist peasant theory and revolutionary theory,marking the important beginning of the germina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Key words: the great Revolution;Mao Zedong;peasant revolution;the union of workers and peasants;land issues

(責任編輯:馬欣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