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30 15:14蘆垚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小學教師提升策略

摘要: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目前小學教師命題中雖然有亮點、有創新,但也存在一些認識層面、積累層面、技術層面的問題亟待改進。針對這些問題,研究組提出市、區、校多級聯動與多維支持的提升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基本思路,并建議采取開展專題培訓、豐富活動形式、充實學習資源等提升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師;命題能力;提升策略

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離不開命題,命題能力一直被視為教師的必備素質和基本功。但是,目前在小學階段,教育者對教師命題能力的關注普遍不足,無論是教師命題能力的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相對薄弱。本文以實踐為基礎,力求找出小學教師命題的突出問題與癥結所在,探索促進小學教師命題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雙減”及相關政策的落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教育生態產生了廣泛影響?!兑庖姟访鞔_提出“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作業的質量與教師命題水平密切相關。如果教師的命題能力有限,只會不加篩選地采用成型題或練習冊來布置作業,不僅難以發揮作業應有的作用,還容易增加學生的負擔。同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雙減”工作重要性配套措施文件——《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荚嚬芾淼耐ㄖ?,強調“各地各校要加強命題研究評估和教師命題能力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命題水平”。如果教師命題能力有限,編制出一道道偏題、怪題、難題或機械記憶性試題,極易使學生陷入學習誤區,造成學生負擔過重、應考壓力過大,從而損害其身心健康。因此,新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師命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是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和學校命題質量的重要保障,對落實“雙減”及相關政策具有推動作用。

(二)有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國家近年來印發的多個教育文件,都對學生在校時間、作業時間、考試次數等作出明確規定。對此,人們往往存在疑問,擔心作業負擔減下來了,教學質量也降下來。因此,在強調減負的同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更受關注。而提高教師命題能力,無疑是把好教學質量關的一項重要舉措。教師命題水平高,擅長精選、精編習題,能夠用高質量的作業代替“題海戰術”,自然會事半功倍;教師命題水平高,能夠科學設計考查要點,精準把握重點難點,在次數有限的考試中體現科學的教育導向,發揮學??荚噾械脑\斷學情教情、加強改進教學等功能。此外,高水平的命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讓核心素養落地。眾所周知,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方向。因此,一旦命題真正由“知識立意”轉向“素養立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將發生積極變化,這些對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皆有益處。

(三)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作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職人員,其專業發展程度對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2月,教育部印發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從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方面,為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強調,小學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是激勵與評價。而在現有的學生評價方式中,考試是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因此,命題能力無疑是小學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基本功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命題水平的高低,與其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對課標教材的把握、對學情的了解等息息相關。提升小學教師的命題能力,有助于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二、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概念界定

不同版本的工具書大多將命題界定為出題、擬題等?!吨袊荚嚧筠o典》則對命題作出更具體的解釋:考試活動中編制試題、組配試卷的工作過程;有經驗命題和科學命題之分;科學命題須在一定測量理論指導下進行,通常包括設計試卷藍圖、編制試題、審查和修改試題、通過試測或專家評估給出題目參數、組配試卷、評價和修改試卷、提出試卷清樣等具體工作過程??梢?,命題的概念具有編制試題和組配試卷兩種不同的行為指向?;谶@兩種不同的行為指向,人們對教師命題能力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例如,若將命題能力直接理解為組配試卷,那么教師的命題能力便是其“按照各類考試要求,遵循一定的命題原則,編制出一套結構合理、題量適中、難度適中、題目新穎、內容正確且有高區分度和檢測度的試題的能力”。若對命題能力的理解不局限于命制一套完整的試卷,而是也關注到試題的編制,那么教師的命題能力便是指其“能夠按照課程標準與現行教材,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和測驗等具體要求,篩選、改編乃至原創試題并合理組卷的能力”。

相對于單純地將命題能力理解為組配試卷,本文更傾向于從廣義上界定教師的命題能力,因為這種能力并不僅僅作用于某一次考試,而是與整個教學過程息息相關。因此,小學教師的命題能力是指小學教師基于特定目標,依據課程標準和學情,科學設計考查要點、測試題目及評分標準的能力。

三、小學教師命題實踐中的典型問題

如前文所述,提升小學教師命題能力是減負、提質、促發展的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小學教師的命題實踐中雖然有亮點、有創新,但尚存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一)認識層面有偏差

2023年5月,研究組開展了一項關于小學教師命題情況的問卷調查,通過網絡平臺共回收有效問卷585份。調查結果顯示:有68.03%的教師認為“教師命制高水平試題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其中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贊同這一觀點的比例為72.09%。而2019年一項類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3.61%的教師認為命制閱讀試題對學生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梢?,目前尚有部分教師未意識到命題能力的重要性。此外,對于“我所任教的學科中教師會不會命題并不重要”這一觀點,明確持反對態度的教師比例為63.07%,且在不同學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約70%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不贊成這一說法,而不贊成該說法的體育、音樂、美術等教師比例只有50%。顯然,部分教師特別是在體育、音樂、美術等非傳統意義上的紙筆測試學科中,教師并沒有將命題能力視為其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在認識層面上存在一定偏差。

(二)積累層面有不足

從命題知識儲備方面來看,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小學教師中,僅有37.10%的教師表示,自己求學期間曾相對系統地學習過命題或教育測量等方面的課程;僅有24.45%的教師表示曾多次參加過命題或教育測量等方面的專項培訓;僅有34.97%的教師表示會經常瀏覽有關命題或教育測量等方面的學習資源??梢?,無論是職前的學歷教育,還是職后的業務培訓、自主學習,命題或教育測量方面的知識都不是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內容,教師有限的學習經歷難以為其命好題提供堅實的知識儲備。

同時,研究組通過調查與訪談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逐漸意識到自身命題知識儲備不足。例如,有的教師在參與表現性評價工作后,對相關內容非常感興趣,不僅主動尋找專業書籍和文章進行學習,還主動研制新的評價工具來改進校內的學生評價。再如,一項調查數據呈現兩個“小高峰”,即教齡在“0~5年”和“15~20年”的教師經常瀏覽有關命題或教育測量等方面內容的比例較高(如圖1所示)。這也與研究組掌握的信息相符:新教師在入職初期,命題經驗不夠豐富,對“如何命題”這一類的信息需求較大;隨著專業的發展,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常常會遇到發展的瓶頸期,為尋求更好的發展與突破,教師會希望自己在成為“教學能手”的同時也成為“命題能手”,因而對“如何命好題”這一類的信息需求較大。無論哪種原因,都體現了教師對命題知識儲備、命題能力提升的需求。

(三)技術層面有缺失

實踐發現,小學教師命題技術層面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多維細目表或評價指標框架的設計、題目設計等方面。

1. 缺少多維細目表或評價指標框架設計不合理

科學編制多維細目表是規劃、規范考試命題工作,提升試題命制、試卷編制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教師命題能力的重要內容。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有70.83%的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在命制試卷時會制定多維細目表;參加過市級命題工作的教師,制定多維細目表的比例為100%;參加過區級命題工作的教師,制定多維細目表的比例為92.31%,而具體到校級層面的命題,這一比例往往會降低,特別是當學校沒有明確的命題要求且命題時間有限時,教師往往會跳過多維細目表的設計而直接命題。

此外,根據近年來的一些多維細目表及評價指標框架,研究組也發現了一些典型問題。一是教師課標意識相對薄弱,會出現依據教學內容而非課程標準來命題的現象;二是評價指標結構不夠清晰,會出現評價指標缺乏層次或與測試題目對應不上的現象;三是難易程度把握不到位,會出現設計的考查內容、考查形式與預估難度不匹配的現象。

2. 題目設計的科學性、規范性有待提升

從教育測量學的角度來看,命題的科學性涉及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等基本指標。通俗而言,高質量的命題要能夠相對穩定地測量到試題想要考查的內容,具有與測試性質相符合的難易程度和區分度,符合測試對象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等。但教師在實踐中會遇到一些不科學性的題目。

例如,有這樣一道音樂單選題:

以下哪首詩句中沒有出現樂器?

A.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B.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C.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D.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這道音樂試題單從形式上看,進行了音樂和語文學科間的跨學科融合,頗有新意。但問題在于,該題目原本旨在考查小學四年級學生對民族器樂的了解情況,顯然這一設問并不能準確地測量出教師想要考查的內容。因為即便學生不了解短笛、琵琶、胡琴、羌笛這些樂器的外形與音色等基本特點,也能夠通過詩詞本身的語義選擇出正確的答案。

此外,研究組從搜集到的教師命題材料中還發現了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例如,題干表述不清晰、不準確;問題創設情境體量過大,或是創設情境與題目本身關系不大;選擇題正確選項過長,或是干擾項與其他選項明顯不同;評分細則缺少梯度,可操作性差等。這些問題難免會影響測試、練習的檢測效果,使命題工作事倍功半。

四、提升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策略建議

針對實踐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研究組采用以教師研究為核心,市、區、校多級聯動與多維支持的方式,作為提升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基本思路。具體而言,市、區、校不同層面可各有側重地參考以下策略來助力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

(一)開展專題培訓

培訓無疑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4.10%的小學教師認為,目前有關教師命題能力的培訓無法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存在實用性差、數量少、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對此,市、區、校各個層面不僅應在教師培訓項目中增加命題專項培訓的比重,同時也應注重提高專題培訓的實效性,通過有效的專題培訓,引領教師命題工作更加科學、規范。

在培訓課程的設置方面,市、區、校要兼顧培訓內容的系統性和針對性。一方面,教師命好題離不開相關的知識儲備,相對系統的培訓能夠為教師命題奠定更為堅實的專業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在命題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實際問題,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能夠更加直接地解決教師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更快地體現出培訓成效。

在培訓師資的選擇方面,市、區、校要兼顧培訓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因為單純的理論講授對一線教師而言,接受度和操作性偏低,而以往教師反饋效果較好的專題培訓都是培訓者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大量的實踐案例所開展的。

(二)豐富活動形式

除上述以集中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專題培訓外,市、區、校不同層面還應積極開展形式更為豐富的命題活動,既調動教師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助力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命題能力。這些活動包括但不局限于教研活動、命題大賽、說題、評題、工作坊等。

多年來,教研工作一直是保障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9年11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強考試評價改革研究,提高考試命題質量,推動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梢?,在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中開展命題研究,既是教研工作的題中之義,也是提升教師命題能力的有效路徑。

自2020年起,沈陽市已先后組織開展了三次教育質量監測工具研發暨命題比賽。教師的參賽作品中有不少亮點,這離不開個人努力和專題培訓。例如,面對命題比賽的新內容、新要求,不少教師感到既新穎又陌生,他們在提交參賽作品之前往往要先給自己“充充電”,以便順利完成命題作品。又如,有的區縣以命題大賽為契機,組織區域內的教師進行命題專題培訓,教師參加培訓后再提交參賽作品,既對培訓效果進行了檢驗,又在培訓和實踐的雙重作用下提升了個人能力。因此,研究組認為,以賽代訓、賽訓結合,亦是提高教師命題能力可參考的有效形式。

此外,說題、評題、工作坊等形式的核心在于能夠幫助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命題能力的提升。例如,通過說題,教師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審視與梳理自己的命題思路,同時也能在展示自己的命題思路后,與其他教師進行探討并從中獲得新的啟發。評題則是對現有試卷或試題進行點評,可以多名教師共同點評一套或一道題。因為不同教師的關注點各有側重,有的關注考查要點、有的關注問題導向、有的關注評分細則等,這些多角度的交流與碰撞有助于打破教師個人命題研究的局限性,開拓其命題思路。工作坊或工作室一般是教師基于共同目標或共同興趣而組成的合作體。圍繞命題組建的工作坊,不僅研究主題更加聚焦、研究成員相對穩定,而且有計劃的、多樣性的專題研究也更有助于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有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命題工作坊項目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命題理念,提升了教師的命題技術,豐富了教師的命題策略。

(三)充實學習資源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教師的學習時間與學習空間日漸從連續、固定、封閉,走向靈活、開放、多元,呈現碎片化的特點。小學教師群體的職后教育更是如此。因為在職教師很難抽出大段時間系統地學習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實用與便捷是他們對專業學習資源的基本要求。例如,“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慕課,便因其具有網絡課程的開放性特點,滿足了教師學習便捷的需求。

為進一步解決學習資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問題,研發微視頻課程是一項頗為有效的方案。首先,從技術層面來看,在自媒體時代錄制微視頻對教師而言并非難事;其次,從內容層面來看,微視頻課程的主題更加靈活,既可以作為系統課程的組成部分來呈現,也可以針對某一實際問題單獨錄制。2022年,為進一步加強教師命題能力建設,研究組組織小學教師圍繞命題工作錄制了一系列微課視頻。每一節微課視頻均由學科負責人、上傳責任人與主講教師共同研究和打磨,這一過程既完善了微課資源,也帶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批微課內容來源于小學教師命題實踐,對教師命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因而為小學多個學科教師進行命題提供了實用且便捷的學習資源。

此外,積累、構建優質題庫也是豐富小學教師命題學習資源的路徑之一。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小學教師命題材料的三大主要來源分別是教材、試卷練習冊和網絡資源,其中教材占比最高,達到80%。這一調查結果一方面體現出小學教師命題時對教材的依賴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師對優質試題的積累不足。因此,若能構建起以課標為核心、以學科為單位、以內容和能力為基本架構的動態更新的題庫系統,不僅有助于豐富小學教師的命題資源,也能充實小學教師的學習資源。

當然,以上這些策略都屬于促進小學教師命題能力提升的外部驅動力,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小學教師的命題能力離不開內部驅動力這一核心要素。只有當小學教師充分認識到“命好題”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并內生出參與命題、改進命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時,他們才會更多地關注到命題相關問題,更多地參與到命題相關工作中。在這一前提下,市、區、校多級聯動所采取的多舉措與所提供的多維支持才能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從而有效促進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學為.中國考試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2]求苗仁.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命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1).

[3]公錦萍.提高初中物理教師命題能力初探[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4]馮雙雙.中小學語文教師閱讀命題素養現狀調查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5]戴慧.科學規劃試卷藍圖 有效提升命題能力:淺談命題多維細目表的編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

[6]劉亮.高考命題的歷史與理論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8.

[7]趙連杰.“工作坊”提升高中英語教師命題能力的實踐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1(15).

[8]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趙春艷)

作者簡介:蘆垚,沈陽市教育研究院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教育評價與質量監測。

課題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小學教師命題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G21CB022。

猜你喜歡
小學教師提升策略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幾點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棗強縣第一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平凡教學三十載——一名小學教師的自述
秦皇島市蔡各莊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計算機軟件技術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議
雄縣第三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