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態倫理教育的滲透分析

2023-10-14 21:59何克艷
今天 2023年23期
關鍵詞:倫理生物生態

何克艷

(臨夏縣漓水初級中學 甘肅 臨夏 731800)

生態倫理學是指對人與自然之間的倫理和道德觀念的探討,并對其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正。正確運用生態學知識,能夠規范人們的行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對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生態倫理教育是培養學生生態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中學生物學中進行生態倫理教育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工作。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多學校中,對生態倫理進行滲透的程度較低,教育成效較差。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

對教師的要求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與自然的敬畏,使學生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個正確的認知,并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此,將生態倫理教育融入到中學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1.生態倫理學與生態倫理教育的內涵

1.1 生態倫理學

生態倫理,就是人們在與其所處的環境、自然、動植物等生態環境共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的道德準則和調控機制,它是一種能夠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規則。相對于傳統的道德理念,道德理念更依賴于人們的自覺和反思,它更多地表現在人們的認識和精神信念上。生態倫理是一種強制性的道德規范,要求人們自我約束和社會規范。同時,生態倫理在對人類進行行為約束、道德提高的同時,也要求人類將社會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使每個人都參與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行列中來。

1.2 生態倫理教育

生態倫理教育,指的是利用生態學的原則和方法,讓人們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轉變人們不適應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讓他們走上一條可持續的、良好的發展道路,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教育具體包括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三部分內容,教育的對象包括了決策者、企業家、科技人員、普通公民和中小學:教育的方法包括了課堂教育、實驗啟發、媒體宣傳、實地體驗、案例示范、公眾參與等。具體包括了:生態知識、生態健康、生態安全、生態價值、生態哲學、生態倫理、生態工藝、生態標識、生態美學、生態文明等。在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系統中,開展生態德育是一個值得參考的話題。

生態倫理教育應當從中小學生開始,因為青少年是一個非常容易接受新知識的人,他們的身體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環境教育,就很容易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種保護環境之美、破壞環境之丑的思想。進而讓他們自覺地保護環境,養成一種熱愛自然的好品質。環保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長期問題。

2.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

2.1 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為了提高經濟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生態倫理教育是人類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種認識,它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選擇。初中生將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主要建造者,初中生生態倫理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本文認為,在初中階段實施生態倫理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自然觀和人與自然對立統一關系。

2.2 是良性發展的勢必要求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是人類有價值生存與良性發展的客觀條件,在促進人類文明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然環境若被破壞,將導致人們所依賴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從而影響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的實現??沙掷m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這就要求人類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不損害自然的基礎上。人類只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只有提高了人民的生態倫理素質,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初中階段學生的生態倫理素質,將對當前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初中階段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是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為此,在初中階段開展生態倫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3 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素質教育是一種把學生放在中心,多方面發展的教育方法。本文認為,在初中階段實施生態倫理教育,是為了讓初中階段學生形成正確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一種有效途徑。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應當是使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并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品德發展,使其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3.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態倫理的現狀

本文對初中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結果表明,初中學生對生態倫理和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不足,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能力較弱。究其原因,既有學校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再說到根本其實主要是家長和社會的原因。展開來細說,第一點,就是在當今狀況下眾多的初中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把重點放在了升學率上,放在了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上,而幾乎沒有對學生進行生態倫理教育。其次,盡管中學生物學中會有環保方面的內容,但一些老師并沒有很好地運用環保方面的知識來指導學生,從而使他們無法從倫理學的視角來看待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這樣,我們就有了很強的環境意識。部分老師在開展生態倫理教學時,通常以環境保護為主,但此活動形式缺乏創新,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家庭教育對兒童生態倫理觀的養成具有直接影響?,F階段的初中學生中,一部分同學的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農村學生的父母,幾乎沒有受過相應的教育,這導致他們對子女生態倫理觀的形成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念。目前,一些媒體對正確的生態倫理觀的宣傳力度不夠,并且,我國現如今已有的各種機制中有關生態環境保護與監管的部分仍然不夠完善,一些監管措施只是權宜之計,而廣大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參與程度也不高。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形成生態倫理觀念的重要因素。

4.生態倫理教育在初中生物課教學中滲透策略

4.1 挖掘教材內容,滲透生態倫理教學

4.1.1 認同“所有自然物,滲透生態倫理教學”

教科書是對浩瀚的知識系統的精煉和概括。生物教科書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概念,它不僅是學生獲得生物學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教師對其進行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該先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并與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時,教師可以對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例如:水生生物、空氣生物、陸地生物、泥土生物等的種類、特點和習性進行詳細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故鄉,每個生物在自然界中都享有同等的生存權利,進而建立起“生物平等”的生態學倫理學觀念。又如,學習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進化》這一節課,教師可以向同學們介紹生物的演化過程,并將原始鳥群的特征與現在的鳥群進行比較,比較它們與現在的鳥群之間的異同,從而讓同學們歸納出鳥類的演化過程。接下來,老師也會將其與人類的演化相結合,讓同學們在從古猿到人的演化中,他們在生活習性、姿勢狀態、工具使用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進而讓同學們去思考人類進化的原因。在對生物演化的過程及其成因進行分析和探討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到人與其他生物是同源而生的理念,并意識到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的價值,進而培養出“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另外,在《認識生物的多樣性》這一課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了生態多樣性曾經的繁盛,與現在的食物鏈的斷裂,動物的棲息地的消失,從而使學生意識到了人類的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形成了“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多樣性”的生態倫理觀。

4.1.2 認同“生命物種平等”的觀念

人們的幸福與權力以及所包含的各種利益是傳統生態倫理學所關注的重點,而新的生態倫理學則提倡將倫理學的視角由人擴展到萬物及自然,強調“人須將善惡、良知、正義、責任等觀念運用于自然與自然的關系之中”,“人對另類物種的善,也就是人的終極道德”。人應該從生物與物質的關系出發,認識到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價值平等,確認生物與自然生物在自然界中平等存在的權利,并努力培育出一種與其它生物共存的理念。

比如,在《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這一節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并深入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組成、以及角色扮演,讓學生通過角色辯論說出自己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扮演,其他小組可對此進行辯論、攻擊。這種活動可提高學生參與性,讓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學會傾聽,加深學生對生態系統的認知。在“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這一單元里,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存在著成千上萬的物種,像水里、地里、空氣里、土壤里等等,各種各樣的物種存在于我們周圍的各種各樣的環境之中,這些都有著與我們所處的環境相適應的形狀和結構,而這些形狀和結構又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在這一點上,每個種族都是一樣的;在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這一節中,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可被發現的有生命的行星,并意識到,生物圈是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園。每種生物和自然界的事物都有權在其自然狀態下平等地繼續生存下去。

4.2 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感悟體驗

對初中生來說,生物學理論雖然比較抽象,但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大部分都是一種純理論式的授課方式,教師通過融合和滲透自己的專業知識,單方面地將其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理解到一些膚淺的理論,而不能感受到其背后的價值觀念。這就要求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用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森林植被和漁業資源沒有被開采之前到現在的變化,并分析自然資源的消耗給人們帶來的沖擊。通過這種方式,讓同學們直觀、生動地感受到自然資源并不是無窮無盡的,也讓學生們認識到,過度開采自然資源最終會反噬人類自身,進而讓學生們明白,什么是人與自然共生,什么是“可持續發展觀”的生態倫理觀念。再比如,在《現代生活與人類健康》中,老師可以通過一幅圖片讓學生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再讓同學們就對方的生活方式發表評論。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錄像來展示不良生活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讓學生明白,長此以往,自己的生活和身體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3 利用生態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物學課本中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知識很少,且相對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具體的事例對學生進行生態倫理教育。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教材中《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一章中,就提到了每一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拿草地來說,在早春季節,因為沒有足夠的青草可以吃,有些草食動物就會遷移到更好的環境中去。通過這種調控,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然而,外來物種的入侵也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就像一開始,有人為了清潔魚缸而將清道夫引進到中國一樣,但也有人把清道夫放到了河里,對河里的生態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教師要求學生就此個案展開討論與分析,有些同學認為,把清道夫放入河里,初衷是好的,另一些同學則持異議,并通過澳大利亞野生動物泛濫的事例,指出,在放生動物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其對生態的影響,不然就會打破生態平衡,釀成一場生態浩劫。在此過程中,同學們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提高自身對生物的興趣,樹立自身的生態倫理學。

4.4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職責,為此,老師要讓學生了解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僅僅靠著理論上的傳授,還應該讓學生們參與到一些社會實踐中去,讓他們去關注一些與生態倫理有關的社會問題,并讓學生用相關的知識去解決遇到的難題,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學習《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動物園去親身感悟,了解每個動物,學會愛護自然環境,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又如,在學習《保護環境——從自身做起》這一課程時,讓學生從身邊的垃圾環境做起,并針對此問題做出相應解決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學會愛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再例如,當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保護生物多樣性這本書時,學生對其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意識到了其重要意義。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去參觀,讓他們更好地了解物種的多樣性。老師可通過以上路徑,既能讓學生明白目前的環境現狀,又能加強學生對生態系統發展的趨勢,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為學生保護生態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4.5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外讀物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自然生態系統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中學生物學課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其他資源,加強對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動物的多樣性》時,重點介紹了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相關知識。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手段,如引導學生觀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較好的理解。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了解,又能讓學生學會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體會到動物和植物的美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對自然的審美情感轉化為熱愛自然的情感,使他們真正成為德育的主體。在此基礎上,還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外讀物,并對其進行適當地引導。比如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就是一本科學和哲學的經典著作,它的文筆非常的漂亮,非常的吸引人,非常的適合初中學生閱讀。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生態倫理教育,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等觀念。在實施生態道德教育的同時,老師可引導學生以生態倫理觀發現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生態倫理教育,既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又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老師要對初中生物課本深入研究,根據生物教學的各種資源,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針對性地展開生態倫理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生態倫理文化素養,使學生把遇到的生態倫理問題 用生物知識去解決。

猜你喜歡
倫理生物生態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第12話 完美生物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